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飲食習慣很容易致癌,那麼我們生活在這個危險的環境中要如何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呢?飲食與癌癥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容易導致癌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實生活中自己是否存在導致癌癥的不良習慣。

3種不良飲食習慣易致癌

1、吃太多的肉類,攝取過量動物性脂肪,同時蔬菜水果卻又吃得太少

致病基因:纖維素攝取量過低

應對措施:未加工之豆類、高纖維食物如全麥、糙米以及五谷雜糧根莖類、及新鮮的蔬菜、水果都富含纖維質,能促進腸道蠕動,並刺激便快速排出,減少致癌物與腸道接觸的時間,並沖淡腸道內致癌物質的濃度,因此纖維素攝取多的人們得癌的機會比較低。

此外研究亦發現自然界中有多種食物可減少癌癥機會,如:十字花科食物(青花菜、花椰菜、芥藍菜、芥菜、高麗菜、青江菜、甘藍菜、小白菜、白蘿卜等)及含硫之食物(洋蔥、大蒜)等,這些蔬菜可以多吃。

2、熟食開封後忘記保存、高溫油炸食品吃的不亦樂乎

致病基因:貯存與烹調

應對措施:最好的方法便是一次買少一點食物,不要堆一大堆在傢裡發黴,而且少吃醃制、罐頭食品。吃剩的食物一定要放冰箱,貯存時間太久的食物應丟棄。

肉類盡量少吃油炸的,如鹽酥雞、炸雞、炸排骨等。因為高溫使油脂在高溫下分解,易產生致癌物質,而高溫油炸使肉類蛋白質及氨基酸分解,產生胺類衍生物,也有造成試驗動物產生肉瘤的報道。

花生、豆類、玉米等貯存在濕熱環境中,易滋生細菌,而產生黃曲黴毒素,是很強的致癌物,亞洲、非洲地區的肝癌常與之有關,因此食物要妥善貯存。

3、常吃香腸、臘肉、肉幹、火腿、醃肉等肉類制品

致病基因:食品添加物

應對措施:制造香腸、臘肉、肉幹、火腿、醃肉等肉類制品時,為瞭抑制細菌生長,同時增加肉類制品特有的紅色,常添加硝酸鹽亞硝酸鹽。此類保存劑是一種合法的添加物,在允許范圍內使用對人體應不致構成威脅,但若商傢不合規定過量添加,或長期大量吃此類肉品時,則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最易被誤解的5大致癌食物

1牛奶

牛奶致癌的說法一直頗為流傳,其中一個說法就是,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細胞生長與繁殖,引發癌癥。陳君石指出,IGF—1的全稱是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它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種激素樣蛋白質,對人體血糖控制、生長發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人體本身也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體內的生成量為一千萬納克。而牛奶中IGF—1含量約2.45納克/毫升,遠低於人體內的量。目前科學界評估認為,IGF—1並不致癌。還有說法稱,牛奶中的酪蛋白會致癌。它最早來源於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柯林·坎貝爾的一項“大鼠實驗”,大鼠被喂食致癌物黃曲黴毒素的同時,分別喂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結果顯示酪蛋白相對更易促進黃曲黴毒素誘發癌癥。陳君石表示,黃曲黴毒素本來就是致癌物質,沒有它,無論是酪蛋白還是大豆蛋白都不會引起大鼠發生癌癥。所以,不能用這個動物實驗來類推奶類的致癌效果。事實上,牛奶中富含鈣質,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每天喝有利於補鈣。

2 隔夜菜

隔夜菜致癌說法的支持者認為,隔夜菜會產生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物。陳君石表示,“隔夜菜”因蔬菜種類的不同,在保存不當、存放時間過長的情況下確實可能產生亞硝酸鹽。不過,亞硝酸鹽本身不是致癌物,隻是可與人體攝入的其他食品、藥品、殘留農藥中的次級胺反應形成致癌物——亞硝胺。同時,是否致癌還要看有多大劑量。實驗表明,隔夜菜雖然亞硝酸鹽含量略有上升,但含量有限,對人體健康並不會構成實質的影響。

3方便面

關於方便面有害的種種傳言從未間斷:有說方便面含防腐劑、抗氧化劑,吃多瞭會變成“木乃伊”;方便面碗壁上有蠟層,被吃下後會堆積在人體內導致癌癥等。陳君石告訴記者,方便面雖然算不上什麼健康食品,但關於它的“有害”傳言也並不靠譜。方便面中的防腐劑和抗氧化劑都是常規食品添加劑,安全性是經過科學評估的,隻要合法使用,並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至於擔心方便面的碗裡有石蠟也是杞人憂天。現在方便面生產中所用的紙杯其實是聚乙烯塗層紙杯,這種紙杯它能夠經受泡面時的溫度,還有非常好的隔水效果,而塗蠟杯早已被淘汰瞭。消費者需要明白的是,吃得是否營養主要還得看食物是否多樣化,隻吃方便面營養並不均衡,但是也不會致癌。

4 豆漿

有傳言說,豆制品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可能引發女性乳腺癌等。其實,豆制品裡的植物雌激素並不等於人體雌激素。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主要是大豆異黃酮,它有雙向調節作用,體內雌激素低瞭它彌補不足,可防治一些和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的疾病,如更年期綜合征和骨質疏松;雌激素高瞭,它會起到抑制雌激素的作用,可預防乳腺癌,因此,大可不必擔心喝豆漿會導致乳腺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日食用30~50克大豆,相當於喝800~1200毫升的豆漿。

