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癥狀因人而異。早期可能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常見的是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僅僅會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後發生血壓升高,並在休息後恢復正常。隨著病程延長,血壓明顯的持續升高,逐漸會出現各種癥狀。此時被稱為緩進型高血壓病。那麼高血壓有哪些治療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高血壓的發病原因

約90%的高血壓者,血壓增高原因不明,稱為原發性高血壓,或稱為高血壓病。其餘10%高血壓者,其血壓增高與某種疾病有關,稱為 繼發性高血壓。這些可以引起血壓增高的疾病包括:腎實質疾病、腎血管疾病、嗜鉻細胞瘤、庫欣綜合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主動脈縮窄以及腎上腺-腎臟軸一些原因不明的可引起鈉瀦留的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病。

老年人高血壓由於老年人的特點促發的因素更復雜。

①一部分老年高血壓是由老年前期(45~59歲)或更早發生的高血壓延續至老年期:

②老年人器官的老化,調節功能下降,血管硬化與粥樣硬化,更易促使血管的彈性減退,心臟搏血時的外周阻力增加,產生壓力負荷型的血壓增高。因此,反映出一些老年人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特點。

③老年人的精神狀態易受環境的影響而不穩定,如離退休後工作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體力減退甚至喪失勞動能力,喪偶或子女贍養等傢庭因素或居住與環境因素等,都會引起精神的不安與不穩定,加之老年人的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失衡,因此老年人易於激動,引起血壓的波動與增高。

④老年人一般體力活動減少,過於註意營養,更易引起體重增加,出現肥胖,發生容量負荷型的血壓增高,舒張壓也明顯增高。

⑤老年人伴有糖尿病.促使動脈硬化,引起高血壓。

⑥老年女性常在絕經期前後,由於內分泌失調而產生高血壓。

高血壓有哪些治療方法

1. 減重

2.采用合理膳食

(1)減少鈉鹽

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g。限鹽首先要減少烹調用鹽及含鹽高的調料,少食各種咸菜及鹽醃食品。南方居民減少1/3,則基本接近WHO建議。

(2)減少膳食脂肪,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

每周吃魚四次以上與吃魚最少的相比,冠心病發病率減28%。建議減少食用含脂肪高的豬肉,增加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少的禽類及魚類。蛋白質占總熱量15%左右,動物蛋白占總蛋白質20%。蛋白質質量依次為:奶、蛋;魚、蝦;雞、鴨;豬、牛、羊肉;植物蛋白中豆類最好。

(3)補充鉀和鈣

鉀與血壓呈明顯負相關,中國膳食低鉀、低鈣,應增加含鉀多含鈣高的食物,如綠葉菜,鮮奶,豆類制品等。

(4)多吃蔬菜和水果

增加蔬菜或水果攝入,減少脂肪攝入可使SBP和DBP有所下降。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較低的血壓。人類飲食應以素食為主,適當肉量最理想。

(5)限制飲酒

研究表明非常少量飲酒可能減少冠心病發病的危險,但是飲酒和血壓水平及高血壓患病率之間卻呈線性相關,大量飲酒可誘發心腦血管事件發作。因此不提倡用少量飲酒預防冠心病,而且飲酒可增加服用降壓藥物的抗性。

3. 增加體力活動

每個參加運動的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和高血壓患者在運動前最好瞭解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以決定自己的運動種類、強度、頻度和持續運動時間。具體項目可選擇快步行、慢跑、太極拳、遊泳等。

運動強度必須因人而異,按科學鍛煉的要求,常用運動強度指標可用運動時最大心率達到180(或170)減去年齡,如50歲的人運動心率為120-130次/分。運動頻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續20-60分鐘即可。

高血壓的飲食禁忌

一、重口味餅幹。

像番薯、幹豆類容易導致脹氣的食品,高血壓患者還是少吃為妙,另外味道濃重的餅幹,由於糖鹽含量過高,因此還是少吃。

二、高熱能食物。

高熱能食物(葡萄糖、蔗糖、巧克力等)可誘發肥胖,肥胖者高血壓發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高血壓患者多合並有超重或肥胖。所以,本病患者飲食上應限制高熱能食物。

三、肉類。

這類食品含脂肪高,雖然是高蛋白,但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容易造成血液中血脂過高,誘發冠心病。

四、多鹽食物。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溜留可引起細胞外液增加,心排出量增多,血壓上升。因此,高血壓患者應限制鹽量的攝入。

五、動物蛋白質。

高血壓病患者應限制或禁用動物蛋白(如動物肝臟、蛋類)的攝入,因蛋白質代謝產生的有害物質,可引起血壓波動。平常飲食可選用高生物價優質蛋白,如魚肉、牛奶等。某些蛋白(如氨基乙黃酸、酪氨酸等)有降壓作用。

高血壓病人的傢庭護理有哪些

1、瞭解高血壓病的知識,合理安排生活,註意勞逸結合,定期測量血壓。

2、高血壓需堅持長期規則治療和保健護理,保持血壓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對臟器的進一步損害。不要隨意添加或停用藥物。

