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由於高血壓在臨床上常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世界衛生組織也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有明確規定,但低血壓的診斷尚無統一標準。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90/60mmHg(12/8 kPa)即為低血壓。根據病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壓,根據起病形式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低血壓。老年人要警惕姿勢性低血壓疾病?貧血和低血不是一回事?我們一起往下看。

低血壓的治療與飲食

1.病因治療

對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對患有肺結核等消耗性疾病者要加緊治療;因藥物引起者可停用或調整用藥劑量。如高血壓患者服降壓藥後血壓下降過快而感到不適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給藥方法和劑量;對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由臥位站立時註意不要過猛,或以手扶物,以防因低血壓引起摔跤等。

2.適當加強鍛煉

生活要有規律,防止過度疲勞,因為極度疲勞會使血壓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適當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神經、血管的調節功能,加速血液循環,減少直立性低血壓的發作,老年人鍛煉應根據環境條件和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散步、健身操等。

3.調整飲食

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因為太飽會使回流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低血壓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吃稍咸的飲食以增加飲水量,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適量飲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適量飲酒(葡萄酒最好,或飲適量啤酒,不宜飲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加快血流,促進心臟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貧血和低血不是一回事

貧血等同於低血壓嗎?老是有些人把貧血和低血壓混淆在一起,傻傻分不清。一看到別人臉色發黃,就說是貧血,跟低血壓有關系。但事實上,貧血與低血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貧血和低血壓有何不同?

王玲是個工作努力的白領中層主管,經常加班熬夜,業績一路往上升。最近她老覺得頭暈,特別是蹲廁起身的時候更為明顯。再看看鏡子中的自己,臉色都變黃瞭,憔悴極瞭,貌似像貧血的表現,她頓時覺得整個人都不好瞭。朋友陪她到醫院看病,醫生告訴她,其實不是貧血惹禍,是低血壓所致。王玲疑惑地問,這兩種病不是差不多的嗎?醫生搖瞭搖頭。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每次蹲下身子一段時間,起來的時候就會覺得頭暈目眩、眼前一片黑。這種情況,一般都會誤以為是貧血的癥狀,其實不然,也有可能是低血壓導致的。低血壓常常會引起頭暈、胸悶氣喘、易疲勞、精神力不集中等,和貧血有著非常相似的癥狀。若不能判斷是貧血亦是低血壓,應尋求醫生的幫助。

貧血的定義,指的是一定容積血液裡的血紅蛋白含量與紅細胞的數目低於正常。說白瞭就是血液比正常人“稀”瞭。而低血壓的癥狀並不是特異性,所以很多年輕的女性患瞭低血壓卻不自知。維持正常血壓的前提是依靠某些血管一定的緊張度,以及血液容量與心臟收縮力所共同形成的心臟排血能力,一般的貧血是不影響這些條件的,所以不會造成低血壓,兩者不是一回事。

飲食生活調理很重要

若被診斷為貧血,平時可煲些棗銀耳羨食用,平時的餐點也可吃些有花生的菜式。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堅持每天吃十來顆紅棗,每天洗後吃,堅持吃會有一定效果。當然,平時還是要註意多活動筋骨,使血液順暢活血,這樣更容易出效果。

若被診斷為低血壓,直接用藥物治療效果一般較差,而加強體育鍛煉和采取科學的飲食方法,往往會取得一定效果。首先,飲食要合理搭配,不能偏食,葷素兼吃,平時宜多食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幹鮮食品。這些食物有養心補血、健脾益腦之功,既能增強心血管功能,又能提高大腦神經中樞調節血壓的功能,對改善低血壓有顯著作用。

若被診斷為低血壓伴貧血,平時宜多吃具有補血作用的食物,如貝類、豬肝、瘦肉、蛋黃、豆腐、魚、蝦、鰻魚、牛奶、大豆、菠菜、番茄、柑子、葡萄等。血液中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含量升高,不但能糾正貧血,而且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從而有利於偏低的動脈血壓上升。

