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生活節奏這麼快,不少人都習慣瞭晚睡,這樣導致早晨上班都匆匆忙忙的,甚至連吃早餐的時間都沒有。如果長期不吃早餐,會引起血糖過低,嚴重會形成膽結石。膽結石的形成,與人體內的膽固醇有關,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增多時,就會增加形成膽結石的機率。小編為你介紹預防膽結石有妙計。

預防膽結石的13種食物

1、核桃

核桃富含亞油酸及多種礦物質,可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形成,進而降低膽汁中膽固醇、膽色素的濃度,故能阻止膽石的形成。核桃中還含有磷脂和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亦可改善膽汁成分,且有利於膽石排出。

2、生薑

生薑中所含薑酚成分,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並有很強的利膽作用。人體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可導致膽汁中的粘蛋白增加,並與鈣離子及膽紅素結合成膽石,而薑酚恰好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相對減少膽汁中粘蛋白的形成,從而達到抑制膽結石的目的。

3、山楂

鮮山楂果中維生素E的含量也位居水果之冠,另外,它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以及鈉、鉀、錳等礦物質。此外,山楂中果膠含量居所有水果之首。果膠有降低膽固醇和血糖、預防膽結石的功效。

4、玉米

多吃鮮玉米可防膽結石。鮮玉米中的纖維素既多又長,其量為精米、精面的6~8倍。纖維能使膽鹽和膽固醇保持正常比例,從而減少膽固醇在膽管系統的沉積,防止膽結石的形成和發生。

5、蒲公英

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譚梅英表示,蒲公英可用於肝熱、感染、多種化膿性疾病,例如腫癰、肺癰等。另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的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石、風濕。

6、香菇

食用香菇能夠降低膽固醇、預防膽結石。香菇中的香菇多糖能顯著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香菇中的“香菇素”能降低血漿中的膽固醇,每3朵~4朵的香菇中含香菇素100毫克,具有降脂和保健作用,預防膽結石。

7、南瓜子

每天吃炒熟的南瓜子50~100克,可預防膽結石。南瓜子含有大量磷質,磷質能防止礦物質在體內積聚成膽石。

8、烏梅

烏梅中含有豐富的苦味酸、檸檬酸等物質,利於膽汁的引流,減少和防止膽道感染。烏梅2顆去核搗碎,薄荷1~2克清洗幹凈,開水沖泡,加蓋悶15~20分鐘後飲用,每天1次,連飲兩周。

9、黑木耳

黑木耳所含發酵素及生物堿成分具有促進消化系統中各種腺體分泌的特性,可潤滑肝內外膽管,促進結石排出。黑木耳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對結石產生強烈化學反應,剝脫、分化、浸蝕結石,使結石不斷脫屑縮小,經管道排出。

10、葡萄酒

膽結石的主要構成成分之一就是膽固醇。葡萄酒中的抗氧化物可以提高人體(包括膽囊)裡的有益膽固醇含量,減少有害膽固醇,從而預防膽結石的產生。

11、鮮棗

鮮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主要是水溶性維生素C,這類維生素可以使體內多餘的膽固醇轉變為膽汁酸,失去瞭膽結石的原料。

12、橙子

橙子對減少膽結石的發生有明顯作用,這是因為橙子中的維生素C可以抑制膽固醇在肝內轉化為膽汁酸,從而使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下降,兩者聚集形成膽結石的機會也就相應減少。

13、辣椒

常吃青椒能預防膽結石。青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可使體內多餘的膽固醇轉變為膽汁酸,從而預防膽結石,已患膽結石者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青椒,對緩解病情有一定作用。

預防膽結石有妙計

一定要吃早餐,而且講求清淡、少油的飲食方式。

多吃生薑,研究指出,生薑所含的薑酚成分,有不錯的利膽作用。

有實驗證實,洋蔥、番茄等蔬菜汁,對各種不同原因形成的結石,有不同程度的溶解作用,加入膽汁也不沉積。

多吃玉米、四季豆、南瓜、白蘿卜、青椒、蓮藕等蔬菜,也能預防和抑制膽結石的形成。

膽囊也需要脂肪的刺激,才能將膽汁代謝至腸道內,所以適當攝取好的油脂,如橄欖油,也可以預防結石形成。

避免過度絕食減肥。

少吃高糖分、高油脂、高固醇的食物。

少吃咖哩、辣椒等刺激性調味料。

少喝酒、多喝水、多運動,以利腸胃蠕動、排便。

少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

膽結石最佳治療方法是什麼

首選腹腔鏡膽囊切除治療

比經典的開腹膽囊切除損傷小,療效確切。無腹腔鏡條件可作小切口膽囊切除。無癥狀的膽囊結石一般不需積極手術治療,可觀察和隨診,但下列情況應考慮行手術治療:

