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因為牛的力量大,故而古代醫傢又稱其為大力子),中藥名。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幹燥成熟果實。呈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長5~7mm,寬2~3mm。表面灰褐色,帶紫黑色斑點,有數條縱棱,通常中間1~2條較明顯。頂端鈍圓,稍寬,頂面有圓環,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基部略窄,著生面色較淡。那麼,牛蒡子的功效與作用?牛蒡子鑒別方法?你知道嗎?

牛蒡子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及風疹瘙癢;瘡瘍腫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潤腸通便,熱毒咽喉紅腫疼痛,兼有熱結便秘尤宜。用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該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熱,故有疏散風熱,宣肺利咽之效,用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常 配銀花、連翹、荊芥、桔梗等同用,如銀翹散;若風熱壅盛,咽喉腫痛,熱毒較甚者,可與大黃、薄荷、荊芥、防風等同用, 如牛蒡湯;若風熱咳嗽,痰多不暢者,常配荊芥、桔梗、前胡、甘草。

用於麻疹不透。該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風熱,透泄熱毒而促使疹子透發,崐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復隱,常配薄荷、荊芥、蟬蛻、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湯。

用於癰腫瘡毒,痄腮喉痹。該品辛苦性寒,於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風熱,內泄其毒,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效,且性偏滑利,兼可通利二便,故可用治風熱外襲,火毒內結,痛腫瘡毒,兼有便秘者,常與大黃、芒硝、梔子、連翹、薄荷等同用;該品配瓜蔞,連翹,天花粉、青皮等同用,又可用治肝鬱化火,胃熱壅絡之乳癰證,如瓜蔞牛蒡湯;該品配玄參、黃芩、黃連、板蘭根等同用,還可用治瘟毒發頤、痄腮喉痹等熱毒之證,如普濟消毒飲。

預防猩紅熱:取牛蒡子炒研成粉,過篩儲存備用。2~5歲每次1克,5~9歲每次1.5克,10~15歲每次2克,成人每次3克,每天3次,飯後用溫開水送服,共服2天。流行期間,除服藥預防外,仍應註意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等。臨床觀察344例,發病者7名;服藥後12天內未發病者,計327例,占 98%。一般在接觸後3日內服藥預防效果較佳,6日後服藥的預防效果不佳。如再次接觸需重新再服1次。服藥中未發現不良反應。

治療面神經麻痹:以牛蒡糾偏湯為主,隨證加味,每日2次,水煎服。

治療咽喉腫痛:牛蒡子、板藍根、桔梗、薄荷、甘草。水煎服。牛蒡子水浸液(1:2)在試管內對繭色毛癬茵、同心性毛癬茵、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羊毛樣小芽胞癬茵、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鐵銹色小芽胞癬菌等9種致病性真菌有抑菌作用。有資料表明牛蒡子提取物具抗艾滋病病毒(HIv)活性。牛蒡提取物對大鼠能顯著長時間的降低血糖,並提高對碳水化合物的耐受量。正常小鼠以含牛蒡0.25%的飲食或其煎劑代替飲水28d,結果不影響小鼠體內葡萄糖平衡參數,而對鏈球素糖尿病小鼠,牛蒡可防治糖尿病癥狀。豚鼠結腸帶試驗證明.絡石苷元有明顯的鈣拮抗作用.對高鉀引起的收縮有抑制作用,PA2值6.60,為常用鈣拮抗劑維拉帕米的1/6,對自發高血壓大鼠靜註10mg/kg具有明顯而持久的降壓作用。

大鼠腹腔註射氨基核苷引起腎病,腹腔註射牛蒡苷元可抑制尿蛋白排泄的增加,並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標,提示有抗腎病作用。牛蒡苷腹腔註射對蛋白排泄的增加幾乎沒有作用,但經口給藥則有效,推測可能是在消化道內水解成牛蒡苷元而產生抗腎病作用牛蒡中分離出一種抗誘變因子.相對分子質量超過30萬以上.耐熱、耐蛋白酶,對氯化錳處理敏感牛蒡苷對蛙下肢及兔耳血管有擴張作用,短暫的降低血壓,對離體兔子宮、腸管、運動神經及骨絡肌均有抑制或麻痹作用。有輕度利尿、瀉下作用。

