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後,許多新媽媽迫不及待的將產後恢復計劃提上日程,產後恢復操就是一項理想的運動方式。產後恢復體操可以幫助產後媽媽進行骨盆韌帶排列恢復、腹部和骨盆肌肉群的功能恢復,使產後媽媽及早恢復體形,樹立信心。還適用於其他女性,用來鍛煉身體相關部位的肌肉緊實,從而使形體更美。我們一起來學習下產後恢復操的做法。

產後恢復身材運動註意事項

1.所有的產後恢復運動都應當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鍛煉方式,在自己的極限范圍內完成,最好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以免過度拉伸損傷肌肉和韌帶。

2.運動前給寶寶喂奶,因為運動後身體會產生乳酸,會影響乳計的質量,鍛煉後至少1小時後再喂奶。

3.練習的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動作的幅度、頻率、持續時間、負荷量的大小等都應逐漸增加,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4.建議練習時選擇舒適、寬松的服裝,飯後1小時後進行練習,練習後1小時進食比較科學。及時補水,以免體溫過高。

5.產後恢復需要有規劃、有目標地進行。一定要勞逸結合,合理安排膳食,保持膳食平衡和作息規律。

產後恢復體操怎麼做

第1節:呼吸運動。去枕平臥,雙手放在腹部,吸氣時腹部肌肉盡量收縮,呼氣時盡量放松。

第2節:提肛運動。吸氣時收縮肛門括約肌,呼氣時盡量放松。

第3節:臀部運動。吸氣時臀部及骨盆底肌肉收縮,呼氣時放松。

第4節:抬頭運動。吸氣時下巴盡量上抬,呼氣時下巴盡量向胸部靠攏。

第5節:仰臥起坐。兩腿屈曲,雙手平伸,吸氣時盡量使頭和上半身抬離床面,並盡量靠向雙腿,呼氣時身體緩緩平躺。

第6節:腿部運動。吸氣時一腳底平貼床面曲腿,腳後跟盡量靠近臀部,呼氣時緩緩將腿伸直。然後換腿,動作同前。

需要提醒的是,媽媽當中如有剖腹者,那麼在練習仰臥起坐這個動作時,需註意腹部傷口,量力而行,鍛煉中以不累及傷口為準。媽媽(順產者一天後,剖腹者三天後)可在床上進行產後恢復體操鍛煉,每天2次,每節做8個8拍。

產後什麼時候可以減肥

順產的媽媽們在產後42天內不要節食,腹帶不能過緊,合理飲食是最重要的;適當的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避免體內熱量蓄積。

剖腹產產後6周可酌情開始減肥,坐完月子 後也不要立刻開始減肥,因為經過一個月的休養並不能使身體完全恢復到產前的狀況,因此還需要繼續恢復體力。產後大約6周後,才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酌情考慮減肥計劃,產後2個月後可以循序減重,逐步通過運動,改善飲食結構來進行控制。可以做跑步,瑜伽,爬山,跳繩等運動,另外每次運動要持續30分鐘才有效。

如何進行產後心理恢復

1.生活環境要舒適安靜

女性分娩後需要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壞境。精神上的安撫和飲食上的照顧能夠為產婦創造一個安穩的恢復環境,丈夫和傢人的關愛是保證產婦心情愉悅,順利度過產褥期的重要條件。

2.產婦自身的心理調整

在產褥期,女性不僅要照顧寶寶,還要註意產後修復,所以在生活中不要過於註意其他生活細節,要過多地責怪傢人和丈夫,混亂隻是暫時的。產婦在此期間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營養的攝入和高質量的休息,爭取身體早期恢復。

