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低血壓國內研究相對較少。實際上,它和高血壓一樣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長期的癥狀性低血壓可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導致各種重要臟器功能進行性衰退;突發的低血壓則可導致老年人暈厥、跌倒、外傷、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以至危及生命,故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老年人低血壓是怎麼回事?老年人低血壓預後及預防?一起來看下。

老年人低血壓是怎麼回事

藥物因素(20%):

老年人因病服用降壓藥如甲基多巴,安定類藥如氯丙嗪,利尿藥雙氫克尿噻、速尿等,抗心絞痛藥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也可引起低血壓。

體位因素(20%):

老年人神經調節功能差,動脈硬化使其動脈彈性下降,體質虛弱、長期臥床的病人及在悶熱的環境中站立過久,均易誘發體位性低血壓。

排尿因素(10%):

排尿中或排尿後突然暈倒、神志不清,發作前無先兆,發作後2—3分鐘恢復正常。多因夜間膀胱脹滿後突然排空使腹腔壓力驟減,靜脈隨之擴張,回心血量減少,血壓下降所致。

體質因素(10%):

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體質瘦弱的老年婦女,並且可有傢族遺傳傾向。患者平時有頭暈、心跳、乏力的感覺,往往在醫院查不出什麼病。這是因老年人心肌張力減弱,血管壁彈性喪失所致。

疾病因素(5%):

繼發性低血壓常繼發於急性失血、心臟病發作、慢性貧血、糖尿病、腦動脈硬化、中風之後等慢性疾病,病人嗜睡、虛弱、頭暈、視力障礙。

遺傳因素(10%):

遺傳因素也是會引發老年人低血壓的。

發病機制

老年人低血壓病因復雜,發病機制目前尚未闡明,推測與增齡相關疾病和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或藥物長期作用所致。

老年人低血壓有哪些表現

1、臨床表現

(1)無癥狀性低血壓幾乎都是在健康查體或因其他病門診,住院時偶爾發現,老年人對低血壓耐受較好,加上反應遲鈍,其他病掩蓋等因素,低血壓易被忽略,事實上,經詳細詢問病史,絕對無癥狀者極少,患者常有輕度乏力,偶或頭暈,頭昏等,一般無器質性病變,其血壓低而脈壓小,心率偏慢,性格內向,不易激動,肥胖與消瘦者均可見到,以體格瘦弱者較多,老年人較年輕人,女性較男性多見。

(2)癥狀性低血壓大多有輕或中度腦和其他臟器缺血癥狀,如軟弱,頭昏,頭痛,失眠,記憶力差,註意力不易集中等,部分原患高血壓的病人,在合並大面積,嚴重心肌梗死後,血壓反而長期偏低,此時除有低血壓表現外,還有心肌缺血的有關證據。

(3)癥狀性低血壓嚴重時可有突然,短暫的意識喪失伴體位張力的消失,也即暈厥的發生。

暈厥的前驅癥狀有:

①過度體力或腦力勞動後出現頭暈,頭昏,改變體位常使其加重。

②繼頭暈後很快出現視力模糊,眼花,黑朦等。

③可有輕度的聽力減退或耳鳴。

④軟弱無力,站立不穩,有欲傾倒感。

⑤面色蒼白,精神緊張,說話吃力,甚至欲言而張不瞭口。

⑥可伴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⑦多數患者來不及扶持支撐物或立即采取臥位,坐位便旋即發生暈厥而跌倒。

相當多的病人暈厥時無他人在場,部分病人可有面部或頭部皮膚擦傷,老年人可因摔倒而骨折,也可因血壓突然明顯降低而合並腦血管意外或急性心肌梗死等,個別老人可因暈倒後長時間受涼而合並肺炎,除心源性和神經源(中樞)性者外,呼吸多無明顯改變,心率可慢可快,心音多低,弱;深淺神經反射均存在(不同於昏迷),病人多能清楚地描述暈厥前的情形或所處的環境,一般發作十幾秒鐘到十幾分鐘,很少超過20min,病人清醒後仍可見有面色蒼白,多汗,手足發涼,無力言談,少數暈厥時間不長且無嚴重外傷或合並癥者,可自動或在他人扶持下到附近醫療單位就診,此時多已無明顯異常發現;隻有存在引起暈厥的原發器質性疾病者,仍可檢查到相應的陽性體征。

2、分類

(1)無癥狀性低血壓:即血壓雖低,但因老年人活動量小,工作多系坐位而對低血壓耐受較好,所以在安靜狀態可無癥狀;但在應激狀態時,因老年人自動調節血壓功能降低,腦部血流不能得以及時,充分供應而出現癥狀。

(2)癥狀性低血壓:收縮壓低至13.4~9.3kPa(100~70mmHg)時,通過自身調節機制,大部分人的腦血流灌註尚可得到保證;但收縮壓不足9.3kPa(70mmHg)時,因已不能保證大腦正常活動所需的起碼的血流灌註而出現腦缺血癥狀,輕者可糾正,重者易成為不可逆性,預後差。

(3)體位性低血壓:由臥位自動變為直立位時出現明顯血壓降低,稱為體位性低血壓,其具體標準如下:受檢者安靜仰臥10min然後每分鐘測血壓,脈率1次,直至2次血壓值近似時,取其平均值作為體位變化前的血壓值,之後,讓其自動站起,將右上臂置於與心臟相同的水平,再測血壓,脈搏,記錄即時及其後每分鐘的數據與站起前相比較,共記錄7min,立後血壓至少下降2.7/1.3kPa(20/10mmHg)或收縮壓降至10.7kPa(80mmHg)以下,且維持2min以上,近年來,國內已有人應用電動平臥-直立傾斜床,配以自動,定時心電圖,血壓,脈率監測儀來診斷直立性低血壓或直立性暈厥,更為方便,安全,準確。

