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一生三分之一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可以說睡眠的質量決定著人的生命質量,那麼老人要怎樣睡最健康呢?下面為大傢帶來一些介紹。

老人要怎樣睡最健康

人老瞭,睡眠時間也會相應的發生改變,那麼老年人睡眠時間有什麼特點呢?

夏天晝長夜短,老年人又容易早醒,如果白天忙於傢務、工作或參加娛樂活動,神經系統處於興奮狀態,往往看不出有困乏感。然而,一旦相對空閑的時候,老人們便會感到困乏。

人在一天之中有兩個睡眠峰期。

第一峰期位於凌晨1—2點;

第二個峰期位於下午1—2點。

順應生物鐘的睡眠峰期適時而眠,人才會神清氣爽,精力充沛。每天午睡30分鐘,可使冠心病的發病率減少30%。夏日午睡還可解除大腦供血不足而產生的疲勞,老年人尤其如此。

午飯後,胃腸因消化食物又需較多地供血。在這種情況下,大腦得到的血液也就相對少瞭。午睡可讓大腦得到休息,是及時彌補大腦供血不足的重要措施,特別是在炎熱的盛夏。

午睡養生也是有講究的,吃過午飯後,不要馬上午睡,最好稍作活動,如揉摩腹脘等,待飽脹感有所消除後再午睡。午睡時間不宜太長,最佳時間為30分鐘~1小時。如果睡眠過長,醒後反而會感到頭昏腦脹、全身乏力。其次要註意午睡的環境要安靜、溫度要適宜。

現代醫療氣象研究表明,一般室內溫度在20℃~23℃為最適宜,夏季在25℃~28℃,相對濕度為50%~70%范圍內睡眠最適宜。知道瞭最適合老人的睡眠時間,那麼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擁有一個好睡眠吧。

老年人如何保證睡眠

睡眠疾病可誘發人體多臟器疾病是近年來才被醫學界發現與認識的,並逐步發展成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中外醫學專傢發出忠告:睡眠疾病已經嚴重地危害瞭人類的健康,要加強對這一疾病的研究、預防和治療知識,提高人們的生命質量。

那麼,老年人應如何保證睡眠呢?

一、晚餐應該吃得早一點,必須安排在就寢的兩、三個鐘頭以前。如果晚餐吃得太晚,肚子吃得飽飽的,立刻就睡覺的話,那當然是睡不著的。

二、假如吃太多纖維性的食物,這些食物會使胃腸的刺激增強,從而肚子就會發脹,這種不快之感,便造成瞭難以成眠的痛苦。晚餐時必須留意吃一些比較容易消化,不會造成胃腸負擔的食品,從豆制品、魚、蛋、肉、炒過的蔬菜中,平衡地攝取動植物性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等為佳。

三、吃清淡一點。如果鹽吃得太多,便容易口渴,而想吃水分多的東西,從而夜尿多影響睡眠。但是,不能夠因為太頻繁而極端地減少水分的攝取量。一天所需的水分,包括食物中的水分,要在1.5至2公升之間,比這少時,尤其是老人,就容易呈脫水狀態。

四、煩躁不安睡不著時,喝上一杯適口糖開水,漸漸地就能使你平靜下來進入夢鄉。因為糖開水入口後,體內將產生一系列化學反應,最後產生大量的血清素,使大腦皮層受至抑制而進入安眠狀態。

五、睡前喝上一杯牛奶也能使人產生睡意。因為牛奶中含有一種使人產生睡意的生化物質。牛奶的營養能使人產生溫飽感,更能增強催眠效果,使人睡得安穩深沉香甜。但要註意牛奶不能喝得太多,太多瞭引起消化不良,反而影響睡眠。

六、睡前喝一小碗小米粥,就很容易酣然入睡。因為小米中含有色氨酸和淀粉,食後可促使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提高能進入腦內色氨酸的量,起到催眠作用。

如何護理老人

21世紀是一個老齡化的社會。作為老年人,雖然理解衰老是生物體不可抗拒的規律,但他們都希望能健康長壽,同時也不希望別人說自己衰老瞭。但老年人一般都易於生病,當某種疾病較重就醫時,他們對病情估計多半會很悲觀,心理上也會變得很脆弱,而這都不利於老年人疾病的康復。所以對於老年病人,除瞭做好生理上的護理外,做好心理上的護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在臨床工作中的幾點體會:

在臨床上,要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⒈不服老、自尊的心理。很多老年人患病住院後,從心底會很希望醫生和護士都能恭順他們、尊重他們。因此,對老年病人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學會順應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對他們的稱呼要有尊敬之意,談話不要嫌麻煩,聽他們說話時要專心,回答詢問要慢而清楚,語調平穩,聲音大小要適當。對非原則的要求應尊重和盡量滿足。

