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或偏側面肌痙攣癥,是一側面神經受激惹而產生的功能紊亂癥候群。多是一側,雙側罹患者很少,約占4%。面肌痙攣會給人們造成巨大的危害,然而瞭解瞭導致面肌痙攣的原因對預防面肌痙攣是很有幫助的,那麼,面肌痙攣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

面肌痙攣的癥狀體征

①在病情初期的時候,多表現為一側的眼輪匝肌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並且逐漸緩慢的擴展到一側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會更加的引人註意,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累及到同側的頸闊肌。

②抽搐的程度輕重不等,可表現為快速、不規律、陣發性的抽搐。在病情初期的時候,抽搐比較輕,之後會延長到數分鐘或是更長,間歇時間逐漸的縮短,抽搐會逐漸的頻繁。

③雙側面肌痙攣者甚少見,如果發生的話常常是兩側先後起病,多數為在一側抽搐停止後,另一側再發作,而且抽搐一側輕另一側較重,雙側同時發病、同時抽搐者未見報道。

④一次抽搐短則數秒,長至十餘分鐘,間歇期長短不定,面肌痙攣患者常常會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學習或是工作,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多數患者在入眠後抽搐停止。

⑤病情嚴重者,表現為強直性,可導致口角向同側歪斜、無法說話、同側眼不能睜開。經常因為精神緊張、自主運動而加劇、疲倦,不能作自行控制其發作。

⑥多數面肌痙攣的患者在中年以後發病,女性較多。

⑦極少數面肌痙攣患者在出現抽搐時伴有面部的輕度疼痛,極個別的病人可以伴有同側耳鳴和疼痛。

面肌痙攣的預防要點

1、多食清淡含維生素B1、B12的食品。減少不必要的熬夜,加班加點等,讓自己處於一個輕松的環境,避免情緒波動。

2、註意天氣變化,要註意防寒,春季早晚涼天氣明顯,要避免受涼。

3、減少外部刺激,面肌痙攣由於外界的刺激以後會加深,中醫認為食辛辣刺激之物可加深病情,如煙酒、咖啡、濃茶、無鱗魚等。

4、平時多進行運動,加強鍛煉,還要註意保持精神愉快閑適,緩解由於工作壓力過大而引起的情緒問題,保持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時間。

5、在飲食上,要多吃蔬菜,如韭菜、春筍、芥菜、油菜、香椿牙、芫荽、馬蘭菜,既可增強體質,又可增強抗病能力。

面肌痙攣常見的原因

1. 面肌痙攣是由於某種壓迫使面神經傳導發生病理性幹擾所致,大部分面肌痙攣病人是由於正常的血管交叉壓迫,導致面肌痙攣的原因如小腦後下動脈、小腦前下動脈、椎神經動脈壓迫,偶爾由於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或腦瘤等面神經根部的壓迫所致。

2.另一部分患者為特發性面神經癱瘓,恢復後出現繼發性的患側面肌痙攣。導致面肌痙攣的原因可能為面神經炎導致神經脫髓鞘的病理改變而未能恢復正常。仍存在部分的髓鞘脫失,使面神經的電傳導易受泛化所致,或面神經炎累及腦幹內神經核團,形成類似癲癇病灶而產生面部肌肉的發作性抽動。

3.極少數患者為外傷腫瘤或外科手術後出現患側面肌痙攣。可能為面神經的恢復過程中與其他腦神經出現短路,當其他神經興奮時也出現一側面部肌肉抽動。面肌痙攣是由於素體陰虧或體弱氣虛引起陰虛、血少、筋脈失養或風寒上擾於面部而致,病位在面部陽經與肝、脾、腎、膽、胃、臟腑相關;病性或虛或實。這是導致面肌痙攣的原因之一。

面肌痙攣的中醫常識及治療

面肌痙攣病因復雜,絕大部分存在著局部血管壓迫因素。一般認為其病理變化大都存在著面神經的脫髓鞘改變,導致面神經核內產生異常電興奮灶,面肌、面神經營養發生瞭障礙。

本病屬中醫“內風”范疇。“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又因面部主要為足陽明胃經所過之處,故本病與肝胃兩經關系密切,治療上以足陽明胃經及足厥陰肝經之穴為主。

百會位於頭部正中歸於督脈,入於腦,腦為元神之府,故針刺百會有開竅寧神之功。上星、印堂作用與百會相似,均為醒腦開竅針刺法之主穴。足三裡是多氣多血之腧穴,具有強壯全身的作用,合谷配太沖能通調二經氣血,古稱“四關”穴,具有較強的鎮靜解痙作用。“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取下關,瞳子髎、地倉、頰車等穴能疏通局部氣血,使經氣通暢,筋肉協調而病愈。

面肌痙攣臨床上多屬氣血虧虛、血不榮筋所致,是一種本虛標實、上盛下虛之證、配合相關中藥能養血寧心、熄風安神,與針刺、耳貼相輔相成,可縮短療程,增強療效。

面肌痙攣的血管因素

臨床研究表明,在導致面肌痙攣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腦前下動脈和小腦後下動脈最為常見,其次為小腦上動脈。這是因為小腦上動脈起自於基底動脈與大腦後動脈的交界處,位置較高,走行恒定,較少變異。而小腦前下動脈和小腦後下動脈相對變異較大,故容易移位或形成血管襻而壓迫神經導致面肌痙攣。

鑒別診斷

典型抽搐狀態,不伴其他陽性神經體征,一般診斷不難。應常規進行腦電圖、肌電圖檢查,必要時還應進行乳突、顱骨X線攝片,頭顱CT及MRI檢查,以排除乳突及顱骨疾患。用電刺激患側眶上神經,患側眼輪匝肌及其他面神經支配的肌肉同步發生收縮是其特點。正常者或其他疾病刺激單側眶上神經,僅引起單側眶上神經支配的眼輪匝肌收縮。

臨床上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面癱後遺癥面肌抽搐:以往有明顯的面癱史,由於面癱恢復不全發生軸索再生錯亂所致,患側多遺留不同程度的面肌無力和麻痹現象。

2.特發性瞼痙攣:為雙側眼瞼肌痙攣,常伴有精神障礙,肌電圖顯示面肌不同步放電,頻率正常,可能系錐體系統功能紊亂所致。

3.面肌顫搐:為面肌個別肌束細微的顫動,常侵入周圍眼瞼肌肉,多限於一側,可自行緩解,可能是侵犯腦幹、顱神經的良性病變所致。

4.習慣性痙攣:為小型痙攣,面肌無目的刻板性或反復跳動,多見於一側,多在童年期發病。

5.中腦和錐體系統病變引起的手足徐動和舞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