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老年常見疾病之一,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日益增多,老年高血壓患者也相繼增多,我國一般把60歲以上的人群認定為老年人,而國外,尤其是大多數發達國傢則把65歲及以上作為其老年的標準,高血壓是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這些心、腦血管疾病在全世界每年導致1200萬人死亡,因此,老年高血壓的防治及理論研究已成為醫學界十分關註的問題。老年人高血壓有哪些保健方法?老人高血壓的原因是什麼?一起來看下。

老人高血壓的原因是什麼

生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包括環境、膳食、精神、吸煙、肥胖、飲酒等都可能造成老年人血壓升高。

1、傢族遺傳

一般認為在引起高血壓的比例上,遺傳因素占40%。在現實生活中,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傢族遺傳性,如果父母均有高血壓,其子女發病概率高達46%。大約有60%的高血壓患者具有高血壓傢族遺傳史。

2、年紀太大

年齡因素也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隨著年齡增加,血管彈性變差,血管老化,血管阻力增加,因而血壓隨之升高。因此,老年人更易發生高血壓。老年高血壓一部分是由老年前期高血壓延續而來,大部分是由於大動脈內膜和中層變性,膠原、彈性蛋白、脂質和鈣質含量增加,導致動脈彈性減退,順應性下降而致。

3、飲食不當

飲食中鈉鹽攝入過多、低鈣、高蛋白、高脂飲食均能引起血壓升高,導致高血壓的發生。飽和脂肪攝入越高,平均血壓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食鹽《2g/日,幾乎不發生高血壓。3-4g/日,高血壓發病率3%。4-15g/日,發病率33.15%。》20g/日發病率30%。雖然說吃得咸並不代表一定會患高血壓,但有大量的高血壓臨床調查可以發現,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的食鹽量都是較大的。吸收過多的鈉鹽很容易會使血壓升高,而高鈣和高鉀飲食可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

4、職業環境

環境因素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中較常見的原因。在引起高血壓的比例上,環境因素約占60%。噪音的工作環境,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均易發生高血壓,城市中的高壓發病率高於農村。

5、過於肥胖

體重指數增加是高血壓的原因裡的危險因素。肥胖人脂肪多,這不僅引起動脈硬化,而且還因脂肪組織內微血管的增多,造成血流決量增加,結果易產生血壓。目前認為體重指數大於24為肥胖。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血壓常隨體重指數的增大而升高,向心性肥胖者常伴有血壓升高。肥胖病人常伴有胰島素功能障礙,二者常使血胰島素增高,從而促進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

6、吸煙喝酒

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導致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其中吸煙飲酒是最主要的高血壓發病原因。事實證明,吸煙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心跳加快,收縮壓和舒張壓升高。吸煙者易患惡性高血壓,且易死於蛛網膜下腔出血,而且尼古丁影響降壓藥的療效。

酒能引起高血壓,且加重高血壓,損害心腦血管。

7、精神不好

長期的精神緊張、激動、焦慮、噪音等因素也會引起高血壓的發生。長期精神緊張、憤怒、煩惱、環境的惡性刺激(如噪音),都可以導致高血壓的發生。這種高血壓的原因比較重要。

老年人高血壓有哪些表現

1.癥狀

包括:

①高血壓本身的癥狀。

②需要排除的繼發性高血壓有關疾病的特殊癥狀(如嗜鉻細胞瘤的陣發性高血壓伴頭痛、心悸、皮膚蒼白及多汗,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多飲、多尿、乏力或陣發性肌無力及肌麻痹等癥狀。

