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和胃在我們的五臟六腑當中,占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脾能起到的作用就是過濾血液,為身體造血,清除那些死去的細胞,同是還具有免疫功能的作用。胃能起到分泌消化液的作用,能讓我們的食物得到更好的吸收,如果出現脾胃不和的話會是怎樣的呢?脾胃不和的癥狀有哪些?

脾胃不和應該吃什麼食物

脾胃不和是這種對立統一的失調,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調的原因:如飲食不節、思慮太過、勞累過度、誤吐誤下等,均可導致脾胃不和證。脾胃不和證的臨床表現為:食欲減退與食後腹脹同時並見,脘腹脹痛甚或腹瀉,噯氣,惡心,嘔吐等癥。由於脾胃受納運化功能失常故食欲減退與食後腹脹同時並見;因升降失調,脾氣不升反而下陷則見泄瀉,甚則小腹脹墜脫肛等.胃氣不降反而上升則可見噯氣惡心嘔吐等。一般而言消化不良食後腹脹大便溏薄其病變主要在脾;食欲不振或嘈雜易饑其病變主要在胃。

立秋時節保養脾胃,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多吃一些祛濕熱的食物或藥物。祛濕的藥食,最常用的莫過於香薷瞭。相傳李時珍友人的妻子,自腰下浮腫,面目赤腫,氣喘,夜不能寐,大便泄,小便短少,服瞭各種藥物均不見效。李時珍診脈後首先用千金神秘湯和麻黃,一服就使氣喘減去瞭一半,再診服渾師薷術丸,兩天後,小便就大量排出,水腫消去七成,調理數日即痊愈。所以,《本草衍義補遺》在提到香薷的作用時說:“香薷有徹上徹下之功,治小甚捷,肺得之則清化而熱自下。又大葉香薷治傷暑,利小便,濃煎汁成膏,以丸服之,以治水脹病效。”其實,關於香薷的作用,祖國醫學論述是非常多的,如《本草經疏》講:“香薷,辛溫散通。故能解寒鬱之暑氣,霍亂腹痛,吐下轉筋,多由暑月過食生冷,外邪與內傷相並而作,辛溫通氣,則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而《本草綱目》則稱:“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而在我國民間,立秋也有吃香薷湯的習俗。清朝時候,每到立秋時節,人們都要煮上一大壺香薷飲,待冷卻後,傢中每個人都喝上一杯,這樣,就可以保證全傢不受暑氣困擾而產生各種疾病瞭。而實際上,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宋代以前,如果您仔細觀察過《清明上河圖》,您就會發現,其中有一些畫面正是售賣冷飲的攤子。如在整幅畫臨近尾聲的地方,在一塊標示“久住王員外傢”牌子的旁邊,撐開著兩把遮陽傘,其中一把傘沿下面掛著“香飲子”招牌。這足可見香薷飲在古代的影響力瞭。如果在立秋之後,天氣依然濕熱的話,可為自己、傢人和朋友,送一杯香薷飲,讓古老的滋味化解的“秋老虎”之苦。

二是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這裡,給大傢推薦一種非常著名的健脾藥食——茯苓。說起茯苓,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北京特產茯苓餅那香甜的味道,其次還會想起茯苓酸奶、茯苓酒。茯苓既是食物,又是藥物,很受國人的歡迎。《神農本草經》等就把茯苓列為上品,稱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魏晉時期,達官貴人們就常用茯苓與白蜜同服來養生。除瞭茯苓外,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想方便一點的話可以選擇古方揸脾茶,古方揸脾茶就是以茯苓為主要成分,再采用砂仁等各種天然草本為主要原料精配而成。茯苓有益脾和胃之功效,加入甘草後對於脾胃虛弱,不思進飲食者效果更佳。

三是忌食生冷食物。《法天生意》說“立秋後十日,瓜宜少食”,因為盡管立秋後天氣尚熱,但就太陽能量來說,陽氣已經開始收斂,陰氣已慢慢增加瞭,這個時候吃太多陰寒食物,容易損傷脾陽,所以應避免進食西瓜、香瓜等寒涼瓜果。我國民間素有“啃秋”的習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關於這個習俗,很多人解釋成西瓜可消除暑日積結的瘀氣。實際上立秋之後就不應再吃西瓜等涼性瓜果瞭,否則將影響到我們的腸胃功能。

脾胃不和的癥狀

脾胃不和是我們常常會出現的一種癥狀表現,而引起脾胃不和的原因也是比較多的。脾胃不和的癥狀有哪些,這也是我們都關註的問題,隻有瞭解瞭它的癥狀,才能對它進行及時的治療。

