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天真是惱人,不僅悶得讓人心煩氣躁,就連食欲都大大減退,吃不下又睡不好,艷陽下走沒幾步路就開始揮汗如雨,煩躁、疲乏無力,甚至頭暈、胸悶,中醫講是“暑傷氣”,民間則說是“苦夏”那麼究竟什麼是苦夏?我們一起好好地討論一下吧。

什麼是苦夏

什麼是苦夏

驕陽似火,熱浪襲人。炎炎夏日,讓人心煩氣躁,吃不下又睡不好。煩躁、乏力、頭暈、胸悶,中醫講這是“暑傷氣”,民間則說是“苦夏”。苦夏,就是指進入夏季後由於氣溫升高,導致食量減少、身體疲倦、精神不振、體重減輕的現象。苦夏其實並不是病,不過反應嚴重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B,以利於調整植物神經功能,消除苦夏癥狀。

常見證型有:

①氣陰兩虧型疰夏。證見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暈多汗,心煩口渴,納呆體瘦。舌胖有齒痕、苔薄、脈細弱。治宜清暑益氣養陰,方用清暑益氣湯加五味子、白芍等。

②暑濕困脾型疰夏。證見神疲倦怠,乏力嗜睡、脘悶納少,口淡惡心,便溏,苔膩,脈濡。治宜清暑化濕,方用藿樸夏苓湯合六一散。一般夏季過後,病情可自行改善,部分病人可呈現出逢暑必發的周期性特點。疰夏亦為中暑的先兆,若進一步發展可致中暑。

為什麼會造成苦夏

夏天因為天氣熱,有的人就吃冷的東西,覺得吃得比較痛快,比較解氣。或者有的人食欲不好,認為拼命吃冷的食物就可以把苦夏給扭轉過來,結果越扭轉苦夏的癥狀越重。

苦夏是因為胃腸道出瞭問題,一個人胃不舒服肯定是一天到晚很煩躁。我們說胃腸道本來正常分泌的是消化液,結果給蒸幹瞭,消化液分泌比較少,你的胃腸道消化能力就降低,消化能力降低就是吃什麼都不香瞭,這樣就會出現食量減少,甚至有的人夏天的時候還會有情緒低落的問題。但是這不是一種病。那麼我們吃冷飲以後,涼的東西對胃腸道是一個很大的刺激,尤其是在溫度很高的時候,突然把涼的東西放進去,這個胃就會痙攣,更加嚴重的就是停止工作,完全罷工。也就是說物極必反。本來你是想緩解癥狀,增加食欲,結果就造成你的胃更難受、嘴更苦、情緒更不好。

苦夏的中醫治療

心理:安神戒躁

盛夏,人們心理上也會“中暑”,其主要癥狀是心情煩躁、易動肝火、好發脾氣、思維紊亂、行為異常、對事物缺少興趣。不少人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與他人鬧意見。

據統計,在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是氣溫超過35攝氏度、日照時間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情緒中暑”的比例會急劇上升。所以,防止苦夏,心理調節也非常重要。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在炎熱的天氣裡一定要學會“靜心、安神、戒躁、息怒”。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情緒轉移,進行“冷處理”。多看點令人開心的書,既可以給生活帶來歡樂,又能消除苦悶。使緊張的神經在幽默的情境中松弛,起到自我寬慰的作用,快樂地度過炎夏。

睡眠:補充午覺

夏季晝長夜短,又因燥熱,多少會影響人們正常的睡眠。但還是應該盡量保持人體的生物鐘節律,養成定時起睡的習慣。夏季最佳就寢時間是22:00—23:00,最佳起床時間是5:30—6:30,生物鐘不“錯點”,肌體各種生理節律均可安然運行。夜間睡眠時間減少可用午睡補充。午睡隻需小憩片刻,就有助於下午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研究者還發現,適宜的午睡可使體內激素分泌平衡,減少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發生。需要註意的是,不宜坐著或伏案而睡,更不宜在涼風處睡、在過堂風處或空調旁睡,避免著涼感冒。天熱皮膚毛孔舒張,邪氣容易通過毛孔長驅直入,容易感冒著涼。保證睡眠的質量,對解除“苦夏”癥狀是十分重要的。

夏季高溫食欲不振苦夏需多補充鉀

“苦夏”癥實際上是由於人體對夏季高溫、高濕的特殊氣候環境,當人體受高溫、高濕的強烈刺激後,中樞神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不能正常自如的指揮、協調全身各部生理機能,有條不紊地運轉結果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的生理機能加快瞭運轉節奏。有的則受到瞭抑制,如消化系統分泌的胃酸、膽汁等各種消化液大量減少,胃腸蠕動節奏變得緩慢無力等等。因此,造成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饑餓感不強,食欲減退。相反,大多數人苦夏是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引發的。

醫學研究表明,“苦夏”的發生還和缺鉀有關。鉀主要存在於細胞內,它和細胞外的鈉協同起著維持細胞內外正常滲透壓和酸堿平衡的作用,並能維持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鉀對於神經沖動的傳導、血液的凝固過程以及人體所有細胞的機能都極為重要,它能緩和情緒、抑制疼痛、防止感染。

