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營養豐富,對人體的好處不必多說,但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牛奶帶來的好處的,很多人喝瞭一些牛奶就開始拉肚子瞭,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他們不能很好的吸收牛奶中的乳糖導致的,這種情況在中國等亞洲地區比較多見。怎樣喝牛奶不拉肚子?牛奶不能和哪些食物一同食用?一起來看下。

喝牛奶拉肚子怎麼回事

原因有兩種。一是乳糖不耐受,一是牛奶過敏。

乳糖酶缺乏可分為兩大類:先天性和後天性。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一種遺傳缺陷,寶寶出生時體內即無乳糖酶。由於母乳、牛奶等都含有乳糖,故患兒吃不瞭母乳,也喝不瞭牛奶。不過,這個概率很小。這種類型的患兒可以米湯類食物代替,或喝無乳糖或含乳糖低的配方奶粉。

後天性乳糖酶缺乏,多數是由於長期沒有喝牛奶,機體合成乳糖酶的功能退化,或是疾病等原因,導致乳糖酶分泌不足或缺乏。絕大多數乳糖不耐受者均屬此類。此時,患兒可喝無乳糖或含乳糖低的配方奶粉,也可嘗試喝酸奶。

此外還可試著少量多次,漸漸適應。具體方法是:每天喝牛奶5一10毫升,一個星期後再逐漸增加飲用量。這樣不僅可以減輕或避免乳糖不耐受,而且可刺激和提高小腸黏膜合成乳糖酶的能力,逐漸消除乳糖不耐受癥。

牛奶過敏表現為孩子喝瞭幾次牛奶後,出現嘔吐、腹痛、腹瀉,大便稀,有時還帶血,往往同時還出現濕疹、蕁麻疹、哮喘。這是由於孩子腸道的通透性高,牛奶中的蛋白質透過腸黏膜上皮,使黏膜下的免疫細胞發生過敏,再次喝牛奶時,致敏的細胞就會發生過敏反應的緣故。

怎樣喝牛奶不拉肚子

人體中,各種營養素的消化、吸收都在小腸中進行,牛奶也不例外。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就存在於小腸黏膜中,一旦乳糖酶活力低下或缺乏,“大塊頭”的乳糖就不能分解,而在腸腔裡積存下來,使腸腔內滲透壓增高。這些乳糖對腸道細菌來說,就成瞭“送上門的好吃的”,它們把乳糖分解成氫氣、二氧化碳、甲烷等數種氣體與有機酸,腸腔被這些氣體擴張,腸內環境被酸化,就導致腸脹氣、腹瀉(排空加快)甚至腹痛(腸痙攣)等癥狀的出現。

乳糖吸收不良影響營養素吸收,對嬰幼兒、老年人影響尤為明顯,因為他們正是需要喝奶的群體。當然,乳糖吸收不良也與某些疾病,如麥膠病、蘭氏賈第鞭毛蟲感染、胃手術後等有關。

不喝奶是損失,喝瞭又難受,怎麼辦?別著急,有以下方式可以解決:

(1)把奶中的乳糖在體外采用生化技術加以水解。這樣既可保證奶的高營養價值,又可免除那些惱人的癥狀,真是一舉兩得。這種“特制奶”在超市就有售,它的大名叫舒化奶,包裝上標註有“LHT”字樣,是乳糖(Lactose)水解(Hydrolysis)技術(Tec)的英文縮寫。這種奶可放心飲用。

(2)改喝有益生菌的酸奶。這些益生菌體內有乳糖酶,可助乳糖不耐受者一臂之力。

(3)從普通奶開始,試著從微量到少量,再從小量開始慢慢增加奶量,不少人會逐漸適應普通奶。

喝牛奶有哪些誤區

高溫久煮

牛奶是一種熱敏性物質,溫度達到60℃~62℃時,牛奶中的蛋白質微粒就會脫水,變為凝膠狀態,隨之出現沉淀,同時牛奶中極不穩定的酸性磷酸鈣也會變為中性磷酸鈣形成沉淀。若加熱溫度達到100℃左右,牛奶中的乳糖會開始焦化呈現褐色,並逐漸分解產生乳酸及少量甲醛。高溫久煮,牛奶中的維生素損失也很多。因此,煮牛奶隻需加熱到剛燒沸就離火,不宜久煮。

加糖同煮

牛奶中的賴氨酸與糖在高溫下會發生一種叫梅拉德的化學反應,生成一種有毒物質——果糖基賴氨酸,危害人體健康,而且對兒童危害更大。想飲甜牛奶,應在煮後待牛奶稍涼再加糖。同樣,牛奶也不可同巧克力同煮,因為巧克力含有豐富的草酸,同煮同食,牛奶中的鈣和草酸會結合成草酸鈣而不易被吸收。還會引起腹瀉等癥狀。因此,二者宜分開食用。

