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Nepeta cataria L.),別名: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是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植物。莖堅強,基部木質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鈍四棱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藥用其幹燥莖葉和花穗。鮮嫩芽小兒鎮靜最佳,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微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子稍黑紫黃綠色。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荊芥為發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痰、祛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汗,嘔吐。

什麼是荊芥

荊芥概況

荊芥——桑一又荊芥原名“假蘇”,土名“薑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藥用其幹燥莖葉和花穗。鮮嫩芽小兒鎮靜最佳,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微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子稍黑紫黃綠色。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荊芥為發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痰、怯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汗,嘔吐。

藥材形狀

莖方形,四面有縱溝,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綠色,被短柔毛,體輕質硬而脆,斷面纖維狀類白色,中心有白色髓,葉對生,葉片分裂,裂片細長,呈黃色、皺縮卷曲,破碎不全,頂端5齒裂,淡棕色或黃綠色,被短柔毛,內藏棕黑色小堅果,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以身幹,色黃綠、莖細、穗多,無泥雜者為佳。

主治病癥

解表散風,透疹。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1.外感表證。本品辛散氣香,長於發表散風,且微溫不烈,藥性緩和,為發散風寒藥中藥性最為平和。對於外感表證,無論風寒、風熱或寒熱不明顯者,均可廣泛使用。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3.瘡瘍初起兼有表證。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證。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

祛風解表,透疹消瘡,止血。

【應用】

傳統經驗認為本品為風病、血病和產後的要藥。

1、外感表證

風寒風熱均可用:風寒的,配防風、生薑;風熱的,配薄荷、柴胡等。在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荊芥雖屬辛溫,但溫而不燥,與辛涼解表藥配伍,可增強疏散風熱的作用,適用於有發熱、頭痛、鼻塞、咽疼、眼結膜炎等風熱癥狀(感冒、流感早期)。方如荊防敗毒散。

2、治療咽炎、扁桃體炎

前人的經驗是“咽痛必用荊芥”,現代在治療咽炎和扁桃體炎的方劑中,荊芥常不可少。配桔梗、生甘草尤能加強其消炎作用。

3、出血

用荊芥炭止血,要配其他止血藥,例如配槐花炭治大便下血,配茅根治鼻出血。

4、產後血暈

產後因失血過多或血液循環功能障礙而引起暈厥,可用荊芥穗。單味6g研末沖服,或隨癥配其它藥煎服。

5、透疹止癢

在蕁麻疹、風疹、麻疹時用之,起到加速病理過程消退和止癢的作用。常用薄荷、防風的功效與作用等配伍(內服或外洗均可)。

荊芥的功能主治 選方

【功能主治】

發表,祛風,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後血暈;癰腫,瘡疥,瘰癧。荊芥穗效用相同,惟發散之力較強。

①《本經》:"主寒熱,鼠瘺,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

②《藥性論》:"治惡風賊風,口面歪邪,遍身頑痹,心虛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氣,除勞,治丁腫;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氣,能發汗,除冷風;又搗末和醋封毒腫。"

荊芥的功能主治 選方 禁忌

③孟詵:"產後中風身強直,研末酒服。"

④《食療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勞風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理丈夫腳氣,筋骨煩痛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華子本草》:"利五臟,消食下氣,醒酒。作菜生熱食並煎茶,治頭風並汗出;豉汁煎治暴傷寒。"

⑦《本草圖經》:"治頭風,虛勞,瘡疥,婦人血風。"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並敷毒瘡。治吐血。""荊芥穗,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熱痛,消腫,除諸毒,發散瘡癰。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風熱,通肺氣鼻竅塞閉。"

⑨《綱目》:"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及生瘡,陰頹,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荊芥的功能主治 選方 禁忌

【選方】

①治風熱頭痛: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永類鈐方》)

②治頭目諸疾,血勞,風氣頭痛,頭旋目眩:荊芥穗為末。每酒服三錢。(《眼科龍木論》)

