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進入人體後血糖會升高,升到一定水平,大腦食欲中樞會發出停止進食信號。如果飲食過快,當大腦發出停止進食的信號時,往往已經吃入過多的食物,易導致餐後血糖太高。在快速的生活節奏的帶動下,大傢幹什麼都追求快速,吃飯也是,那麼吃飯太快有什麼壞處呢?一起看。

剩菜剩飯的正確處理辦法

1、剩葷不剩素 涼菜都別留

吃剩菜,人們常擔心損失營養和不利健康。從這兩個方面說,素菜都不及葷菜讓人放心。眾所周知,剩菜常有亞硝酸鹽過量的問題。亞硝酸鹽本身有毒,在胃裡與蛋白質相遇,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有數據顯示,人體攝入的亞硝酸鹽80%來自於蔬菜。做好的素菜在溫度較高地方,放的時間一長,亞硝酸鹽含量會有所增加。

此外,素菜中的營養更容易流失。這是因為一種食物中的營養素通常多達幾十種,其中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E都比較怕熱。而蔬菜的營養價值恰恰體現在豐富的維生素上,因此重新加熱的素菜,營養損失嚴重。

食物中還有些不太怕熱的營養素,比如說鈣、鐵等礦物質。這些營養素人們通常會通過魚肉等葷菜攝取,因此熱一回,營養損失不會非常嚴重。

所以,無論是從營養還是安全的角度,都盡量不吃剩的蔬菜。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涼菜不論葷素最好都不吃剩的,因為如果不經加熱,其中的細菌不易被殺死,容易導致腹瀉等不適。

2、蒙上保鮮膜涼透放冰箱

剩菜並不是絕對不能吃,保存條件一定要格外註意,涼透後應立即放入冰箱。晾涼再放是因為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食物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凝結,促使黴菌生長,從而導致冰箱裡的食物黴變。涼透後,要及時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面,因為冰箱有一定抑菌作用。

不同剩菜,一定要分開儲存,可避免細菌交叉污染。還需要用幹凈的容器密閉儲存,如保鮮盒、保鮮袋,或者把碗盤附上一層保鮮膜。

剩菜存放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一般情況下,高溫加熱幾分鐘,可殺滅大部分致病菌。可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產生瞭亞硝酸鹽以及黃曲黴素等,加熱就起不到作用瞭。

餐桌上的健康營養搭配學問

一、海鮮、奶制品配蔬菜

海鮮是“高嘌呤”並呈極高酸性的食物,攝入過多會引起代謝紊亂,增加血尿酸濃度,引發痛風。如果吃海鮮時,多吃些蔬菜、喝點牛奶,這些堿性食物就可以中和尿酸鹽濃度,有利於尿酸排出,大大降低得痛風的危險。

能夠中和嘌呤的堿性食物還有:雞蛋、玉米、生菜、冬瓜、芹菜、萵筍、蘿卜等。含嘌呤較少的食物為奶類及其制品、各種主食、蔬菜、水果等。

二、豆腐配海帶

豆腐營養豐富,含皂角苷成分,能抑制脂肪的吸收,促進脂肪分解,阻止動脈硬化的過氧化質產生。但是,皂角苷會造成機體碘的缺乏,而海帶中富含人體必需的碘(每100克海帶含碘24克)。由於海帶含碘多,也可誘發甲狀腺腫大,二者同食,讓豆腐中的皂角苷多排泄一點,可使體內碘元素處於平衡狀態。

但需要註意的是,海帶性寒,脾胃虛寒者忌食。患有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帶。孕婦、乳母不宜吃過多海帶,因為海帶中的碘可隨血液循環進入胎(嬰)兒體內,引起胎(嬰)兒甲狀腺功能障礙。

三、玉米配豌豆

玉米中所含的胡蘿卜素,被人體吸收後能轉化為維生素A,具有防癌作用;植物纖維素能加速致癌物質和其他毒物的排出;天然維生素E則有延緩衰老、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皮膚病變的功能,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此外,多吃玉米還能抑制抗癌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

豌豆味甘,具有調和脾胃、利腸、利水的功效;它還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可使皮膚柔嫩光滑;其中的粗纖維還能預防直腸癌

玉米和豌豆搭配在一起,可提高人體對蛋白質的利用價值。因為不同食物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不同,玉米中賴氨酸含量低,與含賴氨酸高的豌豆混合食用,可以起到蛋白質互補作用,從而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