⒉孤獨寂寞的心理。老年病人入院後由於對醫院環境不習慣,生活上感到不方便,並希望有人探視,尤其希望配偶及子女能時常陪在自己的身邊,但同時又怕給傢庭成員帶來太多麻煩,心理很矛盾,再加上疾病的影響,極易產生孤獨寂寞的心理。對此,護理人員要特別加強對病人生活上的護理,讓病人有病房如傢的感覺;在病情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適當安排文體活動。有趣味的活動有助於緩解其住院的緊張心理,減少孤獨寂寞感。同時要多與患者傢屬聯系,在他們條件許可和病人病情許可的情況下,要多來探視或接病人回傢團聚。

⒊悲觀絕望、瀕死感的心理。對於大多數的老年病人,當住院一段時間後,如果療效不夠顯著,他們就會對醫護人員開始產生不信任,並且懷疑自己是不是得瞭什麼重癥或絕癥,而其他人又有意欺瞞他。所以他們會急切地想瞭解事情的真相。因此,他們對周圍人的一言一行會十分敏感,尤其對醫護人員的言行更敏感。如果在眼神、言詞、動作上稍有疏忽,就會引起他們無端的猜測,造成病人情緒出現波動,產生悲觀絕望和瀕死感的心理。對此,護理人員要勤巡病房,多和病人交流,善於從病人的言談、情緒、行為中瞭解到其心理的變化,並及時對病人作詳細的解釋,讓其相信現代醫學科學的新發展和新技術;在任何時候處理問題時都要沉著冷靜、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地做好救治工作,給病人一個良好的印象,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解除顧慮和悲觀情緒,化擔心、疑心為舒心、安心。

⒋凡事依賴的心理。有一些老年患者錯誤地認為,成天臥床不動才算養病,特別是某些手術病人不註意身體的鍛煉和功能的恢復,反而會事與願違。對此,護理人員一定要積極地、耐心地宣傳相關知識,對病情許可的患者要鼓勵、動員、指導其進行適當的活動,以增強其體質,更好地促進他們身體的康復。另外,老年病人對於吃藥等日常事情都希望依賴於他人,再加上他們記憶力又差,所以,當病人服藥治療時一定要及時提醒或按時、按量看服到口,並隨時觀察藥物的療效及反應。

⒌迷信廣告的心理。現在,很多新藥品(包括保健藥品)都在一系列媒體上大打廣告,這對老年病人產生瞭巨大的心理影響。從而導致不少老年患者指定、自選、濫用新藥及補藥,認為多吃好藥、補藥對身體總是有利而無害的,護理人員應堅持原則,不能隨便遷就病人,並有責任宣講濫用藥物不利健康的道理,做好健康教育指導。

總之,良好的心理效應可以提高藥物的療效。隻要對老年患者奉獻出自己的一片誠心、一份愛心,很自然地讓他們得到心理上溫暖,就能對他們的早日康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年人怎樣養生最正確

一忌:站的時間過長

生命在於運動。老年人通過動靜結合調節氣血平衡,如果一直站立不動,就會影響氣血運行,使人體部分組織和細胞營養失調,出現氣滯血凝,從而導致疾病。

二忌:坐的時間過長

坐可以緩解疲勞,使人舒適,但時間做太長也會使肌肉衰退與萎縮。所以老人應多參加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加強肌肉鍛煉,以增強體質。

三忌:用眼時間過長

老年人看用眼時間太長就會產生頭暈目眩等癥。故老年人看報或看電視、電影應控制在一至兩小時之內,不宜連續看報,看電影電視。

四忌:安靜時間過長

過分無聊、寂寞、安靜、孤獨的處境,會使老人變得精神不振,性情孤僻,喪失生活信心,導致健康狀況下降。另外,優美的音樂使人輕松愉快,精神煥發。故老年人應有適當的聲音刺激,以增進身心健康。

五忌:躺的時間過長

要順應四時,春夏季晚臥早起,秋季應早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適可而止的睡眠對老年人健康有益,久睡則身體發軟。

中老年人如何合理運動

1、晨練越早越好:早晨空氣污染最嚴重,又因一夜未進水,人體血粘度高,對健康不利。下午兩點到五點,血壓、心跳最平穩,適合健身運動。

2、忽視熱身:因為運動前的準備運動可提高肌體的興奮度,減少肌肉僵硬,增加關節靈活性,防運動損傷。

3、帶病堅持運動:會加重病情,應暫停活動。

4、空腹活動:運動要消耗能量,能量不足會發生頭暈、心跳加快、出冷汗、低血糖,故應吃點糕食再動。

5、運動量過大超負荷:引起疲勞,肌肉韌帶損傷,應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

6、盲目運動:應選擇適合自身體質的運動項目,以確保安全。

7、運動中大量飲水:應小口緩慢喝以解渴,運動後半小時再補足水分。

8、劇烈運動後驟停:使肌肉內血液來不及順利回歸心臟,造成血壓降低,腦供血不足,心慌頭暈。

9、運動後不做整理運動:整理運動能助身體逐步緩和壓力,避免肌肉酸痛。

10、運動後馬上吃飯洗澡:運動使血液流向四肢,胃腸血液供應不足,馬上吃飯洗澡使消化道供血不足,功能受障,血液流向體表,心腦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