5 可樂

可樂致癌的說法最早來自美國一個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CSPI)發佈的一份公告,它稱可樂中的焦糖色素含4-甲基咪唑,並稱這種物質可能致癌。其實,焦糖色素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色素,生產過程中的確會產生副產物——4-甲基咪唑。科學界對焦糖色素的安全性研究相當充分,美國和歐盟等國傢中把它作為很安全的食品色素。至於其副產物4-甲基咪唑,美國 FDA評估後不認為這種物質能給人體健康帶來威脅,隻有當一個人每天喝1000罐以上的可樂時,才能引發致癌風險。

不良飲食習慣容易致癌

1、喜歡吃滾燙的食物

 食管癌、胃癌患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吃非常熱的食物,每頓飯都恨不得吃那些剛出鍋的東西。咨詢一位被確診為食管癌的患者飲食情況,發現他平日不但喜歡吃燙嘴的飯菜,還非常喜歡喝熱茶,就是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他中年發病

2、吃東西狼吞虎咽

吃東西狼吞虎咽仿佛成為這個時代上班族的一個通病,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讓上班族處於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吃飯好像隻是為瞭簡單的身體需要,所以,吃飯速度非常快。實際上這樣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

吃飯快,食物的咀嚼不細,易損傷消化道黏膜,產生慢性炎癥;另外,吃飯快,食物團塊的體積大,易對食道和賁門等消化道產生較強的機械刺激,久之會引起消化道損傷甚至癌變。

3、吃得過飽

我們的先輩在很早以前就認識到吃得過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黃帝內經》裡面說瞭句非常經典的話:“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明一次吃很多東西,首先損傷的是我們自己的腸胃。

中醫古書《濟生方》也指出:“過餐五味,魚腥乳酪,強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則積結為癥瘕。”從古人的經驗看,飲食過量就會使腸胃功能失調,時間久瞭,生病得癌也無法避免。

4、經常在外面吃飯

當今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生活水平的迅猛提高,也改變瞭人們居傢飲食的良好習慣。許多人由於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經常在外應酬,其實,這樣的飲食方式對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一方面,由於經常在外吃飯,造成瞭飲食無定時,時間一久必然使自身的脾胃功能受到損害,進入一種“癌狀態”中。另一方面,外面售賣的食物,為瞭追求色香味,通常會使用高溫油炸的方法,或者加入大量調味劑,比起傢庭烹飪的食物,它們含有更多的致癌物質。

同時,大傢在聚會中大量飲酒,這些無疑都加重瞭胃腸負擔,為癌癥的發生提供瞭條件

5、經常飲酒過量

從保健方面講,適量飲酒能興奮神經,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有提神醒腦、舒筋活血的生理功能,可以松弛血管,改善血液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增進食欲,有利於睡眠。最近,國外的研究分析顯示,每日飲酒少於20克,可使冠心病風險降低20%,在糖尿病、高血壓、陳舊性心肌梗死病人中,也得到同樣結果

炒菜時3大致癌隱患

1 炒完菜馬上就關油煙機。炒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而油煙機在排除廢氣方面起瞭非常大的作用。有的人喜歡炒菜結束後,立馬關掉油煙機。事實上,油煙機排除廢氣也是需要時間的,當炒菜結束後仍有未排幹凈的廢氣殘留在廚房。炒完菜後,不妨讓油煙機繼續運轉3~5分鐘,確保有害氣體完全排出。另外,炒菜時盡量關上廚房門,將窗戶打開,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減少有害物質在廚房內的殘留。

2 油冒煙時才下鍋。等到油鍋冒煙,這樣的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癌癥風險。這種條件下,蔬菜中的很多營養素也被破壞瞭。此外,油在這種溫度下,不僅其中所含的脂溶性維生素受到破壞,而且其中人體中必需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壞,降低瞭油的營養價值。烹調時,應控制油溫在150℃~180℃左右。最簡單的方法是,把竹筷子插入油中,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夠熱可以下鍋瞭。

3 剩下油炸的油仍用來炒菜。很多人不舍得扔油炸過的油,還會用來高溫炒菜或油炸。但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因為油經過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產物,當繼續使用這種油高溫烹調時,致癌物產量會急劇增加。這類油應該避免高溫加熱,可用來做燉菜或者花卷等面點。

如何健康飲食?

每人每天烹調油的攝入量為25~30克、鹽為6克,可即使用瞭限油壺、限鹽勺,平時一不留神也可能超標。首先,用平底鍋做菜。這樣可少用些“潤鍋”的油。圓底炒鍋由於鍋體受熱不均,極易產生焦煳粘鍋的現象;為防止粘鍋,人們往往會大量用油。而平底鍋受熱均勻,油入鍋稍轉一下,就可以鋪滿整個鍋,同時還大量減少瞭油煙的產生,使每滴油都用得恰到好處。其次,食物可以先汆再炒。肉類先汆燙可去脂肪。不易熟或易吸油的食材事先汆燙,再放入其他食材同煮或煎炒,可減少湯汁或油脂的吸入。炒蔬菜時還可以先在鍋裡倒少量油,加熱倒入蔬菜翻炒三四遍,大約十幾秒鐘後,沿炙熱的炒鍋邊加一點水,蓋上鍋蓋,燜上幾秒鐘,再打開鍋蓋略微翻炒,這樣就能既少用油又熟得快。此外,為瞭減少鹽分,可以在菜七成熟的時候先放入醋。因為醋不僅能促進消化、提高食欲,減少維生素的損失,更能強化咸味,不會讓人覺得菜肴清淡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