③治風熱肺壅,咽喉腫痛,語聲不出,或如有物哽:荊芥穗半兩,桔梗二兩,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後溫服。(《局方》荊芥湯)

④治一切風,口眼偏斜: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處砂盆內研,生絹絞汁於磁器內,煎成膏;餘滓三分,去一分,將?分滓日幹為末,以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動風物。(《經驗後方》)

⑤治大便下血:㈠荊芥,炒,為末。每米飲服二錢,婦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餛飩食之。(《經驗方》)

㈡荊芥二兩,槐花一兩。炒紫為末。每服三錢,清茶送下。(《簡便單方》)

⑥治產後血暈,築心,眼倒,風縮欲死者:幹荊芥穗,搗篩。每用末二錢匕,童子小便一酒盞,調熱服,口噤者挑齒,閉者灌鼻中。(《本草圖經》)

⑦治小便尿血:荊芥、縮砂,等分。為末。糯米飲下三錢日三服。(《瀕湖集簡方》)

⑧治痔漏腫痛:荊芥煮湯,日日洗之。(《簡便單方》)

荊芥的功能主治 選方 禁忌

⑨治癃閉不通,小腹急痛,肛門腫疼,無問新久:大黃(小便不通減半)、荊芥穗(大便不通減半),等分。各別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水調下,臨時加減服。(《宜明論方》倒換散)

⑩治一切瘡疥:荊芥、金銀花、土茯苓,等分。為末,熟地黃熬膏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匯言》)

⑾治風毒寡癧、赤腫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荊芥穗四兩。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攪勻服之,日三服。(《聖惠方》)

⑿治腳椏濕爛:荊芥葉搗敷之。(《簡便單方》)

【宜忌】

表虛自汗、陰虛頭痛忌服。

①《藥性論》:"荊芥久服動渴疾。"

②《葦航紀談》:"凡服荊芥風藥,忌食魚。"

③《綱目》:"反驢肉、無鱗魚。"

④《本草經巰》:"痛人表虛有汗者忌之;血虛寒熱而不因於風濕風寒者勿用;陰虛火炎面赤,因而頭痛者,慎勿誤入。"

荊芥的食用方法

荊芥發表透疹消瘡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荊芥穗更長於祛風。註意:荊芥宜晴天加工,必須搶水洗凈,不宜久潤,隨切隨曬,當天曬幹,不用火烘烤,否則香味走失,影響藥效。

1,荊芥可作調料,湯羹中放幾片荊芥葉子可增加湯的香氣,燉動物性原料時放荊芥可起到去腥的效果。

2,荊芥生食常見的有荊芥拌黃瓜、辣椒絲拌荊芥、涼拌荊芥等。

3,烙成煎餅(也叫荊芥托兒),作主食配粥或者湯羹也很好;用荊芥做餡料包餃子、肉餅也常用。

4,荊芥祛風解表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5,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癥,常與防風相需為用。

6,荊芥可配辛涼解表藥或清熱解毒藥治療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癥。

荊芥粥的制作材料:

主料:粳米100克,荊芥穗100克

調料:鹽2克

做法:

1、粳米淘洗幹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幹水分。

2、將荊芥苗摘洗幹凈,細切。

3、取鍋放入冷水、粳米,先用旺火煮開,然後改小火熬煮,至粥將成時,加入荊芥苗、鹽,待兩三沸,即可盛起食用。

荊芥用藥禁忌

表虛自汗、陰虛頭痛忌服。

1.《藥性論》:荊芥久服動渴疾。

2.《葦航紀談》:凡服荊芥風藥,忌食魚。

3.《綱目》反驢肉、無鱗魚。

4.《本草經疏》:病人表虛有汗者忌之;血虛寒熱而不因於風濕風寒者勿用;陰虛火炎面赤,因而頭痛者,慎匆誤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