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遠古人類知道用火的時候。“灸”字早在《說文》一書中解釋作“灼”,意思是用火灼體,借熱力給人體以溫熱剌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達到透熱、擴熱、傳熱、溫補以防治疾病之目的。灸法所用原料很多,但以艾葉為主。因此灸法治療范圍廣泛,尤其對慢性虛弱性疾病及風寒濕邪為患的病癥更為適宜。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吧。

中醫養生保健之道的灸療法

灸法的治療作用,可歸納為以下6大方面:

溫通經絡,行氣活血 灸法其性溫熱,能起到溫通活血作用。臨床上可治經脈氣血阻滯不通、四肢活動障礙、關節疼痛以及中風偏癱等。

回陽復脈,溫中散寒 灸中脘、氣海、關元、足三裡、腎俞等穴,對脾虛泄瀉、消化不良、脘腹脹痛,以及命火不足、腎陽虛冷所致的陽痿、遺精、帶癥、夜尿頻數等,均有良效。

調和營衛,升陽益氣 溫灸肺俞、大椎、足三裡等穴,臨床上可治衛陽不固、腠理疏松,經常用於傷風感冒或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特別是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在夏秋之交灸肺俞、足三裡2~3個療程(10天為1療程),可增強體質、密固肌表,預防感冒、哮喘等效果尤佳。灸百會、中脘、足三裡等,對中氣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腎下垂、脫肛等,有升陽益氣之功。

培補元陽,預防疾病 秋冬季節常灸氣海、關元、命門、中脘、足三裡等穴,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有預防疾病之作用。臨床證實,灸足三裡、氣海等穴,有降低血液凝聚、激發經氣運行、疏通經絡之作用,可預防腦血栓形成;隔薑灸足三裡和懸鐘穴有降壓作用,如患高血壓的中老年人,突感手指、足趾有麻木感,速灸以上兩穴,能預防中風的發生;隔薑灸神闕穴(肚臍)15~20天,可使脾胃增運、六腑通暢,周身之氣得以暢行,從而達到益壽保健之目的。又據報道,用艾灸足三裡等穴,可治放療後白細胞減少。灸後白細胞會迅速上升,使患者改善虛弱癥狀,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達到扶補正氣之目的。

補脾祛濕,療痹止痛 灸法有溫經氣、散寒邪、除濕氣、止疼痛的作用。對凡感受風寒濕邪、痹阻經脈的痹證,以及年高體弱、氣血虛虧、寒濕凝重的腰痛和脘腹疼痛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灸法,性溫熱,能散寒凝,如癰疽未熟者可使之消散,己熟者令其速潰。對年高體弱、氣血不足而久不收口者,可使之收口生肌。灸法還有使白細胞升高、吞噬能力增強以及炎癥滲出減少的作用。

總之,灸法既可補陽又可調陰,有暢通經絡、溫散寒濕等作用。特別對中老年人正氣不足、免疫功能低下者,有溫補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很多老年人應用瞭保健灸法後感到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減少瞭疾病的發生,收到瞭祛病延年的功效。據臨床報道,現代已將灸法廣泛用於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ED(勃起功能障礙)、陽虛便秘、痛經、盆腔炎、面癱、頸椎病、偏頭痛、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中風(主要是對缺血性中風)等神經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等數十種常見疾病的治療。

方法因人而異

施灸時,要將艾葉炮制成艾絨,根據需要做成艾條(或到醫藥公司購買現成艾條)、艾炷(圓錐形)等使用。

一、艾炷灸:又分直接灸和間接灸兩類。

1.直接灸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灼成膿,愈後留瘢痕者稱瘢痕灸。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哮喘、肺結核、瘰癧等慢性病,而一般虛寒性疾病均采用無瘢痕灸。

2.間接灸是將艾炷下面放上生薑、大蒜等藥物,使其發揮協同作用。其中隔薑灸主要適用於胃寒嘔吐、內寒腹痛、虛寒泄瀉、風寒濕痹,並可預防腦血栓和中風等;隔蒜灸有回陽、救逆、固脫之力,治療吐瀉並作、中風脫癥等虛寒性疾病。另外常用的還有隔附子餅灸,多用於命門火衰而致的陽痿、早泄或瘡瘍久潰不斂等癥。

