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容易造成人體各器官的供血不足,尤其易引起腦組織的缺血,病人常常感到頭暈、頭痛、眼前發黑、健忘、思維遲鈍,同樣容易發生缺血性腦卒中、心絞痛、心肌梗死。因此,對於老年低血壓,同樣不可掉以輕心。

低血要註意什麼

1、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癥狀。

2、早上起床時,應緩慢地改變體位,防止血壓突然下降,起立時不能突然,要轉身緩緩而起,肢體屈伸動作不要過猛過快,例如提起、舉起重物或排便後起立動作都要慢些。

3、洗澡水溫度不宜過熱、過冷,因為熱可使血管擴張而降低血壓,冷會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壓。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環,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

4、對有下肢血管曲張的老人尤宜穿有彈性的襪子、緊身褲,以加強靜脈回流。體格瘦小者應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5、不要在悶熱或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減少發病。

老年人要怎樣擺脫低血壓的威脅

對於老年性低血壓,首先要查找原因,如降壓過度者應暫停服降壓藥物,患有貧血、慢性胃出血等病時要及時診治;如果患的是體位性低血壓,在起立或起床時要動作盡量緩慢,不可操之過急,每變換一次體位,要休息2~3分鐘;體質虛弱者宜加強營養。

低血壓的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在飲食上應註意增加營養。低血壓患者可適當增加鹽的攝入量,約為正常食鹽量的2~3倍,即每日20~25克,多攝入鹽後還要多喝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升高血壓。

另外,滋補藥也可調節血壓,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人參桂圓或其它中藥,也可用肉桂、桂枝、炙甘草各9克,開水浸泡,當茶飲,連服10~20天,效果較好。

低血壓吃什麼好

1、烏骨雞1隻約重1500克。將雞去毛剖肚洗凈,放人雞腹肚中當歸頭60克,黃芪50克,紅糖150克,米酒50克,再將雞肚皮縫緊,入鍋隔水蒸熟,吃肉喝湯,每半月吃一次,連吃兩月。

2、紅棗15枚去核,粟子150克,凈雞1隻,雞切成塊狀,大火煸炒,後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紅棗、栗子燜熟食之。

3、鯽魚1條,糯米60克。將魚洗凈不要去鱗與糯米共煮成粥,每周用2次,連服兩月。

4、嫩母雞1隻,黃芪30克,新鮮天麻100克幹品15克。雞洗凈入沸水中焯一下,用涼水沖洗。將天麻、黃芪切片裝入雞肚內。將雞放於沙鍋中,加蔥、薑適量,鹽、酒、陳皮15克,水適量,用文火燉至雞爛熟,加胡椒粉2克,即可食用。

5、豬心1個,黃芪20克,當歸12克,黨參30克,川芎6克,加水燉熟,吃豬心喝湯。

6、紅棗20克,沙參15克,生熟地各10克,加水適量用燉盅隔水蒸3小時後,加蜂蜜適量每日分兩次吃完,連服15天。

7、韭菜適量,搗爛取汁,每日早晨服1杯,常服用,可使血壓恢復正常。

8、當歸、黃芪、紅棗各50克,雞蛋4隻同煮熟,吃蛋喝湯,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吃。

低血壓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發病原因

低血壓根據其產生的原因不同,大致上可分為: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生理性低血壓狀態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癥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的低血壓病 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癥狀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壓病可分為:

(1)原發性低血壓病: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低血壓病)。

(2)繼發性低血壓病:是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以致出現虛脫和休克的征象,稱為急性低血壓。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而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所致低血壓,其防治主要是針對原發病。