總之,貧血和低血壓不是一回事,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隻有當患者大量失血時,可導致失血性貧血,同時由於血容量的不足可引起失血性低血壓。這兩種疾病相同的是,患者平時都要註意均衡營養,適量運動。

血壓突然下降警惕心梗

患者血壓突然下降並伴有頭暈心慌的癥狀,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建議患者盡早去醫院心內科檢查,排除心臟問題,因為此種癥狀有可能是心梗造成的。這是因為心肌缺血,心臟收縮力下降,造成射血量下降,血壓也就隨之降低。大面積心梗甚至會造成嚴重低血壓,導致病人休克等嚴重情況。此外,身體勞累過度、體重下降、進食少、突然站立等也會出現血壓突然降低的情況,建議患者監測動態血壓,根據結果調整降壓藥。

老年人要警惕姿勢性低血壓疾病

對於一些年紀大的人群來講,更要當心低血壓而導致身體出現異樣的現象。那是由於年紀大的人群,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漸衰弱,很容易出現蹲下後站起而誘發腦供血不足的情況,其實,這種情況叫做姿勢性低血壓。

為什麼年紀大容易出現姿勢性低血壓呢?

原因之一是老年人因退化影響,自律神經功能變遲鈍,當姿勢變化時,自律神經無法很快反應,一時間可能造成腦部血液流量不足。其次,老年人或多或少有慢性病,需長期服藥控制,而有些藥物如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等都容易引發姿勢性低血壓。

老年人的毛病多半非單一因素,且各項機能亦不如年輕時健全,有時是多重因素互相影響的結果。如一位不太愛喝水的老年人,平時或許沒什麼問題,但到瞭夏日,血管會調節性地擴張以散熱,此時如果喝水不夠,整體血液量不足,就很容易產生姿勢性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並沒有嚴重致命或直接的危險性,但最大的潛在危險在於老年人夜間起床如廁時,如因起身太快造成頭暈目眩而跌倒,可能造成骨折、頭部外傷等嚴重問題,危險是無法預測的。

因此,對於年紀大的人群來講,盡量在活動之前做好充足的熱身運動,而且動作要放慢一些,不要太過焦躁。不然的話,很容易誘發姿勢性低血壓疾病的情況出現,病情要是嚴重的話,生命都會受到威脅的。

老年低血壓的保健方法

對於很多的疾病來說,我們要徹底治療好這種疾病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保健使這種疾病平穩發展不惡化,這樣就是最好的瞭,因此下面我們就給大傢介紹一下老年低血壓的保健方法、

1、無癥狀低血壓由於腦血流無明顯減少,多不需要治療,但應鼓勵患者起床散步,避免長期臥床休息或久坐,應當糾正內科疾病,采取增加血容量,改善血循環及增強心臟功能的措施,已有脫水不宜使用利尿劑,應該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避免排便時用力過度。

2、緩慢改變體位和姿勢。避免突然起床或者迅速變換體位,並在每次改變體位時應休息2~3min,以使體位代償反應適應於每次體位的變化。在早晨起床站立或開始走路之前,首先應坐在床上幾分鐘,在去浴室廁所時,因體位性低血壓導致神志模糊或意識喪失而跌倒,可發生骨折及其他傷害,使用床邊便桶或尿壺可以預防意外發生。

3、避免過度飽餐,少吃多餐,少吃大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適當攝取鈉鹽,適量飲水,保持正常的血容量。

4、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洗澡時間不應過長。

5、酷暑時減少外出,減少大量出汗。

6、穿彈力長筒襪,增加回心血量。

7、盡量避免不是非用不可的影響血壓的藥物。

隻要我們保健工作做的好,那麼我們也是可以很好的控制老年低血壓的病情的,這樣也可以減少對我們身體的傷害,大多數的老年人也可以平安對過一生,因此大傢千萬不要忽視瞭老年低血壓的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