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吃過魚頭豆腐湯吧,這種湯料就是用魚骨來制作才比較好吃的。然而對於魚骨這種比較難做的東西,很多朋友都會放棄制作這種食物,這樣就造成瞭食物的浪費。那麼,魚骨怎麼做好吃呢?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魚的營養和功效

魚的功效與作用

魚是進補的良好水產食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還有保健功效。不同魚的功效與作用各有些不同。

鯽魚,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等功能。用鮮活鯽魚與豬蹄同煨,連湯食用,可治產婦少乳。鯽魚油有利於心血管功能,還可降低血液粘度,促進血液循環。

鯉魚,有健脾開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熱解毒等功能。大鯉魚留鱗去腸雜煨熟分服之,治黃疸。用活鯉魚、豬蹄煲湯服食治孕婦少乳。鯉魚與川貝末少許煮湯服用,治咳嗽氣喘。

鰱魚,有溫中益氣、暖胃、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除煩等功能。其所含鋅硒等微量元素有助於抗癌。

黑魚,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祛風、補肝腎等功能。黑魚與生薑紅棗煮食對治療肺結核有輔助作用。黑魚與紅糖燉服可治腎炎。產婦食清蒸黑魚可催乳補血。

墨魚,有滋肝腎、補氣血、清胃去熱等功能。是婦女的保健食品,有養血、明目、通經、安胎、利產、止血、催乳等功能。

草魚,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風等功能,是溫中補虛養生食品。

帶魚,有暖胃、補虛、澤膚、祛風、殺蟲、補五臟等功能,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輔助治療。肝炎患者用鮮帶魚蒸熟後取上層油食之,久服可改善癥狀。

魚的營養價值

魚的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兩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約有87-98%都會被人體吸收。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等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癥。

此外,魚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D,特別是魚的肝臟含量最多。魚類也含有水溶性的維生素B6、B12、煙堿酸及生物素。魚類還含有礦物質,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魚或沙丁魚等,若帶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鈣質來源;海水魚則含有豐富的碘;其它如磷、銅、鎂、鉀、鐵等,也都可以在吃魚時攝取到。DHA是促進腦力的關鍵元素。

魚骨怎麼做好吃

很多人不吃魚骨是因為不會做,這裡介紹幾種做魚骨的方法:

可以把魚骨曬幹、碾碎,和肉餡一起做成炸丸子。

燉魚的時候可以用高壓鍋,裡面多放一點醋,這樣魚骨和魚刺會軟化,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使魚骨軟化後直接食用。

選擇一些小型淡水魚,洗幹凈、去除內臟後,在魚的表面塗上少量鹽,再準備一些拌瞭鹽和甜米酒的米飯。然後,在缸裡鋪一層米飯、再鋪一層魚,最後加蓋密封,上面壓些重物,醃制3個月就可以食用瞭。用這種方法醃好的魚骨頭和魚刺都可以吃,而且含有豐富的乳酸菌,容易被胃腸吸收,還有助於勞累的人恢復體力。

一手抓補鈣 一手抓限鹽----過去有研究發現,過多食鹽能影響機體充分吸收食物中的鈣;新的研究發現,高鹽飲食還能導致人體骨骼中鈣的更多流失,婦女易患的骨質疏松、骨萎縮和骨折等癥與食鹽過多也有一定關系

補鈣:你有沒有興趣----商傢大肆宣揚全民缺鈣、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群都需補鈣,造成眾多傢庭對缺鈣問題的惶恐,補鈣產品大行其道,由此形成瞭一些關於補鈣的誤區

當然,不是所有的魚骨頭都容易變軟,一些大型魚類的骨頭即使長時間蒸煮也不會變軟。而像鯉魚、鯽魚、鰻魚、鱔魚和一些小魚的骨頭和刺經過油炸、蒸煮以及醃制以後比較容易變軟,可以經常吃。

魚的營養和功效

魚的功效與作用

魚是進補的良好水產食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還有保健功效。不同魚的功效與作用各有些不同。

鯽魚,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等功能。用鮮活鯽魚與豬蹄同煨,連湯食用,可治產婦少乳。鯽魚油有利於心血管功能,還可降低血液粘度,促進血液循環。

鯉魚,有健脾開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熱解毒等功能。大鯉魚留鱗去腸雜煨熟分服之,治黃疸。用活鯉魚、豬蹄煲湯服食治孕婦少乳。鯉魚與川貝末少許煮湯服用,治咳嗽氣喘。

鰱魚,有溫中益氣、暖胃、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除煩等功能。其所含鋅硒等微量元素有助於抗癌。

