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有南豆腐和北豆腐之分,南豆腐比較嫩一點,北豆腐相對的會老一些,大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來選擇豆腐。豆制品營養豐富,豆腐是豆制品中最容易被人體吸收的。豆腐的制作過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現在做豆腐有很多的機器化在裡面。以前做豆腐全部都是人工作業。

豆腐怎麼做好吃

先把黃豆清洗幹凈,再把黃豆泡上十二個小時,用石磨把泡好的黃豆磨成漿,磨好的漿上鍋煮,可以用鹵水點豆腐,也可以用石膏點豆腐。豆腐做好以後吃法很多,下面介紹兩種吃法。

黃金燴豆花 主料:盒豆腐

輔料:香菇、火腿粒、西紅柿、豌豆、咸蛋黃

調料:鹽、白糖、雞精、蔥、薑、蒜末、淀粉

做法:1.將盒豆腐切成骼子粒;

2.西紅柿、香菇切成粒;

3.坐鍋點火將蛋黃炒散加入湯,下入配料及主料調味燒3分鐘,勾芡即可。

特點:金黃、軟滑、鮮嫩,咸鮮適口,香醇味美。

絲瓜釀豆腐 主料:絲瓜

輔料:南豆腐。調料:鹽、雞蛋清、幹淀粉、雞精、雞湯、水淀粉、香油、蔥、薑

做法:

1.將絲瓜去皮洗凈切成小節,挖去瓤待用;

2.將豆腐控幹水分,放到碗裡,放入鹽、雞蛋清、幹淀粉搗爛成泥,攪拌均勻成豆腐餡,蔥薑洗凈切成絲;

3.將豆腐餡放入絲瓜節裡,上籠屜蒸8分鐘取出;

4.坐鍋點火倒油,油熱放入蔥薑絲稍煸,再放入雞湯、鹽、雞精燒沸,水淀粉勾薄,淋入香油澆在釀好的絲瓜豆腐上即可。

特點:絲瓜碧綠,豆腐軟嫩。

豆腐含有鈣、鐵、鎂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還含有優質蛋白質,豆腐被稱作植物肉。大豆蛋白屬於完全蛋白質,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它幾乎都有。人體對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隻有百分六十五,而經過簡單加工成豆腐吸收率可以提升很多。

老豆腐嫩豆腐的區別

老豆腐是山東的名吃,因為鹵清而不淡受到瞭人們的喜愛,老豆腐的蛋白質含量很高,鎂、鈣的含量也很可觀,能夠為人體提供大量的營養物質;嫩豆腐質地細嫩,缺乏勁道但是更加的嫩滑。

老豆腐和嫩豆腐區別?從外觀上看:嫩豆腐色澤白,非常嫩。而老豆腐則相對發黃,比較老。從制作上看:嫩豆腐是用石膏作為凝固劑的,而老豆腐是用鹽鹵作為凝固劑的。平時我們去超市裡買的一盒一盒的豆腐,都是嫩豆腐,水分比較多,也比較嫩,不適合炒菜,但可以用來做湯。飯館裡的小蔥拌豆腐,也都是用的嫩豆腐。

嫩豆腐又稱石膏豆腐,它使用的成型劑是石膏液,質地比較軟嫩,細膩。老豆腐又稱鹵水豆腐,顧名思義它的成型劑是鹵水,相比嫩豆腐質地要堅實一些,切面也不如嫩豆腐細滑。隨著食品市場的豐富,現在又有瞭很多新型的豆腐可供選擇。挑選豆腐是有訣竅的,優質的豆腐切面比較整齊,無雜質,豆腐本身有彈性;劣質豆腐則不然,切面不整齊有時還嵌有雜質,容易破碎,表面發黏。

經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瞭老豆腐和嫩豆腐區別有很多,在生活中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選擇,根據不同豆腐的特質,在選擇的時候更加的有針對性。豆腐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對身體好,要適當的吃豆腐,來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還能很好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老人吃豆腐的好處與壞處

豆腐,是我國煉丹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綠色健康食品,也是獨具中國傳統特色的美食。豆腐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很多老年人為瞭追求清淡口味,都會在飲食中搭配些豆腐類的食品。然而,我們要註意的是,豆腐多吃反而不利身體健康。因此,對於老年人吃豆腐,一直都廣受爭議。

好處:豆腐助老人長壽

俗語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中醫理論認為,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療赤眼、消渴,解硫磺、燒酒毒等。

而在西醫看來,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其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美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松等癥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壞處:豆腐傷身 老人受不住

美國醫學專傢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除此之外,由於豆腐中含有大量植物性蛋白質、皂角苷、嘌呤,而老人消化、排泄系統又整體較弱,因此,多吃豆腐往往會造成消化不良、腎功能減退、痛風發作等疾病的發生。

豆漿、豆幹、鯽魚燒豆腐等運用豆腐作為飲食的數不勝數,而的確,豆腐不僅美味,還對人體有一定幫助。但豆腐雖好,老人仍需慎重,一天食用量不可過多。

過量吃豆腐有危害

豆腐是人們公認的保健佳品,適量地食用豆腐確實對人體健康大有好處,但是食豆腐並非多多益善,過量也會危害健康。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皂角苷,它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但又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發生碘缺乏病。不僅如此,尤其是老人過多食豆腐促使腎功能衰退。

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若大量食用豆腐,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於身體健康。

過多食豆腐還有哪些危害?

1.可導致消化不良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旦食用過量,就會使這些蛋白質在人體內積蓄,引起消化不良,會使人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的癥狀。

2.可引起動脈硬化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進入人體後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而半胱氨酸會損傷人的動脈管壁的內皮細胞,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引起動脈硬化。

3.可引發痛風豆腐中含有較多的嘌呤類物質。而嘌呤代謝失常是引發痛風的關鍵原因。因此,痛風患者食用豆腐過量時很容易會引起其痛風發作。

豆腐雖好 不宜經常吃

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蛋白質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效價較高。豆腐還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中醫理論認為,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療赤眼、消渴,解硫磺、燒酒毒等。可豆腐雖好,多吃也有弊,過量也會危害健康。

問題1: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癥狀。

問題2:促使腎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變化,最後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此時若不註意飲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於身體健康。

問題3: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美國醫學專傢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問題4:導致碘缺乏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不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還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致碘缺乏病。

問題5:促使痛風發作

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導致痛風發作,特別是痛風病患者要少食。

可見,豆腐雖好,也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過量。老年人和腎病、缺鐵性貧血、痛風病、動脈硬化患者更要控制食用量。中醫認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瀉、腹脹、脾虛者以及常出現遺精的腎虧者也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