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患有高血壓的人越來越多,高血壓已經成為一個健康殺手瞭,高血壓不僅會有頭暈、頭痛、失眠這樣的現象,它還會為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其它的危害,知道瞭高血壓的危害才更有助於我們的對癥下藥,那麼高血壓有什麼危害呢?

高血壓有什麼危害

高血壓的危害:

1、冠心病:長期的高血壓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會阻塞或使血管腔變狹窄,或因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壞死而引起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也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

2、腦血管病:包含腦溢血、腦血栓、腦梗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管意外又稱中風,其病勢兇猛,且致死率極高,即使不致死,大多數也會致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兇猛的一種。高血壓患者血壓越高,中風的發生率也就越高。高血壓患者的腦動脈如果硬化到一定程度時,再加上一時的激動或過度的興奮,如憤怒、突然事故的發生、劇烈運動等,會使血壓急驟升高,腦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圍的腦組織,此時,病人會立即昏迷,傾倒在地,這樣的情況俗稱中風。

高血壓病人如何補鉀降壓

我這裡有補鉀的五大對策哦。隻要五大措施一起實施,不怕吃不到3600毫克鉀!

對策1:每日至少750克蔬菜,烹調時少放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居民吃300-500克的蔬菜,那是對健康人的推薦。高血壓患者就要加量瞭。

在750克的蔬菜中,有250克左右的綠葉菜還要有500克以上的蔬菜來額外增加鉀攝入量。

為什麼要強調綠葉菜和淺色菜“兩手都要硬”呢?這是因為綠葉蔬菜能幫助保證鈣、鎂元素的攝入量,B族維生素含量也比較高。但是,它們纖維較多,飽腹感太強瞭,加大食量有一定難度。而瓜類、茄果類等類型的蔬菜相比而言纖維含量較低,吃進去更容易。

比如說,一個大番茄就有200克,能夠提供200多毫克的鉀,但吃進去感覺很容易,不會覺得飽。冬瓜煮軟瞭之後,一次吃一斤也毫無難度,能提供500多毫克的鉀。

不過還要叮囑一下,烹調蔬菜通常是要放鹽的,如果鹽的量控制不住,不僅補瞭鉀,更補瞭鈉,那可就沒有健康效果瞭哦……從這個角度來說,生吃番茄真是個好主意,烹調蔬菜時一定要清淡點兒。

對策2:每天500克水果,選鉀營養素密度高的

說到能不放鹽吃,又能提供鉀的食物,還有什麼能比得上水果呢?不過,選擇水果的時候,也不能隻是看鉀含量高低,而要看“鉀營養素密度”,也就是用鉀含量除以熱量的值,哪種水果的值最大,對供應鉀就最有效。也就是說,含鉀高隻是一方面,最好同時熱量要低一點。否則鉀吃進去瞭,人胖瞭,還是不利於健康的。熱量低的水果,能放心多吃點,就能獲得更多的鉀。

如果按照“鉀營養素密度”這個指標來衡量,香蕉就不再是補鉀的最佳選擇瞭。100克香蕉肉當中,含鉀256毫克,但它同時含有93千卡的熱量,鉀營養素密度是2.75。100克橙子熱量是48千卡,鉀含量是159,它的鉀營養素密度是3.31。如果換成瓜類呢?100克哈密瓜的鉀含量是190,熱量是34千卡,鉀營養素密度是5.59。如果換成番木瓜呢?100克木瓜的熱量是30千卡,而鉀含量卻有182毫克,鉀營養素密度是6.06,顯然更高一籌。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水果中攝入熱量的份額限制在每天200千卡,那麼吃香蕉可以獲得550毫克的鉀,吃橙子得到662毫克,吃哈密瓜是1118毫克,而吃番木瓜是1214毫克。

對策3:用薯類部分替代主食

所謂薯類,包括馬鈴薯(土豆)、甘薯(紅薯、白薯、地瓜、山芋)、芋頭和山藥。它們都含有百分之十幾的淀粉,可以替代部分白米白面充當主食。這類食物的特點,就是和白米白面相比,鉀營養素密度特別特別高,還富含VC,對控制血壓特別有益。千萬不要小看土豆這種不起眼的食物,它可是補鉀神品之一。

按我國食物成分表,100克土豆中含鉀342毫克,熱量是77千卡。而100克精白大米中的鉀含量是58毫克,熱量是335千卡。如果按同樣熱量比較,相當於100克生大米熱量的蒸土豆中,含鉀為1487mg,完爆白米飯!如果吃一半米飯一半土豆,也能得到783毫克的鉀!把一半白米飯換成土豆、甘薯、山藥、芋頭之類薯類食物,一起蒸著吃,完全不麻煩哦!如果三餐都這麼吃,僅僅從主食中就能得到超過2000毫克的鉀!

