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ID),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IDE),最終引起缺鐵性貧血(IDA)。IDA是鐵缺乏癥(包括ID,IDE和IDA)的最終階段,表現為缺鐵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及其他異常。IDA是最常見的貧血。其發病率在發展中國傢、經濟不發達地區及嬰幼兒、育齡婦女明顯增高。

缺鐵性貧血的病因

1.需鐵量增加而鐵攝入不足多見於嬰幼兒、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嬰幼兒需鐵量較加,若不補充蛋類、肉類等含鐵量較高的輔食,易造成缺鐵。青少年偏食易缺鐵。女性月經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鐵量增加,若不補充高鐵食物,易造成IDA。

2.鐵吸收障礙常見於胃大部切除術後,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進入空腸,繞過鐵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腸),使鐵吸收減少。此外,多種原因造成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如長期不明原因腹瀉、慢性腸炎、克隆病等均可因鐵吸收障礙而發生IDA。

3.鐵丟失過多慢性長期鐵丟失而得不到糾正則造成IDA。如:慢性胃腸道失血(包括痔瘡、胃十二指腸潰瘍、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腸道腫瘤、寄生蟲感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等)、月經量過多(宮內放置節育環、子宮肌瘤及月經失調等婦科疾病)、咯血和肺泡出血(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肺出血-腎炎綜合征、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等)、血紅蛋白尿(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冷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心臟人工瓣膜、行軍性血紅蛋白尿等)及其他(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慢性腎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多次獻血等)。

缺鐵性貧血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的輕重主要決定於貧血程度及其發生速度。急性失血由病迅速,即使貧血程度不重,也會引起明顯的臨床癥狀,而慢性貧血由於發病緩慢,人體通過調節能逐步適應而不出現癥狀。

1.癥狀 面色萎黃或蒼白,倦怠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噯氣,腹脹腹瀉,吞咽困難。頭暈耳鳴,甚則暈厥,稍活動即感氣急,心悸不適。在伴有冠狀動脈硬化患者,可促發心絞痛。婦女可有月經不調、閉經等。

2.體征 久病者可有指甲皺縮、不光滑、反甲,皮膚幹枯,毛發幹燥脫落。心動過速,心臟強烈搏動,心尖部或肺動瓣區可聽到收縮期雜音。出現嚴重貧血可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發生浮腫。還可有舌炎、口角破裂。

3.常見並發癥 嚴重持久的貧血可導致貧血性心臟病,甚至心衰。

【診斷標準】

1.血象 輕度貧血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重度貧血為典型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f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28pg、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30%。血片中紅細胞大小不一,小者多見,形態不規則,出現少數橢圓形、靶形和不規則形紅細胞,紅細胞中心淡染區擴大,甚至變成狹窄環狀,網織紅細胞多數正常,急性失血時可暫時升高。

2.骨髓象 骨髓顯示細胞增生活躍,主要為幼紅細胞增多,幼紅細胞體積較小、胞漿發育不平衡。

3.血清鐵 血清鐵明顯降低。

4.紅細胞原卟啉 因缺鐵而血紅素合成減少,缺鐵性貧血的紅細胞遊離原卟啉500μg /L(正常200~400μg /L)。

5.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血紅蛋白(Hb)男性 小於120g/L,女性小於110g/L;MCV小於80fl,MCH小於26pg,MCHC小於0.31。

6.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及臨床表現。

7.血清鐵小於10.7μmol/L(60μg/dl),總鐵結合力大於64.44 μgmol/L(360g/dl)。

8.運鐵蛋白飽和度小於15%。

9.骨髓細胞外鐵消失,細胞內鐵小於15%。

10.胞遊離原卟啉(FEB)大於0.9μmol/L(50g/dl)。

11.血清鐵蛋白(SF)小於14μg/L。

12.鐵劑治療有效。

13.慢性感染性貧血。

14.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15.維生素B6反應性貧血。

16.地中海貧血。

缺鐵性貧血怎麼治療

我最近老是覺得頭暈的厲害,特別是上班坐久瞭一起來就會眼前一片漆黑,更別說蹲下去做什麼事情,一蹲的話,我要站起來立馬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就會往後倒。我很怕會是得瞭什麼絕癥。後來查詢瞭下原來是由缺鐵性貧血引起的,我個人身體是比較弱,所以找瞭這些資料,希望能夠克服。