二、發病機制

原發性低血壓病的發病機制迄今未明,多數學者認為可能屬於中樞神經細胞張力障礙有關的疾病,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血管舒縮中樞的抑制過程加強,血管收縮與舒張動態平衡發生障礙,血管舒張占優勢,最終導致動脈血壓降低。此外,內分泌功能失調,體內某些調節血壓的物質排泌失衡,如血管緊張素-腎素-醛固酮系統、兒茶酚胺類等升壓物質分泌降低,而緩激肽、組胺、5-羥色胺等舒血管物質增多,也可能參與低血壓病的形成。至於遺傳因素、年輕時患過某些傳染病,慢性扁桃體炎、咽峽炎、營養失調如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缺乏,以及氣候、地理環境、風俗習慣、職業等等對低血壓病的產生也可能有關。

低血壓的診斷鑒別

鑒別診斷

暈厥首先需要與頭昏,眩暈,虛脫,癲癇,休克,昏迷等概念區別開來。

1.頭昏(dizziness)

是指頭腦昏糊,常伴眼花,身體搖動的感覺,並無意識障礙。

2.眩暈(vertigo)

是患者對位向(空間走向感覺)的主觀體會錯誤,患者自覺周圍物體旋轉或向一側移動,或者覺得自身旋轉,搖晃或上升下降,患者常常描述為“天旋地轉”,“腳步不穩”,“如坐舟車”,“向一側歪斜”等等,但意識是清楚的,多為前庭神經病變的表現 。

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種類型,周圍性眩暈常為梅尼埃病,中耳感染,乳突及迷路感染,迷路炎,前庭神經炎,急性前庭神經損傷,耳咽管阻塞等所致;常常表現為陣發性眩暈,伴耳鳴,耳聾以及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心搏緩慢,出冷汗等,中樞性眩暈常為顱內壓增高,腦供血不足,顱腦外傷,小腦,第四腦室及腦幹占位性病變,聽神經瘤,癲癇等所致;多為逐漸起病,眩暈呈持續性,伴有或不伴有自主神經癥狀。

3.癲癇(seizure)

是由於腦部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增高引起異常放電所致,癲癇發作時,局部腦血流量及腦的氧代謝率不僅未減少,反而大大增加,因此,和暈厥的本質是截然不同的,雖然患者因放電的部位,傳播方式和病變范圍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但常常都伴有意識喪失,並且具有突然性,暫時性和反復性3大特點,應與暈厥區別,對可疑患者,應向病人及傢屬或旁觀過病人發作過程的人瞭解發作的情況,並做細致的體格檢查,確定是否為癲癇,癲癇大發作常常伴有持續性全身性肌肉收縮而出現較為特征性表現,確定診斷不難,對於癲癇小發作,通常表現為持續5~10s左右的短暫意識喪失,多無明顯的肌肉收縮及抽搐,發作時表現為患者突然中止正在進行的工作或動作,呈呆立狀,對外界全無反應,或瞪目直視,手中握物墜落,發作過後患者可繼續原來的工作,動作或中斷的講話。

癲癇小發作易與暈厥相混淆,兩者的不同在於:前者的發作與消失比後者來得更加迅速而突然,發作過後可若無其事地繼續進行原來的工作或動作,並無明顯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表現,腦電圖常有異常性改變(兩側同步以對稱性3周/s的棘-慢波),而暈厥發作時,常有不同程度的前驅癥狀,發作後多有明顯的自主神經癥狀或其他原發性疾病表現,發作時腦電圖僅僅出現慢波。

另一種需要區別的癲癇類型是間腦性癲癇,是由於視丘腦下部病變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其病因多為感染,外傷或變性,其發作時的特征是間腦癥狀,主要表現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但並無意識喪失。

4.虛脫(collapse)

是指由於體液大量喪失,心臟病,霍亂,傷寒,肺炎等疾病,在各種誘因下驟然發生的短暫性周圍循環衰竭,引起極度疲乏和身體虛弱的狀態,但並不伴有意識喪失,患者多表現為皮膚,口唇蒼白或輕度發紺,血壓急驟下降[收縮壓≤8.0kPa(60mmHg)],脈搏細弱,大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