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季節,同時也是人體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因此是養生保健的最佳時期。但是春季養生不可盲目,有一些禁忌需要註意。下面就為大傢盤點那些春季養生最不該做的事,詳細的讓我們一起去瞭解下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傢。

八款春季養生必吃食物

一、春季殺菌吃大蒜

大蒜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據最新研究發現,大蒜還具有一定的補腦作用,富含維生素b1能抵制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危害。

提示:不可空腹生食;肝、腎、膀胱有疾者在治療期間應免食;心臟病和習慣性便秘者應註意少食;不可與蜂蜜同食。

二、春季吃蔥補維c

蔥的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高10倍,比柑橘高2倍。蔥還含有蔥蒜辣素,有較強的殺菌作用。

提示:用蔥白500克,大蒜250克,切碎加水2000毫升煎煮,建議日服3次,每次一茶杯,可預防流感;若是胃痛、胃酸過多,消化不良的人可將大蔥頭4個搗爛,調入紅糖200克,連服數日有效。

三、健脾益氣吃山藥

山藥尤宜於春季食用,它營養豐富,具有健脾益氣,可防止春天肝氣旺傷脾;能補腎益精,可增強人體抵抗力。

提示:將大米煮成粥,加入白糖和蒸熟搗爛的山藥泥攪勻,可健脾補肺,滋腎益精,強身健體,非常適合體弱多病者和中老年人食用,若再加入紅棗煮,則滋補效果更好。

四、體弱者吃點大棗

大棗性味甘平,尤宜於春季食用。

提示:對於身體較虛弱、胃口不好的人,平時可多吃點棗米飯:即以大米為主,配上點紅棗,色澤鮮艷,爽口潤甜。

五、韭菜最利陽氣生發

韭菜富含蛋白質、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鈣、磷以及揮發油等。另外,韭菜還含有抗生物質,具有調味、殺菌的功效。

提示:俗話說“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性溫,最宜人體陽氣。

六、頭暈頭痛者吃點薺菜

薺菜味甘淡、性微寒,能涼血止血、清肝明目、清熱利尿。

提示:高血壓、動脈硬化病人,每日用鮮薺菜60克,加水適量,煮開鍋後,打雞蛋3個、吃雞蛋喝湯,能改善頭暈頭痛的癥狀。

七、高血壓及便秘者吃菠菜

菠菜的胡蘿卜素含量可與胡蘿卜媲美,一個人如每天吃50克菠菜,其維生素a就可滿足人體正常需要;維生素c的含量比西紅柿高一倍多。

提示:高血壓、便秘、頭痛、面紅者,可用鮮菠菜洗凈放入開水中燙上三五分鐘,取出切碎,用少許香油、鹽等伴食,一日兩次當菜食用很有療效。

菠菜含有草酸,與體內其他食物中含的鈣質結合,形成一種難溶解的草酸鈣,這就不利於人體對鈣質正常吸收。所以不宜過量。

八、春季補鐵吃萵筍

萵筍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以鐵的含量較豐富。

提示:萵筍葉的營養成分高於萵筍,其中胡蘿卜素高100多倍,維生素c高15倍,因此,不宜拋棄。

盤點那些春季養生最不該做的事

第一件事:上火就用解毒丸

“剛到春天,我的口腔潰瘍就沒消停過,吃瞭牛黃解毒丸也不頂事兒!”劉小姐鬱悶地抱怨。其實在專傢眼中,上火就亂用降火藥,是最大的“滅火”禁忌。

專傢支招:預防上火喝點菊花茶

春主生發,燥是一大特點,很多人會出現口幹舌燥、大便幹結等“上火”癥狀。中醫將“上火”分為實火、虛火,要根據“火種”來滅火。比如牛黃解毒丸對降實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幹結的癥狀有用,但對因脾胃虛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預防上火應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規律排便等,還可喝點菊花茶、金銀花茶。

第二件事:“春捂“不當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凍,但做起來卻出現兩個極端:年輕人靠著火力壯不悟,早早就穿起瞭單衣和單鞋;老人、小孩卻容易捂過頭,捂出瞭汗還“頑固”地不脫衣服。

專傢支招:春捂秋凍要適宜

“春捂”有三大要點:第一,別急著“換季”。冬季衣物先別急著收起來,等氣溫穩定瞭再換季;第二,隨時增減衣物。春天氣候變化異常,早晚溫差變動大,可以帶件衣服備用,晚上睡覺時搭條小毛毯,避免寒氣損傷陽氣;第三,別捂出汗。捂過頭瞭也會導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第三件事: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陽光照射下,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導致大腦缺氧,進而招惹到“瞌睡蟲”。但一困就睡,卻對健康很不利。睡的時間太長會進一步減少腦部血流量,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憊。