1、食欲減退、煩躁哭鬧,易感冒發燒。

2、脾系癥狀,有口氣、腹脹、大便或幹或稀。

3、面色萎黃發花、眼白有藍斑。

4、夜眠欠安、腦袋出汗,愛趴著睡、睡時眼睛漏縫

5、舌質偏紅、舌苔白厚或厚膩,還可長時間地表現為地圖舌。

6、皮膚粗糙、幹燥、黯淡、皺紋、色素沉積甚至出現斑丘疹,一旦出現亞健康狀態,治療上調和脾胃,同樣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脾胃功能失調,臨床以食欲減退,食後腹脹為主要表現的證。 常見於胃脘痛、腹脹、嘔吐、噯氣、泄瀉、便秘,以及西醫的慢性胃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等疾病。

脾胃共同主持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點。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氣主降,使飲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氣主升,則飲食物之精華得以營養全身;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這種納與化、升與降、潤與燥,相輔相成對立統一。脾胃不和,即是這種對立統一的失調。臨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調的原因,如飲食不節(潔)、思慮太過、勞累過度、誤吐誤下等均可導致脾胃不和證。

關於脾胃不和的癥狀專傢為我們介紹瞭幾種。同時專傢還為我們介紹瞭,如果脾胃不和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最後,提醒大傢的就是如果出現脾胃不和的現象,一定要早點到醫院進行治療,否則就會引起更大的疾病發生。

秋天脾胃不和 喝粥按穴來解決

進入秋季,中醫師表示,雖然天氣轉涼,但環境及人體仍有夏天殘餘的濕熱氣,加上溫度變化較大,易讓脾胃氣運行不順,而引發腹瀉、易累、抵抗力下降等問題,脾胃不和也會影響睡眠,較難入睡外還可能淺眠、多夢,可吃加入百合、蓮子、白木耳、枸杞等藥才的粥品來調養脾胃、滋陰潤肺及安神、增體力,再按摩足三裡穴、三陰交穴等穴位,幫助健脾胃、益氣、緩腸胃不適。

吃粥品

百合麥冬粥

材料:百合、麥冬各10克,米1杯。

功效: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麥冬潤燥益胃、滋陰生津。

做法及用法:將白米洗凈後放入藥才並加6碗水,再將其置於外鍋加2碗半水的電鍋熬煮成粥,每次吃1碗,可以取代3餐中的1餐。

蓮子山藥粥

材料:蓮子、山藥各10克,米1杯。

功效:蓮子補脾止瀉、養心益腎,山藥健脾胃、利肺腎、益氣養陰。

做法及用法:將白米洗凈後放入藥才並加6碗水,再將其置於外鍋加2碗半水的電鍋熬煮成粥,每次吃1碗,可以取代3餐中的1餐。

銀耳核桃粥

材料:幹白木耳1朵、核桃5顆、米1杯。

功效:白木耳潤肺益胃、滋陰清熱,核桃溫補肺腎、健胃養神。

做法及用法:白木耳泡1晩後取出,白米洗凈後放材料、加6碗水,再將其置於外鍋加2碗半水的電鍋熬煮成粥,每次1碗,取代3餐中1餐。

白果枸杞粥

材料:白果10顆、枸杞10克、米1杯。

功效:白果斂肺益氣、補脾,枸杞滋補肝腎、明目、提升免疫力。

做法及用法:將白米洗凈後放入藥才並加6碗水,再將其置於外鍋加2碗半水的電鍋熬煮成粥,每次吃1碗,可以取代3餐中的1餐。

按穴位

以下各穴道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就隨時按。

足三裡穴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增加抵抗力、緩腹瀉、鎮靜安神。

三陰交穴

位置:腳踝的內側往上約4指寬處。

功效:健脾益氣、促進血液循環、滋陰養血、潤燥美膚.

少吃油炸物

秋天體力開始下降,宜早睡晩起,午夜12點前就寢並睡足6~8小時,少吃油膩食物如炸雞、煎餃等,除瞭傷脾胃也會加速耗損身體的氣,讓疲累感更明顯。

脾胃不和 用好中成藥

積食適用保和丸

脾胃患病一般表現為胃痛、總有飽脹感、食欲減退,甚至出現呃逆、燒心等癥狀,老百姓多稱之為“脾胃不和”。

節日之後的脾胃不適多為食滯胃脘證,發病前患者常有暴飲暴食或飲食不潔史,表現為飲食停滯、打嗝出酸腐之氣等消化不良的癥狀,治療可用消食導滯的法則,用(加味)保和丸、枳實導滯丸、木香檳榔丸、檳榔四消丸等中成藥較為合適。其中保和丸側重於消食化熱;加味保和丸側重於平素脾虛濕阻合並食滯;枳實導滯丸則側重食滯兼有濕熱中阻。

