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新媽媽都不註意坐月子,而另有一部分新媽媽對坐月子進補又走瞭極端,其實很多產後疾病都是不合理的月子飲食造成的,為此傳統的坐月子營養經驗一定要掌握。那麼,產後媽媽進補有哪些原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產後媽媽進補有哪些原則

產後進補原則一:要進補,先調理腸胃

產後腸胃功能虛弱,產後立即進補,會損傷胃腸道功能,造成產後食欲下降甚至沒有食欲,如果先把脾胃功能調補好,日後進補將事半功倍。建議前三天以湯粥為主,並適當運用一些調補腸胃的藥膳來扶胃健脾。

產後進補原則二:先排毒後進補

新媽媽懷孕期間負擔寶寶的新陳代謝,身體內繼續著大量廢水、廢物,中醫就叫毒素,毒素排掉之前就進補,毒素會越補越多,會造成抵抗力下降,引起諸多月子病。

米酒水有促進排毒的功效,使用米酒煮成的米酒水料理新媽媽所有的粥、湯、餐點、飲用水,不僅能促進母乳生成,還能讓新媽媽的身體得到全面的調理。

產後進補原則三:子宮恢復是關鍵

正常女性的子宮僅拳頭那麼大,而新媽媽子宮有寶寶那麼大,那麼子宮的恢復就是月子期間的首要任務。子宮的健康對女性意義重大,不僅與婦科疾病的發生率直接相關,還對更年期的到來時間、夫妻關系等有深遠的影響。

中醫認為香油是子宮恢復的首選藥材,月子餐全程用香油料理即可。大小的恢復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功能的恢復,這對於女性的健康至關重要。

產後進補原則四:進補要選對食材

“產前一盆火,產後一塊冰”、“百脈空虛”說的就是新媽媽的“虛寒”體質,所以所有的食材都必須遵循“溫而不燥”的原則,寒性、熱性食材都不可以選擇,否則會造成虛寒體質或陰虛體質,落下“月子病”。

產後進補原則五:正確催乳

月子裡催好乳,寶寶基本上就能實現母乳喂養瞭,相反如果月子裡乳汁沒催出來,出瞭月子想再多的方法催乳就很難瞭,因此月子飲食至關重要!

一般來說新媽媽產後第四天才能開始通乳,此時可以選用合適的催乳食物,比如通草魚湯、花生豬蹄湯等。如果是由於情緒因素造成的乳汁量少,則可以選擇黃花菜燉豬肉、赤黃豆鯉魚湯這類的湯品。其中,還可以加入適量米酒煮湯。

產後進補原則六:提高母乳質量

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因此需要補充大量腦、視網膜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

不但在月子裡要給新媽媽增加營養,在整個哺乳期間,都要供給足夠的營養,才能保證母乳的質量,保障母嬰健康。在整個哺乳期間,為瞭寶寶的身體和智力健康發展,要吃營養豐富的飲食,不挑食,以保證母乳質量,使寶寶能得到足夠的營養成分。

產後進補原則七:進補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不同體質的新媽媽,產後虛弱的表現形式也不同,主要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需要通過不同的進補方式來恢復元氣,排除身上的不良反應。

四時氣象各有特點:春溫、夏熱、秋燥、冬寒,於是自然界一切生物在四季變化的影響下,必然產生相應的變化,這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中醫把食物分為五味:苦、酸、甘、辛、咸,分別歸屬五臟:心、肝、脾、肺、腎。所以在不同季節一有著不同的膳食指導原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五味在不同季節各有偏重和禁忌。對於新媽媽來說,正確坐月子就能使體質得到改善。

產後進補原則八:平衡膳食

產後媽媽應註重在整個產乳期的科學合理膳食,應該持續均衡地攝取各種營養。進補不等於大吃大喝,調理得當、合理膳食非常重要。產後應少食多餐,菜譜要考慮營養的均衡,盡量不挑食。主食要比懷孕晚期增加一些,還要多攝入蛋白質,飲食搭配要均衡,不要太油膩。

新媽媽產後瘦肚子操

1.直立單腿飛

目標:上背部,肩膀,腹部,臀部,股四頭肌

雙腳站立,與肩同寬,雙膝微微彎曲,雙手各持啞鈴在兩側;左腿向身後伸出,臀部以上的身體前傾,保持雙臂在胸前伸展姿勢,手心對手心;呼氣,手臂向兩側打開,集中註意力使肩部的重力繃緊在一起;身體放低開始和重復;右腿做5次,兩邊互換。

2.斜俯臥撐腿擴展

目標:胸部,手臂,腹部,臀部,腿腱

雙手分開,與肩同寬,放在一個固定的椅子或者臺階的兩角位置,雙腿向身後伸展成完全俯臥撐的姿勢;吸氣,彎曲手肘並壓低胸部;伸直手肘,呼氣;俯臥撐至頂部,抬起右腿離開地面至臀部位置,堅持5秒,然後放低;重復在左邊做俯臥撐抬腿動作。繼續,換右腿,共做10次。 (容易點的做法是雙膝著地,向身後伸腿。)

