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共濟失調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臨床特點是兒童起病,進行性共濟失調、心肌病、下肢深感覺喪失、腱反射消失,以及錐體束征,常伴骨骼畸形。本病由Friedreich(1863)首先報道,認為本病與脊髓變性有關,現已知本病累及多個系統,臨床表現復雜多樣。那麼,神經性共濟失調臨床表現有哪些?下面一起瞭解一下。

神經性共濟失調臨床表現有哪些

(1)姿勢和步態改變:蚓部病變引起軀幹共濟失調,站立不穩,步態蹣跚,行走時兩腳遠離分開,搖晃不定,嚴重者甚至難以坐穩,上蚓部受損向前傾倒,下蚓部受損向後傾倒,上肢共濟失調不明顯。小腦半球病變行走時向患側偏斜或傾倒。

(2)隨意運動協調障礙(incoordination):小腦半球損害導致同側肢體的共濟失調。表現辨距不良(dysmetria)和意向性震顫(intentional tremor),上肢較重,動作愈接近目標時震顫愈明顯。眼球向病灶側註視可見粗大的眼震。上肢和手共濟失調最重,不能完成協調精細動作,表現協同不能(asynergy),快復及輪替運動異常。字跡愈寫愈大(大寫癥)。

(3)言語障礙:由於發音器官唇、舌、喉等發音肌共濟失調,使說話緩慢,含糊不清,聲音呈斷續、頓挫或爆發式,表現吟詩樣或暴發性語言。

(4)眼運動障礙:眼球運動肌共濟失調出現粗大的共濟失調性眼震,尤其與前庭聯系受累時出現雙眼來回擺動,偶可見下跳性(down-beat)眼震、反彈性眼震等。

(5)肌張力減低:可見鐘擺樣腱反射,見於急性小腦病變。患者前臂抵抗阻力收縮時,如突然撤去外力不能立即停止收縮,可能打擊自己的胸前(回彈現象)。

神經性共濟失調怎麼治療好

共濟失調目前除一般支持療法外可用針刺治療,體療及肢體功能鍛煉,也可有各種B族維生素、胞二磷膽堿肌註、口服卵磷脂等。國內有應用TMES療法治療共濟失調取得良好療效的報道,晚期患者應註意預防各種感染。弓形足可行矯形手術或穿矯形鞋等。

本病發展緩慢,如無嚴重的的心肺並發癥,多數不影響壽命。少數患者臥床不起而殘廢。神經幹細胞(NSCs)作為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為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潛能的神經前體細胞,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

幹細胞移植分化的神經元補充減少的腦細胞,分泌的多種神經營養因子促進小腦組織中的神經細胞發揮功能,可以從結構及功能上修復、改善神經系統疾病,從而可以改善小腦的控制功能障礙達到治療共濟失調的效果。

神經性共濟失調的誘發病因有哪些

(一)病因與因素

1、周圍神經病變:如各種病因所致的周圍神經炎。

2、)脊髓後索性病變:如脊髓癆,亞急性聯合變性等。

3、前庭迷路性病變如前庭迷路炎癥。

4、小腦病變:如小腦出血,小腦梗死,小腦腫瘤,小腦炎癥等。

5、大腦額葉,顳葉,頂葉,枕葉,胼胝體等部位病變如出血,缺血,炎癥,腫瘤等。

6、藥物及中毒。

7、有幾種常見的遺傳性疾病,如弗裡德希共濟失調及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也可損害小腦。

8、期酗酒是造成小腦損害最常見的原因。

(二)發病機制

1、小腦半球病理基礎

所有小腦半球的炎性病變、細胞變性壞死、脫髓鞘病變等,損害瞭小腦半球的功能——平衡系統功能,就出現共擠失調。另一方面,小腦半球與對側額葉皮質回的聯系若受到損害,就會影響姿勢、動作的協調性;在動作開始前不能維持穩定時,也會出現共濟失調,這為姿勢反射失調性共濟失調。再者,椎一基底動脈系統疾病影響小腦半球有氧代謝時,表現出供血不足性功能障礙性失調。

2、前庭迷路系統病理基礎

急性迷路水腫、炎癥及淋巴回流紊亂等,急性的迷路沖動使機體對環境空間的調節產生暫時性紊亂。發生前庭性共濟失調,同時伴眩暈,如使個體睜眼進入旋轉狀態,達到一定程度突然停止後,個體仍看到周圍環境呈飛速轉動狀態,與原身體旋轉方向相一致,因此有人將它稱之為運動性幻視,也有一定道理。

3、深感覺障礙病理基礎

深感覺中樞系統包括頂葉、脊髓後素、周圍深感覺神經通路。深感覺發生障礙,破壞瞭運動的反饋機制,病人不能意識到動作的機體狀態,也喪失瞭重要的反射沖動,從而產生深感覺障礙引起的共濟失調,這種共濟失調稱為感覺性共濟失調。個體不動,用雙目凝視前方轉動的物體,達到一定時間時,物體靜止後,個體感到仍在轉動。甚至出現站立不穩,這種失調稱為視覺性共濟失調。

應如何護理神經性共濟失調患者

為瞭增加持續的肌肉活動和本體感覺的輸入,要在有抵抗的情況下,幫助獲得正確對線和運動模式。

各種姿勢反應不僅是自然的生理反應,而且也是可預料的。

從一個穩定的支撐基礎開始。為瞭使患兒對運動有充分的本體感覺處理時間,重心應當小心的逐級轉移,並伴有一致的感覺輸入。姿勢的不安全感會比較明顯。

註意患者的視覺註視,選擇適當的位置來引導患兒。

在允許的情況下,縮小支持基礎。這樣將增加持續的肌肉活動並使重心移動更容易獲得。

鼓勵早期病人堅持工作,並進行簡單鍛煉及日常活動。過於劇烈的活動,高強度的鍛煉、用力以及過於積極的物理療法反而會使病情加重。

疾病中期講話不清,吞咽稍困難者,宜進食半固體食物,因為流質食物易致咳嗆,固體食物難以下咽;更應註意口腔衛生,防止口腔中有食物殘渣留存。

神經性共濟失調的飲食調理

1、供給充足的必需脂肪酸,身體必需脂肪酸是大腦維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如核桃、魚油、紅花油,月見草油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較多。

2、共濟失調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註意補充海產品、食用菌、豆類及其制品、魚類、乳類、芝麻醬、各種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便可以使機體獲得足量的礦物質。

3、膳食中應註意補充含維生素,如E、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豐富的食品、如麥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這些物質具有抗氧化物質,能夠延緩衰老。

4、魚類。魚肉脂肪中含有ω-3脂肪酸,有助於健腦。吃魚還有助於加強神經細胞的活動,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

5、全麥制品和糙米。糙米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對於提高腦癱患者的認知能力至關重要。

6、雞蛋。雞蛋中所含的蛋白質是天然食物中最優良的蛋白質之一,而蛋黃除富含卵磷脂外,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D、B等,對腦癱患者的大腦發育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