體位性低血壓又可分為:

①可逆性體位性低血壓:較多見,老年人特別是長期臥床者,多有下肢或全身靜脈回流不暢,如靜脈炎,靜脈結構缺陷,肌肉萎縮,肌泵作用減弱等,若同時有心梗,心衰或不慎使用強利尿藥,可促使體位性低血壓發作,甲基多巴,胍乙啶等影響交感神經功能致可逆性小動脈反射消失,當病人改變體位時,也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以收縮期血壓下降明顯,舒張壓基本不變,心率增快為特征,個別時間可出現暈厥,病因去除後多可得到糾正。

②不可逆性體位性低血壓:某些病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尤以α-腎上腺能神經減弱,釋放縮血管介質減少,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另外,shy-Dragers綜合征是一種緩慢起病,進行性加重的老年性疾病,表現為直立性低血壓,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如排尿,出汗和性功能失調等)和其他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系自主神經中樞,小腦,延腦的橄欖核,腦橋,脊髓等處明顯變性,萎縮所致,預後差,病死率高,國內一組隨訪5年的患者中,病死率達44.1%。

老年人低血壓預後及預防

預後:老年人長期癥狀性低血壓可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導致主要臟器功能進行性衰退,突發的低血壓可導致老年人意外,甚至危及生命。

預防:有低血壓老年人應註意以下幾點:

1.無癥狀低血壓由於腦血流無明顯減少,多不需要治療,但應鼓勵患者起床散步,避免長期臥床休息或久坐,應當糾正內科疾病,采取增加血容量,改善血循環及增強心臟功能的措施,已有脫水不宜使用利尿劑,應該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避免排便時用力過度。

2.緩慢改變體位和姿勢。避免突然起床或者迅速變換體位,並在每次改變體位時應休息2~3min,以使體位代償反應適應於每次體位的變化。在早晨起床站立或開始走路之前,首先應坐在床上幾分鐘,在去浴室廁所時,因體位性低血壓導致神志模糊或意識喪失而跌倒,可發生骨折及其他傷害,使用床邊便桶或尿壺可以預防意外發生。

3.避免過度飽餐,少吃多餐,少吃大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適當攝取鈉鹽,適量飲水,保持正常的血容量。

4.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洗澡時間不應過長。

5.酷暑時減少外出,減少大量出汗。

6.穿彈力長筒襪,增加回心血量。

7.盡量避免不是非用不可的影響血壓的藥物。

老年人低血壓的危害

一般來說,成年人高壓(收縮壓)低於75~85毫米汞柱時即稱為低血壓。老年人引發低血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經調節功能低下;動脈硬化使動脈彈性減小;體質虛弱;在悶熱或室內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及長期臥床,體位突然改變等。此外,糖尿病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會誘發低血壓;膀胱內壓力驟減,如夜間排尿後,則可反射性地使血液流回腹腔而引起短暫性低血壓。低血壓主要分為5類:1.原發性低血壓,又稱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情緒不穩,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多見;2.繼發性低血壓,如失血、休克、心肌梗死等,由於血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的結果;3.體位性低血壓(即直立性低血壓),長期站立或從平臥位變為直立位時發生的低血壓,常見於植物神經失調,以及使用某些藥物(如降壓藥、冬眠靈等)引起;4.內分泌功能紊亂所致的低血壓,常由於低鈉、血容量減少、心搏減少等引起;5.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營養不良所致的低血壓,如結核病、慢性肝病、慢性腎病、重癥糖尿病等。

老年性低血壓患者往往有頭暈、眼花、疲倦、頭痛、健忘、心慌氣短、睡眠欠佳等不適感覺。低血壓的人還愛打哈欠,這表明體內明顯缺氧,而本能地試圖通過打哈欠多吸進一些空氣,以改善大腦缺氧。

醫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血壓略有增高是正常現象。而老年人表現為低血壓反而對健康不利,因為往往會促進缺血性中風的發生,成為間接危險。這是因為血壓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腦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動脈硬化使血管腔變得狹窄,血管壁彈性減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導致缺血性中風。此外,老人血壓太低還易導致昏厥、摔跤和受傷。總之,老年人低血壓會明顯增加死亡率。

低血壓有一定的遺傳性,父母患有低血壓其子女患低血壓的風險就比較大。靜脈曲張患者容易引起低血壓,這是因為在擴張的靜脈中最多可積存半升血,這些血就不能參加血液循環,因而易使血壓下降。

老年人低血壓應該如何護理

1.無癥狀低血壓由於腦血流無明顯減少,多不需要治療,但應鼓勵患者起床散步,避免長期臥床休息或久坐,應當糾正內科疾病,采取增加血容量,改善血循環及增強心臟功能的措施,已有脫水不宜使用利尿劑,應該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避免排便時用力過度。

2.緩慢改變體位和姿勢。避免突然起床或者迅速變換體位,並在每次改變體位時應休息2~3min,以使體位代償反應適應於每次體位的變化。在早晨起床站立或開始走路之前,首先應坐在床上幾分鐘,在去浴室廁所時,因體位性低血壓導致神志模糊或意識喪失而跌倒,可發生骨折及其他傷害,使用床邊便桶或尿壺可以預防意外發生。

3.避免過度飽餐,少吃多餐,少吃大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適當攝取鈉鹽,適量飲水,保持正常的血容量。

4.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洗澡時間不應過長。

5.酷暑時減少外出,減少大量出汗。

6.穿彈力長筒襪,增加回心血量。

7.盡量避免不是非用不可的影響血壓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