腹脹選用香砂和胃丸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節。季節交替之際,脾胃病更易多發。對大多數脾胃不和的患者來說,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脹痛、大便不調等可用香砂和胃丸來調治。該方以香砂六君子湯為基礎,加理氣、消食、祛濕中藥組合而成,功效健脾開胃,行氣化滯,適用范圍較廣。但是,同時伴有口臭、惡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等明顯實熱證患者及有口幹、舌紅少津、大便幹等陰虛患者不適用該藥。

如果患者胃部不適、經揉按或保暖後減輕、乏力、手足不溫,可選用溫胃舒,顧名思義,其有溫胃暖中作用,適於胃脘寒涼,飲食生冷、受寒更痛。虛寒胃痛沖劑、胃氣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屬此類藥品。但如查看舌象發現有舌紅、苔黃或膩等濕熱癥狀及急性胃痛就不適用。

萎縮性胃炎用摩羅丹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愛喝冷飲、大便幹、小便黃等熱象的胃熱癥狀,治療可瀉火清胃,可使用牛黃清胃丸、黃連上清片、一清膠囊、新清寧片等。但此類藥不可多用或長期應用,大量使用易傷脾胃陽氣,使人體虛。如服用後未見明顯好轉,應去醫院專科診治。

病史較長、上腹部隱痛灼痛、口燥咽幹、飲水不解渴、手足心熱、消瘦乏力,舌紅少苔等胃陰不足型脾胃病,適用養胃舒治療,此類藥還有陰虛胃痛顆粒等。

如見胃脹作痛、惡心、口中黏膩、口苦、口幹、口臭、大便不爽等癥,都屬於濕熱所致,可選用腸胃康。若同時還出現腹瀉,可服用葛根芩連微丸。

萎縮性胃炎患者適用摩羅丹,它藥物組成較多,隻要對證,其他胃病同樣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止痛作用,凡有陰虛、濕阻、氣滯、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氣虛無力、面色無華、手足不溫等表現的陽虛患者不宜服用。

中國人脾胃多不和,傢中可常備些中成藥,但要對癥用藥,如自己無法分辨,應去正規醫院診治。

脾胃不和如何檢查是否患有消化性潰瘍

脾胃不和有可能由胃部病變引發,如果你出現脾胃不和的癥狀懷疑是患有胃病,最好去做胃酸檢查。消化性潰瘍是一種慢性常見病。胃潰瘍好發於中老年人,十二指腸潰瘍則以中青年人為主。男性患消化性潰瘍的比例高於女性。十二指腸潰瘍較胃潰瘍多見,據統計前者約占70%,後者約占25%,兩者並存的復合性潰瘍約占5%。

X線鋇餐檢查:潰瘍的X線征象有直接和間接兩種:龕影是直接征象,對潰瘍診斷有確診價值。良性潰瘍凸出於胃、十二指腸鋇劑輪廓之外,在其周圍常見一光滑環提,其外圍輻射狀粘膜皺襞。間接征象包括局部壓痛、胃大彎側痙攣性切痕、十二指腸球部激惹和球部畸形等,間接征象僅提示有潰瘍。

胃鏡檢查:對消化性潰瘍可作出準確診斷及良性惡性潰瘍的鑒別診斷。胃鏡檢查不僅可對胃十二指腸粘膜直接觀察、攝影,還可在直視下取活檢作病理和幽門螺旋桿菌(Hp)檢測。它對消化性潰瘍的診斷和良、惡性潰瘍鑒別診斷的準備性高於X線鋇餐檢查。在潰瘍太小或太表淺,鋇餐檢查難以發現;鋇餐檢查發現的十二指腸球部畸形可有多種解釋難以確診;活動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鋇餐檢查的禁忌證,內鏡檢查可確定其來源和性質。鋇餐檢查或內鏡下看似良性的胃潰瘍中,大約5%實際是惡性的,反之少部分看似惡性的潰瘍,事實證明是良性的,不作活檢難以鑒別。此外,內鏡檢查還可發現伴隨潰瘍的胃炎和十二指腸炎。內鏡下消化性潰瘍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偶也呈線狀,邊緣光整,底部充滿灰黃色或白色滲出物,周圍粘膜可有充血、水腫,有時見皺襞向潰瘍集中。

糞便隱血檢查:潰瘍活動期,糞隱血試驗陽性,經積極治療,多在1-2周內陰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