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起面肌痙攣,很多人都沒有印象,但是近幾年來隨著面肌痙攣發病率的升高,使得人們對它的重視越來越高,面肌痙攣是一種發病於面部的疾病,多發於中年的女性身上,對患者的健康和個人形象有很大影響,所以需要及時的治療。接下來就跟一起瞭解一下吧。

面肌痙攣中醫怎麼治療

一、微血管減壓術

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是全身麻醉下,采用耳後發際內直切口,術中在顯微鏡下觀察橋小腦角區面聽神經與周圍血管的解剖關系,仔細尋找壓迫面神 經的血管袢,確認責任血管(即壓迫面神經致臨床癥狀的血管)後松解此處的蛛網膜小梁與神經、血管的粘連,確認血管與面神經根部之間充分遊離後插入合適大小的Teflon墊片。如果術中發現明確責任血管,則對可能壓迫神經的血管進行處理,實行減壓術,這是面肌痙攣的治療方法之一。

二、飲食治療

1、面肌痙攣患者要及時補充維生素B,因為維生素B1能促進血液循環,以緩解面肌痙攣癥狀。維生素B2可以防止神經損傷,維生素D可以補充鈣,食物有蛋類、魚、海帶、雞肝、羊腎、豆類、蔬菜等。

2、面肌痙攣患者應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韭菜、辣椒、香菜、洋蔥等。做飯過程中盡量不添加刺激性的調味品,如大蔥、蒜、生薑、花椒、胡椒、八角、茴香、桂皮、芥末等。

3、面肌痙攣患者應防止過酸、過甜及生寒食物,如山楂、白糖制成的甜點、楊梅、橘子、獼猴桃、冷凍食品等,防止誘發肌肉痙攣。

三、封閉治療

現在2級、以及3級面肌痙攣患者應該進行封閉治療,治療的措施是先用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或用復方樟柳堿和維生素B12)作為封閉註射液註射入面肌痙攣患者身體,然後用此封閉註射液進行及時的治療。

面肌痙攣合理的飲食辦法

面肌痙攣中醫學認為系肝風內動或血虛生風,上犯清空,擾亂面部經脈,氣血流行失常所致。就其臨床特點而言,恰與面癱相反。治癱需振奮其氣機,而治痙攣則應以熄風鎮靜為主。故治療應從平肝熄風,滋腎養血,豁痰止痙,解熱除濕等方面考慮。

面肌痙攣患者面肌痙攣又叫做面肌抽搐,是一種面部肌肉呈現瞭陣發性抽搐的疾病,其發病根源於面部神經的受損,分為原發性面肌痙攣和面癱後遺癥導致的面肌痙攣,所以患者在日常飲食中也要多加註意。

多服用富含維生素B族的蔬菜水果,如蘋果、梨、橘子等等,以當季蔬菜為佳,這類物質是人體修復、再生面神經必不可少的物質,治療康復期間不可缺少,最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部要遠離冷風、冷水,和紫外線、電視、電腦等等。

面肌痙攣很嚴重嗎

面肌抽搐或稱陣攣性面肌痙攣(clonic facial spasm),以一側面肌抽搐樣收縮為特點。特發性病例多見,或為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暫時或永久性後遺癥。

面肌抽搐是指面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發作性無痛性收縮,首發癥狀常從下瞼眼輪匝肌的輕微顫搐開始,逐漸向上擴展至全部眼輪匝肌,進而向下半部面肌擴展,尤以口角抽搐較多。

嚴重者整個面肌及同側頸闊肌均可發生痙攣,眼輪匝肌嚴重痙攣時使眼不能睜開,從而影響行走和工作,並可伴輕度無力和肌萎縮。精神緊張、疲勞、自主運動時加劇,睡眠時消失。面肌抽搐不伴疼痛,面肌隨意性收縮在非面肌抽搐時一般不受影響。

面肌痙攣的治療誤區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半面痙攣,是指一側面部陣發性、不自主、不規則的肌肉抽搐,無神經系統損害的其他陽性體征。

治療方面,病情輕時,可試用藥物如:卡馬西平,每天6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苯妥英鈉,每天3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氯硝安定,0.5-1mg,每日3次,對部分病人可能有效,但需持續用藥,停藥後可以復發。

目前國內許多地方還在用封閉與藥物註射法來治面抽。就是通過藥物對神經的毒性作用來阻斷神經傳導,在阻斷異常傳導的同時也破壞瞭正常的神經傳導,而出現治療後面癱,面癱恢復後面抽又會出現,根本不可能徹底治愈。很多患者由於反復註射藥物造成面神經不可恢復的損害而出現永久性面癱。另外要註意將面肌痙攣與其它原因引起的面部抽動進行鑒別,如單純眼瞼痙攣癥、面神經麻痹後陣攣等這些情況不屬於血管壓迫造成的抽動,手術治療無效。

面肌痙攣的致病原因

血管因素

1875年schulitze等報道瞭一例hfs病人行屍檢時,發現其面神經部位存在有" 櫻桃"大小的基底動脈瘤。目前已知大約有80%~90%的hfs是由於面神經出腦幹區存在血管壓迫所致。臨床資料表明:在導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腦前下動脈(aica)及小腦後下動脈(pica)為主,而小腦上動脈sca)次之。已知sca發自於基底動脈與大腦後動脈交界處,走行最為恒定,而pica和aica則相對變異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異位壓迫到面神經;另外迷路上動脈及其他變異的大動脈如椎動脈、基底動脈亦可能對面神經形成壓迫導致 hfs。以往認為:hfs是由於動脈的搏動性壓迫所致,近幾年研究表明:單一靜脈血管壓迫面神經時亦可導致hfs,且上述血管可兩者或多者對面神經形成聯合壓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hfs手術的預後。

非血管因素

橋腦小腦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變,如肉芽腫、腫瘤和囊腫等因素亦可產生hfs。其原因可能是由於:①占位導致正常血管移位。singh等報道瞭一例cpa表皮樣囊腫使aica移位壓迫到面神經導致hfs;②占位對面神經的直接壓迫;③占位本身異常血管的影響如動靜脈畸形、腦膜瘤、動脈瘤等。另外後顱窩的一些占位性病變也可導致hfs。如罕見的中間神經的雪旺氏細胞瘤壓迫面神經導致的hfs。hirano報道一例小腦血腫的患者其首發癥狀為hfs。在年輕患者中,局部的蛛網膜增厚可能是產生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網膜囊腫偶可發生hfs。

其他因素

面神經的出腦幹區存在壓迫因素是hfs產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數學者在進行橋腦小腦角手術時觀察到:面神經出腦幹區以外區域存在血管壓迫並不產生hfs。而kuroki等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面神經出腦幹區以外區域的面神經脫髓鞘病變,其肌電圖可表現為類似 hfs的改變。mar-tinelli也報道瞭一例面神經周圍支損傷後可出現hfs。關於面神經出腦幹區以外的部位存在壓迫因素是否導致hfs,尚需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