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濕亦稱為遲冷質,多由飲食不當或疾病困擾而導致。痰濕體質的癥狀是什麼?痰濕體質常見於肥胖人群,女性多受到各種美容困擾,甚者影響到身體健康。痰濕體質的飲食以清淡為主,下面小編帶你看看痰濕體質的表現。

痰濕體質的表現

平時喜歡吃肥肉和油多的東西;面少血色,白中常發青,且少光澤;人體好倦縮,手足冰涼,夏天好過,冬天難熬;口唇色淡,很少感覺口渴,不想喝水;舌質淡而胖嫩,舌邊常有齒印成排;容易出汗,汗出後皮膚多涼;大便次數多,不成形,尤其是早晨大便急,一瀉為快;一夜三四次小便,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易出現耳鳴,年過60 歲者中耳聾者多見;不能喝涼水,一喝冷飲就胃痛、腹痛或腹瀉,喝熱水後全身舒坦;婦女白帶過多。

總體特征: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 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於忍耐。

發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 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細數痰濕體質的七大癥狀表現

1.體形面色: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而松軟,四肢浮腫,按之凹陷,性格比較溫和,面部皮膚油脂較多,面色淡黃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面少血色,白中常發青,且少光澤。

2. 舌頭:舌體胖大,苔滑膩,舌苔白膩或甜,舌邊常有齒印成排。

3. 口手和腳:口中粘膩,口唇色淡,很少感覺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出後皮膚多涼,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易出現耳鳴,年過60 歲者中耳聾者多見。

4. 感覺及睡眠:人體好倦縮,手足冰涼,胸悶,痰多,容易困倦,有關節酸痛、肌膚麻木、腸胃不適。

5. 脈象:脈濡而滑。

6. 喜好:懶動、嗜睡、身重如裹,喜食肥甘甜黏,夏天好過,冬天難熬。

7. 大小便:大便次數多,不成形,尤其是早晨大便急,一瀉為快,一夜三四次小便,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

痰濕體質飲食調養及食譜

適宜痰濕體質者食用的食物有芥菜、韭菜、大頭菜、香椿、辣椒、大蒜、蔥、生薑、木瓜、白蘿卜、荸薺、紫菜、洋蔥、白果、大棗、扁豆、紅小豆、蠶豆、包菜、山藥、薏米、冬瓜仁、牛肉、羊肉、狗肉、雞肉、鰱魚、鱒魚、帶魚、泥鰍、黃鱔、河蝦、海參、鮑魚、杏子、荔枝、檸檬、櫻桃、楊梅、檳榔、佛手、栗子等。應限制食鹽的攝入,不宜多吃肥甘油、酸澀食品,如飴糖、石榴、柚子、枇杷、砂糖等。此外,杏仁霜、蓮藕粉、茯苓餅對該體質者是不錯的食補選擇。控制好總的熱量攝入 ,一般輕體力勞動 控制在1200大卡就可以。少吃多餐 細嚼慢咽 每餐用餐時間保持20-30分鐘的速度。食物全面均衡很重要。

[韭菜炒蝦仁]

原料:韭菜250 克,鮮蝦仁100 克。

制作方法:用油鍋先將韭菜炒好,然後將鮮蝦仁100 克放入,再炒片刻,加少許胡椒粉(0.2 克左右)即成。

養生功效:壯腎陽,溫中散寒,健胃提神,消腫止痛,活血化淤,下乳汁,解毒等。

[蝦馬童子雞]