專傢支招:解決春困不能想睡就睡

解決春困要抓住兩個黃金時間點:一是起床後,二是午飯後。《黃帝內經》提到“夜臥早起”,意思是睡覺要晚一點,起床要早一點,以順應人體陽氣的生發。起床後不妨伸個懶腰,做做幹洗臉,按摩太陽穴和湧泉穴。散步則可以放在午飯過後,在陽光下走30分鐘左右,然後再睡個不超過30分鐘的午覺。

第四件事:吃得太酸、辣

“春夏補陽”是《皇帝內經》等醫學經典推崇的養生準則,在五臟和五味的關系中,酸味有收斂作用,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會損傷陽氣。

專傢支招:春季飲食要減辣

中醫講春為肝氣當令,它有利於調節各大臟腑的功能,但有一個缺點,即易傷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應少吃酸以防肝氣過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發肝氣而補益脾氣。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過量;香菜、蔥、蒜、蓮子、大棗、山藥等也很適合春季吃。此外,應告別冬季養生式溫補,改以健脾胃。要少吃發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第五件事:門窗緊閉

春天氣溫上升,溫度提高,各種細菌、病毒等開始大量繁殖。如果長時間門窗緊閉或空氣流通不好,很容易導致感冒流行、傳染性疾病高發。

專傢支招:春季註意開窗通風

春季通風比任何季節都重要。無論是傢裡還是辦公室都要保證每天開窗通風兩次,每次至少10分鐘,最好能形成空氣對流,最佳的通風時間是在日出後和日落後。

第六件事:宅在傢裡不出門

冬季靜養,而春季應動養,因為“動則養陽”。經過冬三月的收藏季節,人們應多做戶外活動,有利健康。

專傢支招:春季適當出遊

春主生發,在出遊時,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擋一部分有害物質“病從口入”,另一方面黏膜的血管豐富,腔道彎曲,對幹燥寒冷的空氣有加溫、加濕的作用。另外,春季運動要有度,早春時節,身體各器官功能還處在較低水平,此時不宜進行激烈、長時間運動,要從舒緩的運動開始,如慢跑、步行、放風箏等。

第七件事:心情低落、起伏大

春季養陽在養肝,中醫上講調理情志是養肝重要的一環。如果整日鬱鬱寡歡,容易導致肝氣鬱滯不暢,引發腹瀉等問題,若是過於憤怒或興奮,又對腦血管傷害很大。

專傢支招:春天要調理情志

春天除瞭心情平和之外,還應做到開朗豁達,以使肝木堅實,肝氣順達。當按捺不住要發火時,最好做幾個深呼吸,暫時離開爭吵現場。春天還可以養養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悅。

春季養生應該註意什麼

◆春季多風,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紅熱、麻疹、流腦、水痘、扁桃體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謹防流行病。

◆春季是冬夏轉換交替的季節,冷暖氣流互相交爭,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氣候的不穩定,使對氣候敏感的人有諸多不適應,對此,敏感之人要註意起居調攝。

◆春氣內應肝,陽氣升發,肝氣、肝火易隨春氣上升,而肝陽旺盛,易導致高血壓、眩暈、肝炎等疾病。肝氣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緒隨之高昂亢進,使原有精神分裂癥、躁狂癥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氣的變化而出現激憤、騷動、暴怒、吵鬧等狀態。

◆外界氣候變化對人體氣血有顯著影響:如天寒時氣血凝滯沉澀,天熱時氣血暢通易行。春天,氣候變暖,氣血活動也隨之加強,人體新陳代謝活躍起來。對此變化,健康的人能夠很快適應,體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則易產生不適應癥,使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準備。

中醫春季養生之道

春天養生一定要遵循正確的原則,不同的體質以及不同的季節所需要選擇的養生方法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區分工作,避免對身體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從我國的傳統中來看,農歷二月四號是屬於立春,這也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節氣,他標志著春天開始正式到來我們的身邊。隨著春季的到來,你會發覺氣溫會越來越高,而且降水也會增加。這個時候的養生一定要順應季節的變化,同時相對於的選擇正確的飲食還有運動,這樣身體自然而然就會越來越健康。