牛蒡子鑒別方法

性狀鑒別

瘦果長倒卵形,兩端平截,略扁微彎,長5-7mm,直徑2-3mm.表面灰褐色或淡灰褐色,具多數細小黑斑,並有明顯的縱棱線。先端較寬,有一圓環,中心有點狀凸起的花柱殘跡;基部狹窄,有圓形果柄痕。質硬,折斷後可見子葉兩片,淡黃白色,富汕性。果實無臭;種子氣特異,味苦微辛,稍久有麻舌感。

以粒大、飽滿、色灰褐者為佳。

顯微鑒別

瘦果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大小不等的類方形薄壁細胞,壁彎曲,多破裂;外被角質層。中果皮厚薄不勻,細胞壁稍厚,棕黃色或暗棕色,微木化;於棱脊處常有小形維管束。內果皮狹窄,為棕黃色的頹廢細胞層,細胞界限不清,為1列草酸鈣方晶所充填。種皮最外為1列棚產太細胞,多扭曲,排列緊密,長75-120μm,直徑10-30μm,壁甚厚,層紋明顯;營養層為數列薄壁細胞,常頹廢不清。胚乳細胞數列,內含脂肪油。子葉細胞充滿糊粉粒及脂肪油,並含有細小的草酸鈣簇晶,偶見小方晶。

理化鑒別

(1)取脫脂該品粉末2g,加乙醇20ml溫浸1h,濾過。濾液作以下試驗:①取濾液2ml,加入1%三氯化鋁的乙醇溶液,則呈藍綠色。(檢查木脂素類)②取濾液2ml,加入等體積的3%碳酸鈉水溶液,於水浴上煮沸3-5min,放冷,加入重氮化試劑,則溶液呈紅色。(檢查木脂素類)

(2)取該品粗粉5g,加稀鹽酸水溶液(pH1.0-2.0)10ml.浸泡過夜,濾過。取濾液3份各2ml,置3隻試管中,分別加碘化汞鉀試劑、碘化餓鉀試劑、矽鎢酸試劑各1滴,則分別產生白色、棕紅色及白色沉淀。(檢查生物堿)

(3)取該品粉末少量,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綠色熒光。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

牛蒡子的臨床應用

一、治急性咽喉腫痛

牛蒡子長於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對急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方用:牛蒡子15玄參10紫花地丁10野菊花10金銀花15丹皮10大黃10吉更6薄荷3甘草3克。水煎日一劑,3天為一療程。風熱外襲者加柴胡、連喬、葛根;肺胃實熱者加黃芩、知母;咽痛甚者加射幹、板蘭根;熱甚加生石膏;痰粘稠者加瓜蔞子、天竺黃。

二、治風熱感冒

牛蒡子疏散風熱,上能宣肺竅去痰,下能通大便泄熱。常用於風熱感冒兼有喉癢、咳嗽、痰多不爽、大便幹燥者。藥用:牛子9至12克,桑葉15克,水煎200毫升一次服用,每日一至二劑。此方用於風熱外感,以鼻塞、喉癢、咳嗽為主癥者,一般效果較好。若風熱感冒以發燒、頭痛為主者,宜配用薄荷6克,柴胡9克以增強發散風熱之力。

三、治療喉源性咳嗽

牛蒡子祛痰止咳、利咽散結,善治喉源性咳嗽。藥用:牛蒡子,銀花,桔更各12克,沙參、麥冬、青果、胖大海、蟬衣各10克,木蝴蝶6克,丹參15克。日一劑,咽痛加射幹;咳嗽有痰加陳皮、法半夏;病程長加僵蠶、桃仁、紅花。