將玉米與豌豆按3∶1的比例混合,倒入能沒過它們一半的清水,加入少許精鹽、味精、幾粒花椒,小火慢煮即可。也可煮八成熟後,在炒鍋中加入少許植物油、蔥花爆香,放入已準備好的玉米和豌豆,加鹽、味精炒熟即可。

四、魚配豆腐

營養學傢經研究發現,在大豆中含有的脂肪成分具有降低膽固醇作用。而魚脂肪中含有名為二十碳五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這種物質具有使血流更順暢、流動不易凝聚、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另外,魚肉中含有的牛黃酸成分也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因此,豆腐和魚搭配著吃,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被大大強化瞭。

需要提示的是,做魚燒豆腐或魚燉豆腐時,用老豆腐比較好,再放一些蔬菜和香菇,無論風味還是營養都更加誘人。

五、豬肝配柿子椒

對貧血的人群及兒童青少年來說,補血的食物是動物肝臟和瘦肉。動物肝臟中含有豐富的鐵,但是很多膳食因素影響鐵的吸收和利用。鐵的吸收必須由高價鐵轉變為低價鐵的復合物,其過程需要維生素C的作用。

而豬肝搭配柿子椒正是一舉多得,因為柿子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100克柿子椒中維生素C含量為72毫克,是菠菜的2.3倍、西紅柿的4倍。同時柿子椒中的膳食纖維素能促進食物中膽固醇排泄。還有,柿子椒和豬肝同熘炒,其中富含多種脂溶性維生素及β-胡蘿卜素,能夠完全被吸收利用。

男人吃飯太快有什麼壞處

1、血糖升高患糖尿病

食物進入人體後血糖會升高,升到一定水平,大腦食欲中樞會發出停止進食信號。如果飲食過快,當大腦發出停止進食的信號時,往往已經吃入過多的食物,易導致餐後血糖太高。

主食那麼快速地吃完,血糖上升的速度可想而知,胰島素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對於預防糖尿病當然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2、高血脂的危險加大

淀粉食物加肉類的配合,讓血脂的控制也會變得更難。如果運動不足,35歲之後會非常容易患上脂肪肝、高血脂。

3、癌癥風險上升

口腔的咀嚼絕非沒有意義,唾液的充分攪拌能夠滅活不少有毒有害物質。如果放棄瞭這一步,勢必會增加致癌物質作用的危險。飲食本身不能供應促進致癌物排出的膳食纖維,也不能供應預防癌癥所必需的抗氧化成分。常此以往,癌癥風險當然會比其他人增大。

吃得快,不能完全咀嚼,食物的大塊殘渣進入消化道,從食管、胃到小腸一路通過,時間長瞭就會造成傷害。熱湯、熱粥一仰頭喝掉,油條、粢飯團囫圇吞棗,辛辣甜膩一味偏愛……這樣長期的反復刺激,容易導致消化道壁細胞增生,癌前病變。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飲食六宜

宜早:人體經一夜睡眠,腸胃空虛,清晨進些飲食,精神才能振作,故早餐宜早。

宜緩:吃飯細嚼慢咽有利於消化,狼吞虎咽,會增加胃的負擔。

宜少:人體需要的營養雖然來自飲食,但飲食過量也會損傷胃腸等消化器官。

宜淡:飲食五味不可偏亢,多吃淡味,於健康大有好處。

宜暖:胃喜暖而惡寒。飲食宜溫,生冷宜少,這有利於胃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宜軟:堅硬之物,最難消化,而半熟之肉,更易傷胃,尤其是胃弱年高之人,極易因此患病。所以煮飲烹食須熟爛方食。

二、飯前喝湯

我國居民用餐習慣一般都是先吃飯、後喝些菜湯。西方人的用餐習慣是先喝點湯,再吃飯(面包等)。這兩種不同的用餐習慣,究竟哪一種科學、合理?從科學衛生的觀點看,先喝點湯再吃飯比較好。因為人在感覺饑餓時馬上吃飯對胃的刺激比較大,日久,容易發生胃病或消化不良。如果吃飯前先喝點湯,就好象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作好準備。這樣,就會減輕對空胃的刺激,對胃的保護有一定好處。

