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骨關節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其發病原因可分全身及局部生物力學因素等。目前認為踝關節骨關節病是關節軟骨的改變,以關節軟骨形態學、生化、代謝、基質的改變為主。那你瞭解什麼是踝關節骨性關節炎?下面小編帶大傢一起瞭解一下!

導致踝關節疼痛的原因是什麼

踝關節疼痛的原因1、痛風

痛風屬於慢性關節炎的一種,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指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於手指關節,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

踝關節疼痛的原因2、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屬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性疾病的一種,容易反復發作,甚至累及心臟,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癥表現,急性炎癥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癥,但常反復發作。

踝關節疼痛的原因3、骨關節炎

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疼痛是該病的主要表現,不及時治療,還可能成為誘發功能障礙的重要因素,甚至帶來畸形、致殘。過瞭30歲以後,人體的骨關節就會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所以一定要做好保健預防工作。如果已經出現瞭骨關節疾病,可以使用schiff益節氨糖鈣片進行緩解。

踝關節為什麼容易扭傷

急性扭傷的患者多表現為疼痛、皮下淤血;嚴重的可有滑膜或軟骨損傷,表現為踝關節周圍的腫脹和壓痛、踝關節活動受限。韌帶撕裂或骨折發生時,踝關節損傷側或骨折端疼痛、腫脹更為明顯。反復多次損傷患者的關節囊往往松弛, 易繼發軟骨損傷、滑膜炎、骨贅和其他關節面的損傷,出現慢性損傷側或關節內廣泛的疼痛、壓痛、腫脹,穿高跟鞋或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行走時,有不安全感和腿打軟的表現。許多患者為此深受困擾,不得不在踝關節外纏繞厚厚的繃帶和護具以增加安全感。踝關節扭傷後,患者常需拍攝X 線片,以排除骨折、發現增生的骨贅。MRI( 核磁共振) 能清楚地顯示軟骨、韌帶和滑膜的損傷, 結合病史和體檢,醫生就能作出正確的診斷,並予以相應的治療,以消除致痛因素,增強關節穩定,緩解癥狀。

扭傷後應該怎樣治?

許多人都對踝關節扭傷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養兩天就好瞭”。其實不然,適當的休息是需要的,但並不是治療的全部。未經正規治療的患者,其踝關節再次損傷的可能性是經正規治療患者的3~4 倍。急性期的初次損傷患者,如果損傷沒有累及韌帶組織,隻要能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接受正規的保守治療,遵守休息、冰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的原則,多可以獲得滿意的療效。急性期24~48 小時內可冷敷,每次10~20 分鐘,6 小時一次,48 小時之後熱敷2~3 天, 以促使局部組織滲液盡快吸收,減輕疼痛。必要時, 可用膠佈敷貼踝部固定制動2~3周。而慢性損傷患者保守治療的效果則相對較差,改善疼痛和不穩定的癥狀是治療的目的,有時需要通過手術重建韌帶來改善踝關節的穩定性;同時可以通過微創的踝關節鏡手術來消除滑膜炎、軟骨損傷或遊離體等致痛因素。

盤點膝骨關節病防治要點

1、膝關節骨關節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盡量註意少上下樓梯、少遠足、少登山、少久站、少抱小孩、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

2、保持合適的體重,防止身體肥胖、加重下肢關節的負擔,一旦體重超標,要積極減肥,註意調節飲食,控制體重。

3、盡量避免穿高跟鞋走遠路,高跟鞋會改變下肢的力線。老年人日常活動中應首選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避免膝關節軟骨發生撞擊、磨損。

4、參加戶外運動(如扭秧歌、打太極拳等)之前要做好準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增加下肢的柔韌度和靈活性,讓膝關節活動開以後再參加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韌帶和肌肉組織;打太極拳時,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下蹲位置不宜過低,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5、騎自行車是非負重下鍛煉膝關節的良好方法。但在騎車時,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應註意避免。

6、冬天溫度下降時,膝關節遇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關節僵硬、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註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7、註意走路時的身體姿勢,不要扭著腰幹活、撇著腿走路,避免長時間下蹲。日常下蹲動作(如洗衣服、擇菜、擦地)最好改坐小板凳。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註意經常變換姿勢。比如,站立一段時間後可以抻抻腿、紮紮馬步,養成在日常生活中保護關節的良好習慣。

年輕人也會患骨性關節炎嗎

性關節炎是近百種關節炎中最常見的一種,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因此又稱之為老年性關節炎或退行性關節炎,但骨關節炎並非是老年才開始的疾病。研究發現,從手術切除下來的患骨性關節炎的股骨頭標本中,所見到的改變遠超過老年性股骨頭自然退變所形成的變化。而且在老年人的關節軟骨中,極少發現退化的特征,也沒有明顯的物理和生化方面的改變。據此,有關專傢認為,老年人骨性關節炎可能從年輕時就開始瞭,是骨關節長期遭受一系列病理生理刺激的結果。比如:反復慢性損傷、過度反復使用以及發育異常、繼發性畸形等。此外肥胖會增加關節負重,易引起和加速骨性關節炎的發生;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引發骨性關節炎。

踝關節扭傷的飲食保健

早期(1~2周)

此時受傷部位腫脹疼痛明顯,經絡阻滯不通,氣血運行不暢,此一時期的治療以活血化淤,行氣消腫為主。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宜多食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其不應過早地進食肥膩滋補的食品,如骨頭湯、肥雞、牛羊肉等,否則可能導致淤血積滯難以消散,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

推薦食療方――桃仁粥:取桃仁15克,紅糖適量,將桃仁搗爛,水浸後研汁去渣,加入紅糖、粳米,加水400毫升,一起熟爛成粥即可。每天吃2次,連續吃7~10天,具有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的作用。

中期(2~4周)

此時骨折處的淤腫有所減輕,但淤傷尚未化盡,骨痂開始形成。治療應以和營止痛、祛淤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宜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增加骨頭湯、田七煲雞等,以補充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

推薦食療方――當歸排骨湯:取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骨或牛排骨250克,加水燉煮1小時以上,連湯帶肉一起服用,每天1次,連吃1~2周。有助於祛淤續斷。

後期(4周以上)

此時,骨折部淤腫已基本吸收,骨痂開始生長,治療上講究一個“補”字――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飲食上可以補虛為主,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

推薦食療方――當歸生薑羊肉湯:取當歸20克,生薑12克,羊肉300克,加水1500毫升,一起放入鍋中煮爛至熟即可。食肉喝湯,每天1次。本方具有養血活血、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特別適於骨折後期及年老體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