③有無心腦血管受損器官並發癥相應的各器官的癥狀。

原發性高血壓起病緩慢,早期多無癥狀,46.5%無任何早期癥狀,僅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醫時才偶然發現高血壓,有相當部分病人,直到病情進展至相當程度,才在某些誘因(如工作勞累,情緒激動等)誘發下出現典型癥狀而就醫,此時病程已非早期,一旦知道高血壓後,患者可產生各種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頭暈、頭脹、惡心、嘔吐、耳鳴、眼花、健忘、註意力不集中、易怒、神經質、失眠、煩悶、乏力、四肢麻木、頸部僵硬不適、心悸等,其中,頭暈占63.5%,頭痛占55.4%,心悸占39.8%,這些癥狀並不都是高血壓直接引起,部分是高級神經功能失調所致,無臨床特異性,有的還可出現身體不同部位的反復出血,常見有眼結膜出血,鼻出血,少數可有咯血,這些癥狀與血壓水平未必一致,後期的癥狀常為心、腦、腎功能不全或嚴重並發癥所引起。

2.體征

可聞及主動脈瓣第2音亢進,年齡大者可呈金屬音,可有第4心音,主動脈收縮早期噴射音,高血壓持續時間長時,有左心肥厚征象,到晚期,可有心,腦,腎等臟器功能衰竭的體征。

另外,全面的體格檢查應包括下列各項內容:

(1)血壓的測定:老年人測血壓時應特別註意:A.老年人易出現直立性血壓下降和低血壓,因此須加測立位血壓,立位2min後,測量血壓,血壓計應與心臟同一水平(第4肋間),B.假性高血壓:老年人因為肱動脈硬化,難以被水銀柱式的袖套血壓計的氣囊壓迫阻斷血流,而出現虛假的收縮壓增高,此時應高度懷疑是否為“假性高血壓”,可用簡單的Osler試驗輔助診斷,即將袖套充氣,使其壓力超過患者收縮壓(2.6kPa)以上,若此時仍能觸及僵硬的橈動脈及其搏動時,表示Osler試驗陽性,可能存在“假性高血壓”,這時可通過動脈穿刺直接測動脈血壓,其值明顯小於袖帶測壓讀數時即可得到證實。

(2)測量身高,體重,並計算體重指數(BMI)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3)心血管系統檢查,特別註意心臟大小,頸動脈,腎動脈,周圍動脈及主動脈病變,心力衰竭表現。

(4)肺部檢查有無音和支氣管痙攣征象。

(5)腹部檢查有無血管雜音,腎臟增大和腫塊。

(6)眼底檢查有無高血壓視網膜病,即動脈變窄,動靜脈交叉壓跡,視網膜出血,滲出及視盤水腫。

(7)神經系統檢查有無腦血管損害的證據,如意識障礙,肢體感覺和運動障礙等。

1999年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和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均將高血壓定義為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收縮壓≥18.6kPa(140mmHg)和(或)舒張壓≥12kPa(90mmHg),3次非同天測血壓,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方能確診,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正服用降壓藥,血壓雖低於18.6kPa(140/90mmHg),亦診斷為高血壓,同時,要排除繼發性高血壓。

老年人高血壓有哪些保健方法

1、要控制發福。超重是發生高血壓的一個危險因素,肥胖者的高血壓犯病機率是正常人的2-6倍,並且與脂肪的分佈有很大的關系。

2、堅持適宜的體力活動。體力活動少的人發生高血壓的危險為體力活動多的人的1.5倍。老年人不宜進行劇烈運動,可以選擇簡化太極拳和散佈等慢運動,每天堅持步行,運動量達到就可以瞭,

3、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定時睡覺起床,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書法繪畫陶冶性情,有益於身心健康。

4、選擇合理的保健品。從預防入手,沒病防病。合理的保健品可以補給人體所需要的許多物質,補充人體,延長人類的壽命。

老人如何遠離高血壓

1、保持樂觀的心情。良好的、穩定的情緒是血壓穩定的重要因素,而精神緊張可使體內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活動增強,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要經常保持情緒穩定,樂觀豁達,不患得患失,控制情緒波動,減少妄想及激動,這是保證血壓穩定的重要因素。

