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都是火鍋店生意最紅火的時候。朋友同事隔三岔五就喜歡到火鍋店去聚餐,一是為瞭聯絡感情,二是為瞭抵禦寒冷。有時候去晚瞭,還得排隊,但仍然是樂在其中。不過火鍋的衛生問題也是人們關註的焦點,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為此另可不吃火鍋。那麼,如何吃火鍋才是正確的呢?小編要告訴大傢吃火鍋的4大健康陷阱,希望您吃得安全,吃出健康!

吃火鍋高發痛風

冬季天寒,大傢都喜歡去吃火鍋,專傢告訴大傢,火鍋固然好吃,但是卻存在諸多健康隱患,尤其是對痛風患者來說,吃火鍋發病的幾率可不小,而及時是對於正常人來說,火鍋吃多瞭也會有痛風的風險。因此大傢在冬季吃火鍋最好 不要超過2小時。

如何健康吃火鍋?

一般來說,痛風患者應該避免吃火鍋,在吃火鍋時,大量進食嘌呤含量高的動物內臟、骨髓、牛羊肉、海鮮、蝦蟹易導致痛風發作。不少人誤認為隻喝湯不吃肉就沒事,其實,肉湯所含的嘌呤比肉本身要高出很多,更易導致體內嘌呤代謝產物尿酸升高,喝酒又易使體內乳酸堆積,抑制尿酸的排出。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正常人群來說,如果不加以註意,也有極高的風險出現痛風。專傢建議大傢多長個心眼,在一些細節方面註意一下,可以讓自己患上痛風的幾率大大下降。

1.吃火鍋配蘇打水:火鍋內酸性物質比較多,這時候不妨配一杯堿性的蘇打水來綜合一下。也可以多喝白開水來稀釋尿酸,加速排泄。千萬不要喝啤酒,否則“雪上加霜”。

2.火鍋湯不要喝:火鍋湯內往往含有大量的嘌呤,要盡量少喝,如果一定要喝,則在火鍋開涮的半個小時內喝較好。這時候的嘌呤含量較低。

3.多點素食:吃火鍋時多吃以素食為主的堿性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而海鮮、蘑菇、牛羊肉等嘌呤含量特別高。

4.吃火鍋不要超過兩小時:吃火鍋的時間最好控制在兩小時內,否則潛在危險也會增大。

吃火鍋時要避開的4大健康陷阱

陷阱1 麻、辣、燙

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隻能耐受50~60℃,而火鍋濃湯溫度可高達120℃,食物燙熟即吃的話,很容易燙傷口腔、食管和胃黏膜。再加上麻辣等刺激,容易引起或誘發各種消化器官炎癥和潰瘍。

專傢提醒:寧舍三鮮,不要一燙

食物從鍋中撈出最好先放在小碟待微涼再吃,本來就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吃火鍋以少油、少麻辣的清淡火鍋為宜。

陷阱2 鮮嫩

如果一味貪圖鮮嫩,還沒等食物熟透就吃,不僅影響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還可能因其中未被殺滅的細菌和寄生蟲引起胃腸道感染。

專傢提醒:莫吃半熟食

寧可犧牲一些口感,也應把肉類涮熟透再吃。當然,如果食物煮得太久,也會導致營養成分破壞,一般燙軟後即可進食。

吃火鍋還是清湯好

一入冬,各色火鍋店常常是客人爆滿,特別是幾傢特色的火鍋連鎖店一到“飯點兒”排號等位的陣勢更為壯觀。冬季天氣寒冷,熱氣騰騰的火鍋自然頗受消費者喜愛。可以說,吃火鍋不僅是一種飲食選擇,也稱得上一種時尚生活。[小編推薦:八招解決“火鍋病”]

讀者林女士:我老公一到冬天,特喜歡吃辣辣的紅湯火鍋。我有時和他一起吃,吃完都覺得胃不舒服。請問老吃這種麻辣火鍋好嗎?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范志紅博客]:為瞭追求口味上的刺激,很多人喜歡吃麻辣的紅湯火鍋。不過,在北方幹燥氣候下,過濃的辣味物質會造成消化道過度充血,對於那些本來有胃炎、胃潰瘍的人更是一種傷害。

很多人還喜歡將肉從火鍋撈出來後直接送入口中,滾燙的食物進入食道後,食道黏膜很容易被燙傷。連續一個小時的炙燙刺激會讓食道黏膜損傷嚴重,甚至留下致癌隱患。

一般來說,吃清湯火鍋嚴重燙傷的危險要小一點。但如果湯表面上有厚厚一層油,食物的溫度很難下降,燙傷消化道的危險就會大大增加。

很多高檔火鍋店憑借可口的美食、精致的裝潢和周到的服務,招攬瞭一大批年輕的忠實顧客。不過吃火鍋也會引發一些健康問題,比如一般羊肉、辛辣都會生熱,使人上火;火鍋底油比較大,而且不易引起註意,很容易就攝入過高熱量;由於飲食習慣不當引發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不良癥狀……(本節內容來自京華時報夏文)