(1)結石直徑≥3cm;

(2)合並需要開腹的手術;

(3)伴有膽囊息肉>1cm;

(4)膽囊壁增厚;

(5)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

(6)兒童膽囊結石;

(7)合並糖尿病;

(8)有心肺功能障礙;

(9)邊遠或交通不發達地區、野外工作人員;

(10)發現膽囊結石10年以上。

惱人膽結石癥狀

肝膽結石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指發生於肝膽系統內任何部位的結石,包括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肝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復合部位結石等。按結石的化學成分,肝膽結石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和混合性結石。

膽囊結石的癥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僅表現慢性消化不良,可以有噯氣、惡心、納差和上腹輕度脹痛。這些癥狀沒有特殊性,很多其他疾病都可以有這些癥狀。譬如胃潰瘍、胃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胰腺炎等。腹腔內其他臟器疾病都可以具有這些癥狀,甚至腹腔之外心肺胸膜也可以表現這些癥狀。因此患者去醫院求診時,醫師既不問詳細病況,又不做體格檢查,甚至病人話未說完,就開出處方或開出超聲波檢查申請單。如此看病就可能發生誤診。因為膽囊結石用超聲波檢查是十分容易發現確定的。如果有膽囊結石,也有可能為其他疾病引起。一旦發現常見的膽囊結石,醫師就不加深究,都歸罪於膽囊結石。甚至立即住院手術,入院後也不詳細瞭解病史和體格檢查,一切仰仗各種特殊檢查和化驗。這幾年中我已遇到不少病例患有胃癌、肝門膽管癌、胰腺癌等重癥,在他院當作膽囊結石手術,術後又推出門外,最後進入我院再手術。

膽囊結石另一癥狀是突然發生上腹部或右上腹急性絞痛,疼痛劇烈有陣發性傾向。腹痛可在進食後或夜間突發,持續15分鐘到數小時,疼痛起於上腹部,可以轉移至背部。此種絞痛消失後,仍有上腹部脹痛1-2天。絞痛發作可間隔數周、數月甚至數年後再發生,但不會每天都有絞痛發作。

膽囊中膽石可以排出進入膽管,此後再進入小腸隨大便解出。膽囊可以不斷產生結石,較小結石則經常自然排出。如果膽囊結石較大,其直徑超過細小膽管則不易排出,發生嵌頓引起絞痛。即使服用各種具有排石美名的藥物,也不能證明已排出,不用藥物也自然有結石排出。膽石排出量非好事,因為一旦發生阻塞膽管,即可發生絞痛,甚至感染發熱;阻塞膽總管可以發生黃疸,或發生急性膽石性胰腺炎。膽囊中小結石即使排出仍可再生,膽石排出不是此病已愈,故若不去除膽囊,即使去盡膽囊中結石,仍會繼續產生結石。因此膽囊結石留在膽囊之中不排出來比排出為好。即使因此發生膽囊炎,治療就簡單多瞭,切除膽囊即可,術後一周餘即可出院。如果膽管中有結石,阻塞膽汁流至小腸可引起感染發炎和黃疸,需切開膽管取石解除阻塞,住院時間就長達3-6周。如發生膽性胰腺炎則住院手術後恢復時間更長,且重癥膽石性胰腺炎是有致命危險的並發癥。實際上一些所謂排石藥物和方法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較小膽囊結石自然排出,即使排出也不能認為治愈。排出途中受阻則發生並發癥,危害不小。因此膽石癥一旦發生黃疸,即皮膚和眼呈黃色,患者可有寒戰發熱,此時則必須住院治療。應該記住,如果沒有疼痛,一旦發生黃疸和尿色深黃,不宜對癥治療,必須住院檢查查明病原,因為不一定是膽石引起。

膽結石的病因

喜靜少動(25%):

