中醫養生在我國是非常受重視的,是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藥養生保健是我們中國人最為難熟悉的養生保健方式之一,尤其是藥膳養生保健法,相信大傢都不陌生吧,那麼中醫養生保健不可做的事有哪些呢?中醫養生有哪些小常識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養生需註意的6種體質

中醫養生需十分註意的以下6種體質

中性體質: 指的是陰陽平衡,氣血旺盛流暢,臟腑功能正常協調,身體能力抗病強的生理特徵。中性體質的人不僅是先天稟賦良好,後天也調養得當才能形成。此類型的人體質不寒不熱、形體胖瘦勻稱、體格健壯、髮茂黑澤、面色光澤、食慾正常、睡眠良好、耐寒耐暑、精力充沛、舌澹紅潤有澤、舌苔澹薄、脈象和緩有力。

陰虛體質: 具有體質偏熱、機能虛亢等生理特徵。陰虛體質的人大多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養不當或久病不癒所致,多見於體型較瘦的人身上,主要表現的癥狀有:身體消瘦、面色黯澹無光或潮紅,有時會有烘熱感、口舌容易乾燥、口渴時喜歡喝冷飲、四肢怕熱、易煩易怒、容易失眠、大便偏乾、小便短少、舌紅少苔、脈象細數。

陽虛體質: 中醫來說指陽氣偏衰、機能減退、熱量不足、抗寒能力低弱的生理特徵。陽虛體質的人大多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養不當所致,較常見於體型白胖者,主要表現的癥狀有:面色澹白無光、口澹不渴、體寒喜暖、四肢欠溫、不耐寒冷、精神不振懶言、大便稀瀉狀、小便清長或短少、舌澹胖嫩苔淺、脈象沉細無力。

氣血虛體質: 中醫來說多半是本身脾胃消化功能不佳或大病久病後氣血不足,此類型常是面色蒼白或萎黃、說話有氣無力、四肢倦怠乏力、頭暈目眩、心悸失眠、兩眼乾澀、舌澹苔少、小腹隱隱作痛、有空墜感、女性經量少顏色澹薄,脈象細弱無力。

瘀血體質: 中醫來說主要徵候是血行遲緩不暢,多半是因為情緒意志長期抑鬱,或久居寒冷地區,以及臟腑功能失調所造成,以身體較瘦的人為主,常見有頭髮易脫落、膚色暗沉、唇色暗紫、舌有紫色或瘀斑、眼眶暗黑等癥狀,脈象細弱。此類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紀未到就已出現老人斑,有些常有身上某部分疼痛的困擾,例如: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經,男性身上多有瘀青等,身上的疼痛癥在夜晚更加重(因為活動少)。

虛寒體質其他體質: 平素怕寒、怕風,手足冰冷,喜歡熱飲,講話無力或容易疲倦,易腹瀉或大便軟,頻尿,尿色較澹等。

中醫養生保健不可做的事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註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裡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3.忌濕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濕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皮膚保護,皮膚又不透水,外界的濕氣怎麼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濕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濕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運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濕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4.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濕冷,此時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濕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後要及時把汗擦幹,並更換幹燥衣物。

5.忌熱著曬衣

徐文弻認為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誇張瞭,衣服曬得幹爽以後,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於對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註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春天養生必須做的事

1 保護肝膽最重要

春天會讓肝臟和膽囊中的一些小毛病變得更為嚴重。要保護肝膽,就要避免環境中的任何化學物質,少吃動物油和油炸食品,少到飯店吃飯,遠離做菜使用的劣質油,每天最好吃1—2把堅果。

應食用好的油,比如橄欖油和用堅果及種子壓榨的油,它們就像潤滑劑一樣,讓你的身體零件更靈活、健康,不易生銹。肝氣舒暢,人的韌帶、肌腱和關節也不會僵硬。

2 進行“身體大掃除”

春天是掃除季節,身體也需要大掃除。多喝果汁可以清腸、兩周內不攝入任何糖和咖啡因、禁煙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春天最好禁酒,飲食不要過量,七分飽就可以瞭,這樣會讓你的身體更有活力。

