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應該不陌生吧,高血壓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常常見於老年男性,這種疾病給老年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其實,面對高血壓,可以從飲食進行入手,那麼,老人高血壓如何治療呢?又該如何進行飲食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傢。

老人高血壓的治療

老年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服用降壓效果平緩,副作用小的降壓藥,同時還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安排上要做到生活規律,保持充分睡眠時間,不做力不能及的工作。

老年患者還應在日常積極避免一些不良的精神刺激,尤其要防止心情過分激動,避免血壓驟然升高。在血壓不穩定和上升階段要盡量少參加引起心情激動的社會活動,有指導地適當進行運動是很重要的,原則是運動量宜逐步增加而且以不引起氣短、胸悶、胸痛等不適為限。

重視發揮飲食的調理血壓的作用是老年患者需要在日常註意的,在飲食上適當限鹽,但不要過於嚴格,對老年人無需嚴格限制動物性蛋白和脂肪,蛋白質每日宜在80~100克左右,脂肪在50克左右,動物性蛋白與植物蛋白之比以1:1為宜,豐富的蔬菜和水果是很重要的,除能補充維生素外有較多的鉀鹽,對患者有益,老年高血壓患者應戒酒、戒煙。

在平時生活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自我調節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對防止血壓過度升高具有積極的意義。

老年人高血壓食療註意事項

註意飲食調配

在日常飲食中,患者宜低脂飲食,要求在烹調中少用油脂,盡量采用植物油,少用動物油,一般每日用油量少於五十克,忌吃油炸、油煎食品。因為過多的熱量可在體內轉化成為脂肪,加重心血管系統的負擔。

飲食上要適當

每日飲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應限制在二百到三百克,不吃或少吃甜食。瘦肉、蛋、禽類及豆制品含豐富蛋白質,每日攝入量宜在五十到一百克,且可以豆腐等植物蛋白為主。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食物纖維,每日蔬菜攝入總量可在五百克左右,可分散在四到五餐中吃完,多吃蔬菜水果還有利於降血脂、利尿、降壓,同時也可以防止限制飲食所帶來的饑餓感。

不宜吃得過飽

老年人消化機能減退,過飽易引起消化不良,易發生急性胰腺炎,胃腸炎等疾病,同時過飽可使膈肌位置上移,影響心肺正常功能,加之消化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幾種到消化道,心腦供血相對減少,可能引發中風。

宜低鹽,不貪杯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飲食註意,要求每日用鹽量五到六克,血壓高時應限制在三克以內,也可以用醬油替代,每日用量小於十毫升,忌吃咸肉、咸菜、咸蛋等食品,攝鹽太多可使體內鈉水儲留,引起血壓升高更快。老年高血壓患者不應貪杯暴飲,過量飲酒,特別是烈性酒可使血壓上升,老年人肝臟解毒功能較差,也易引起肝硬變、心肌疾患及胃粘膜萎縮,故不可貪杯。

老年人高血壓食療降血壓還可以堅持飲用靈芝,可以幫助凈化血液中的毒素和淤積的多餘血脂,從而平穩血壓,恢復人體血液成分的自然平衡。

老年高血壓患者必須記住的六點

一、需要配合做幾項必要的檢查,如血糖、血脂、肌酐、血尿酸、心電圖、血常規和尿常規,以便讓醫生瞭解有無合並癥。因為,醫生為患者選擇的降壓藥不僅不會加重其並存的疾病,而且對治療合並癥有益。例如高血壓合並糖尿病,可選擇貝那普利(洛汀新)、蒙諾、西拉普利(抑平舒)等,合並高尿酸血癥,可選擇科素亞;合並冠心病,可選擇氨氯地平(絡活喜)、地爾硫(恬爾心)等。

二、有條件的話,可以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以便醫生根據血壓波動情況來選擇降壓藥物。例如,患者白天活動時血壓升高,夜間休息時血壓降至正常,則主張早晨服長效降壓藥即可,夜間睡眠時不必再服降壓藥;若早晨服長效降壓藥後,夜間睡眠時血壓仍高,則睡眠前可再加服一定劑量的短效降壓藥。