3、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維持心理平衡。

4、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服用緩瀉劑。

5、適當參與運動,以不引起心慌、脈搏明顯增快為宜。

6、定期隨訪,血壓持續升高或出現頭暈、頭痛、惡心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

7、瞭解高血壓病的知識,合理安排生活,註意勞逸結合,定期測量血壓。

8、高血壓需堅持長期規則治療和保健護理,保持血壓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對臟器的進一步損害。不要隨意添加或停用藥物。

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

1、對血管的損傷: 高血壓病引起的血管病理改變初期主要是全身細小動脈痙攣的功能改變,逐漸發展下去導致小動脈血管內膜下玻璃樣變、小動脈血管管腔變狹窄,最後發生血管壁纖維的壞死,而產生動脈硬化從而使許多臟器血液供應減少而發生病變,其中尤以心、腦、腎的損害為重。動脈硬化形成的狹窄或者是斑塊脫落,又是人體心腦腎肺等重要臟器缺血和梗塞的原因,可以做頸動脈的彩超檢查或者是眼底檢查確定。如果是周圍血管病變可引起四肢血管硬化而導致肢體供血不足。周圍血管硬化:高血壓病患者中約有2%~5%的病人合並有間歇性跛行:這是由於下肢缺血,行走一段時間後肢體供血不足而發生疼痛感,不得不終止行走,短暫休息後癥狀緩解,行走後又會重復發作原來的癥狀。

高血壓對人體血管的這種損傷是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緩慢發展才形成的,起初往往沒有癥狀,往往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等出現癥狀瞭,就已經很嚴重瞭,這種嚴重的動脈硬化很難逆轉 。因此高血壓病患者不要對血壓高掉以輕心,盡早在高血壓的初期進行控制,防止發展成嚴重的動脈硬化。

除細小動脈病變以外,還能夠導致大動脈的血管變厚,鈣化變硬變狹窄;小動脈血管也發生血管壁變厚,管腔狹窄。人體大動脈和中小動脈的狹窄是用瞭好多降壓藥,頑固性高血壓難以下降低到正常的重要原因。在腦部還會形成微血管瘤,容易破裂出血或堵塞。血管薄弱的地方在突然升高的壓力下,還會形成血管瘤破裂出血而猝死。周圍肢體血管發生嚴重硬化導致狹窄,可以導致肢體行走無力,發涼,麻木疼痛,同時又是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導致血壓頑固難降。可做肢體的血管超聲以及動脈功能檢查發現。

還會形成動脈夾層:人體的大中動脈管壁,分內中外三層,大中動脈都可能發生夾層,去年在臨床曾有一例患者發生腦動脈夾層,發生劇烈的頭痛、頭暈,檢查腦部的CT以及核磁共振未見異常,後來做腦部的血管造影發現腦動脈血管夾層。在我省人民醫院放支架手術後住院一個月後頭痛消失,但是嚴重頭暈不止而來找到我,經用中藥湯藥治療頭暈消失而痊愈。但是動脈夾層主要是發生在從心臟到腹部的主動脈,是主動脈腔內的血液通過內膜的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而形成的血腫。主動脈夾層視病變部位而不同,主要表現如下: (一) 疼痛:夾層分離突然發生時多數患者突感胸部疼痛,向胸前及背部放射,隨夾層涉及范圍而可以延至腹部、下肢、壁及頸部。疼痛劇烈難以忍受,起病後即達高峰,呈刀割或撕裂樣劇痛難忍。少數起病緩慢者疼痛可以不著。 (二) 高血壓:患者因劇痛而有休克外貌,焦慮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心率加速,但血壓常不低或者增高,如外膜破裂出血則血壓急速降低,迅速休克,來不及送醫院搶救而死亡。檢查主要是做主動脈64排CT的血管造影而確定。我臨床曾見很多這樣的病人發病的時候疼痛的難以忍受在地上來回翻滾。

2、對心臟的損傷:心臟象泵一樣,血壓是靠心臟舒張收縮,將血打到血管裡後,推動血液在血管裡流動,產生的壓力形成的。高血壓早期心臟無明顯改變。(一)、長期動脈壓力增加,特別是舒張壓升高,導致左室射血時負荷加重,逐漸發生左心室代償性肥厚,心肌肥厚可以導致心律失常發生早搏等病人可感到心慌,心跳。進一步發展導致心臟最擴大,稱為高血壓心臟病,最終導致心力衰竭病人可感到乏力腿腫,勞累後出現氣短乏力,甚至稍有活動則氣喘心慌。(二)、長期高血壓常有心臟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微血管病變狹窄,致心肌缺血而發生心絞痛表現為胸悶胸痛,或血管堵塞而發生心肌梗塞出現原來短暫的心就痛持續性胸痛不止,難以緩解,常常是猝死的原因。做心電圖,查心肌酶,或心臟的超聲,以及心臟冠脈64排CT照影可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