二、艾條灸對一般應施用灸法的疾病均可采用。

避免不良反應

1.施灸時,要註意安全,防止艾絨脫落,燒損皮膚或衣物。

2.凡實證、熱證和陰虛陽旺、陰虛發熱之人一般不用灸法。正如《傷寒論》中指出:“微數之脈,慎不可灸。”“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說明灸法用之不當也可產生不良後果。

3.顏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瘢痕灸法。

4.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施灸後,若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於正常現象,無需處理。若施灸過量、時間過長,局部出現小水泡,隻要註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較大,可用消毒後的毫針刺破水泡,放出水液,然後再塗以紫藥水,並以紗佈包敷,預防感染即可。若出現感染,應及時找醫生處理。

冬季養生之道試試保健艾灸法

足三裡灸

是中老年人保健灸的要穴。具有補脾胃、調氣血、助運化、補虛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溫和灸:點燃艾條,於足三裡穴上距皮膚3厘米處熏灸,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時固定艾條不動,每次灸20-30分鐘,以灸至局部稍紅暈為度。

關元灸

是中老年人保健灸的要穴。具有溫腎固精、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和血之功效。主治諸虛百損。

溫和灸:於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鐘,以灸至局部稍紅暈為度。

溫灸盒灸:溫灸30-60分鐘,以小腹溫暖舒適為度。

隔薑(附子餅)灸:以黃豆大或棗核大艾炷置於穿刺數孔的生薑(附子餅)上灸,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次灸3-5壯。

以上灸法多建議一周2-3次,一月為一個療程。

氣海灸

為保健灸要穴。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的功效。

常用的有溫和灸(同足三裡灸法)、隔薑與隔附子餅灸法(同關元灸)。

神闕灸

老年人陽氣不足、真元虛憊者尤宜之。具有復蘇固脫、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延年益壽的功效。溫和灸:艾條熏灸每次20-30分鐘,以灸至局部稍紅暈為度。

隔鹽灸:將臍中用鹽填平,上置艾炷施灸。覺熱或微痛時換炷再灸,每次5-7壯,每周1-2次。

亦可采用隔薑(附子餅)灸,方法同關元。

風門灸

適宜於青年人體質較弱,常患感冒者。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風邪的功效。

溫和灸:用艾條對準雙側風門穴熏灸各20-30分鐘,隔日一次。

隔薑灸:在感冒流行期間,采用黃豆大艾炷施隔薑灸,每次5-10壯,以局部皮膚溫熱舒適、皮膚潮紅為度,隔日一次。

腎俞灸

具有調理腎氣、強健腰脊、聰耳明目、健身體、壯元陽的功效。

常用的有溫和灸(同足三裡灸法)、隔薑灸法(同關元隔薑灸)。

冬季怎麼養生呢?以上為大傢介紹瞭有助於冬季養生的艾灸療法,效果非常好,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采用傳統中藥和食療調整身體,多管齊下,效果會更佳!

夏季艾灸養生的6大保健穴位

艾灸是中醫傳統的療法之一,艾灸能治療很多的疾病,同樣可以起到很好的養生的功效。艾灸養生也是以穴位為基礎的,艾灸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更好的養生功效。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夏季艾灸養生的六大穴位。

關元穴。常灸關元穴,能防病保健、強壯體質,對全身衰弱、少氣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虛寒有防治作用。灸治時點燃艾條,距關元穴3厘米處熏灸,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時,固定艾條不動,每次灸10~20分鐘,以灸至局部稍紅為度,每周灸1~2次。

神闕穴。神闕又名臍中,灸此穴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之效。常灸神闕穴有強壯體質、延年益壽的作用。灸治時點燃艾條,距神闕穴3厘米處熏灸,局部有舒適感時固定不動,每次灸10~20分鐘,以灸至局部稍紅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間隔10~20天再灸。

三陰交穴。三陰交穴位於內踝高點直上3寸,脛骨後緣。艾灸三陰交,對消化不良、腹瀉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心悸、失眠、濕疹等有防治作用。左手持艾條灸左側三陰交,右手持另一艾條灸右側三陰交穴,每次每穴灸10~20分鐘,每日1次。

足三裡穴。常灸足三裡,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防衰抗老、祛病延年。所以古人把足三裡灸叫做“長壽灸”。點燃艾條,距足三裡穴3厘米處熏灸,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時,固定艾條不動,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紅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適用於艾灸治療的病癥

1、艾灸可以治療哪些內科病證?

