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身體不適會選擇拔罐,但上罐後,一些人會出現不適。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緊張,疼痛灼辣難忍,數分鐘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濕氣證),或於施術局部的遠端感覺發涼、發麻、疼痛等,均屬異常反應。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拔罐,那麼拔罐異常反應有何預防及處理方法呢?哪些人不適合拔罐呢?下面為大傢詳細介紹下。

拔火罐最好不超過十分鐘

受瞭風、落瞭枕、腰背疼……拿個火罐拔拔。現如今大部分傢庭備著個拔火罐是常事,脖子上、腰上留著個大紅印也是常見現象。可是,專傢卻認為,其實很多人並不會用火罐。

“多數老百姓常常想當然地使用火罐。”李主任說。最典型的現象便是在他的門診上常會接診因拔火罐而使皮膚受到感染的患者,拔火罐一拔就是個把小時,非得拔出水皰,流出水來才甘心,且還有個說法為“把濕和寒氣拔出來瞭”,這種說法太荒唐。

因為中醫所說的濕是一個概念,是看不見的,並非液體。而當負壓作用在人體表面時間過長時,任何人都會出水皰。實際上,拔火罐拔出水皰在醫院治療上等於是拔出事故瞭。而水皰很易感染、化膿,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敗血癥。

由於每個人表皮結構、厚度都不同,對負壓的耐受力不同,一般拔火罐應控制在5~10分鐘,最多 10分鐘足矣。為瞭便於觀察皮膚的變化,最好使用玻璃罐,而橡膠罐、竹罐不宜選擇。

專傢還提醒大傢,火罐並不適用於所有疾病,腰背痛是最合適的,而腹部、臉部等肌肉不豐富、有臟器空腔的地方不提倡拔火罐,尤其是腹部,很容易形成腸套疊、腸梗阻。

並且,拔罐時不妨在火罐邊緣抹點橄欖油或植物油,這樣能避免皮膚與火罐摩擦損傷皮膚。拔完後用熱毛巾熱敷一下更好。

另外,根據中醫傳統經驗,在背部拔火罐對咳嗽、哮喘、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可能有益。

拔罐異常反應有何預防及處理方法

1、異常反應

上罐後,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緊張,疼痛灼辣難忍,數分鐘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濕氣證),或於施術局部的遠端感覺發涼、發麻、疼痛等,均屬異常反應。引起異常反應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方面。

(1)病人心理反應過度。

(2)罐子吸力過大。

(3)施術時失誤、灼傷皮膚,或皮膚本來就有傷口。

(4)所塗藥物的刺激過強。

(5)罐口邊緣過薄(指代用罐),或不平滑,有砂粒狀樣凸起或凹縫、凸痕,或病人皮膚幹枯松弛(如老年人),加上醫者上罐時可能旋轉瞭手腕(旋罐),使皮膚出現皺褶。

(6)吸罐時間過長,局部瘀血形成過多,隆起明顯。

(7)拔罐的局部有淺在的較大動脈分佈(如腹肌溝動脈、足背動脈搏動處),由於吸力的作用,局部軟組織緊張,動脈受壓而使血運受到影響,於是遠端的組織出現缺血,故出現發麻、發冷、疼痛等反應,甚至還會出現組織壞死。

暈罐,是指在拔罐的過程中,病人出現頭暈、心慌、惡心、嘔吐、冒冷汗甚至暈厥等癥狀。引起暈罐的原因為虛弱、饑餓、疲勞、精神緊張,或置罐於禁忌部位等。一般而言,單純拔罐引起暈罐者極為罕見,隻有在施行針罐法和刺罐法時偶有發生。

2、異常反應的預防及處理異常反應的預防及處理措施如下。

(1)要仔細檢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的棄之不用;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2)雖然拔罐的刺激不像針刺那樣強烈,但畢竟是穴位刺激。由於存在著個體差異,各人對刺激的反應程度強弱不一,故對於饑餓、疲勞、精神緊張、酒後的患者最好不要施術,尤其不要在反應強烈的穴位,如合谷、太沖等穴施術。環境氣溫不要太低,盡量不讓患者有寒冷感出現。

(3)上罐後要多詢問患者的感覺,多觀察罐內的皮膚變化情況。如果病人訴說吸拔太緊,有疼痛或燒灼感覺(塗藥罐、敷藥罐出現輕度灼痛感屬正常現象),可一手持罐,另一手的食指或拇指指尖輕輕壓一下罐口緣的軟組織,使軟組織與罐口邊緣間形成一個極小的縫隙,若是用氣嘴罐者,可稍旋松氣栓螺帽,讓少許空氣進入,以減小罐內負壓。如果是施行密排罐者,應檢查是否罐距太近,是否需調整。如果經上述處理後仍有不適,應脫罐檢查。假若局部皮膚起泡,也應起罐。起罐後,塗以甲紫藥水,並加以包紮,以預防感染。

(4)在施行針罐法時,如針口過於脹痛,或酸脹痛感向他處傳感,難以忍受,應起罐調整針的深度或刺向,待反應減輕後再進行拔罐。

(5)在施術過程中,如果出現暈罐現象,切勿驚慌失措,應把病人的衣服紐扣解開,給熱開水喝(可加些糖),註意保暖。經上述處理後,仍未能緩解癥狀時,應立即起罐,讓病人去枕平臥。如果反應仍加重者(如昏厥、低血壓),應把枕頭墊於腳下,使成頭低腳高位,同時以指甲緣切按患者人中穴或十宣穴,或用指尖揉按合谷、內關、足三裡等穴。對出冷汗多或冷汗不止者,可用艾條溫灸湧泉穴或百會穴。經上述辦法處理後倘若昏厥、低血壓仍不能糾正者,可考慮應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或輸液。