黑魚,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祛風、補肝腎等功能。黑魚與生薑紅棗煮食對治療肺結核有輔助作用。黑魚與紅糖燉服可治腎炎。產婦食清蒸黑魚可催乳補血。

墨魚,有滋肝腎、補氣血、清胃去熱等功能。是婦女的保健食品,有養血、明目、通經、安胎、利產、止血、催乳等功能。

草魚,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風等功能,是溫中補虛養生食品。

帶魚,有暖胃、補虛、澤膚、祛風、殺蟲、補五臟等功能,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輔助治療。肝炎患者用鮮帶魚蒸熟後取上層油食之,久服可改善癥狀。

魚的營養價值

魚的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兩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約有87-98%都會被人體吸收。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等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癥。

此外,魚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D,特別是魚的肝臟含量最多。魚類也含有水溶性的維生素B6、B12、煙堿酸及生物素。魚類還含有礦物質,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魚或沙丁魚等,若帶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鈣質來源;海水魚則含有豐富的碘;其它如磷、銅、鎂、鉀、鐵等,也都可以在吃魚時攝取到。DHA是促進腦力的關鍵元素。

解讀吃魚的四個誤區

1.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

一般人都認為吃魚越新鮮越好,因此喜歡活殺現吃,認為這樣才能保證魚的鮮美和營養。但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無論是人工飼養的魚類或野生的魚類,體內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

活殺現吃,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此外,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營養成分不充分,口感也並非最好。

建議:

1、購買活魚回傢後可以用清水養上一兩天再殺,已經殺死的魚則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時左右,以盡量揮發魚身上的剩餘毒素,降低有毒物質對身體的危害。

2、而烹飪最好在魚死亡數小時後進行,因為放置一段時間後,魚肉的結締組織開始逐漸軟化,肉品也變得味美鮮香,此時烹飪,味道最好。

2.生吃魚片易得肝吸蟲病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極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

據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傢介紹,肝吸蟲病是以肝膽病變為主的一種寄生蟲病,人通過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被感染的幾率極高,目前我國僅在廣東省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肝吸蟲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為生吃魚蝦而染病。吃魚吃肉能幫助保護大腦。其臨床癥狀以疲乏、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肝腫大、頭暈等較為常見,嚴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變腹水,甚至死亡。

提醒:

不少人以為生魚片用醬料和醋拌過,就能殺死其中的肝吸蟲,可以放心食用,但事實上一般的調味品,如醬油、醋、芥末、酒精等都很難殺死它們,就算把魚片投入90℃熱水中,煮的時間不足也不能將之殺死。

因此生魚片還是少吃為妙。另外值得註意的是,肝吸蟲寄生在人體內,剛開始幾乎沒有任何癥狀,有些人甚至十幾年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等到發現時往往為時已晚,建議長期嗜吃生魚片的人最好到醫院檢查,確診是否感染。

3.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魚膽是一味中藥,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痹、惡瘡等癥。民間也因此流傳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說法,所以盡管魚膽味苦,總有人躍躍欲試。擅吃魚膽極其危險,極易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專傢指出,魚的膽汁中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等具有極強毒性的毒素,這些毒素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將魚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發生中毒。魚膽中毒發病快,病情險惡,病死率高。中毒較輕者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肝大、黃疸、肝區壓痛、少尿或無尿、腎區叩痛等癥狀,如果搶救不及時,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直至死亡。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因此吞食較大魚的膽更易發生中毒。

提醒:

個人千萬不能擅吃魚膽,有食用要求的患者應在中醫指導下合理攝入。

4.空腹吃魚可能導致“痛風”

在減肥風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歡隻吃菜不吃飯,空腹吃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卻很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

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堿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建議:

個人在吃魚肉前可先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低脂食品,如雜糧粥、蕎麥粉、芋頭等墊底,用餐中間也可食用一些含淀粉的菜肴,如蒸甘薯、甜玉米、馬鈴薯等,以此平衡體內酸堿度,減輕嘌呤的危害,起到保護身體健康的作用。 不可否認,魚的確是很好的健康食品,但食魚有道,才能對你的健康真正有益。

揭秘不宜吃魚的人群

1、結核患者:

服用異煙肼時如果食用某些魚類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輕者惡心、頭痛、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重者會出現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等。

2、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輕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3、服用某些藥物者:

服用止咳藥者不要吃魚,尤其是深海魚更不要食用,以免引起組胺過敏反應,導致患者出現皮膚潮紅、結膜充血、頭暈、心跳加快、蕁麻疹等不適癥狀。不少深海魚都含有組胺物質,一旦人體內的組胺量超標,該物質就會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中,導致組胺過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