空腹喝奶

空腹時胃腸蠕動較快,牛奶在胃腸停留時間短,不能與消化酶充分接觸,其營養物質還未來得及消化就“匆忙”排入大腸,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正確的飲用方法是同時加食饅頭、面包、糕點等淀粉類食品,使牛奶中的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在淀粉的作用下在胃腸停留時間延長,營養物質被充分吸收利用。

與酸混食

牛奶進入胃腸後,先由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與牛奶中的蛋白質結合,然後進入小腸。此時若吃進酸性飲料或水果,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與果酸及維生素c凝結成塊,不僅會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出現腹瀉、腹痛、腹脹等癥狀。

保存不當

有的人在夏季喜歡冰鎮(冰凍)牛奶。當牛奶冰鎮溫度低於零攝氏度時,其中的脂肪、蛋白質分離,酪蛋白呈粉狀凝結,味道就會明顯減弱,營養成分不易被吸收。人若是常飲冰鎮牛奶,還容易促使胃腸道疾病如潰瘍病、膽囊炎、腸炎等的復發。還有人喜歡將一次喝不完的牛奶放在保溫瓶裡暫存,這樣做,牛奶中的細菌或保溫瓶上部空氣中的細菌就像進入一個有營養的溫箱裡,大量繁殖,幾個小時就會使牛奶酸敗變質,其中維生素b和c也都會大量丟失。因此,煮好的牛奶應待稍涼後即時飲用最好。

日常喝牛奶會腹瀉的三種兒童

第一種:乳糖不耐受癥的兒童

無論是人乳還是牛乳,所含的碳水化物均為乳糖,其甜度僅約為蔗糖的六分之一。有的小兒由於先天性代謝缺陷,腸道內乳糖酶活力不足,喝瞭乳制品後因無法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以致大量的乳糖進入大腸,大腸中的細菌便把乳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氫氣,因而出現腹脹、放屁、腹絞痛甚至腹瀉等癥狀。

第二種:過敏體質嬰幼兒

這類嬰幼兒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由於牛奶中蛋白質含量達3.5%(人乳僅1.1%),這類嬰幼兒本身又對異種蛋白質過敏,在喝瞭牛奶後容易引起腹瀉、不消化甚至蕁麻疹(俗稱“風疹塊”)等過敏反應。這類嬰幼兒並不多見,其發生率大約隻有0.1%。

第三種:苯丙酮尿癥(PKU)患兒

這是一種由於第十二對常染色體基因突變而造成的隱性遺傳性疾病,由於患兒肝臟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使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謝生成酪氨酸而在血液中大量蓄積,並同時產生另一些有害的異常產物(如苯乙酸、苯乳酸、苯丙酮酸)從而影響患兒正常的腦發育(6歲以前),產生神經系統損害,造成患兒癡呆。每一百毫升牛奶中含有150毫克的苯丙氨酸(每一百毫升的母乳隻含50毫克),因此這類患兒不適合喝牛奶或普通奶粉。在以上三類嬰幼兒中,這類情況是最為特殊的,但相對發病率也較低,我國約為1/16500。

通過上面的闡述希望對父母們有用。育兒專傢說寶寶到6個月後添加輔食時一定遵循從一種到多種,從液態到固體,從少許到多的規律喂養寶寶,防止寶寶對食物過敏而引起腹瀉。

牛奶不能跟什麼食物同吃

1、牛奶不宜和果汁同食。

牛奶屬於酸性飲料,容易使蛋白質凝結成塊從而影響蛋白質的吸收,降低牛奶的營養。牛奶與果汁同食還容易出現腹瀉、腹痛腹脹等癥狀。如果既想喝牛奶,又想喝果汁,最好間隔一個小時。

2、牛奶不應與藥物同食。

有的人不習慣用白開水送藥,因而會選擇果汁、飲料、牛奶等,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方法。用牛奶送服藥物,會降低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影響療效,而且牛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會與某些藥物中的成分發生作用,使藥物難以被腸胃吸收,甚至是破壞藥物的藥性。服藥前後一個小時最好不要喝牛奶。

3、牛奶不宜與米湯同吃。

牛奶與米湯同吃的話,容易導致維生素A的流失。所以,喂養嬰幼兒應將牛奶和米湯分開。

4、牛奶不應與酒同喝。

酒中的乙醇有抑制脂肪氧化,分解和促進脂肪合成的作用,容易使脂肪在肝臟中蓄積,不利於健康。而奶類中除瞭還有較多的鈣外,還含有脂肪,與酒同吃容易使脂肪向肝中流入量增加。

5、牛奶不宜與桔子同吃。

吃完桔子後喝牛奶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出現腹脹等腸胃問題。牛奶中的蛋白質遇到桔子中的果酸會凝固,影響蛋白質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