對策4:選擇鉀含量高的五谷雜糧

前面說到,精白米幾乎是鉀含量最低的一種主食食材瞭,各種全谷雜糧雖然和大米白面熱量相近,但鉀含量就要高得多瞭。比如100g小米的鉀含量300mg,100g紅小豆的鉀含量則超過700mg,分別是精白大米的5倍和14倍。雖然比不上薯類,它們的鉀營養素密度也不低瞭。

煮粥時放點燕麥片或紅小豆,煮飯時放點小米或高粱米,都是很不錯的主意,口感也不錯。

對策5:使用低鈉鹽來替代普通鹽

目前市場上有價格低廉的低鈉鹽可供高血壓患者使用。低鈉鹽中含大約25%的氯化鉀,而氯化鉀中含鉀53%。也就是說,1克低鈉鹽中就含有133毫克的鉀。如果你每天控制在6克鹽的量,僅僅低鈉鹽就能提供795毫克的鉀。其他一些高檔鹽產品,如深井鹽、竹鹽等,雖然不及專門的低鈉鹽,但也比普通鹽的鉀含量高。

人們往往會忽略,魚肉蛋奶豆制品裡面也是含鉀的。比如1包250克的純牛奶,或100克普通雞肉,就能供應超過250毫克的鉀。1個雞蛋含有60-80毫克的鉀,50克草魚肉含100毫克的鉀。每天吃半斤奶,一個蛋,1兩雞肉或魚肉,3兩糧食,1斤薯類,加上1斤半蔬菜和200千卡熱量的水果,再使用低鈉鹽烹調,3600毫克的鉀吃起來輕松得很,而且各類型的營養保健成分也滾滾而來!

部分高血壓禍起頸椎病

隨著年齡增長,動脈硬化和頸椎的退行性變逐步加重。一旦頭位改變時,第二頸椎變尖的鉤突或椎體發生退行性變化,就容易碰上旁邊的椎動脈,從而影響同側椎動脈的血液供應。如果對側的椎動脈狹窄到一定程度,不足以代償供血,就容易出現眩暈、嘔吐、眼花等,並伴隨有血壓升高或降低的現象,尤以血壓升高為多。因而這被稱為“頸源性高血壓”。有數據顯示,這類高血壓多發於40—50歲,男性多於女性。45歲以上高血壓合並頸椎病變的發生率為82.3%。

這類高血壓有些“特別之處”。如患病初期,患者的血壓升高或降低,往往與頸椎病發作同步。多是出現頸後部疼痛、頭痛或頭暈等頸椎病癥狀時,血壓異常改變;頭頸部癥狀緩解後,血壓亦隨之平穩。

而且,頸椎病和高血壓都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往往並存。這也導致這類高血壓極易誤診。不少患者按普通高血壓病進行治療一段時間後,癥狀沒有明顯改善,誤以為是降壓藥效果不好,不斷更換藥品。但其頸椎病的癥狀一旦得到改善,血壓便趨於穩定。

因此,對於長期高血壓、且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傢庭中沒有高血壓傢族史,癥狀發作有類似頸椎病特點的人,不妨查查頸椎,拍攝一下頸椎X線片或頸椎CT片,即可找到元兇。

頸源性高血壓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一般,不建議這類患者吃大量降壓藥。因為血壓快速下降,降得過快過低,會導致腦部血液灌註量突然降低,可能會加重腦缺血。對於這類患者,反而應著力於緩解頸椎癥狀。如果血壓升高太快太明顯,則可以用些短效降壓藥,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此外,這類患者要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如低鹽飲食、低脂、低膽固醇飲食,減少精神壓力,以穩定血壓。還可以到正規醫院骨科,進行推拿、按摩、牽引等,以達到治本。