三、盡可能選擇24小時平穩降壓的藥物(如氨氯地平、貝那普利、科素亞等),從單一、小劑量用藥開始,增加劑量不要過快,需要時聯合用藥。這樣不僅能增加療效,而且能減少不良反應。一般不主張合用同一類藥(如氨氯地平與波依定同屬鈣拮抗劑),提倡合用不同類型的藥物(如氨氯地平與卡托普利合用,西拉普利與壽比山合用等)。

四、降壓要慢,不可操之過急,以使機體能適應血壓調整過程。應避免降壓過快而不能耐受(如發生嚴重頭暈等),要測量臥、立位血壓,防止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並觀察是否發生其他不良反應,必要時復查心電圖、血常規、肝腎功能等。

五、按醫囑服藥,不要自行隨便換藥或停藥。

六、註意調整生活方式,如避免情緒波動,適當參加體力勞動,戒除煙酒,少吃甜食及油膩食物,控制體重等。

老年人高血壓應該做哪些檢查

實驗室檢查有血尿常規,生化(血清鉀和鈉、尿素氮、肌酐、尿酸、空腹血糖、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具體如下:

1.血常規 紅細胞增多可導致血壓升高,見於紅細胞增多癥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或過量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另外,血常規可反映患者總體健康狀況,如發生慢性腎功能不全時常有貧血。

2.血清鉀 正常值:3.5~5.5mmol/L。

(1)低血鉀(<3.5mmol/L):當血鉀<3.5mmol/L,同時尿鉀排出>40mmol/L時,提示醛固酮增多,應進一步測定血漿腎素活性和血、尿醛固酮,並結合臨床定位診斷即可作出醛固酮增多癥的診斷。血鉀小於臨界或低水平者,應復查2~3次,並除外以下情況:胃腸道失鉀或攝入不足,腎性失鉀如腎小管性酸中毒,其他鹽皮質激素過多疾病,使用袢利尿劑或噻嗪類利尿劑等。

(2)高血鉀(>5.5mmol/L):腎功能不全進展期可發生高血鉀,但由於腎臟對鉀的排泄有很強的代償能力,直到腎小球濾過率(GFR)<5ml/min時才會出現高血鉀。長期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者應警惕發生高血鉀。

3.空腹血糖 正常值:3.9~6.2mmol/L。

糖尿病患者選用降壓藥時,應避免使用可能影響糖耐量的藥物,如大劑量噻嗪類利尿劑。另外β阻滯劑能減輕低血糖時兒茶酚胺釋放引起的心跳加快,對低血糖起到不良的癥狀掩蓋作用。

4.血尿酸 正常值:9~420μmol/L。

在未經治療的高血壓病患者中約半數有高尿酸血癥,故高血壓患者中痛風也較常見。利尿劑促進腎近端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導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從而使患者誘發痛風發作。腎功能不全患者如伴有血尿酸顯著升高,應進一步檢查排除鉛中毒腎病。

5.血脂 高血壓患者有高血脂者遠較正常人多見。據調查發現,血清總膽固醇水平與舒張壓呈正相關。血清膽固醇,尤其是LDL和HDL的相對水平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糖尿病人及應用噻嗪類利尿藥治療時,三酰甘油水平可能升高,因此應列為常規觀察指標之一。

6.尿常規 在腎實質性疾病中,尿常規檢查是一項重要的篩選試驗。

7.血清肌酐(Cr) 正常值:男性79.6~130.6μmol/L,女性70.7~106.1μmol/L

Cr是肌肉組織中肌酸的終末代謝產物。Cr生成量與肌肉質量成比例,因而相對恒定。Cr主要通過腎小球濾過排出,但由於Cr也經腎小管分泌,在低尿流率時可能被重吸收,故Cr不是反映腎小球濾過率(CFR)的理想指標,但在臨床上它仍是常用的GFR實用指標。目前仍以血Cr作為診斷急、慢性腎衰竭及慢性腎功能不全分期的主要指標。 8.血漿尿素(BUN)

正常值:1.8~6.8mmol/L。

反映腎小球功能及腎功能總體水平的評價。血BUN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任何原因引起的體內高分解狀態如感染、高熱、脫水、消化道出血等均可導致血BUN升高,故血BUN升高不一定是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的結果,要進行區別。