那些跟火鍋有關的病

1.火鍋綜合癥

有的食客在品嘗以麻辣聞名的四川火鍋時不知節制,也導致咽喉腫痛、便秘等癥狀。此外,還有牙齦腫痛、腹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醫學專傢稱之為“火鍋綜合癥”。

2.過敏性反應

過敏性反應的患者多是食海鮮火鍋過量,對蝦、蟹、蝦蛄等鮮甜爽口的生猛海鮮“愛不釋口”,食後引發全身搔癢。

為此,醫學專傢提醒市民,體質虛弱或患有慢性胃病、消化道潰瘍等患者應少吃麻、辣、燙口味的火鍋;不可貪圖食物鮮嫩,而未燙熟就“囫圇吞棗”,這樣易導致消化不良;此外還要註意火鍋工具的清潔衛生,嚴防病從口入。

3.痛風

吃火鍋時,為追求鮮美的口感,喜歡把牛羊肉、海鮮等在火鍋湯裡燙一下就撈出來食用,加上大量飲酒,人們還容易患上痛風。

天津醫大總醫院內分泌科馬中書教授說,痛風屬於代謝性疾病,是嘌呤代謝紊亂使血尿酸增高導致的一種疾病,體內過多的尿酸會以尿酸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皮下、腎臟等臟器組織,會引起關節炎、皮下痛風結石、腎臟結石、痛風性腎病等一系列病癥。痛風早期常表現為腳趾、足弓、踝等關節部位腫痛,尤以夜間明顯,若病情得不到控制,會進一步引起關節變形,直至損害腎功能,引起腎衰竭。

食物中的嘌呤是人體尿酸的主要來源,海鮮、動物內臟、肉類、蘑菇類、啤酒、糧食釀制的白酒等食物嘌呤含量高,這些食物攝入過多是導致痛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這些食物恰是人們吃火鍋時的“最愛”,牛肉、牛髓、羊肉、羊腎、羊腦、魚丸、蝦丸、鮮蝦等一晚上涮上幾盤很平常,結果導致夜間痛風發作。

“還有不少人喜歡喝火鍋湯,認為這種湯涮過肉、菜等多種食物,營養豐富。其實這種觀點很錯誤。”

馬中書說,火鍋湯經過長時間熬煮,不僅溶解瞭食物中的大量嘌呤,還富含油脂,常喝這種湯很容易誘發或加重痛風、血脂異常等代謝性疾病,對控制病情非常不利。

專傢支招 吃火鍋次數別太勤,半個月吃一次是可以的,痛風、血脂異常、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患者每月別超過一次。吃火鍋時應少吃海鮮、動物內臟和肉,多吃茼蒿、油菜、紅薯、冬瓜、大白菜、蘿卜等蔬菜,而豆制品、香菇、木耳等嘌呤含量也較高,痛風患者應少吃。

4.燙傷口腔、食管、胃黏膜

不少人愛吃火鍋就是圖個熱乎,熱騰騰的美味從鍋中一夾起來就送進嘴裡,燙得舌頭發麻額頭發汗大呼過癮,且美其名曰“一熱當三鮮”。事實上,這對於口腔、食管和胃黏膜非常不利。

天津醫大總醫院口腔科副主任楊道明教授表示,口腔、食管和胃黏膜一般隻能耐受50℃的溫度,食物太燙就會損傷黏膜,而火鍋濃湯的溫度可超過100℃,取出即吃的話,很容易燙傷口腔、舌部、食管和胃黏膜。一些本來就有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口腔疾病的患者吃瞭火鍋後很可能會加重病情,尤其那些患有口腔黏膜白斑或扁平苔蘚等癌前病變者,火鍋的高溫和辛辣調料的刺激更是對控制病情不利。過燙進食還會增加食管腫瘤發生的危險。所以,吃火鍋千萬不能心急,“寧舍三鮮,莫吃太燙”。

專傢支招 吃火鍋時準備一個空碟,將已涮熟的食物提前盛入空碟中,待其溫度適宜後再食用,有口腔疾病者還應避免食用辛辣火鍋。

5.口瘡或其他口腔問題

吃火鍋還容易引起牙齦腫痛、咽喉腫痛、口腔黏膜損傷、口瘡等一些口腔疾病。

據口腔專傢介紹,吃火鍋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與口腔黏膜有關。因為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達100℃,取出即吃的話,很容易燙傷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黏膜。那些本來就有復發性口瘡的人,吃瞭火鍋後容易復發口瘡。