缺鐵性貧血西醫治療方法

【治療】

一般來說缺鐵性貧下用中醫治療效果較好,但當病人hb小於60g/l,並有繼續出血, 單獨中藥治療無效時可考慮用西藥鐵劑治療,必要時可用肌內註射補鐵。

1.病因治療 應盡可能地去除導致缺鐵的病因。單純的鐵劑補充隻能使血象恢復。如對原發病忽視,不能使貧血得到徹底的治療。

2.鐵劑的補充 鐵劑的補充治療以口服為宜,每天元素鐵150~200mg即可。常用的是亞鐵制劑(琥珀酸亞鐵或富馬酸亞鐵)。於進餐時或餐後服用,以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鐵劑忌與茶同服,否則易與茶葉中的鞣酸結合成不溶解的沉淀,不易被吸收。鈣鹽及鎂鹽亦可抑制鐵的吸收,應避免同時服用。患者服鐵劑後,自覺癥狀可以很快地恢復。網織紅細胞一般於服後3~4天上升,7天左右達高峰。血紅蛋白於2周後明顯上升,1~2個月後達正常水平。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後,鐵劑治療仍需繼續服用,待血清鐵蛋白恢復到50μg/l再停藥。如果無法用血清鐵蛋白監測,則應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後,繼續服用鐵劑3個月,以補充體內應有的貯存鐵量。

如果患者對口服鐵劑不能耐受,不能吸收或失血速度快須及時補充者,可改用胃腸外給藥。常用的是右旋醣酐鐵或山梨醇鐵肌內註射。治療總劑量的計算方法是:所需補充鐵(mg)=(150-患者hb g/l)×3.4(按每1000ghb中含鐵3.4g)×體重(kg)×0.065(正常人每kg體重的血量約為65m1)×1.5(包括補充儲存鐵)。上述公式可簡化為:所需補充鐵(mg)=(150-患者hb g/l)×體重(kg)×0.33。首次給註射量應為50mg,如無不良反應,第2次可增加到100mg,以後每周註射2~3次,直到總劑量用完。約有5%~13%的患者於註射鐵劑後可發生局部肌肉疼痛、淋巴結炎、頭痛、頭暈、發熱、蕁麻疹及關節痛等,多為輕度及暫時的。偶爾(約2.6%)可出現過敏性休克,會有生命危險,故註射時應有急救的設備(腎上腺素、氧氣及復蘇設備等)。

(一) 口服鐵劑

1.口服鐵劑

⑴ 硫酸亞鐵 因缺鐵而血紅素合成減少,缺鐵性貧血的紅細胞遊離原卟啉500μg /l(正常200~400μg /l)。

⑵ 富馬酸鐵 0.2 g/次,3次/日。含鐵量較高,奏效較快。

⑶ 枸櫞酸鐵銨 常配成10%溶液內服,10ml/次,3次/日。為三價鐵,不易吸收,但能代替片劑。

⑷ 力蜚能 為鐵配體復合物。

⑸ 速力菲 為琥珀酸亞鐵。

2.註射用鐵劑 有胃腸道疾病或急需增加鐵供應者可選用。

⑴ 右旋糖酐鐵。

⑵ 山梨醇鐵:肌註局部有疼痛,全身反應同右旋糖酐鐵。

(二) 糾正缺鐵病因

1.防治寄生蟲病,如驅除鉤蟲等。

2.治療慢性胃腸疾患。

3.積極治療慢性失血。

4.給易感人員以預防性鐵劑治療。

中醫認為,脾虛是本病的關鍵,故健脾益氣生血是主要治法。因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健則氣血化源充足。“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血虛伴有不同程度的氣虛,故補血不宜單用補血藥,而應當配伍補氣藥,以達到益氣生血的目的,並配服含有鐵質的藥物制劑,其療效顯著。

【預後】

缺鐵性貧血的預後取決於原發病是否能治療。治療原發病、糾正飲食習慣及制止出血後,補充鐵劑治療可使血紅蛋白較快地恢復正常。如治療不滿意,失敗的原因常為:

①診斷錯誤:貧血不是由缺鐵所致;

②合並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癥、腫瘤或尿毒癥等)幹擾瞭鐵劑的治療;

③造成缺鐵的病因未消除,鐵劑的治療未能補償丟失的鐵量;

④同時合並有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影響血紅蛋白的恢復;

⑤鐵劑治療中的不恰當(包括每天劑量不足,療程不夠,未註意食物或其他藥物對鐵吸收的影響等) 。

缺鐵性貧血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認為,脾虛是本病的關鍵,故健脾益氣生血是主要治法。因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健則氣血化源充足。“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血虛伴有不同程度的氣虛,故補血不宜單用補血藥,而應當配伍補氣藥,以達到益氣生血的目的,並配服含有鐵質的藥物制劑,其療效顯著。

