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富含纖維素、礦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質、脂肪、果膠及8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特別是果實中的鈣、磷、鐵等元素的含量要比其他水果高出許多。同時,楊梅還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除濕消暑、解毒祛寒等作用,還可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所以,平時適量吃點楊梅,對其身體健康無疑是有幫助的。楊梅吃多瞭會怎麼樣?楊梅怎麼吃?一起瞭解下。

楊梅吃多瞭會怎麼樣

需要提醒大傢的是,楊梅雖然好吃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不能食之過多,尤其是一次食用量要適當加以控制。這是因為,楊梅屬於溫熱性水果,多食會有周身發熱、多痰、生瘡等上火的反應(尤其是機體中各種生理功能還不健全的兒童有時更容易發生),特別是平時容易上火的人,更要註意少吃,以免多吃而引起身體不適甚至引發某些病癥,給身體健康帶來不良影響。此外,楊梅味酸,容易損壞牙齒,食用後及時漱一下口,以降低酸對牙齒的損害。

還要指出的是,很多年來,民間都認為吃楊梅核能清理腸道幫助消化,這種說法並不科學。大傢知道,楊梅核是硬物,咽下去後並不能被消化吸收。無意中吃下幾顆楊梅核沒多大關系,但要是吃得多瞭,不僅不能幫助消化,反而會給腸胃造成負擔,甚至導致腸道急癥。

挑選楊梅時,除瞭要註意新鮮、成熟度高、無破損外,還要註意以酸甜適度、色澤較深、果大核小、口感柔和、香氣足的為佳。楊梅最好現買現吃,吃多少買多少。如果想多買點放到楊梅季節過後再慢慢品嘗,可把楊梅處理幹凈(最好不要水洗、以免被冰凍)分裝在多個保鮮袋裡,然後放入冰箱冰凍室,可保存很長時間不會壞。

楊梅怎麼吃

楊梅什麼時候成熟呢?酸甜多汁,生津止渴的楊梅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其成熟期一般在每年的6~7月份。那麼,楊梅怎麼吃比較好呢?

1、普通吃法:將楊梅放在鹽水中泡10分鐘左右,洗凈即可生吃。也可醮蜂蜜吃,混合酸奶或者沙拉、煉乳等一起吃也是可以的。

2、冰鎮楊梅。將洗凈的楊梅放入保鮮盒中,然後撒一些白糖,將其放入冰箱中冷凍,既能延長楊梅的保質期,又能隨吃隨取。除瞭這些吃法外,楊梅還能用來泡酒或者是榨成楊梅汁食用。

另外,楊梅不宜多吃,吃多瞭容易讓牙床發軟、舌尖起泡等,還有可能引起“上火”的現象。

哪些人不適合吃楊梅

1、肥胖之人常食楊梅有助於減肥防胖;

2、習慣性便秘者食用楊梅可得以改善;

3、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後食用有利於健康;

4、患有口腔咽喉炎的人宜食用楊梅;

5、胃氣痛、煩渴、急性胃腸炎及有痢疾的人也宜食用。

6、陰虛血熱、火旺或有牙病者忌食;

7、糖尿病人忌食楊梅;

8、楊梅忌與生蔥同食。

楊梅怎麼洗

楊梅怎麼清洗最幹凈?

楊梅外表高低不平,稍稍用力就會破損,有的人幹脆不洗就吃,但它本身又可能裡面含有寄生蟲,讓人不知從何下手。

清洗方法:

將楊梅清洗幹凈後須用鹽水浸泡20-30分鐘再食用,因鹽水有殺滅某些病菌的作用,另外,亦可幫助去除隱匿於楊梅果肉中的寄生蟲。

新鮮楊梅怎樣吃?

先用鹽水浸泡10分鐘左右,然後用清水洗幹凈; 再用盛放水果容器(可以過濾水的那種容器)靜置20分鐘左右,楊梅就比較幹凈,水份也很少瞭,可以馬上食用或放冰箱保鮮。

通常吃法:將楊梅用淡鹽水洗凈,即食,或蘸蜂蜜,酸奶,沙拉,煉乳都可

冰楊梅酒:一般楊梅酒都用白酒浸泡,時間長,味辛辣。我改良用紹興的古越龍山或女兒紅五年陳,加大半瓶蜂蜜,然後放入冰箱冷藏一周,口感非常好。但也有酒的後勁

冰鎮楊梅:洗凈的楊梅放儒保鮮盒,撒多些白糖,然後放入冰箱冷凍,隨吃隨取,是夏季的消暑品,也是延長楊梅保質期的又一方法。

糖水楊梅:將楊梅加少許鹽放電飯鍋中蒸熟,加冰糖燜一會兒,就象吃楊梅罐頭一樣

楊梅奶昔:將蒸熟的楊梅加糖後用調羹戳碎去核成果漿,倒一碗原味酸奶,加大勺楊梅果漿,擺成心,吃時攪勻,非常好。

楊梅的具體功效

祛暑生津:

楊梅鮮果能生津止渴,是夏季祛暑之良品,可以預防中暑,解除煩渴這種飲品以西北更加的盛行,而且也是老百姓消費得起的,因此廣泛流傳。

抑菌作用:

科學研究實驗發現,楊梅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所以可以緩解腹瀉,能治痢疾腹痛。

降血壓、保護心臟:

在楊梅中還富含礦物質鉀,這是維持心臟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礦物質,而且鉀還參與新陳代謝以及降低血壓等,人體是不能缺鉀的,所以,多吃楊梅對保護心臟降血壓都有很大的幫助。

利尿:

楊梅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成分楊梅素,雖然是是微量的,但是楊梅素直接作用於腎臟可以興奮腎臟,間接的發揮強力的利尿作用。

助消化:

楊梅新鮮的果粒是有一種比較酸的味道,酸的東西都會促進食欲,加強胃腸的消化,所以吃楊梅可增加胃中酸度,消化食物,促進食欲。

排毒養顏:

楊梅果肉含有非常豐富的纖維素,可刺激腸管蠕動,有利於體內的毒素排出,因此有排毒養顏的作用。

防癌抗癌:

因為楊梅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2以及果仁中含的氰苷類、脂肪油等抗癌物質,因此,對防癌抗癌有一定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