所以,吃火鍋千萬不可心急,最好能夠做到“寧舍三鮮,不要太燙”。

6.寄生蟲病

旋毛蟲、絳蟲和囊蟲這三種寄生蟲,都可能通過火鍋傳播。

所以,提醒那些貪圖吃鮮嫩者註意,在吃火鍋時,要註意肉類的清潔衛生,安全起見,但凡涮肉片,最好在火鍋裡煮得久一點。同時,還要看肉片上有無白色、米粒狀物質,如有則可能是囊蟲卵。

7.急性胃腸炎胰腺炎

“吃火鍋不當也很容易誘發或加重消化系統疾病,此類患者近期有所增加。”天津醫大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邦茂教授說,冬季寒涼刺激會影響人體消化功能,消化系統疾病在這個季節本來就容易發生,而吃火鍋時很隨意,人們想吃啥就涮啥,進食時間也較長,食物總量因此難以控制,高脂肪、高熱量肉食和蛋白質等攝入過多,使胃腸負擔增加,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分泌,腺體得不到正常休息,就更容易造成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進而導致打嗝、返酸、飽脹等胃部不適合腹痛、腹瀉等腹部不適,甚至還會造成急性胰腺炎,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王邦茂說,很多人喜歡在吃火鍋時喝涼啤酒或冷飲,認為這樣吃才爽快。可這一冷一熱會嚴重刺激胃腸黏膜,影響消化功能,一樣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導致急性胃腸炎。

專傢支招 吃火鍋時間別太長,註意控制進食量,同時保證葷素搭配,不喝冷飲,喝啤酒最好是常溫啤酒且不超過1杯,飲酒別過量,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更要註意。

吃火鍋上火怎麼辦

很多吃火鍋的朋友都知道,上火是一件不大不小的頭痛事,上火的原因一般是由於長時間呆在地暖室內或者吃火鍋等辛辣食物,容易出現口幹舌燥,體內水分大量流失等情況,引起人的新陳代線紊亂。吃火鍋不小心引發上火,既影響食欲,又破壞心情。這個時候就需要一杯降火茶來幫您的忙,替您下下火氣。

1.菊花薄荷

主要適用癥狀:眼睛酸澀、頭痛。

材料:菊花、薄荷各3克。

功效:菊花具平肝明目、解熱養陰功效,清利頭目、薄荷疏肝解鬱。

2.花梨紅棗蜂蜜茶

材料:梨小塊若幹,紅棗切片,薑少許,蜂蜜。

功效:梨子清火潤肺,紅棗補血滋養,冬天喝這個飲料對皮膚最好不過,而且是由裡到外的全面滋養。

3.銀花梔子

主要適用癥狀:痘痘問題、淺眠。

材料:金銀花、梔子各3克。

功效:金銀花可散熱解毒、涼血及消炎,梔子鎮靜除煩、清肝瀉火。

4.玫瑰白芍

主要適用癥狀:舒緩胸悶、煩躁。

材料:白芍、玫瑰花各3克。

功效:玫瑰花可理肝氣、行氣活血、解鬱,白芍平肝養陰、益氣除煩。

5.柴胡甘草

主要適用癥狀:口幹舌燥、嘴破。

材料:柴胡、甘草各3克。

功效:柴胡能疏肝解熱、鎮痛消炎,甘草有助於益氣生津、清熱解毒。

溫馨提示:冬季幹燥易上火,很多網友就服用瞭以往患咽炎時比較管用的一清膠囊、雙黃連等中成藥或喝上幾杯涼茶“下火”,但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其實很多網友的上火並非真的上火,而是虛火。冬天不要盲目吃寒涼食物,可以吃些當季的食物,如木耳,紅棗。

長期吃火鍋麻辣燙小心肛裂

傢住南京鼓樓區的周小姐祖籍四川,每天無辣不歡,一到冬天更是離不開翻滾著辣椒油的火鍋與麻辣燙。上個月出現排便疼痛和便血癥狀,來到肛腸專業醫院(市醫保定點),經專傢檢查後診斷為肛裂,由於發現早,可以通過中醫保守治療,15天就治好瞭肛裂。

肛腸專傢介紹:大便幹燥、疼痛、便前出血、手紙帶血這些都是肛裂早期的主要癥狀。患者一般不需手術,僅通過坐浴、塗抹yao膏等辦法,半個月就可以治愈。建議患者要早發現早治療,以防病情加重,演變成陳舊性肛裂,一旦形成陳舊性肛裂就必須及時手術治療。

而冬季我們都喜歡吃火鍋、燒烤、羊肉等辛辣、刺激、易上火的食物,正是因為飲食上的不合理才容易出現大便幹、臨廁努掙、疼痛、出血的癥狀。所以治療肛裂的首要問題就是調整飲食,少食辛辣,多吃蔬菜水果,例如:冬瓜、絲瓜、菠菜、油菜、蘋果、香蕉、橙子、獼猴桃等這些溫潤去火的食物,適當飲水和運動,保持大便濕潤通暢,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在排便正常的前提下治療肛裂,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