艾灸可以治療的內科病癥包括感冒、急性細菌性痢疾、細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性腹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癥、肝硬化、支氣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風濕性關節炎、冠心病、高血壓病、流行性出血熱、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肥胖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中風、遺傳性共濟失調、急性脊髓炎、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雷諾病、紅斑性肢痛、股外側皮神經炎、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不寧腿綜合征、精神分裂癥、癲癇、慢性腎炎、腎下垂、陽痿、功能性射精不能癥、精液異常癥、惡性腫瘤、放射反應等。

2、艾灸可以治療哪些外科病證?

艾灸可以治療的外科病證包括急性炎癥、癤、指(趾)感染、急性淋巴管炎、頸椎病、骨折、切性腰扭傷、急性乳腺炎、褥瘡、狹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骨關節炎、慢性前列腺炎、骨結核、血栓性淺靜脈炎、腹股溝斜疝、痔、直腸脫垂、輸血輸液反應、乳腺增生病、前列腺肥大癥等。

3、艾灸可以治療哪些皮膚病證?

艾灸可以治療的皮膚病證包括帶狀皰疹、白癜風、斑禿、銀屑病、凍瘡、神經性皮炎、尋常疣、黃褐斑、腋臭、雞眼等。

4、艾灸可以治療哪些婦產科病證?

艾灸可以治療的婦產科病證包括子宮脫垂、習慣性流產、外陰白色病變、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慢性盆腔炎等。

5、艾灸可以治療哪些兒科病證?

艾灸可以治療的兒科病證包括腦積水、流行性腮腺炎、嬰幼兒腹瀉、小兒厭食癥、小兒遺尿癥等。

6、艾灸可以治療哪些五官科病證?

艾灸能夠治療的五官科病證包括近視眼、麥粒腫、單純性慢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內障、過敏性鼻炎、萎縮性鼻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內耳眩暈癥、顳下頷關節紊亂癥、復發性口瘡等。

艾灸的禁忌與註意事項

一、艾灸的適宜人群

通常來說,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剛出生的嬰幼兒都可以艾灸,隻要是寒性體質(手腳冰涼、精力不濟、易受寒、怕冷、腹瀉等)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療因受到濕寒或寒邪而導致的病痛。

具體來講,可有以下幾種人群:

1.壓力大、孤獨、抑鬱、心煩氣躁、失眠、頭疼、眩暈、腦力早衰、耳目失靈、易疲勞、長期在冷氣室工作的亞健康人群,尤其是內分泌紊亂及更年期綜合癥者。

2.長期施灸可改善氣血循環,疏通經絡,驅寒祛濕,排除毒素,增強新陳代謝,全面調理肥胖、面色枯黃,皮膚松弛、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

3.風濕、類風濕、產後風、宮寒導致不孕及頸肩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肩周炎、等寒癥人群。

4.防治心腦血管、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膽囊炎,膽結石等人群。能夠讓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人群癥狀改善,指標逐步恢復正常。

5.男性:酒精肝、脂肪肝、陽痿、早泄、疝氣、不育癥前列腺肥大增生、小便不利、前列腺炎等慢性炎癥,艾灸具有抗菌及抗病毒、平喘、鎮咳及祛痰、止血抗凝血,鎮靜等作用。

6.女性:陰癢、陰痛、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帶下病等婦科炎癥及生殖器皰疹;痛經、閉經、癥瘕包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癥。

7.腸胃:胃腸功能紊亂,胃寒胃痛,胃酸過多,胃下垂,胃脹,便秘,瀉痢。

8.兒童:易感冒、厭食、多動癥、盜汗、吃過多寒涼食物傷寒脾胃的兒童。長灸身柱穴還有益於兒童生長發育,增智長高,長做眼竅灸可預防近視眼。

二、哪些人不適合艾灸

由於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註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下面,我們就具體去瞭解一下:

1.陰虛體質,陰虛體質的陰精不足,人容易火旺,睡眠差,不宜艾灸。

2.熱性體質(口腔潰瘍、膿包、怕熱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3.面部或身體上的痤瘡、急性濕疹、身發高熱、局部皮膚破損的不能使用。

4.女性在懷孕和經期不能使用艾灸。

5.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忌灸。

6.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7.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8.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

9.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10.平日容易有皮膚過敏者,宜先少量試用,觀察其反應,如有癢、腫、紅、痛等現象時應禁用。