3.產後調節情緒的方法

產婦的情緒狀態不僅影響到傢庭和睦的氣氛,對寶寶的環境適應也很不利,女性應該積極瞭解到自己的情緒狀態,意識到潛意識裡的負面情緒,積極地調節。

(1)樂觀。產婦應該對寶寶的撫養和自身的恢復持有樂觀的態度。

(2)幽默。適當的幽默感能夠減低產婦的焦慮、急躁的情緒,能夠調節整個傢庭的緊張氣氛。

(3)溝通。產婦應多與人交流、談心,多與人談話能夠使頭腦保持靈活,同時也能夠獲得更多的育兒信息。

(4)自控。肆意發泄負面情緒會對傢庭成員及寶寶造成不良的影響,產婦應該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科學調節,避免引起疾病。

產後6種身體不適的應對方法

1.體虛

體虛是產後最常見的不適癥狀。

分娩時失血過多、用力、疼痛、創傷,都會導致新媽媽氣、血、津液的耗損,就算平時體質再好也會感到從未有過的虛弱。

調理法:服用藥膳

中藥膳食可以幫助新媽媽的身體盡快恢復,可以在中醫的指導下,選用黨參、黃芪、當歸、麥冬、枸杞、山藥、桂圓、核桃仁、黑芝麻、蓮子等煮粥或煲湯喝。

2.眩暈

分娩時新媽媽用力傷氣和失血過多,使血液不能送達腦部而感到頭暈目眩,有時還會伴有食欲不振、惡心、發冷、頭痛等癥狀。一般在產後幾天內,隨著氣血逐漸恢復會慢慢好轉,不過有時也會持續一段時間。

調理法:黃芪羊肉

可以服用烏雞白鳳丸,也可在傢采用食補,如取羊肉500g洗凈切片,黃芪50g、當歸50g、大棗10個、生薑1塊,用慢火燉爛,吃肉喝湯。

TIP:新媽媽產後起來活動時需要有人陪護,並盡量放慢動作以免暈倒摔傷。

3.多汗

由於產後需要排出體內積存的大量水分,所以新媽媽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過多,感覺到口幹舌燥,或者超過一周仍然汗出不止,說明是氣虛不能固表。

調理法:小麥羊肚湯

可以服用玉屏風散(丸),也可以服用浮小麥羊肚湯,即取浮小麥50g用紗佈包好,羊肚200g切片,加水後放在一起煮熟,喝湯吃肚片,會起到一定效果。

4.乳房腫痛

很多新媽媽都會遭遇急性乳腺炎。表現為乳房脹痛、乳汁結塊排乳不暢、發燒和怕冷。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就會繼續發展成乳房膿腫,最後膿腫破口流出膿液。

調理法:外敷+藥粥

可用油木梳背部由乳房四周向乳頭方向刮摩;也可外用如意金黃散和米醋調開塗抹乳房,隨幹隨換;或把仙人掌去刺後搗成泥外敷,一天敷2—3次;也可以服用中藥粥,方法是蒲公英60g、金銀花30g先煎湯,再下粳米100—150g在湯中熬成粥,不拘時喝。

Tip:早期癥狀不重時媽媽可以堅持喂奶,但如果乳房紅腫疼痛癥狀加重,甚至形成膿腫則應停止喂奶,立刻就醫。

5.便秘和痔瘡

產後長期臥床很容易發生便秘,引起痔瘡。加上分娩時會陰傷口的疼痛,很多媽媽一想到排便就會有一種恐懼感,也促使便秘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調理法:中成藥+藥膳

可以服麻仁潤腸丸等潤腸類中成藥,還可以選擇藥膳,如取核桃仁5個搗爛;桃仁20g去皮搗爛;黑芝麻20g炒熟研爛;蜂蜜50ml(找到兩樣以上即可,配齊更好),與適量粳米煮粥,早晚喝。

6.小便不利

產後氣虛,導致新媽媽排尿功能障礙,發生排尿困難,或小便次數增多,或排尿不能自行控制。

調理法:

新媽媽可以用溫熱的生理鹽水沖洗外陰,對小腹施以按摩,並點按關元穴(肚臍下三寸)。如果癥狀幾天後沒有緩解,在中醫的指導下服用益氣利尿的中藥,或服用補中益氣丸,也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