四、治出疹性疾病

牛蒡子古稱“痘疹要藥”,既能清熱、散結、解毒,又能疏風

清肺、透疹。臨床上用於出疹性疾病,如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有一定療效。

(1)用於麻疹初起,風熱鬱於肌表透發不暢者,效果較好。藥用牛子6克,幹葛6克,蟬蛻3克,薄荷3克,荊芥3克。水煎日一劑分三次服。

(2)用於小兒風疹,藥用牛子6克,炒荊芥2克,煎服或用牛蒡子全草煎湯洗澡。

五、治療兒童流行性腮腺炎

牛蒡子清熱解毒,用於小兒腮腺炎有較好的效果。藥用牛蒡子、板蘭根、蒲公英各10克,金銀花、連喬、僵蠶、玄參、陳皮各8克,柴胡、條芩、升麻、薄荷各6克,黃連、全蠍、甘草各3克。每天一劑,分二次水煎各取50毫升混合後分四次口服,三天為一療程。

牛蒡的註意事項

牛蒡的肉質根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牛蒡肉質根細嫩香脆。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飲料。一般人群都可以吃,但這並不意味牛蒡對所有人都是安全的,在食用的時候也有需要註意的地方哦。

1、將牛蒡絲刨在水裡當水變成鐵銹色時,必須再換清水,否則不能保持牛蒡的原色。

初飲者部分會出現排便功能增強(不是水瀉)現象。

2、牛蒡很容易流失水分或產生木質化現象,所以買回傢後要趁早食用,由於牛蒡在保存期間會不斷變硬,香氣也會逐漸散失,因此最好不要大量購買。

3、牛蒡若一時吃不完,可以先將要食用的份量切下清洗,原則上較細的一端先食用,剩餘的部分不要碰到水,用報紙或保鮮膜包住,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場所,如果沾濕的報紙包裹牛蒡,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最下層即可。

4、如果買回來的牛蒡還帶有葉子,必須先將葉子切除再保存,如果真的保存過久,牛蒡已經風乾枯萎瞭,不妨先放在水中一段時間後再行烹調。

5、此外,也可以將牛蒡煮熟後分裝在塑膠袋中,再放入冷凍庫中保存,如此不但能延長保存期限,烹調時也隻需解凍即可使用,十分快速方便。

牛蒡子功效大 3個治病用法

牛蒡子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良藥,治療乳癰極效。

如《醫宗金鑒》中的栝樓牛蒡子湯:栝樓仁、牛蒡子(炒研)、花粉、黃芩、梔子(生研)、連翹(去心)、皂刺、金銀花、陳皮、青皮、柴胡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筆者在治療乳癰時,對原方作瞭小小的加減,改為:全栝樓、牛蒡子、金銀花、柴胡、連翹、皂角刺、黃芪、蒲公英、丹皮、赤芍、橘核各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10克。每日1~2劑,多次分服,每4小時服一次,連服3劑。乳癰發病急迫,常伴有高熱,加入生石膏,可增強清熱效果。

牛蒡子清瘟敗毒,治療痄腮極效。

餘常用《東垣試效方》中的普濟消毒飲:黃芩、黃連、陳皮、玄參、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僵蠶、升麻、柴胡、桔梗各15克,薄荷、甘草各10克。氣虛者,加黨參15克;便秘者,加大黃5克;腮腺炎合並睪丸炎者,加川楝子、龍膽草、延胡索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李東垣說:“此邪熱客心肺之間,上攻頭面為腫,以承氣瀉之,是為誅伐無過,遂處此方,全活甚眾。”方中黃連、黃芩清瀉上焦之熱毒;牛蒡子、連翹、薄荷、僵蠶疏散上焦頭面之風熱;玄參、馬勃、板藍根、桔梗、甘草清利咽喉;陳皮理氣,疏通壅滯;升麻、柴胡升陽散火,疏散風熱。黃芩、黃連得升麻、柴胡之引,直達病所;升麻、柴胡有黃芩、黃連之制,不致發散太過。用以治療大頭瘟,每獲捷效。還可以用來治療頭面部丹毒、咽喉腫痛、牙齦腫痛、聤耳等屬於上焦熱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