1.心臟彩超 臨床提示有左室肥厚或其他心臟病時,應作超聲心動圖以更全面評價,心臟解剖結構和功能,決定治療方案。

2.血管超聲 若疑有主動脈、頸動脈、外周動脈病變,應作血管超聲檢查。

3.腎臟B超 若疑有腎臟疾病,應作腎臟B超。

4.動態血壓監測 目前臨床上經常使用袖帶式血壓計測量血壓,顯然,這種偶測血壓,不能可靠地反映血壓的波動和在日常生活和休息狀態下的情況。所以積極開展動態血壓監測,掌握血壓變化規律是有必要的。

正常人血壓呈明顯的晝夜波動性,動態血壓曲線呈雙峰一谷,即夜間血壓最低,清晨起床活動後迅速上升,在上午6~10h及下午4~8h各有一高峰,繼之緩慢下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晝夜波動曲線也相類似,但總的水平較高,波動幅度較大。

老年人高血壓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血壓升高是疾病的一種表現,其原因很多,有些原因已查清,大部分則原因不明。

1.收縮壓升高與舒張壓升高

(1)收縮壓升高:心動過速、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主動脈瓣反流、動靜脈瘺、動脈導管未閉、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

(2)舒張壓升高:腎性高血壓。

2.繼發性高血壓 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由一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壓,占所有高血壓患者的1%~5%。由於其為原發疾病的一種癥狀,故又稱癥狀性高血壓。在高血壓患者中,鑒別其為原發性或是繼發性,其重要性在於不少繼發性高血壓,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腎血管性高血壓,腎素分泌瘤等可以通過手術或其他方法得到根治或病情明顯改善,及早明確診斷可以提高治愈率或防止病情發展。

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如下:①腎:腎小球性腎炎、腎盂腎炎、膠原組織病、糖尿病、先天性病變(多囊腎)。②腎上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皮質醇增多癥、腎上腺性變態綜合征。③中樞神經系統:腦腫瘤、顱內壓增高、腦幹感染。④動脈:腎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多發性大動脈炎。⑤其他:避孕藥、甘草、擬交感神經藥、子癇、紅細胞增多癥、肢端肥大癥、高血鈣。較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有:

(1)慢性腎小球腎炎:可由多種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所引起的一組長病程疾病。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血尿、水腫,最後發展成慢性腎功能衰竭。如伴有高血壓者應和原發性高血壓伴繼發性腎損害相鑒別。高血壓引起的腎臟損害在40歲以後發病;高血壓病史在前,無慢性腎臟病史;尿變化輕,腎小管功能損害較腎小球功能損害為早且重;除腎臟損害外,常伴有心臟並發癥。

(2)慢性腎盂腎炎:是一種萎縮性反流性腎病,當腎實質發生疤痕後,50%均會出現血壓升高。慢性腎盂腎炎引起的高血壓應與原發性高血壓合並腎盂腎炎相鑒別,慢性腎盂腎炎患者腎盂造影可顯示腎盂腎盞圖像不規則、輸尿管擴張、膀胱-輸尿管反流現象,單側腎盂腎炎患者,左右腎臟不對稱的改變為其特征,在診斷上特有價值。若腎活檢顯示腎小管破壞、擴張、腎間質炎性病變者,則確診無誤。

(3)糖尿病腎病:無論是Ⅰ型糖尿病還是Ⅱ型糖尿病均可發生腎損害而出現高血壓。腎小球硬化、腎小球毛細血管基膜增厚為主要的病理改變。早期腎功能正常,僅有微蛋白尿,血壓也不一定升高,病情發展,出現明顯蛋白尿、腎功能不全時,則血壓升高。當原發性高血壓合並Ⅱ型糖尿病時,也可有蛋白尿及腎功能減退,有時需從病史、眼底有無明顯糖尿病病變進行鑒別。

(4)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常染色體占優勢的病變,50%死於腎衰,50%死於高血壓並發癥,如卒中、心梗、心衰等。病理改變:腎體積變大,大量實、髓質被破壞,由於囊腔擴大引起殘存的腎實質缺血,病變早期常使腎素分泌增多,後期為容量依賴性高血壓。鑒別:腎臟B超,有多囊腎傢族史,常伴腎外多囊性改變(如多囊肝等)。