產後怎麼調養更科學

適宜的環境

產婦及嬰兒的居室應清潔明亮,安靜宜人,通風透氣,空氣新鮮,冬天溫暖,夏日清涼,溫度適中。尤其夏天應慎防中暑,但同時開窗通風時,應避免對流風,產婦要避開風口,不能用電風扇或空調直吹,以防母嬰受涼感冒。應避免過多親友來客人室探望,以保證母嬰休息,防止空氣污濁,帶人病菌。 個人衛生

正常分娩後,產婦可以洗頭、洗澡(宜在分娩後3—7天開始)、刷牙(要註意用溫水漱口);冬季每隔兩三天揩揩身,夏天洗淋浴,不可盆浴,無論冬夏沐浴後均應擦幹頭發和身體,以免受涼。洗澡之外,應勤洗外陰;洗頭、洗腳用溫水不會落下產後病;指甲要常剪,以免損傷嬰兒柔嫩的皮膚。

適當活動

正常情況下產後24h可起床活動,並逐日增加起床的時間和活動范圍,堅持產後體操,應避免重體力勞動,以防止子宮脫垂。

適當運動,在你醒過來的時候不要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而應臥床休息與適當運動相結合,分娩次日就可在床上翻身,半坐式與臥式交替休息,以後可在床旁及房間走動,並做產後體操,以保證健康及盡早恢復體型,也可減少便秘。

女性產後奶水不足怎麼辦

1不要隨便補充奶粉:通常,開始幾天乳汁都不會很多,到四五天以後,乳汁就會大量分泌出來,因此,開始幾天千萬不要因為乳汁少而灰心喪氣。不要隨便補充奶粉。在第1周內,即使母乳很少,也盡量不要隨便使用奶粉補充。因為孩子一吃上奶粉以後,吸奶力就會變弱,結果母奶會越來越少。

2讓孩子吮奶頭:孩子出生以後,要經常讓孩子吮奶頭,以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媽咪的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寶貝吮吸的次數。一般情況,媽咪應該每24小時喂寶貝至少8次以上,每次在乳房上吸吮時間不少於半個小時。當然也要根據寶貝的需求來喂。寶貝隻要餓瞭就喂,喂得越多,奶水分泌得就越多。

3媽媽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焦躁,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焦躁等都會影響乳汁分泌。媽咪在生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情緒波動較大,常常會出現情緒低迷的狀態,這也會減少乳汁分泌。因此,哺乳期間的媽咪要特別註意調節自己的情緒。

4適當的按摩:用幹凈的毛巾蘸些溫開水,由乳頭中心往乳暈方向成環形擦拭,兩側輪流熱敷,每側各15分鐘,按摩方法好下:環形按摩——雙手置於乳房的上、下方,以環形方向按摩整個乳房;螺旋形按摩——手托住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乳頭方向按摩;指壓式按摩——雙手張開置於乳房兩側,由乳房向乳頭擠壓。

5加強營養,均衡飲食:充分攝取營養。作為媽媽來講,重要的是要多吃些富於蛋白質和各種營養的食物。多喝魚湯、豬蹄湯、小米粥、骨頭湯。媽咪所攝取的食物種類,也會直接影響到乳汁的分泌與質量。因此,均衡攝取各種營養是很重要的,它們包括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5大營養元素。哺乳期媽咪要特別註意鈣質與鐵質的吸收,這方面可從奶類、魚、禽、蛋、瘦肉或豆制品中攝取,蔬菜及水果也應適當攝入,哺乳期的營養與妊娠晚期的營養一樣。

註意事項:產後的女性需要保證充足的休息,註意休息和睡眠、不要過度疲勞,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

產後妊娠紋怎麼消除好

1飲食調理 在生產後,應多食含維生素C、E類及人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可促進皮膚組織的再生功能,如水果、雞蛋、瘦肉、肉皮等。切忌吃些辣椒、蔥、蒜等激性食物。還要多喝水,這是最廉價的排毒養顏的飲品。

2剖腹產要護理傷口 有些女性朋友在生孩子時,因為各種原因而選擇瞭剖腹產。若是想要修復妊娠紋首先要學會細心的護理傷口。在產後穿的腹帶不要太緊,42天後可以稍微緊點。也不要過多的活動,減少傷口的張力。當傷口結痂時,可能會有些癢,不要用手去撓。

3維生素C 維生素C有美白的功效,可以淡化顏色較深的妊娠紋,使的妊娠紋的顏色與周邊皮膚的色澤保持一致。可服食,也可以當作面膜來敷。

4塗抹維生素E 維生素E可以滲透進肌底,發揮其功效,增加皮膚的彈性,恢復細胞組織的再生功能,將維生素E膠囊用針弄破後,可直接塗抹至妊娠處,按摩約5-10分鐘即可,每天堅持2次,約1個月就可看見明顯的療效。

5註意保濕 冬天可以抹些骨膠原或是保濕功能的護膚品,保持皮膚的細嫩和光滑,可以淡化也能預防妊娠紋的出現。建議使用小麥胚芽油或是杏仁油按摩皮膚。

註意事項:1.控制體重:懷孕期間,避免體重增加太快,整個妊娠期一般勿超過10-12千克。 2.正確沐浴:沐浴時,堅持用冷水和熱水交替沖洗相應部位,促進血液循環,沐浴後塗上去妊娠紋油,按摩十分鐘左右(此法有預防作用,適用於妊娠紋長出之前 3.補充維生素: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草莓、蔬菜等,多吃富含維生素B6的牛奶及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