2、少吃刺激食物。如辣椒、濃茶、咖啡,不吸煙,少飲酒等,多吃清淡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豆制品、豬血等動物血類制品。

3、生活起居有規律。根據人體的生物鐘節律要求,必須養成按時睡眠,按時起床,按時就餐的良好習慣。對於高血壓患者,生活規律是穩定血壓、恢復健康的保證。因此,高血壓患者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睡前1小時避免過度的思維活動或看電影、電視等。

4、飲食以低脂肪、低膽固醇為主。限制動物脂肪,如豬油、奶油等以及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蛋黃、魚子等的攝入,多食用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等,因其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膽固醇排泄,減少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多吃含碘食物,如海帶、紫菜等海產品,因為碘可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的沉積,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

5、多食蔬菜水果。多吃一些含維生素C較高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維生素C參與細胞間質的生成和體內氧化還原反應,參與代謝反應,並具有加強排泄膽固醇的作用,使血脂含量降低。

6、適當運動促減肥。經常運動,參加體育鍛煉,可提高心血管系統性能,使血管的舒縮運動趨向正常化,並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濃度,緩解和預防高血壓。而減肥也是降血壓的良好方法之一,它不但可以降低血壓,還可有效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肥的方法,應采取適當節制飲食,增加活動量的綜合措施,不能亂用瀉藥減肥。

7、限制食鹽的攝入量。食鹽量增加,必然引起鈉水瀦留,使血容量增加,引起心臟排出量增加而致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因此,要限制食鹽量的攝入,每日應控制在5克以下。

老年人高血壓的飲食保健

1.日常飲食註意:

①限制鈉鹽: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飲食中鈉鹽的攝入與血壓的升高及高血壓的患病率密切相關。人群中高血壓的患病率與平均食鹽攝入量幾乎呈線性相關。據WHO報道,人群每天攝鹽量減少5g,能使舒張壓平均下降0.53kPa(4mmHg)。北方食鹽攝入量一般每天15g以上,其高血壓患病率在6%以上,而廣西、福建等地均在10g以上,其高血壓患病率則在3%以下。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天氯化鈉攝入量不超過5g。我國絕大多數地區膳食鈉鹽入量大大超過這一標準,北方15~18g/d,南方7~12g/d,因此,建議我國北方居民將食鹽減到每天10g以下,南方居民減到每天7g以下。

具體建議如下:

A.提倡烹調時減少鈉鹽和含鹽調味品(如醬油、黃醬、辣醬等)的用量。

B.少食醃制品。

C.推廣食用低鈉高鉀鹽(含氯化鈉70%氯化鉀25%)。

D.使用定量鹽勺,有助於烹調時鹽量的控制。

E.熟食中選擇低鹽食品。

F.父母應使兒童不要養成愛吃咸食的習慣,盡量少吃含鈉鹽較多的快餐。

G.鈉鹽的減少是逐步的。

②增加鉀:流行病學研究和臨床試驗結果表明:鉀與血壓之間呈負相關,鉀對血壓的作用獨立於鈉。

鉀對血壓的調節機制可能與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活性及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壓力感受器的功能以及直接的促尿鈉排泄作用等有關。

據研究,每天尿鉀排泄量增加到60mmol,可使收縮壓降低0.36kPa(2.7mmHg)。

我國人群膳食鉀攝入量普遍偏低,一般每天2~3g,膳食鈉鉀比為3∶1,是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標準,我國人群膳食攝入的鈉鉀比應達1∶1,即每天鈉鹽為5g,鉀為4g,多食含鉀豐富的新鮮蔬菜和水果,我國營養學會建議每人每月吃蔬菜12kg(相當於每天400g)水果每月1kg(相當於每天33g)。同時應改善烹調方法,以防止因煎、煮時間過長而使食物中的鉀大量丟失。