3 春天應該多吃豆芽

豆芽處於一種不斷的生長過程中,其中的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最為鮮活。

在萬物復蘇的春季,人的身體也在生長,尤其需要這種高質量的營養。此外,萵苣、菠菜等春季生長的新鮮綠葉蔬菜,以及草莓、櫻桃等應季水果也最有益健康。

4 適合做伸展運動

整個寒冷的冬天,人的身體仿佛都是蜷縮著的,因此春天最適合做的就是伸展運動,以喚醒身體。年輕人最好做瑜伽,老人可以練練氣功。

中醫養生保健的小常識

人人都知道,如果風寒感冒,熬點“生薑紅糖湯”喝一喝,蓋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覺後就神清氣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實,生薑、紅糖、大蒜、蔥白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中藥。我們在吃生薑的時候,感覺味道溫辣,屬於“溫熱”型的中藥。

而“薄荷”(比如我們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則感覺有些涼絲絲,其實,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藥,屬於““寒涼”型的中藥。

中醫為什麼能治病呢?如果你發熱屬於熱癥,就用“寒涼”型中藥(比如薄荷),讓人體恢復正常值;如果你發冷屬於寒癥,就用”溫熱“型中藥(比如生薑),讓人體恢復正常值,從而恢復健康。

以上,隻是最簡單的分類方法,也就是說,把疾病和中藥隻分為瞭兩類:熱型、寒型。

事實上,中醫的分類更加細密些,一般分成五類:風、熱、濕、燥、寒。--這種分法實際上是”五行“的體現。

春天(木月)容易起“風”;夏天(火月)就會炎“熱”;長夏淫雨霏霏產生“濕”氣;秋天(金月)容易幹“燥”;冬天就會“寒”。

下面,我們就說說日常生活中常見或者時常聽說的中藥:

祛風藥:能讓“風”型的疾病發散。

生薑(偏熱);薄荷(偏寒);菊花--這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你可能沒想到吧,吃個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夠達到“發散”病邪的作用。

晚上9點後不要做4件事

1、別吃鈣片、維生素補充劑

很多人會在臨睡前吃鈣片、復合維生素等保健營養品,但這些也會給腸胃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從而導致休息不好。建議隨三餐時服用。原則上來說,除非醫生囑咐要在晚上吃的治療用藥,其他藥物和保健品最好不要在晚上9點後服用。並且,當人睡覺的時候,身體的各項代謝功能也處於睡眠狀態,有些器官功能也開始“休息”瞭,並不利於營養成分的吸收。

2、別玩手機

很多人會利用晚上的時間躺在床上玩手機遊戲、看新聞,或者和朋友煲個電話粥,這不僅不能令人放松,反而會導致更加疲憊。美國《預防》雜志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晚上9點後隻要人們使用20分鐘智能手機,就會明顯提高疲勞水平,甚至會影響第二天工作中註意力的集中程度。英國一項針對 2000人的調查則發現,50%的人每晚上床後,至少有一個半小時用來上網,從而推遲瞭性愛和睡覺時間,減少瞭夫妻間的交流和溝通,夫妻感情有可能因此被破壞。因此,每天晚上9點後最好關掉手機,或者讓手機遠離臥室。

3、別看刺激的影視節目

晚上11點~早上6點是黃金睡眠時間,為瞭保證優質睡眠,最好在11點前上床睡覺。傳統中醫認為,先睡心,後睡目,也就是說要讓你的心先平靜下來,提前進入睡眠狀態,然後再閉上眼睛睡覺,這樣才能保證一夜好眠。所以,晚上9點後最好避免過於奮,不要看情節緊張、激烈的影視劇、槍戰片,也不要進行卡拉OK、打麻將等讓大腦皮層比較活躍的活動,否則大腦的興奮點不能及時關掉,會導致入睡困難,或者夜裡反復做夢,第二天起床後會感覺昏昏沉沉,沒有精神。臨睡前可以聽聽舒緩的音樂、看看書,有助於睡眠。

4、別大量飲水

臨睡前最好不要再大量飲水,尤其是容易起夜的人,否則半夜起來上廁所會幹擾睡眠。如果口渴,可以少量喝一口。很多人有晚上喝牛奶的習慣,為瞭避免起夜,可以提前一點兒喝,或者隻喝半杯牛奶。含咖啡因的食物會刺激神經系統,還有一定利尿作用,是導致失眠的常見原因,所以晚上9點後最好不要喝咖啡。睡前飲酒曾經被很多人認為可以促進睡眠,但有研究證明,雖然它可以讓人很快入睡,卻讓睡眠狀況一直停留在淺睡期,很難進入深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