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蟲的中藥多具毒性,入脾、胃、大腸經,對人體內的寄生蟲有毒殺、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體外。驅蟲藥主要作用為殺滅人體寄生蟲,主要用於驅殺體內寄生蟲,如蛔蟲、蟯蟲、薑片蟲、絳蟲、鉤蟲等。那麼可以驅蟲的中藥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可以驅蟲的中藥,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吧。

中藥如何治療蛔蟲病

(1)一般蛔蟲癥

表現為反復陣發性繞臍腹痛或反復臍周隱痛,喜揉按,食量或多或少,或嗜食異物,夜寐不安,磨牙,挖鼻,咬指甲,有吐蛔、大便排蟲史,甚者嗜食泥土、生米炭灰等物。多數患兒面部有淡白斑跡,鞏膜有藍色斑點,或唇下有細顆粒點狀隆起,舌淡紅苔白,脈弦細。周圍血象檢查,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治法:驅蛔醒脾。以四君子湯煎送追蟲丸,藥用:黨參、白術、茯苓、甘草、檳榔、雷丸、苦楝皮、黑醜、木香、茵陳、皂角。

(2)蛔阻癥

平素有吐蛔或便蛔史,時有臍腹疼痛,突發腹痛劇烈,腹部包塊隆起,或可觸及團塊,按之軟而可移動,嘔吐,大便不通,面色蒼白,脈弦。治法:安蛔潤下驅蟲。方選油椒飲,即以豆油100毫升,油炸川椒4~6克,以焦為度,去川椒喝油,分1~2次喝下。

(3)蛔厥癥

有蛔蟲病史及蛔蟲癥的一般癥狀,突發上腹或偏左腹部絞痛,彎腰曲背,肢冷汗出,嘔吐常吐蛔,腹痛時作時止,可以突然痛失如常人,重者腹痛持續,時輕時劇,或有畏寒發熱,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治法分三步:①安蛔。②驅蛔。③調補。方藥:陳米醋口服20~30毫升,半小時後可再服一次。疼痛緩解後作常規驅蟲治療,治以安蛔驅蟲。方選烏梅丸加減,藥用烏梅、川椒、黃柏、檳榔、苦楝皮、幹薑、細辛。水煎服。蟲體排出,腹痛緩解,宜安蛔補脾胃,用五味異功散:黨參、白術、茯苓、陳皮、甘草。水煎,日分 3次服。

可以驅蟲的中藥有哪些

1、鶴草芽

鶴草芽,雙子葉植物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鶴草芽含鶴草酚,仙鶴草醇,芹黃素,兒茶酚,鞣質等。鶴草酚為間苯三酚類衍生物,現已能人工合成,是滅絳蟲的有效成分。

2、榧子

榧子,中藥名。為紅豆杉科植物榧的幹燥成熟種子,殺蟲消積,潤腸通便。用於鉤蟲、蛔蟲、絳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大便秘結。

治十二指腸蟲、蛔蟲、蟯蟲等:榧子(切碎)一兩,使君子仁(切細)一兩,大蒜瓣(切細)一兩。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時服。

3、蕪荑

蕪荑,中藥名,榆科榆屬植物大果榆的種子經加工後的成品。消積殺蟲。用於小兒疳積,蛔蟲病,蟯蟲病。

脾胃有蟲:食即作痛,面黃無色:以石州蕪荑仁二兩,和面炒黃色為末。非時米飲服二錢匕。

制殺諸蟲:生蕪荑、生檳榔各四兩,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

4、鶴虱

鶴虱,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幹燥成熟果實。殺蟲消積。用於蛔蟲病,蟯蟲病,絳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治蛔蟲腹痛:單用本品十兩,搗篩為蜜丸,梧桐子大,以蜜湯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

5、雷丸

雷丸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有消積,殺蟲的功效。主要用於治蟲積腹痛,疳疾,風癇。臨床研究表明其對驅絳蟲、蛔蟲有效。還可以抗陰道毛滴蟲。雷丸對水蛭和蚯蚓有較顯著的殺蟲作用。

6、南瓜子

南瓜子,生吃、熟吃都可以。它有很好的殺滅人體內寄生蟲(如蟯蟲、鉤蟲等)的作用,對血吸蟲也具有很好的殺滅作用,是血吸蟲病的首選食療之品。

血吸蟲病:南瓜子,炒黃、碾細末。每日服60g,分二次,加白糖,開水沖服。以十五日為一療程。

7、檳榔

檳榔,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幹燥成熟種子。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用於絳蟲病、蛔蟲病、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8、苦楝皮

苦楝皮,中藥名,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幹燥樹皮和根皮。殺蟲,療癬。用於蛔蟲病,蟯蟲病,蟲積腹痛;外治疥癬瘙癢。

治蛔蟲病:可單用水煎、煎膏或制成片劑、糖漿服用;亦可與使君子、檳榔、大黃等同用,如化蟲丸。

治蟯蟲病:與百部、烏梅同煎,取濃液於晚間作保留灌腸,連用2~4天。與石榴皮同煎服之,可治鉤蟲病,如楝榴二皮飲。

9、使君子

使君子,種子為中藥中最有效的驅蛔藥之一,對小兒寄生蛔蟲癥療效尤著。使君子在體外試驗中對蚯蚓、水蛭、豬蛔等均有較強的抑制效果。

10、貫眾

貫眾,中藥名,為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的根莖及葉柄殘基。殺蟲;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風熱感冒;溫熱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帶下及鉤、蛔、絳蟲等腸寄生蟲病。陰虛內熱及脾胃虛寒者不宜,孕婦慎用。