③增加鈣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呈顯著負相關。低鈣引起血壓升高的可能機制是,細胞內遊離鈣的水平(非血清鈣水平)直接決定著平滑肌的收縮和張力,遊離鈣水平的降低能夠直接導致外周阻力的下降;而血清鈣水平低下,平滑肌細胞膜的通透性和鈣離子通道活性反而增高,這導致瞭細胞內遊離鈣水平明顯升高,呈現鈣超載現象,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

有研究表明,增加鈣的攝入量,可促使鈉的排泄,有利於降低血壓。有調查顯示,日鈣攝入量低於300mg人群的血壓較日鈣攝入量大於800mg人群的血壓高2.6kPa(20~30mmHg),另有臨床試驗顯示,補鈣可使收縮壓降低0.4~0.8kPa(3mmHg~6mmHg)。

營養學會建議成人每天鈣攝入量應為800mg,而我國成人每天鈣攝入量為300~500mg,這與供給標準相差較遠。故針對我國人群膳食鈣攝入的狀況,補鈣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應提倡增加奶制品的攝入,每天250~300ml牛奶可補充鈣約300mg。綠葉蔬菜中含鈣也較多,要保證每天食用新鮮蔬菜400~500g(應多選擇一些營養豐富的深色蔬菜和綠葉蔬菜),另外,蝦皮、豆制品、帶骨頭的鮭魚罐頭、木耳、蘑菇、紫菜等含鈣也較高。兒童、青少年、孕婦和老年人應有更多鈣的攝入,這不僅利於預防高血壓,而且對於預防骨質疏松是十分必要的。

④減少膳食脂肪、補充優質蛋白質:有研究表明,即使不減少膳食中鈉鹽攝取和減重,如能將膳食脂肪控制在總熱量25%以下,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比值(P/S)維持在1,連續40天可使男性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12%,女性下降5%。增加優質蛋白,一般指動物蛋白質和豆類蛋白質。目前研究表明,蛋白質的質量差和高血壓腦卒中發病率高有關。故應增加膳食中的優質蛋白質。我國營養學會建議成人每人每月攝入谷類14kg、薯類3kg、蛋類1kg、肉類1.5kg、魚類500g。

⑤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蔬菜或水果可使SBP和DBP分別下降0.4kPa(3mmHg)和0.13kPa(1mmHg),減少脂肪消耗可使SBP和DBP分別下降0.8kPa(6mmHg)和0.4kPa(3mmHg),素食者有較低的血壓,降壓作用是水果、蔬菜、纖維素和低脂肪的綜合作用而不取決於有無動物蛋白。

2.限制飲酒:一般少量飲酒不影響高血壓發病率,但大量飲酒(指每天飲酒超過2~4份以上,每份相當於15ml酒精或啤酒300ml或葡萄酒100ml或白酒25ml),肯定促使血壓上升。

酒精引起高血壓可能的機制有:

①增加兒茶酚胺和皮質激素的水平。

②影響腎素-血管緊張素以及血管加壓素和醛固酮的作用。

③酒精直接對外周血管緊張度的影響,或許增加鈣向細胞內的流動。

④胰島素敏感性減低。

⑤鎂的排出增加,可促進血管痙攣。

⑥壓力反射作用降低。

Klatsky等提出,每天40g酒精是閾值,每天酒精攝入量超過78g的重度飲酒者的高血壓患病率是不飲酒者的2倍,但每天40g酒精攝入量以下的飲酒者的血壓水平與不飲酒者無明顯差異。Framing Ham前瞻性研究發現無論男女飲酒4年後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增長。重度飲酒不僅引起高血壓,而且可引起心律不齊、心肌病和腦出血。因此,預防高血壓,最好不飲酒,已有飲酒習慣的人要戒酒或減少飲酒量,每天最多不應超過1兩(50g)白酒。

3.戒煙:煙草中含有煙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多種有害物質。吸煙可損害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使其調節能力受到破壞,產生血管痙攣,心跳加快,血壓上升。據統計吸煙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是不吸煙者的2.6倍,所以應堅決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