原料:蝦仁20 克,海馬10 克,童子雞1 隻。

制作方法:將蝦仁與海馬用溫水洗凈,泡10分鐘後放在已洗幹凈的子公雞上,加少許蔥與薑,蒸熟到爛。蝦仁、海馬、雞肉並湯都可吃完。

養生功效:溫腎壯陽,益氣補精,活血去痰濕。

痰濕體質藥物養生

痰濕體質者多發咳嗽、哮喘、痰多、頭暈、腸胃不適、嘔吐等癥狀,易生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動脈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肥胖癥等疾患。因此痰濕體質者可通過溫燥化痰藥物進行調養。藥物調治健運脾胃兼去痰濕 黨參、扁豆、砂仁、陳皮、淮山、薏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白芥子都有一定的祛痰濕作用,但是祛痰濕的部位不同。比如白芥子、陳皮主要是祛肺部、上焦的痰濕,陳皮如果和黨參、白扁豆合起來是治中焦的痰濕,赤小豆主要是讓濕氣從小便而走。常用的中成藥都有什麼呢用於改善痰濕體質的有二陳湯、參苓白術散、絞股藍總甙片、陳夏六君丸、排毒養顏膠囊等。痰濕體質出現明顯偏頗如大便特別黏滯、不暢通,腹脹,痤瘡發作加重,吃一點兒排毒養顏膠囊還是不錯的,但是要記得“中病即止”不可長期服用。

痰濕體質需要補哪兒

西醫所說的痰,主要是指人體呼吸道的分泌物,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癥狀之一。中醫所說的痰則內涵更廣。從性質上講,中醫將痰分為有形和無形。有形之痰看得見,摸得著,能聽見聲。除瞭老百姓熟知的能咳出的痰,能用手摸到的甲狀腺結節、脂肪瘤,以及急性胃腸炎導致的腹中轆轆作響的“痰飲”也是有形的痰。無形之痰則潛伏在體內,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通過望、聞、問、切判斷痰的存在。

望。主要是望形體、望舌苔。中醫講“肥人多痰濕”,就是指肥胖的人體內多有“無形之痰”。脂肪具有“痰”的污濁、黏滯、稠厚的特性,由體內水濕中的污濁部分凝聚而成。皮膚油膩、身材肥胖,是痰濁內阻的表現。舌苔厚膩,是水濕污濁最直觀的表現。

聞。主要是聞氣味。體內痰濕嚴重的人,一般體味較大,口氣也較重。

問。過多的痰飲水濕沉積在體內,就像一塊浸滿瞭水的海綿,這樣的人常常覺得身體沉重乏力、倦怠遲緩。追問病史,很多還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血癥等問題。

切。切肌膚、搭脈象。痰濕的人皮膚表面常可摸到腫塊,如脂肪瘤、腱鞘囊腫、甲狀腺結節、腫大的淋巴結等,摸上去手感柔韌,這都是痰的表現。脈象上以滑脈居多,有如珠子在光滑的盤子上滾動一般。

痰是從哪裡來的呢?中醫認為,痰的產生與五臟都有關系,但關系最密切的是脾。脾主要負責運化水濕,因此是“生痰之源”。簡單地講,如果脾的功能發生異常,人體的水液代謝就會出現問題,異常堆積,就會產生痰濕。痰濕一旦形成,又會成為致病因素,流竄到哪裡就在哪裡搗亂:在頭部,導致頭暈目眩,甚至神志不清;到瞭口,就會口中黏膩發甜;停在咽喉,就會導致喉嚨如有異物一般;在肌膚,則體形肥胖、多汗且黏;停在胸膈,就會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積聚在腹部,就能看到肥滿松軟的肚皮;到瞭關節,就會出現關節沉重、僵硬、肢體腫脹。“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作祟”,就是這個道理。

預防痰的形成,先要重視調理體質。對痰濕體質的人來說,飲食要清淡,少油少鹽,少冰少糖,進食速度和食量也要節制;適當多吃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食物,如海帶、冬瓜、白蘿卜、扁豆、洋蔥、薏苡仁、紅小豆、紫菜、白果等;平時多參加體育鍛煉,這樣才能調動自身的正氣,把“體內的垃圾”清除掉。

對已經形成的痰,要“給邪以出路”:“痰在上,引而越之;痰在中,分而化之;痰在下,淡滲利之。”以咳出的有形之痰為例,化痰最重要的是分清寒熱。如果是黃色黏痰,量少難咳,屬熱;色白質稀,量多易咯,屬寒。前者要清熱化痰,可用川貝枇杷露,後者應溫肺化痰,用橘紅痰咳液。對於無形之痰,則要健脾化痰利濕,中藥多用黨參、白術、茯苓、蒼術、荷葉、山藥、扁豆、薏苡仁、砂仁、蓮子肉、白芥子、萊菔子、蘇子等。病人還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應用一些經典的名方,如化痰祛濕方、越鞠丸、參苓白術散、三子養親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