很慶幸找到瞭比較齊全的資料,這樣我就可以不用那麼害怕,可以在平時的時候多多註意這些方面的事情,養好身體,補充身體所缺失的營養成分。我覺得貧血是廣大女性很常見的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病癥,大傢要多加留意,可以多看看相關方面的資料,養好身體。

怎樣正確補鐵

怎樣正確補鐵?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數量太少,血紅素不足。根據病因,醫學上將其分為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和溶血性貧血等,而以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

缺鐵性貧血的治療,以口服或註射鐵劑最常用,也最有效。但臨床上,常有病人反映口服鐵劑效果並不理想。

影響鐵劑治療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應用時要加以註意。

1、口服鐵劑以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和葡萄糖酸亞鐵為佳,因鐵以二價鐵(亞鐵)的形式吸收,而以三價鐵(正鐵)的形式起作用。中藥的補血品種有紅桃k、血爾、樸雪和女人緣等。

2、貧血補鐵應堅持“小量、長期”的原則。嚴格按醫囑服藥,切勿自作主張加大服藥劑量,以免鐵中毒;也絕不能一次大劑量,否則易致急性鐵中毒。鐵中毒表現為:頭暈、惡心、嘔吐、腹瀉、腹痛,休克等,嚴重者可致昏迷、驚厥等,甚至死亡。

3、口服鐵劑時應將藥物放在舌面上,直接用水沖飲下肚,不要咀嚼藥物,以免染黑牙齒,影響美容。

4、應在飯後服藥,避免空腹服藥,以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而引起的惡心嘔吐。同時服用維生素c或果汁,因酸性環境有利於鐵的吸收。

5、含鈣類食品(如豆腐)和高磷酸鹽食品(如牛奶)等,與鐵劑能絡合而生成沉淀,故應避免合用。

6、口服鐵劑期間,不要喝濃茶或咖啡,因茶、咖啡中含有大量鞣酸,能與鐵生成不溶性的鐵質沉淀,而妨礙鐵的吸收。牛奶及其他堿性物質也可影響鐵的吸收,應避免同時服用,或盡量少食用。乳類(尤其是牛奶)中含鐵最少,不能大量飲用,否則會降低胃腸道內已有鐵的含量。

7、註意藥物對鐵劑吸收的不良影響:四環素族抗生素能與鐵劑生成不溶性絡合物,不利吸收。故應盡量避免同時應用。若兩者必須應用,應間隔3小時以上。

8、加強飲食護理。正確合理的飲食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已患缺鐵性貧血的病人,單靠飲食療法效果不大,但可作為輔助治療,以防止復發。應改正偏食、挑食和厭食的壞習慣,食譜要廣,適當多食含鐵較多、營養豐富的食品,如:肉類、蛋類、魚類、多種海產品(如海帶、紫菜),動物肝、血、蕎麥、紅薯等粗糧,豆制品、蘑菇和黑木耳及多種新鮮果蔬。

9、服用幾個月後,臨床癥狀改善、血色素正常後,不能立即停藥,還應在醫生指導下再服3—6月,以補充體內的儲存鐵,防止貧血的復發。

10、口服鐵劑治療期間,因鐵與大腸內硫化氫反應生成硫化鐵,使大便顏色變為褐黑色,類似消化道出血,對此不必緊張,停用鐵劑後即恢復正常。

小兒缺鐵性貧血服用鐵劑註意什麼

缺鐵性貧血是小兒較常見的疾病之一,鐵劑是治療此病的特效藥物,一般常采用口服。

但傢長在給孩子服用鐵劑時,往往存在一些問題。藥店藥師在遇到前來購買鐵劑,為小兒治療缺鐵性貧血的顧客時,應該加以提醒。

過量服用。

鐵劑如果用量較大,可刺激胃腸黏膜,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昏迷,甚至死亡。此外,鐵劑的藥片、藥丸外面包有糖衣,因此切勿讓小孩將硫酸亞鐵糖衣片當作糖果誤食,以免造成鐵劑急性中毒。

服藥時間或用法不當。

口服鐵劑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上腹部不適等,飯前服用常使孩子難以耐受,因此服用鐵劑宜在兩餐之間或飯後,這樣可以減輕鐵劑對胃腸道的刺激。對少數消化道反應比較強烈的小兒,可選用刺激性小的葡萄糖酸亞鐵,或從小劑量開始,如先用常規劑量的1/2或1/3,待消化道反應消失後,再逐漸增加到全量。

牛奶含磷高,可影響鐵的吸收;茶和咖啡中的鞣酸可使鐵的吸收減少75%;碳酸飲料如各種汽水等可中和胃酸,降低胃內酸度,不利於鐵的吸收,因此不宜與鐵劑同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