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之後,人體容易氣虛,加上秋季燥邪襲人,使人溫熱內生,所以秋季是養陰補氣的時節。立秋後氣溫通常還較高,空氣濕度也還很大,人們不但感覺不到秋涼和秋燥,反而到處都是悶熱潮濕的感覺。加上夏季常因苦夏或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此時應大量進補。那麼秋季怎麼飲食進補方法呢?秋季有哪些飲食原則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女性秋季要如何按體質進補

陰虛:陰虛的人由於體內陰精缺少,相對來說陽氣亢盛,因此容易上火,進補不當更易火上澆油。這類人群大多體型偏瘦、脈細、口幹、眼幹、睡眠差,治療應以養陰兼疏通為主,多用黑礬、當歸、砂仁、厚樸等中藥。日常禁煙酒、辛辣,勿過饑過飽。

體虛:日常人們所用的補品大多偏熱性,體弱之人往往腎脾兩虛,進補易出現胸悶、胃滿、頭暈、心悸等現象。因此,脾胃虛弱之人,無論食補藥補都要和緩進行。飲食宜均衡清淡,多吃粳米、薏米、山藥、馬鈴薯、香菇等。適當運動,避免過度勞累。

肝鬱:肝失疏泄會導致肝鬱氣滯、心肝火旺、煩躁易怒,稍用補品就會上火,出現胸悶、腹脹、不願進食等癥狀。因此必須強調兼用疏通的藥物,例如使用柴胡疏肝散、舒肝丸,達到補而不膩的效果。

痰濕:體內痰濕阻滯,久而致虛。如果不先清理痰濁,單純地用補,則會加重痰濕。臨床上經常會遇到有些患者服用瞭大量的黨參、黃芪,卻感覺更加乏力,再補下去或引發心腦血管事件、導致原有病變加重等。這類人群宜多食冬瓜、海帶、山楂、扁豆等,用以祛濕。

瘀血:瘀血日久可化熱,盲目進補會有出血的危險。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血管功能薄弱,盲目進補最容易出現問題。其實要保持血管疏通、並不 需要什麼大補,黑木耳、西紅柿、魚、山楂、大蒜、玉米、蘋果等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秋季怎麼飲食進補方法

秋天適合吃的食物

1、立秋後吃什麼

立秋後,飲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氣。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卜、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雞肉、兔肉、花生、黃鱔、鯽魚、黃魚、柚子、梨、蘋果等。

秋季是人體適宜進補的季節,但要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少吃蔥、薑、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忌多貪食瓜果,以免傷脾胃。

2、立秋吃堅果防瘧疾

瘧疾是兒童在夏秋之際的常見傳染病,又叫冷熱病,是由瘧原蟲經由蚊叮咬傳播的傳染病,癥狀是寒戰、高熱。預防瘧疾,最好的預防辦法是滅蚊、防蚊咬。

3、立秋宜食豬脊骨燉藕

這款料理具有益腎填髓,補充鈣質,健腦強身的作用,適合立秋時節食用。

原料:豬脊骨1根,藕250克,精鹽、蔥段、生薑片、黃酒、味精各適量。

制作:把豬脊骨洗凈、剁碎,放沸水鍋裡焯一下,撈出。去藕節和表皮,洗凈、切片,豬脊骨放在鍋裡,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撇掉浮沫,添加精鹽、黃酒、蔥段、生薑片,再用小火燉煮到肉離骨,撈出骨頭、拆掉肉,捅出脊髓。把脊髓、藕片放在湯中燉熟,揀去蔥、生薑,添加味精即可。

秋季健康養生的飲食禁忌與常識

不宜進補的秋季食品:

1、少吃生薑。生薑性燥熱,食後易上火,加重秋燥。中醫學上有"八九月不食薑"的說法,正是依據人體在四季不同的身體特征而總結出的寶貴經驗。此外,蔥、蒜、韭菜等辛味之品,也要避免多食。

2、大多數人喜歡在秋天涮火鍋,似乎辣辣的味道才夠痛快,但卻很容易使體內內火聚積,出現便秘、臉上長痘等癥狀。秋天吃火鍋,應多搭配青菜、菇類一同涮食,不要過多地涮肉類。秋天也不宜多吃狗肉,狗肉熱量大,容易上火。特別要註意的是,在涮火鍋時千萬不要同時喝茶。茶葉中含有的鞣酸與肉類中的蛋白結合後會形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具有很強的收斂作用,容易導致便秘發生。

3、有些人在秋天大量吃桂圓、人參等性熱補品,很容易引起腹脹、煩躁、鼻出血及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

秋季養生飲食小常識:

1、預防感冒:萵筍和菜花

菜花含的維生素C比大白菜、黃豆芽菜要高3~4倍,比柑橘要高2倍。中醫素來有“白色入肺”之說,潔白的菜花是適時的保健蔬菜,不但能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還是非常好的血管清理劑。

萵筍中的碘含量高,對人體的基礎代謝和體格發育很有利。萵筍葉的營養遠高於萵筍莖,秋季易咳嗽的人多吃萵筍葉可平咳。

2、藕是東方蔬菜之王,抗衰老

秋天可吃點蓮藕,“藕是東方蔬菜之王,富含多酚類物質,可以提高免疫力,還可抗衰老”。

另外,把藕加工至熟後,其性由涼變溫,雖然失去消淤、清熱的性能,卻變為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止瀉的功效。

秋季飲食指南五大原則

原則一:甘淡滋潤

秋季節氣幹燥,應當多進食些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水果選梨、柿、柑橘、香蕉。蔬菜則可多食胡蘿卜、冬瓜、銀耳。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經科學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也肴可制成佐餐或飲料食用,如蜜煎銀耳、各種新鮮果蔬汁液等。或加工制作成羹粉湯粥,如香菇豆腐湯、扁豆粥、藕粉羹等,既有營養,又能潤燥。

原則二:平衡營養

營養學傢指出,隻有食物的多樣化才能提供給人體全面的營養。秋季更應註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性,營養的平衡,才能補充夏季因氣候炎熱、食欲下降而導致的營養不足,特別應多吃耐嚼、富於纖維的食物。 秋季的飲食養生原則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甘、淡、酸、滋潤的食物的進食,但不可太過。進食時,應細嚼慢咽,既利於食物的充分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完全吸收。

原則三:少辛增酸

所謂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剩肺氣之侵入。根據中醫營養學這一原則,在秋季這節氣期間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薑、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

原則四:應忌苦燥

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素問—五臟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苦燥。

原則五:早上喝粥

秋季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需,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藥粥對身體很有好處,其原因是作為藥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在秋季,甘蔗粥、百合蓮子粥、胡蘿卜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秋季養生要註意哪些

1、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註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註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幹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幹燥癥”,比如皮膚幹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註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