夏季氣候炎熱,出汗多,容易丟失部分鉀元素,加上吸收不足,從而影響到情緒和身體機能,引起“苦夏”現象的發生身體因高溫的刺激,需耗損更多的能量。故導致體內營養入不敷出,身體日趨消瘦和精力不足。

苦夏預防3要點

要點1:少吃或不吃冷飲

天氣熱瞭,寶寶貪食冷飲的饞蟲被勾出來,總吵著要吃冰淇淋。表面看來冷飲可以解暑降溫,但在強烈的冷刺激下,汗流不出來,內熱隻會加重,而且過食冷飲會使胃血管收縮,引起胃痛,食欲反而會進一步下降。所以,媽媽一定要幫寶寶把住冷飲入口關。

要點2:註意居室內環境的調節

空調不可開得太冷,居室要經常通風,避免室內濕氣太重。保持相對幹燥的環境,也是預防小兒疰夏的重要一環。

要點3:飲食宜清淡

清淡飲食對於調理寶寶的脾胃,保持腸胃功能的正常運行有著重要意義。夏季,寶寶的日常飲食應該少油膩,少吃或不吃羊肉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助熱、生痰生濕,多吃蔬菜、水果。媽媽可以給寶寶多吃點酸味食物,如山楂糕、紅棗烏梅湯,可以開胃健脾,增進食欲。山藥、冬瓜、絲瓜、薏米等健脾利濕的食物也可以經常食用。

苦夏養生以清為要訣

人人難免“夏季少食癥”

夏天為何吃不下飯?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溫度高日本營養師手塚文榮在《大口吃出健康》中指出,氣溫每增高10℃,身體平均就會減少70卡的需要量,夏天身體所需熱量降低,使人不覺得饑餓。

脫水現象夏天,人們在空調房裡感受不到水分蒸發,因此水分攝取少,可是腸胃組織已經輕微脫水,從而影響食欲。

喝太多含糖飲料夏天容易口渴,有些人習慣猛灌含糖飲料,偏偏糖是天然的食欲抑制劑,糖分可以很快被血液吸收、會讓人一下子覺得飽瞭,因此吃不下,形成惡性循環。

夏天清養粥最好

精詮中醫診所主任醫師高立銘介紹,從中醫角度講夏天養生以“清”為主。清心以安神,夏天炎熱,假使又心情煩躁,無異於火上澆油,古語說“心靜自然涼”,以防止心火內生。飲食也如此,應以清淡為主,清淡的飲食能清熱解暑、生津補液,可以防止中暑的發生。所以夏季隻要掌握清熱利濕、消暑解毒、養氣滋陰的調理原則,就可以達到夏日養生的效果。

談到夏季的飲食方法,高立銘首推以藥粥來滋補身體,據他介紹李時珍就特別推崇藥粥養生。李時珍曾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

適合夏日的藥膳粥,如清熱蓮子冬瓜粥,蓮子性平,具清熱、降火、利尿、治水腫的功效,且能提升食欲,適合夏日食欲不振的體虛之人,而冬瓜又是夏日中最具有清熱解暑作用的代表性蔬菜。紅豆薏仁粥,紅豆性平,能去水利濕,於水腫、腳氣病、黃疸等均有療效,對於生理期間的女性更具調理作用;薏仁性微寒,具健脾、補肺,清熱、利水的功效,因此紅豆薏仁粥可健脾除濕、降低膽固醇、美膚、解毒,更可促進排便,預防便秘或胃腸道的疾病。荷葉粥能解暑熱、清胃潤腸、止渴解毒,可治嗓子痛。

酷夏,“清”食菜

中醫認為“長夏多濕”,夏天酷熱氣溫高,濕氣重,而且天熱人們喜冷飲,飲水多,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運化功能產生障礙,積水為患。因此,高立銘建議清熱的食物在盛夏時吃,而利濕的食物整個夏天都要吃。

西瓜: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西瓜汁中還含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蘋果酸、鹽類,以及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

海帶:表面上有一層略帶甜味兒的白色粉末,是極具醫療價值的甘露醇,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以治療藥物中毒、浮腫等癥。

絲瓜:味甘,性涼,無毒,有清熱利腸、涼血解毒、活絡通經、解暑熱、消煩渴、祛風化痰、行血脈、下乳汁、殺蟲等功效,是夏日保健的佳品。

苦瓜:苦瓜有清暑滌熱,明目解毒的作用。苦瓜維生素C含量很高,還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以及胡蘿卜素、維生素B等。

草莓:具有清暑、解熱、潤肺化痰、利尿止瀉、助消化等功效。果實中的維生素及果膠,對治療痔瘡、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均有顯著效果。

黃瓜:氣味甘寒,清熱利水,因此,炎熱的夏天多吃些黃瓜是有好處的。黃瓜的含水量為百分之九十六至九十八,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

具有這方面功效的食物還有,黃豆、綠豆、薺菜、冬瓜子、芹菜、茼蒿、茭白、竹筍、荸薺、蠶豆、赤豆、青魚、鯽魚、鰱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