怎樣使用驅蟲藥驅走蟲子

1、驅蟲藥宜空腹服用驅蟲藥最好在空腹或晚上睡覺前服用,或於服藥前一日給導瀉劑,以清除腸道內的食物殘渣,使驅蟲藥能與蟲體充分接觸。空腹時服用,藥物在腸道內的濃度高,可以提高殺蟲效果。此外,服用驅蟲藥後,應多吃一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粗糧、芹菜、韭菜、白菜、香蕉、蘋果等,以利於蟲體排出。左旋咪唑類殺蟲藥服用時可用糖水送下,不僅可以改善口感,也可以增加療效。

2、驅蟲藥不宜常服有的傢長看自己的孩子身體瘦弱,吃東西不香,就給孩子吃驅蟲藥。一旦真打出幾條蟲子,便視為法寶,隔三差五就給孩子吃兩片,打打蟲子。殊不知驅蟲藥也和其他藥物一樣,常服或服用過量都會產生不良反應。很多驅蟲藥具有糖果的外觀和口感,可它是藥不是糖,一定要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服藥,不要因孩子臉上有“蟲斑”、“晚上咬牙齒”、經常“腹痛”等癥狀就自作主張給孩子服用驅蟲藥。實際上,這些我們通常認為是感染蛔蟲的“證據”,不一定都和腸蟲有關。

3、服藥後不會立即排蟲有的人服藥後一天,就急於檢查糞便,若沒找到蟲體,便認為藥效不佳或劑量不夠。這種錯誤觀念源於使用傳統驅蟲藥。傳統的驅蟲藥毒性較強,不宜在體內久留,因此與瀉藥組成復方制劑。這樣,驅蟲藥將蟲體麻痹後,借助瀉藥及腸蠕動將蟲體迅速排出體外。而新型驅蟲藥的藥理機制為抑制寄生蟲對葡萄糖的吸收,使蟲體糖原耗竭,寄生蟲無法生存和繁殖。正是由於這種獨特的殺蟲機制,使得服藥後2~4天才有蟲體排出。所以,服藥後還要耐心等上2~3天,才能看到“戰果”。

4、兩歲以下兒童慎服驅蟲藥兩歲以下的兒童,肝臟發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數驅蟲藥中都含有影響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後會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損害,引起轉氨酶升高和厭食癥。如果必須服藥,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且應密切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兩歲以下兒童防治腸道寄生蟲病的最好方法,就是註意生活衛生,切斷接觸蟲卵的來源。孕婦如需要驅蟲,應與醫生聯系,盡量避免服用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的驅蟲藥,如左旋咪唑(驅蟲速、驅鉤蛔、腸蟲凈都含左旋咪唑)和甲苯咪唑(安樂士、驅蟲康、一片靈都含甲苯咪唑),而應改服較為安全的丙氧咪唑。

中藥驅蟲別過量

1.使君子 是常用的中藥驅蟲藥,所含的使君子酸鉀對蛔蟲有麻痹作用。由於味甜,小兒易接受。一般可炒香後嚼服,每天每歲1粒半,總量不超過20粒。要註意不能過量服,否則會引起呃逆、嘔吐、眩暈等反應。

2.苦楝根皮 可麻痹蛔蟲,效力比使君子更強,可單用煎湯服,也可制成糖漿服。小兒用量為6~12克。少數患者可引起頭暈、惡心、腹痛、嘔吐,甚至肝功能異常,所以有肝臟疾病的患兒不宜應用。

3.檳榔 能殺滅多種腸道寄生蟲,並有輕瀉作用,使蟲體易排出。與南瓜籽一起應用,驅絳蟲效果好。常用量每次6~12克。服用後可能會腹瀉、多汗。

4.貫眾 對蛔蟲、蟯蟲有驅除作用,常與其他殺蟲類中藥配合應用。除瞭驅蟲外,貫眾還有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治療風熱感冒和便血。常用量每次10~12克。

5.雷丸 主要用於蛔蟲和絳蟲。所含有的雷丸素是驅蟲的主要成分。因雷丸素不耐熱,隻能做成丸劑或散劑服用。每次3~6克,研粉吞服。

6.烏梅丸 以烏梅為主的多種中藥組成,對陣陣腹痛伴有嘔吐的膽道蛔蟲癥有效。每次10克,一日2次。

金秋腸道驅蟲六註意

1、目前的腸道驅蟲藥對腸道線蟲效果較好,而對蟲卵、幼蟲的消滅不徹底。“漏網者”在1—3個月後又可發育為成蟲。所以3個月或半年後再服一次驅蟲藥,即可消滅那些“漏網分子”,又可對再感染的寄生蟲有驅蟲作用。

2、少數蛔蟲感染較嚴重的患者服驅蟲藥後可引起蛔蟲遊走,造成腹痛或口吐蛔蟲,甚至可引起窒息,此時應及時向醫師咨詢。

3、空腹服藥可增加藥物與蟲體的直接接觸,增強療效。

4、懷孕或哺乳婦女不宜使用驅蟲藥;2歲以下兒童禁用驅蟲藥。

5、腸蟲清是一種廣譜驅蟲藥,可用於單獨或混合腸道寄生蟲感染。該藥之所以規定兩歲以上的患者都需要服用兩片劑量,是因為腸蟲清在腸道吸收較少,不易在體內蓄積,口服後95%不吸收,24小時內由糞便排出。因此服用腸蟲清,小兒不減量。

6、集體驅蟲是清除傳染源的較好方法,應提倡對中小學生進行集體服驅蟲藥,即對已感染者進行集體治療,又對尚未感染的學生進行預防性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