哪些人不能拔罐

近年來,針灸、拔罐、刮痧、艾灸非常火,不過,這些中醫治療方法,有許多需要註意的地方。

針灸當心暈針

針灸時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在疲勞、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立即進行針灸;孕婦慎用針灸(一般妊娠前3個月忌針灸,以免引起流產);女性月經期間,不宜針灸;如果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等,不宜針灸。

有些人在針灸時會出現頭暈、多汗等癥狀,其實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暈針。此外,暈針的癥狀還包括在針灸過程中突然出現心慌、惡心、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甚至暈厥等。如果出現暈針現象,要及時通知醫生,一般在立即起針並平臥休息後可恢復正常。專傢提醒,應避免在緊張、體質虛弱等情況下做針灸治療。如果暈針是因為饑餓、疲勞等引起,建議先休息,適當進食後再進行。

拔罐也會暈罐

拔罐能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等。很多人習慣在腰酸背痛時去拔罐,還有些人在傢自行拔罐。

專傢提醒,拔罐並非人人適宜。拔罐的主要功效是祛風散寒和活血化淤,對於以疼痛為主的頸椎病患者、腰椎病患者來說,通過拔罐來疏通經絡,效果比較明顯。但是對於心臟病患者、皮膚損傷者、孕婦、經期女性、醉酒者以及年老體弱者來說,則不適宜拔罐。

另外,和針灸時會出現暈針現象一樣,拔罐時也可能會出現暈罐的情況。其臨床表現和暈針類似,如頭暈、胸悶、惡心欲嘔、肢體發軟、冷汗淋漓等。因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拔罐療法之傢庭的拔罐禁忌

拔罐的禁忌:

1.首先,要確定拔罐者的體質。如體質過於虛弱者就不宜拔罐,因為拔罐中有瀉法,反而使虛者更虛,達不到治療的效果。

2.孕婦及年紀大且患有心臟病者拔罐應慎重。因孕婦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拔罐部位,極易造成流產。在拔罐時,皮膚在負壓下收緊,對全身是一種疼痛的刺激,一般人完全可以承受,但年老且患有心臟疾病的患者在這種刺激下可能會使心臟疾病發作。所以此類人群在拔罐時也要慎重。

3.局部有皮膚破潰或有皮膚病的患者,不宜拔罐。

4.拔罐時不易留罐時間過長(一般拔罐時間應掌握在8分鐘以內),以免造成起泡(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者,應盡量避免起泡所帶來的感染幾率)。

5.若在拔罐後不慎起泡,一般直徑在1毫米內散發的(每個罐內少於3個),可不用處理,自行吸收。但直徑超過1毫米,每個罐內多於3個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應及時到醫院處理。

6.註意罐子的清潔。如1人應專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後應對罐具進行1次清洗。以防止感染。

7. 兒童是否適用於拔罐,目前沒有系統性研究,因兒童皮膚嬌嫩,且發育未完全,拔罐前需要咨詢臨床中醫師,確保安全。

拔罐後的五大註意事項

第一:拔罐後不能夠立即洗澡

這是拔罐後註意事項中中藥的一條,很多人喜歡在拔罐之後立即洗澡,認為這樣更加的神清氣爽。但是專傢告訴我們,拔罐之後最好不要立即洗澡,這容易造成我們肌膚的二次傷害,對於身體非常的不利。

這主要是因為拔罐其實就是對皮膚造成傷害。所以在拔罐之後皮膚就會變得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如果這個時候進行洗澡,那麼皮膚很容易出現發炎的情況。如果是洗冷水澡,那麼情況會更加的糟糕,不僅僅是皮膚受傷,同時水汽會從大張的毛孔之中進入體內,非常容易出現感冒。找來那個的情況。所以說,拔罐後不能夠立即洗澡。

第二:拔罐後出現出血情況

拔罐後出現出血情況並不需要很緊張,而是應該用幹凈的幹棉球吸幹血跡就可以瞭。出血的原因是由於拔罐之後局部皮膚出現瞭紅暈或者是淤血,這都是正常現象,過段時間之後會自行小時的。如果淤血的情況比較嚴重,那麼這個位置不能夠進行再次拔罐哦,而是應該換一個位置。

第三:拔罐後出水泡

如果出現瞭水泡也不需要特別的緊張,這主要是由於留罐時間太長導致的。如果皮膚上出現的是小水泡,那麼不需要特別的緊張,也不需要進行特別的處理,隻要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就可以瞭;如果是打水泡,那麼最好用幹凈的針挑破,令裡邊的液體流出來,然後圖上遊戲i額紫藥水,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出現感染的情況。

第四:拔罐後要註意保暖

這是拔罐後註意事項中重要的一條,拔罐之後患者的身體都會比較虛弱,並且全身的毛孔也是在大張的狀態之中。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註意保暖,令風邪入侵體內,不僅不能夠令身體快速的恢復健康,反而有可能令疾病加重,並且患上風寒感冒,這對於身體是非常不利的。

第五:消毒

拔罐結束之後應該將所有的用品進行消毒,同時施術者的雙手也要進行常規消毒,這樣對於下一次的使用更加的安全。

吃太飽或者是過度勞累、喝醉酒之後都不能夠進行拔罐,這對於身體是非常不利的同時女性在月經期間雖然能夠進行拔罐,但是下腹位置最好不要進行;如果皮膚有疾病的,例如外傷、皮膚過敏等等情況,也是不適合進行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