許多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呆在傢裡的時間多,運動和體力勞動少,久而久之其膽囊肌的收縮力必然下降,膽汁排空延遲,容易造成膽汁淤積,膽固醇結晶析出,為形成膽結石創造瞭條件,另外由於女性身體中雌激素水平高,會影響肝內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的形成,使非結合膽紅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響膽囊排空,引起膽汗淤滯,促發結石形成,絕經後用雌激素者,膽結石發病率明顯增多。

體質肥胖(10%):

許多女性平時愛吃高脂肪,高糖類,高膽固醇的飲品或零食,這一嗜好的直接成果就是身體發福,而肥胖是患膽結石的重要基礎,研究表明,體重超過正常標準15%以上的人,膽結石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40歲以上體胖女性,是膽結石最高發人群,此時,女性雌激素會使得膽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膽汁中。

不吃早餐(5%):

現代女性中不吃早餐的恐怕要比吃早餐的多,而長期不吃早餐會使膽汁濃度增加,有利於細菌繁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如果堅持吃早餐,可促進部分膽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貯存膽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膽結石的危險。

多次妊娠(5%):

女性在妊娠期間膽道功能容易出現紊亂,造成平滑肌收縮乏力,使膽囊內膽汁瀦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膽固醇相對增高,容易發生沉淀,形成膽結石的機會則大大增加,而多產婦女發病率則更高。

餐後零食(5%):

現在我國很多傢庭可以見到這樣的情形,一傢人吃完晚飯後,悠閑地坐在沙發上,邊吃零食邊聊天邊看電視,這種餐後坐著吃零食的習慣可能是我國膽結石發病率逐高的原因之一,當人呈一種蜷曲體位時,腹腔內壓增大,胃腸道蠕動受限,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泄,飯後久坐妨礙膽汁酸的重吸收,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易沉積下來。

肝硬化者(5%):

這與肝硬化病人身體中對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有關,身體中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則雌激素水平較高,加上肝硬化病膽囊收縮功能低下,膽囊排空不暢,膽道靜脈曲張,血中膽紅素升高等多種因素可造成膽結石。

遺傳因素(10%):

遺傳因子在明確膽結石危險性方面顯然起著重要作用,膽結石在膽固醇膽石癥患者的近親中更經常產生,美國西南部的當地美國人患膽固醇膽石癥的危險性很大(>80%),這一點似乎包含一種遺傳因素。

作為結石形成的一般規律,它們具有膽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積聚增長等基本過程,其發病機理包括幾種要素,首先,膽汁中的膽固醇或鈣必須過飽和。其次,溶質必須從溶液中成核並呈固體結晶狀而沉淀。第三,結晶體必須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結石,結晶物在遍佈於膽囊壁的粘液,凝膠裡增長和集結,膽囊排空受損害有利於膽結石形成。

膽固醇結石----膽固醇結石形成的基礎為膽汁中膽固醇,膽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調,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呈過飽和狀態而發生成晶,析出,結聚,成石,大部分膽汁中的膽固醇來源於肝細胞的生物合成,而不是飲食中膽固醇的分泌,膽固醇結石的形成,主要是由於肝細胞合成的膽汁中膽固醇處於過飽和狀態,以及膽汁中的蛋白質促膽固醇晶體成核作用,另外的因素則應歸因於膽囊運動功能損害,它們共同作用,致使膽汁淤滯,促發膽石形成,此外,目前還有一些研究顯示,膽囊前列腺素合成的變化和膽汁中鈣離子濃度的過高也可能促發膽石形成,在部分患者中,膽石形成的前提條件是膽泥生成,所謂膽泥,是由含膽固醇晶體的粘滯的糖蛋白組成,這種膽泥在超聲下可以查見,並且可能是膽絞痛,胰腺炎或膽管炎患者進行輔助檢查所能發現的唯一異常處。

膽色素結石----包括黑色結石和棕色結石兩種,黑色結石主要在患有肝硬變或慢性溶血性疾病患者的膽囊內形成,而棕色結石則既可在膽囊,又可在膽道內形成,細菌感染是原發性膽管結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原發性膽管結石在亞洲十分常見,感染源可能歸咎於寄生蟲如華支睪吸蟲或其它不太清楚的病因。

膽結石患病隨年齡增加而增加,並且好發於女性,育齡婦女與同齡男性的患病比率超過3:1,而七十歲以後則下降到2:1,懷孕,肥胖,西化的飲食,全胃腸外營養等因素可增加膽結石的患病風險,另外,人種因素亦與發病相關,如美國西部印第安人患病率超過75%,是全球膽石最高發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