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一藥,生用有祛風解表的功效,炒炭則用於止血。配防風、羌活,治風寒表癥;配銀花、連翹、薄荷,治風熱表癥;配生石膏,治風熱頭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腫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荊芥與紫蘇均能發汗解表,但紫蘇散寒力強,偏入氣分,又能理氣寬中;而荊芥祛風力勝,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氣方中常用紫蘇,而在理血劑當中多用荊芥。荊芥穗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下面就有詳細的介紹。

荊芥穗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穗為唇形科植物荊芥的幹燥花穗,荊芥穗別名: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荊芥穗有解表散風,透疹的功效,荊芥穗有治療感冒,麻疹,風疹,頭痛,瘡瘍初起的作用,荊芥穗用藥禁忌是陰虛頭痛忌服荊芥穗。

藥名:荊芥穗

別名: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

性味:辛,微溫。

歸經:歸肺經、肝經。

功效:解表散風,透疹。

主治: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用法用量: 4.5——9g 。

來源:荊芥穗為唇形科植物荊芥的幹燥花穗。

荊芥穗的制法

荊芥:除去雜質,噴淋清水,洗凈,潤透,切段,曬幹。

荊芥穗:摘取花穗。

芥穗炭:取凈荊芥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荊芥炭:取荊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褐色。

荊芥一藥,生用有祛風解表的功效,炒炭則用於止血。配防風、羌活,治風寒表癥;配銀花、連翹、薄荷,治風熱表癥;配生石膏,治風熱頭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腫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荊芥與紫蘇均能發汗解表,但紫蘇散寒力強,偏入氣分,又能理氣寬中;而荊芥祛風力勝,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氣方中常用紫蘇,而在理血劑當中多用荊芥。

荊芥有發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風功效。主要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癥,常與防風相需為用。但也可配辛涼解表藥或清熱解毒藥治療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癥,如薄荷、菊花、桑葉、銀花等。荊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發,常與薄荷、蟬衣、牛蒡子等配合應用。荊芥又常用於瘡瘍初起有表癥者,可配伍防風、銀花、連翹、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熱,又消癰腫。荊芥炒炭應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於便血、崩漏等癥,在臨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藥同用。

荊芥穗的相關配伍

1、用於經血不止:烏龍尾(炒煙盡)、荊芥穗各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茶下。(《聖濟錄》)

2、用於頭項風強:八月後,取荊芥穗作枕,及鋪床下,立春日去之。(《千金方》)

3、用於咽膈不利,疏風壅,涎唾多:牛蒡子(微炒)、荊芥穗各一兩,炙甘草半兩,為末。食後湯服二錢,當緩緩取效。(寇氏《本草衍義》)

荊芥穗的形態特征

多年生植物。莖堅強,基部木質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荊芥棱形,上部鈍四棱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葉卵狀至三角狀心臟形,長2.5-7厘米,寬2.1-4.7厘米,先端鈍至銳尖,基部心形至截形,邊緣具粗圓齒或牙齒,草質,上面黃綠色,被極短硬毛,下面略發白,被短柔毛但在脈上較密,側脈3-4對,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葉柄長0.7-3厘米,細弱。

花序為聚傘狀,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組成連續或間斷的、較疏松或極密集的頂生分枝圓錐花序,聚傘花序呈二歧狀分枝;苞葉葉狀,或上部的變小而呈披針狀,苞片、小苞片鉆形,細小。花萼花時管狀,長約6毫米,徑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內面僅萼齒被疏硬毛,齒錐形,長1.5-2毫米,後齒較長,花後花萼增大戍甕狀,縱肋十分清晰。花冠白色,下唇有紫點,外被白色柔毛,內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長約7.5毫米,冠筒極細,徑約0.3毫米,自萼筒內驟然擴展成寬喉,冠簷二唇形,上唇短,長約2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具淺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4毫米,基部心形,邊緣具粗牙齒,側裂片圓裂片狀。雄蕊內藏,花絲扁平,無毛。花柱線形,先端2等裂。花盤杯狀,裂片明顯。

荊芥穗的含量測定

含量: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80:2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2nm。理論板數按胡薄荷酮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胡薄荷酮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µ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二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加入甲醇10ml,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50kHz)20分鐘,濾過,濾渣和濾紙再加10ml甲醇,同法再超聲處理一次,濾過,加適量甲醇洗滌2次,合並濾液和洗液,轉移至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µ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胡薄荷酮(C10H16O)不得少於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