11.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

三、艾灸的註意事項

艾灸前的註意事項

1.艾灸前關小門窗,房間不可痛風。這是因為艾灸時不能吹風,特別註意夏天艾灸時不可開空調。

2.飯後不可馬上艾灸,通常飯後一小時後才可艾灸。

3.艾灸前務必確定接受艾灸者是否存在不能接受艾灸的情況,確定其可以接受艾灸後,才可準備施灸,不能盲目艾灸。

艾灸期間的註意事項

1.艾灸時不可過飽或過饑,同時要保持心情平緩,不可大喜大悲大怒。

2.如果艾灸過程中穴位表面出現濕氣,不必驚慌,是體內寒氣通過穴位排出,說明艾灸起作用瞭。

3.施灸時要註意思想集中,以免艾灸位置不準或傷及皮肉。

4.對於養生保健灸,要長期堅持,偶爾灸不能收到預期效果。

5.艾灸時要註意體位自然舒適,穴位準確有效,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6.施灸時要註意防止落火,若用艾條灸,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入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7.因施灸時需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因此要註意保暖和防暑。

8.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弄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9.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10.有些病證必須註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11.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註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12.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裡,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3.註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食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後的註意事項

1.艾灸後半小時內不要洗澡或用冷水洗手,因為艾灸後全身毛孔打開,易受寒涼。

2.艾灸後要適當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水溫可以稍高,同時一定不要喝冷水甚至冰水。

3.艾灸後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可稍作休息。

四、艾灸治療常見疾病的方法

1.艾灸治療感冒

【疾病概述】感冒又稱傷風,是風邪侵襲人體所致的常見外感疾病,臨床表現為鼻塞、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

【艾灸穴位】大椎、風池、合谷、膻中。

【艾灸方法】

1.取清艾條一支,在距離皮膚2-3厘米處點燃,溫和灸大椎、風池、合谷三穴,每一個穴位約5分鐘。

2.取臥位,暴露胸部膻中穴。以上等艾絨,制作成底面直徑2厘米、高位錐狀艾炷,放在附子餅上,置於膻中穴上點燃,待艾炷燃及一半時點燃另一炷備用,每次灸3炷,以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為宜。

3.每日艾灸1次,直到痊愈。

2.艾灸治療咳喘

【疾病概述】咳嗽是肺部疾病的主要癥狀,哮喘多見於肺炎、支氣管哮喘等病。中醫認為,肺和腎共同參與人的呼吸活動,“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為氣之根”,咳喘的發生主要與肺腎有關。

【艾灸穴位】天突、肺俞、列缺、關元。

【艾灸方法】

1.取俯臥位,灸肺俞,再取仰臥位灸天突、關元、列缺。

2.用艾絨做成底面直徑1厘米,高1.5-2厘米的圓錐狀艾炷,在肺俞、天突、關元穴行隔薑灸,每穴灸5炷。

3.在列缺穴用艾條行雀啄灸,每次大約10分鐘;

4.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3.艾灸治療慢性咽炎

【疾病概述】慢性咽炎是由於多種病因引起的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反應,慢性咽炎屬中醫“喉痹”范疇。

【艾灸穴位】湧泉。

【艾灸方法】

1.取仰臥位,暴露足心湧泉穴。

2.將清艾條點燃,對準穴位施行溫和灸,以患者感覺溫熱舒適不燙為宜,灸30分鐘。

3.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至癥狀消失為止。

4.針灸治療冠心病

【疾病概述】心悸、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中醫認為胸陽不振,心脈痹阻為實;氣血陰陽虧虛,心脈失養為虛,其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

【艾灸穴位】膻中,內關,至陽。

【艾灸方法】

1.取臥位,暴露操作部位。

2.用1克艾絨做成底部直徑為2厘米的艾炷,置於穴位上點燃,直接無疤痕灸,至患者感覺灼熱而不能忍受時更換新的艾炷。每穴灸5炷,約30分鐘。

3.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一般連續灸治2個療程。

5.艾灸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

【疾病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脘腹痞悶或脹滿,噯氣,泛酸,嘈雜,惡心嘔吐,困倦乏力,形體瘦弱,飲食無味或食積不下。

【艾灸穴位】中脘,神闕

【艾灸方法】

1.取仰臥位,在中脘和神厥穴各切厚約2分許的生薑1片,在中心處回針穿刺數孔,上置大艾炷點燃,直到局部皮膚潮紅,胃脘部無脹悶感為度。

2.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