春季養生一定要順應自然的變化,因為春天是一個萬物生長以及陽氣生發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註意保護我們身體的陽氣。在中醫方面認為,春天是屬於木性的,和我們身體的五臟六腑中的肝臟想對應的,所以說,這個時候應該特別註意養肝,而肝臟的主要作用就是作用於疏泄方面,最好不要動怒,而是要保持一個愉快的好心情。

另外,在春天的時候除瞭註意身體方面的養生之外,還應該註意精神方面的養生,保持一個好心情,不要過於焦躁或者是陰鬱,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情、恬靜的心境,這樣身體也就會越來越好瞭。除此之外,春季的精神養生也需要借助自然界的變化,春天陽氣上升,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自然就會更加的旺盛,這個時候進行適當的調攝,能夠令體內的代謝能力更加的健康。

春季的時候,生活起居也需要特別的註意。人體其實和自然界一樣,隻要做好正常的休息、舒張身體、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克服自己一些墮落的壞習慣、穿衣服選擇寬松一些的,這樣精神就會和大自然相適應,更好的達到身心和諧,精力自然而然就充沛瞭,養生的目的也就達到瞭。

除此之外,春季養生還需要做好防病的工作。特別是在初春時節。這個時候溫度正在不斷的增加,空氣中也是比較的潮濕,這個時候空氣中的各種細菌還有病毒都在不斷的繁殖。數據顯示,春天的時候各種麻疹、流感還有肺炎等疾病都容易發生,甚至出現流行的情況。所以說,中醫春季養生之道一定要做好預防疾病發生的工作。想要做好養生保健的工作,那麼首先我們就應該在飲食上特別的註意,多吃一些具有保健身體、提高體質的食物。同時還要多參加一些戶外運動,另外註意個人衛生,這樣自然身體就越來越健康瞭。

春季女性養生茶

春季養生茶之菊花茶。菊花是春季花茶中另一道名品。它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對神經性頭痛、頭暈有顯著療效。菊花有極佳發散解熱之效,因此常用於外感風熱、畏寒、微汗等感冒初期癥狀,預防感冒也很有效。

另外,菊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是維護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質。整天與電腦或電器用品為伍的人,因接觸輻射較多,眼睛會特別疲勞,若是常飲菊花茶,再放置一盆小雛菊,眼睛的疲勞就會得以緩解,血壓也不會上升,心情會更加穩定。介紹幾種菊花的沖泡方法:

菊花茶

材料:菊花8克,適量冰糖。

調制:

1、將菊花洗幹凈放入鍋中。

2、放入適量清水煮。

3、煮沸後加入冰糖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清肝明目,鎮靜解熱,擴張動脈和增加冠脈流量,減慢心率,降低血壓的作用。因此,久服此茶,能收到散熱明目、利血輕身、耐老延年的效果。還可預防早期高血壓及肝火上亢所致的頭痛等癥。

菊花龍井茶

材料:龍井茶葉4克,菊花12克,適量冰糖。

調制:

1、將茶與花放入杯中,以沸水沖泡。

2、加入適量的冰糖,調勻飲用。

功效: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對眼睛勞損、頭痛、高血壓等均有一定效用,還能幫助身體消除多餘的體熱,防止肝火過旺。

菊花麥冬茶

材料:菊花、麥冬、金銀花各10克。

調制:

1、將所有材料洗幹凈,放入玻璃茶壺中。

2、以沸水沖泡,5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清熱解渴的功效,可以改善咽喉疼痛,緩解發炎癥狀。

◆玫瑰花茶

幹玫瑰花6至10片,放入茶杯中,沖入熱水,即可飲用。

功效:玫瑰花性溫味甘,適合肝胃氣痛、胸口腋下脹滿疼痛、易怒者飲用。

◆荷楂菊茶

以荷花(6克)、山楂(15克)、金銀花(3克)、菊花(10克)組成。把這些材料加入500毫升的清水中,煮沸即可飲用。

功效:荷花性甘平溫,清肺熱,祛濕消腫;山楂酸甘,行淤血;金銀花甘寒,清熱。

容易疲倦、溏便(中醫指大便稀薄)、臉色蒼白者,不適合飲用。

◆杞菊藥茶

由枸杞子、白菊花、綠茶各10克組成。把這些材料用沸水泡浸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菊花味甘苦;枸杞甘平,滋陰潤燥;視力不好、口幹、頭暈目眩者適合服用。

手足冰冷、脾虛、易腹瀉者不適合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