要防住頸源性高血壓,預防頸椎病是關鍵。中老年人要註意頭頸部姿勢,不要長時間低頭工作、看電視,過30分鐘要抬頭,活動一下頸部。習慣低枕睡眠,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如散步、慢跑、爬山、遊泳等。必須提醒的是,不正確的運動方法可能會加重椎間盤負重,如民間流行的頭部“米字操”等,在運動時需要用力搖動頭部,極易造成椎動脈缺血,損傷周圍組織,加重頭昏、頭暈,極易誘發短暫性暈厥。頸源性高血壓者要避免這類運動。

高血壓“新生”註意 你必須知道的降壓藥服藥原則

1,“見好就收”對身體弊大於利。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病程很長。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徹底根治高血壓。臨床中,常有患者服藥後血壓恢復正常,於是以為自己痊愈,停藥。其實,降壓實際是藥物的結果,並非真正痊愈。停藥後,此類患者血壓往往會反彈得更高,甚至超過治療前的水平,即出現所謂“反跳”現象。如果血壓“反跳”太高,患者可能出現高血壓腦病等嚴重並發癥。所以,“見好就收”的服藥心理不可取。

2,降壓藥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高血壓病人初期服藥,要從最小劑量開始。服藥一周後如果效果不好,可以考慮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同時服用兩種降壓藥,是完全可以將血壓下降到理想水平的。如果血壓正常維持1到2個月,可以逐漸減掉第二種藥,直接用最小劑量的降壓藥來維持效果。患者不應該一開始就圖效果,而大量服用降壓藥。這對於後期治療沒有任何好處。

3,熟知藥物的副作用。瞭解藥物的副作用,對於監控病情很有好處。部分利尿劑大劑量使用可引起血脂和血糖代謝紊亂,血尿酸升高,低血鉀。β受體阻滯劑可引起甘油三酯升高、血糖異常、心率減慢、誘發支氣管痙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引起咳嗽、白細胞減少,味覺障礙、高血鉀。鈣拮抗劑可引起面部潮紅、頭痛、踝部水腫。此外,還有部分藥物可引起性功能的障礙。

四,註意服藥時間。藥物的作用時間有長有短。長效的每天吃一次即可,短效的每天服用好幾次。人的血壓每天都在不停地波動一般來說,白天血壓較高,晚上血壓較低。因此,降壓藥一般白天服用,每天一次的藥物在清晨醒後服用,每天兩次的藥物一般在八點、十六點服用。每天三次的藥物在七點、十二點半、十八點服用。當然,這隻是一般規律。具體的服藥時間,患者必須經醫生指導才能實施

高血壓患者要學會自我監測血壓

首先,關於測量血壓的時間。一般來講,血壓變化在一天裡有5個關鍵的時間點。第一個時間點是清晨剛剛醒來,但未起床前,這個時間點可以反映一天血壓的峰值;第二個時間點是上午10點左右,這個時間點可以反映服藥後的血壓變化;第三個時間點是下午2點至3點左右,這個時間點可以反映血壓的反跳,因為很多高血壓病患者服用藥物後,上午時間血壓控制還可以,到瞭下午血壓就開始升高,而血壓升高的時間多在下午2點至3點左右;第四個時間點是晚飯前後,具體時間就是下午6點左右,這個時間點可以反映服用降壓藥後血壓的控制情況;第五個時間點是睡覺前,具體時間是晚上10點至11點左右,這個時間點可以大致反映血壓在夜間的變化。

其次,關於測量血壓的次數。前面提到瞭一天中測量血壓的關鍵時間點,並不是要求每一位患者都嚴格按照上面的時間點來進行測量血壓,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多的時間來進行測量血壓。對很多上班族而言,更不可能。所以,每天測血壓的次數可以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每天按照上面的時間點測量2次左右就可以瞭。在服用降壓藥的初期,可以增加測量的次數,以瞭解藥物的療效。等到服藥一段時間,血壓控制穩定瞭,就可以減少血壓測量的次數。如果實在是沒有時間測量血壓,也可以考慮到醫院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測定,這樣可以更準確、客觀地評估血壓波動情況。

所以,建議所有高血壓患者要學會血壓的自我監測。堅持每日測血壓,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測量的時間和次數,並將日常測量的血壓做好記錄。這樣就可以發現自己血壓波動的規律,從而能更好地控制血壓,減少因為血壓驟升所致的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減少並發癥,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