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養生學中,有一種很好的牙齒保健養生的方法:叩齒。叩齒是通過上下牙齒有節律的相對叩擊運動鍛煉,治療牙病的日常保健方法之一,且不受條件限制,飲食起居之間可隨意施行。中醫養生叩齒有什麼作用?叩齒養生的方法是什麼?一起來看下。

叩齒是什麼意思

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好牙口

叩齒,就是空口咬牙。這句順口溜提到瞭一種十分特殊的養生方法一口齒養生。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叩齒是保養牙齒的一個良方,經常叩齒可以有效地維持牙齒的活力和健康,達到“七老八十好口牙”的效果。

叩齒養生相傳是達摩祖師流傳下來的養生方法,在少林始祖達摩祖師所創的《達摩易筋經》中就有提到叩齒養生的方法。此外,在很多古代的醫學著作中也都提到瞭叩齒養生的方法,例如在清朝馬齊所著的養生著作《陸地仙經》中就有如下的記載: 。r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永無蟲牙之患。”意思是如果每天早上能夠堅持np齒三十六次,就可以保護牙齒不受蛀牙所侵害。

在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中也曾提到:“每晨起,以一捻鹽納El中,以溫水含揩齒,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齒即牢密。”提倡每天叩齒百次來保養牙齒,使其更加堅固。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也是叩齒養生的實踐者之一,他曾對叩齒之後的體會進行瞭描述:“一過半夜,披上上衣面朝東南,盤腿而坐,叩齒三十六下,當會神清氣爽。”

小順口溜,大學問

現代醫學認為叩齒能夠對牙齒周圍的神經組織形成有效的刺激,促進牙周組織細胞的活力,同時還可以促進牙周血液循環,提高牙齒的免疫力。叩齒是良好的口腔保健方法,它可以延緩牙周組織的老化。對於已經患有牙病的患者來說,經常叩齒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叩齒具有健脾、補腎、強骨的作用。這是由於在叩齒的過程中口腔會產生大量的唾液,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能改善腸胃的功能。

其次,在中醫學的理論中,牙.齒與腎臟相對應,如果腎臟強健,則牙齒堅固,如果腎臟衰弱,則牙齒也會隨之出現各種疾病。相應地,通過刺激牙齒和牙周組織,也可以達到間接刺激腎臟的目的,因此叩齒有補充腎精、保養腎臟的功效。

此外,中醫學還認為“齒為骨之餘”,對牙齒產生刺激,會間接地刺激骨骼,達到強健骨骼的目的。

叩齒養生的方法

在中醫養生學中,有一種很好的牙齒保健養生的方法:叩齒。叩齒是通過上下牙齒有節律的相對叩擊運動鍛煉,治療牙病的日常保健方法之一,且不受條件限制,飲食起居之間可隨意施行。

作為一種防病健身的常用方法,叩齒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如唐代孫思邀在《養生記》中就載有:“清晨一盤粥,夜飯莫教足。撞動景陽鐘,叩齒三十/O現代人對食品要求“精益求精”,講求軟、酥、脆、爛、甜,吃東西已很少用力咀嚼,但是,咀嚼減少已成為現代人牙病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叩齒鍛煉養生就顯得尤為重要瞭。一般而言,叩齒不僅能促進局部氣血運行通暢,而且也能作用於局部經絡,以堅固牙齒、延緩牙齒脫落等,適用於牙痛、牙周炎和牙齒松動、脫落等癥。

叩齒保健具體方法是:有節奏地叩擊上下牙齒,一般先叩兩側槽牙40次左右,然後再叩門牙30-40次,每日3次。需要註意的是,我們在叩齒時精神放松,口唇輕閉。

另外,“咬牙切齒”還可以防止發生“一過性腦缺血”癥狀。

方法是:將上下牙齒整口緊緊合攏,並且用力一緊一松地咬牙切齒,咬緊時加倍用力,放松時也互不離開,如此反復數十次緊緊松松地咬牙切齒,就可以使頭部、頸部的血管和肌肉。有序地處於“一收一舒”的動態之中,加速腦血管的血流循環,使趨於硬化的腦血管逐漸恢復彈性,並保證大腦組織血液和氧氣的充足供應,同時還可以消除眩暈的發生,使腦中風減緩發作或消失。

最後,需要我們註意的是,在叩齒時,口中唾液分泌增多,應將唾液緩緩咽下,不可吐掉。另外,患有口舌糜爛和口腔炎時不宜應用這種鍛煉方法。

中醫養生叩齒有什麼作用

中醫養生叩齒能健脾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中醫養生叩齒能健脾胃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叩齒能健齒。齒健,則食物易被嚼細,胃負減輕,從而養胃;二是脾“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裡,涎為口津是唾液中較輕清稀的部分,具有幫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齒催生唾液,咽之有助於胃“腐熟水分 (飲食物 )”和脾的“運化、升清”(把水谷化為精微物質並將之“灌溉四旁”、佈散全身),減輕脾胃的負擔,達到健脾胃的目的。

