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血壓正常值因年齡不同而異,年齡愈小血壓愈低。目前認為血壓高於相同年齡段收縮壓(高壓)或舒張壓(低壓)20毫米汞柱,或學齡前兒童>110/70毫米汞柱,學齡兒童>120/80毫米汞柱要考慮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在小兒少見,約占20%~30%,但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繼發性高血壓較多,約占65%~80%。在小兒繼發性高血壓中,腎臟疾病占79%,其次為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中毒等。

小兒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是成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可導致腦卒中、冠心病,病死率高。至今病因不明。70年代以來國內外進行瞭兒童血壓流行病學的縱向研究,發現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血壓有軌跡現象,即個體血壓在一定期間內持續在相應的百分位數不變的現象,推論原發性高血壓可能從兒童時期開始,同時提出應在兒童時期進行幹預,以預防或推遲高血壓的發生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兒童高血壓的評定標準目前傾向於用百分位法。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值超過其所在年齡性別第95百分位數者為高血壓,在90~95百分位數者為正常血壓偏高。兒童於首次測量血壓時常處於緊張狀態,影響測值,故必須於數周內反復測定,至少3次以上超過此值者才能診斷為高血壓。

小兒高血壓臨床表現

單就高血壓本身無論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臨床表現相似。高血壓所引起的癥狀依高血壓發生的急緩、血壓增高的程度及靶器官受累的程度而臨床癥狀差異較大。兒童原發性高血壓多見於青少年,多為輕度高血壓,常無明顯癥狀,僅於體檢或運動員篩查時發現,常伴有中、輕度肥胖。繼發性高血壓的血壓升高可從輕度到重度。一般無癥狀,臨床表現為原發病的癥狀和體征,如慢性腎炎小兒常因生長發育遲緩來診。當血壓升高顯著時,或呈持久的和(或)急進型高血壓時,可有頭暈、頭痛、鼻出血、食欲下降、視力減退等,嚴重者出現嘔吐、驚厥、共濟失調、偏癱、失語、昏迷等高血壓腦病的癥狀。如血壓急驟上升時癥狀加劇,伴有心絞痛、心力衰竭、肺水腫、抽搐等,稱為高血壓危象,這是由於暫時性小動脈痙攣導致周圍血管阻力顯著上升,使血壓迅速上升所致,必須緊急處理以挽救生命。故嬰幼兒抽風或心衰及不能解釋的煩躁、年長兒頭痛均應常規測血壓。

小兒高血壓要註意什麼

(1)重點預防對象

對血壓正常偏高兒童、有陽性傢族史者及肥胖兒應作為重點預防對象,定期測量血壓。從兒童開始就應加強血管保護,預防粥樣斑塊形成。若有高血壓傢族史、腎炎病史以及肥胖的4歲以上兒童,經常頭昏、頭暈、心慌,傢長應提高警惕,盡早帶孩子到醫院測量血壓,以爭取早期發現問題,予以合理治療。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方面保證兒童正常生長發育需要,合理營養平衡膳食,避免超重,並應從嬰幼兒時期開始,避免喂哺過量牛奶或總熱卡過多。日常飲食避免過多高脂高膽固醇飲食 ,少食精米精面,多食蔬菜,鼓勵低鹽飲食,少吃肥肉、豬油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因為膽固醇高,血管內皮會長斑塊,把血管堵塞,容易出現動脈硬化,造成高血壓病及冠心病。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起居要有規律,早睡早起。堅持體育鍛煉,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的刺激,如學習負擔過重、富於恐怖或驚駭性內容的電視及電影等,減輕環境中的噪音,保證足夠睡眠時間,不通宵熬夜,因為睡眠時血管放松,血壓可以下降。避免吸煙飲酒等。

小兒高血壓的判斷標準你知道嗎

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便及早發現高血壓。小兒高血壓的判斷標準,你知道嗎?

小兒高血壓的標準

提起高血壓,人們總以為是成年人的常見病,而無法想像小兒也可能患這種病。那麼小兒怎樣才算是高血壓呢?

1個月以內的嬰兒收縮壓大於12.8千帕(96毫米汞柱);

1個月~2歲的小兒大於14.9/9.8千帕(112/74毫米汞柱);

3~5歲大於15/10千帕(116/76毫米汞柱);

6~9歲大於16/10.4千帕(122/78毫米汞柱);

10~12歲大於16.8/10.9千帕(126/82毫米汞柱);

13~15歲大於18/11.5千帕(136/86毫米汞柱)。

超過上述標準就可確定為高血壓。由於小兒高血壓大多數癥狀不明顯,傢長們往往註意不到。根據流行病學的資料,小兒高血壓的發病率為1%~2.3%。

繼發性高血壓是原發性的4倍

小兒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高血壓找不到明確的病因,占20%;繼發性高血壓可找到明確的病因,占80%。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理不很明確,可能與遺傳、飲食中含鹽量過高、肥胖及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失調有關。

哪些疾病會引起小兒高血壓

(1)心血管病 患有先天性主動脈狹窄的孩子,常有嚴重的高血壓。因為循環功能較差,所以,孩子的個子一般多長不高。

(2)腎臟疾病 如先天性腎臟發育不全,先天性泌尿道畸形,腎動脈狹窄,隱匿性腎炎、腎盂腎炎等,也多伴血壓升高。一般患者早期癥狀多較輕微,主要表現發育遲緩,面色蒼白,消瘦等,隨著病情發展,可發生嚴重腎性高血壓。此外,急慢性腎小球腎炎也常有高血壓癥狀。

(3)內分泌疾病 引起血壓增高的內分泌疾病有腎上腺皮質增生、腎臟腫瘤等。臨床上常表現患兒發育遲緩、面色緋紅、汗毛多而又黑又長,尤其前額和背部更為明顯。

(4)維生素D過剩 在兒童生長期,為瞭預防佝僂病,給孩子補鈣時若長期服用維生素D制品,如註射維生素D或口服魚肝油等,會促使大量鈣沉積於腎臟和大血管,引起腎鈣化和大血管鈣化,也會引起高血壓。腎鈣化也常影響正常發育,使孩子長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