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現是傷後出現局部變形、肢體等出現異常運動、移動肢體時可聽到骨擦音。此外,傷口劇痛,局部腫脹、淤血,傷後出現運動障礙。治療骨折的最終目的是使受傷肢體最大限度的恢復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療中,其復位、固定、功能鍛煉這三個基本原則十分重要。那麼骨折後飲食進補有技巧,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骨折的癥狀有哪些

疼痛及壓痛:骨折時會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和壓痛,以骨折處疼痛最明顯。由於骨折處尖端可刺傷周圍組織的血管、神經,所以活動時疼痛加劇。

腫脹和瘀斑:骨折後常引起周圍組織損傷、腫脹和瘀血,皮膚可出現青紫色瘀斑,但位置較深的骨折,如股骨頸骨折局部腫脹則不明顯。

畸形:骨折端因受外力作用、肌肉牽拉、肢體或骨本身重量的影響,可發生明顯的移位,使傷肢發生相應的畸形。如用手摸,常感到凸凹不平,壓之則產生劇烈疼痛。

功能障礙:由於骨的正常連續性中斷,軟組織損傷,腫脹疼痛,功能明顯受到障礙。如上肢骨折時幾乎不能抓提物件;下肢骨折時,人站不起、走不動,活動明顯受限。

骨折常常合並有軟組織損傷,這些合並損傷造成的嚴重後果往往超過骨折本身,如頭顱骨骨折合並腦組織損傷或顱內血腫。

骨折後飲食進補有技竅

1、骨折早期

骨折早期

應多喝水、多食用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等。由於骨折早期,患部關節仍處於血水腫期,應忌食酸辣、油膩、燥熱、骨頭湯、肥雞、的等太過滋補的食物以免引起淤血積滯。骨折早期一般在1-2周。

骨折中期

骨折中期可適當的使用高營養價值的食物,適當地補鈣、可適當的食用骨頭湯、雞湯、動物肝臟等食物,滿足骨痂的生在需要。骨折中期一般在2-4周。這個時期如果傷口還有劇痛或者明顯紅腫,宜局部塗抹藥酒消炎、促進微循環和損傷組織的修復。

骨折後期

對於後期,骨折患者的飲食的建議是因為已經開始骨痂的生長,患者隻要繼續使用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即可。骨折後期一般在5周以上。這個階段如果患處還有隱痛,宜每日用中藥草進行局部藥浴,以消除內部淤積,避免落下類風濕。

骨折患者的飲食可從骨折的早期、中期、後期三個不同的階段的不同飲食需求來進行。不同時期的飲食應該滿足不同時期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大補,盲目大補反而會影響骨折患者的康復。

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直接暴力(55%):

暴力直接作用於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該部骨折,則往往使受傷部位發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軟組織破壞,如車輪撞擊小腿,於撞擊處發生脛腓骨骨幹骨折。

間接暴力(20%):

間接暴力作用時通過縱向傳導,杠桿作用或扭轉作用使遠處發生骨折,如從高處跌下足部著地時,軀幹因重力關系急劇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處椎體受折刀力的作用而發生壓縮性骨折(傳導作用)。

積累性勞損(8%):

長期,反復,輕微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可致使肢體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遠距離行軍易致第二,三蹠骨及腓骨下1/3骨幹骨折。

骨折患者該怎麼樣護理好呢

1、便秘或二便失禁的預防和護理

做好飲食護理,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如多食水果、蔬菜、豆類、肉、魚等,忌辛、辣、煎、炸食物,囑多飲水,蜂蜜、糖水,多吃香蕉以防止便秘。已發生便秘者,可使用開塞露塞肛,必要時戴手套挖出幹結糞便,以解除病人的痛苦,防止糞便中毒。大便失禁時可服收斂劑,並保持肛門皮膚清潔。

2、預防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指導並協助功能鍛煉

為瞭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避免關節僵硬,早期協助患者進行上肢、下肢、股四頭肌有節奏地收縮與放松活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按摩時手法應輕柔、緩慢。晚期則鼓勵患者進行撐臂,伸、屈膝關節等方面的功能鍛煉。

每日不定期活動數次,每次10分鐘,被動活動以不產生疲勞感為準,以後逐漸增加活動次數與時間,活動范圍由小到大,逐步適應,達到恢復生理功能的目的。

因病人不能在醫院完全康復,所以出院時應做好各方面指導,以便在出院後能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從而獲得最大的功能恢復。

3、肺部感染的預防和護理

頸椎損傷部位因出血、水腫壓迫脊髓或脊髓橫斷,使肋間肌等呼吸肌麻痹,不能主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因此,我們對截癱病人要做好思想工作,指導患者作深呼吸運動(如吹氣球),按腹咳嗽,輔助排 出呼吸道分泌物,或用吸引器吸出,並協助病人作擴胸運動,每2h給予翻身拍背一次,拍背時註意力度,這樣就能起到擴張肺的作用;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口腔護理,可以預防呼吸道感染,對病人傢屬進行口腔衛生宣傳,使他們重視口腔清潔,每次用餐後給予漱口,早晚為病人做口腔護理(一般用0.2%甲硝唑溶液清洗後,口唇塗上石蠟油,以防止嘴唇幹裂)。冬天應註意保暖,避免受涼。

骨折的危害是什麼

(l)墜積性肺炎:多發生於因骨折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特別是年老體弱和伴有慢性病的思者,有時可因此而危及患者生命,應鼓勵思者及早下床活動。

(2)褥瘡:嚴重骨折後患者長期臥床不起,身體骨突起處受壓,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易形成褥瘡。常見部位有能骨部、破部、足跟部。

(3)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多見於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下肢長時間制動,靜脈血回流緩慢,加之損傷所致血液高凝狀態,易發生血栓形成。應加強活動鍛煉,預防其發生。

(4)感染:開放性骨折特別是污染較重或伴有較嚴重的軟組織損傷者,若清創不徹底,壞死組織殘留或軟組織覆蓋不佳,可能發生感染。處理不當可致化膿性骨髓炎。

(5)損傷性骨化:又稱骨化性肌炎。由於關節扭傷、脫位或關節附近骨折,骨膜剝離形成骨膜下血腫,處理不當使血腫擴大,機化並在關節附近軟組織內廣泛骨化,造成嚴重關節活動功能障礙。特別多見於肘關節。

(6)損傷性關節炎:關節內骨折,關節面遭到破壞,又未能準確復位,骨愈合後使關節面不平整,長期磨損易引起損傷件關節炎,致使關節活動時出現疼痛。

(7)關節僵硬:患肢長時間因定,靜脈和淋巴回流不暢,關節周圍組織中漿液纖維性滲出和纖維蛋白沉積.發生纖維粘連.並伴有關節變和周圍肌攣縮,致使關節活動障礙。這是骨折和關節損傷最為常見的並發癥。及時拆除固定和積極進行功能鍛煉是預防和治療關節僵硬的有效方法。

(8)急性骨萎縮:即損傷所致關節附近的病性骨質疏松,亦稱反射性交感神經性骨營養不良c好發於手、足骨折後,典型癥狀是疼痛和血管舒縮紊亂。

(9)缺血性骨壞死:骨折使某一骨折段的血液供應被破壞,而發生該骨折段缺血性壞死。常見的有腕舟狀骨骨折後近側骨折段缺血性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