三、站著吃飯

醫學傢對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用餐姿勢研究表明,站立位最科學,坐式次之,而下蹲位最不科學。這是因為下蹲時腿部和腹部受壓,血液受阻,回心血量減少,進而影響胃的血液供應。而吃飯時,恰恰是胃最需要新鮮血液的時候,某些胃病可能與下蹲式就餐姿勢有關。人們吃飯時大都采用坐勢,主要是因為工作勞累,而坐勢最感輕松之故。

四、吃飯說話

傳統習慣認為,吃飯時不宜說說笑笑,否則對消化吸收不利。而現在一些保健專傢則認為,吃一頓午飯用30分鐘左右為宜,在此時間裡邊吃邊說,可使一起進餐者交流感情,解除煩惱,使腸胃能正常地消化食物。其原因是,愉快的心情不僅能增進食欲,還可興奮中樞神經,從而促進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胃腸處於最佳消化狀態。

五、喜吃苦食

苦味食物不僅含有無機化合物、生物堿、萜烴類,而且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生長發育、健康長壽的必需物質。苦味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幫助人們從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松弛下來,緩解由疲勞和煩悶帶來的惡劣情緒。苦瓜、咖啡、苦菜、慈姑、茶葉、巧克力、啤酒等苦味食品含維生素B,有強大的殺傷癌細胞的能力。

六、營養均衡

不挑食,不偏食。水果應在兩餐間食用;湯應在飯前喝;瓜類蔬菜要單獨食用。

七、三餐有別

早吃好,午吃飽,晚餐適量。草率的早中餐、豐盛的晚餐,使人患肥胖的占67%。早餐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為佳。午餐同樣,因為午餐食用雞或魚等高蛋白可使血液中充滿氨基酸,包括酪氨酸,酪氨酸可通過血腦屏障,在大腦中轉化為使頭腦清醒的化學物質;另一個能通過血腦屏障的關鍵營養物質是膽堿,它存在於魚、肉、蛋黃、大豆制品、燕麥片、米、花生和山桃核中,膽堿是腦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化學前體,在記憶中起主要作用。晚餐以高碳水化合物為佳。

每天一點這些食物讓你更美

每天一把大杏仁

每天一把大杏仁,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有更強的防禦機能。一把大杏仁(約23粒,28克)就可以提供人體一天所需要的維生素E的一半。而維生素E已被證實是一種強抗氧化物質,可以降低很多慢性病的發病危險,比如心臟病、糖尿病、老年癡呆、癌癥等,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減緩衰老。

每天一樣紫果蔬

食用紫色果蔬可以避免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如老年癡呆癥、心臟疾病及癌癥。據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多食用藍莓、黑莓或梅子可減少多發性硬化癥與帕金森氏癥的發展機會。研究人員推薦每天應有一種或兩種紫色果蔬。

每天吃5克綠茶

其實,吃茶比喝茶更有營養。這是因為,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泡茶時僅有約35%的營養溶入茶水中,其餘65%的脂溶性營養成分則隨茶葉一起被倒掉。這些脂溶性營養中很大一部分是具有抗衰老作用的維生素E和兒茶素。

此外,它們還能消除色斑、降血脂以及預防流行性感冒。而吃茶則可大大減少這些營養成分的流失。同時,把茶和其他食物一起烹制,還能將茶的香味溶於食物中,使食物味道更加鮮美。

每天生吃2瓣大蒜

要讓大蒜發揮最佳的抗衰老功效,最健康的吃法是生食。這是因為和很多蔬菜一樣,大蒜如果煮熟瞭就失去瞭原有的營養價值,抗氧化劑會損失很多。生吃的話,最好把大蒜搗碎成泥,而且要先放10-15分鐘再吃,這樣它裡面的大蒜辣素和多種活性酶就更容易充分作用,達到抗衰老保健功效。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蒜有很強的刺激性,胃腸道疾病、眼疾患者也不宜生吃大蒜。建議喜歡生食大蒜的人們每天不要超過2瓣,而且最好多餐分食。

一勺黑米麩

僅僅一勺黑米麩中含有的促進健康的花青素抗氧化劑就超過瞭一勺藍莓。黑米中富含花青素抗氧化劑,這除瞭意味著黑米更有利於抵抗衰老以外,還能有效預防和應對心臟病、癌癥等。建議人們用黑米或者黑米麩代替價格昂貴的藍莓、黑莓等水果——抗氧化作用更勝一籌,並含有更為豐富的纖維素和維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