(5)腎血管性高血壓:指單側或雙側腎動脈主幹或分支狹窄引起的高血壓,在繼發性高血壓中最常見的一種。病因國內外報道不相同;西方國傢是以動脈粥樣硬化為最常見,占所有病例中的65%左右,其次為腎動脈纖維肌性發育不良(35%);在我國以大動脈炎為最常見(70%),纖維肌性發育不良占20%,而動脈粥樣硬化僅占5%。

臨床上老年患者常伴有肥胖、高血脂、冠心病或頸動脈斑塊形成,若血壓突然明顯升高,不易控制,應考慮在長期高血壓病基礎上,腎動脈粥樣斑塊所致腎動脈狹窄,因此有必要做詳細檢查(化驗、B超、靜脈腎盂造影等)明確診斷並及時解除狹窄。

(6)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原醛):本病是由腎上腺皮質腫瘤或增生,分泌過多醛固酮引起的綜合征,其中以腫瘤最多見,占原醛患者的60%~90%,多為一側腺瘤,雙側腎上腺皮質增生為10%~40%,更少見者為腎上腺癌腫。高血壓是最主要的臨床表現,與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鈉瀦留,血容量增多有關。高血壓為容量依賴性,大多表現為輕、中度高血壓,少數病例可發展為重度或惡性高血壓。鉀減低也是原醛的重要表現,是由於大量醛固酮作用於遠曲腎小管引起鈉吸收和鉀排泄增加,所以尿鉀丟失增多,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肢體肌無力或麻痹,常呈周期性發作,嚴重者可有吞咽或呼吸困難。在心血管系統方面可有室性期前收縮。腎小管濃縮功能減低,表現為尿量增多、口渴、多飲。實驗室檢查血鉀降低,尿鉀排泄增多;血和尿醛的定位檢查可作放射性碘化膽固醇腎上腺照相或掃描、B超和CT檢查等。

(7)嗜鉻細胞瘤:嗜鉻細胞瘤起源於腎上腺髓質或交感神經及其他部位的嗜鉻組織,這種腫瘤持續或間斷地釋放大量兒茶酚胺而引起持續或陣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且以陣發性高血壓為特征,發作時,血壓從正常范圍急劇上升至很高水平,伴有頭痛、面色蒼白、出汗、心動過速等。嚴重時可有心絞痛、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左心衰竭或腦卒中。發作持續時間一般為數分鐘~數小時,多由誘因引起,如情緒波動、捫觸腫瘤部位,體位改變等,發作間期血壓明顯下降或正常,此病多見於20~40歲的青壯年。持續性高血壓類型難與原發性高血壓鑒別,如同時伴有多汗、低熱、心悸、消瘦等則有助於嗜鉻細胞瘤的診斷。特異檢查:測量血液中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或測定其在尿中的代謝產物(3-甲基-4-羥基苦杏仁酸)明顯增高。進一步可行超聲檢查雙腎及腎上腺,對病變部位行核素及CT掃描可以顯示腫瘤所在。

(8)皮質醇增多癥:腎上腺皮質腫瘤或ACTH瘤分泌大量ACTH導致腎上腺皮質增生,分泌糖皮質激素過多,使水鈉瀦留而致高血壓,女性多見,有向心性肥胖、滿月臉、多毛、皮膚細薄而有紫紋等特征性表現。化驗:24h尿中17羥皮質類固醇或17酮類固醇增多,血糖增高。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及促腎上腺皮質興奮試驗陽性有助於診斷。

(9)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某些老年患者有甲亢時,常以收縮期高血壓為主要癥狀,伴有乏力、怕熱、多汗、手顫、體重下降、心悸、心動過速、神經質、甲亢癥狀。輔助檢查:測定血清T3、T4增高,血脂膽固醇降低,大多數老年甲亢患者心電圖可表現房顫等非特異性表現。治療甲亢後能控制血壓。甲亢繼發的高血壓宜選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同時根據病情選用抗甲狀腺藥物或行甲狀腺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