中醫養生叩齒能補腎

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中醫養生叩齒健腎的機理有二:一是“齒者,腎之標”,由腎中精氣所充養,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松動,甚至早期脫落。牙齒健否是腎健否的標志之一,叩齒能健齒、充腎精,故可健腎。二是腎“在液為唾”,唾為口津是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叩齒催生唾液,是謂“金津”,又稱“玉液”,“津”通於“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故可健腎。

中醫養生叩齒能強骨益腦

腎主骨,“齒為骨之餘”。齒與骨同出一源,為腎精所養。中醫養生叩齒能健腎,充盈腎精,利及骨骼,持恒進行,能致骨堅,故可健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而腦為髓海,腎中精氣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發育健全,就能充分發揮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腎中精氣虧虛,則髓海不足而失養。叩齒能健腎,使腎中精氣得充,故可健腦。

中醫養生叩齒可聰耳明目

《靈柩·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則耳聰;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耳鳴甚或耳聾。又“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註於目”,精氣充盈則目能辨五色。叩齒能充盈腎精,故可聰耳明目。

中醫養生叩齒可美顏榮發

中醫養生叩齒可活動面肌,加強面部血液循環,改善面膚的營養,進而美顏。發的生長賴於精血,精血充盈,則發長而光澤;精血虛衰,則發白而脫落。腎藏精,“其華在發”,叩齒可使腎精充盈而榮發。

古人叩齒養生法

宋代幃《道山清話》說:“人之叩齒,將以收召神觀,辟除外邪,其說出於道傢者流,故修養之人多叩齒。”明代高濂《遵生八箋·卻病延年箋》也說:“齒之有疾,乃脾胃之火薰蒸。每清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以舌攪牙齦之上,不論數遍,津液滿口,方可咽下,每作三次乃止。及凡小解之時,閉口咬牙,解畢方開,永無齒疾。”並附訣曰:熱極生齒不寧,清晨叩齒自惺惺。若教運用常無隔,還許他年老復釘。

叩齒鼓漱的整個過程,大致有叩齒、攪舌、鼓漱、咽津液等步驟。叩齒鼓漱的基本做法是:清晨起坐,閉目絕慮,舌抵上腭,調勻呼吸,然後叩齒十四遍或三十六遍。叩後用舌左右前後上下沿著齒齦攪轉十四遍,這樣舌底兩脈自然汩汩流出津液,等津液滿口之時,再鼓漱十四遍,最後才把鼓漱之液,分三次用意念吞送丹田。叩齒鼓漱的結果是咽下津液,這種津液,道傢稱之為玉池清水或玉泉。《千金方》服玉泉法認為,叩齒服玉泉的作用在於去三屍、堅齒發、除百病。

此外,明鄭宣《咋非庵日篡》還說:“辟谷咽津為上,咽氣為次。咽津者,腎中之水上通舌底二竅,大有真味,如小兒略乳,滾滾不止,雖酬應交際,而終日忘饑。若咽氣則閉口住息,身心俱寂,然後可。此不可歲月效也。”這裡,鄭宣認為咽津的作用要遠在咽氣之上,並且也行之方便。

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叩齒能夠促進牙周膜、牙齦、牙髓腔的血液循環,改善牙齒的營養供給;而唾液則含有溶菌和淀精多種酶,可以在增進消化的同時,殺滅一定量的細菌。

晨起叩齒60次能長壽

古語說:“百物養生,莫先口齒。”可見養護牙齒在養生中的地位。傳統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就有叩齒法。《修齒要旨》中說:“每晨醒時,叩齒三十六遍,可使人長壽。”

叩齒不是隨便咬咬牙就可以,正確的叩齒需要有時間、數量、力度上的控制,同時要註意口腔清潔,方法不當反而損傷牙齒。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每天清晨,全身放松,嘴唇微閉,把牙齒上下扣合,先叩臼齒(即後槽牙)30次,再叩前齒30次,睡前也可再進行一次。

叩齒可以使牙齒堅固。明代醫傢張介賓在《景嶽全書》中記載瞭他的叩齒經驗,“餘每因勞因酒,亦嘗覺齒有浮突之意,則輕輕咬實,務令漸咬漸齊,或日行一二次,或二三次,而根自固矣。”另外,中醫認為“腎主骨,齒為骨之餘”,因此每天早晚叩齒,能夠強腎固精。

叩齒的力度要根據牙齒的健康狀況量力而行。老年人牙齒松動,不可用力過猛、頻率過快。另外,口中有食物時不宜叩齒,以免加重牙齒磨損。

叩齒法簡便易行,但見效比較緩慢,隻要持之以恒,擁有一口健康堅固的牙齒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