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吹走瞭暑熱,不涼不熱的中秋給瞭我們愜意的生活。為此我們胃口大開,食欲旺盛。於是,開始秋季進補,以增強體能。但是,剛剛送走瞭暑熱,還不能很快就適應秋季的特征,身體機能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才能適應。所以,不要馬上就大魚大肉地吃起來,要給胃腸道在夏秋兩季的銜接,營造一個合理的適應的平臺。否則會引起消化系統的不良反映。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秋季進補的註意事項。我們一起看看吧。

秋季應該如何進補

1.秋天進補要註意體內的酸堿平衡。正常人血液的PH值應呈弱堿性,.般情況下,人體可自動調節並平衡體內的酸堿濃度。但是,如果大魚大肉等酸性食物吃多瞭,超過瞭機體的耐受程度,就可使血液呈酸性,容易使人患上高血壓、高血脂、痛風、脂肪肝等。所以,在秋季進補的時候,大傢不要忘瞭多吃些時令蔬菜、水果,以及茶葉、豆制品、杏仁、栗子等堿性食物,以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

2.秋天吃肉類確實有助於恢復體力,但是如果吃得過多,而運動很少的話,就很容易秋後發福。所以,秋季進補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進行。一般人可從日常飲食中得到足夠的營養,不用刻意進補。而且,中醫認為,立秋後是生津養陰的好時節,高脂肪並不利於養生; 倒是豆芽、菠菜、胡蘿h、芹菜、小白菜、萵筍等蔬菜,營養豐富又不容易讓人發胖,秋季可以多吃一點。

立秋後吃什麼

立秋後,飲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氣。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卜、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雞肉、兔肉、花生、黃鱔、鯽魚、黃魚、柚子、梨、蘋果等。

秋季是人體適宜進補的季節,但要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少吃蔥、薑、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忌多貪食瓜果,以免傷脾胃。

立秋吃堅果防瘧疾

瘧疾是兒童在夏秋之際的常見傳染病,又叫冷熱病,是由瘧原蟲經由蚊叮咬傳播的傳染病,癥狀是寒戰、高熱。預防瘧疾,最好的預防辦法是滅蚊、防蚊咬。

秋季進補的註意事項

1. 膳食營養平衡是基礎。

秋季仍然要按照膳食營養平衡的原則來合理安排飲食,單純靠某種食物是難以達到補益作用的。可以參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平衡膳食寶塔來按比例選擇不同種類的食物。

2. 谷薯類為主,適當搭配粗糧

谷薯類食物為主,註意粗細糧搭配能獲得更全面的營養。山藥、紅薯、芋頭等屬於薯類食物,比大米、白面含有更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微量營養素,用其替代部分主食是個不錯的選擇。。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作用,適合在秋季食用。

3. 多吃新鮮果蔬

秋天有很多的新鮮水果,如梨、葡萄、石榴等。中醫認為,梨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葡萄益氣生精,能夠補益肝腎。從營養學的角度,果蔬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學物質,這些營養成分有益於延緩衰老,預防癌癥,維護身體健康。但是,水果中含有一些糖,對於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脾胃寒涼的人,不適宜吃太多偏涼性的水果,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不同顏色的果蔬,其功效也不同:

紫黑色的果蔬,如葡萄、桑葚等,含有豐富的白藜蘆醇、花青素和維生素C,具有較好的抗氧化功效,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延緩衰老都有良好的作用。

紅色的果蔬,如番茄,其番茄紅素和β-胡蘿卜素的含量豐富,對前列腺和心血管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白色的大蒜中,含有能夠殺菌抗癌的大蒜素,保健作用特別突出。

4. 適量進食肉、蛋類食物

很多人在秋季講究進補,但是吃太多的肉會給消化和代謝器官增加負擔。適量進食肉、蛋類食物,少吃肥肉,選擇一些易於消化吸收且脂肪含量較少的禽肉是明智的選擇。

5. 飲食要清淡和規律

大魚大肉的進補,不利於秋季養生。秋季應堅持清淡和規律的飲食。

6. 進補適度,控制體重

“貼秋膘”更適合“苦夏”的人。對於那些夏天呆在空調房裡,並沒有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的人來說,秋天再貼秋膘的話,體重很容易就會超標。合適的體重對於保持身體健康來說意義重大,因此秋季進補要適度。

7. 及時補充水分

人的身體中最多的就是水。秋天比較幹燥,要註意及時給身體補水。口渴是個滯後的缺水信號,不要等感覺到口渴瞭才喝水。

8. 食宜溫,少寒涼

俗語說“秋瓜壞肚”,這與食物不潔和瓜果的寒涼對腸胃的刺激有關。秋天不宜吃過涼的食物,尤其是直接食用從冰箱取出的食物,進食以溫熱為宜,避免胃腸道不適。

秋季進補必吃的5種食物

第一補:山藥

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藥”的功效。山藥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著吃、做湯喝、炒菜均可。蒸著吃,營養損失最小。

最好搭配:枸杞

可以和枸杞搭配來熬枸杞山藥粥,能更好地發揮滋補效果。

第一菜:蓮藕

天氣幹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鮮藕對治療便秘,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湯

七孔藕淀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

最好搭配:黑白木耳

搭配銀耳可以滋補肺陰,搭配黑木耳則可以滋補腎陰。

第一堅果:花生

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

最佳吃法:連殼煮著吃

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花生可治療血小板減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殼有降低血壓、調整膽固醇的作用。

最好搭配:紅棗

搭配紅棗,能補脾益血、止血。對脾虛血少、貧血有一定療效,對女性尤為有益。

第一粥:百合粥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營養成分豐富,有蛋白質、維生素、胡蘿卜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淀粉對抑制癌細胞增生有一定的療效。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成為秋季食用之上品。

最佳吃法:煮粥

如百合與糯米制成百合粥,放上一點冰糖,不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於睡眠。

最好搭配:杏仁

杏仁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搭配百合熬粥適用於病後虛弱、幹咳患者。

第一水果:梨

梨因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自古就被尊為“百果之宗”。秋季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最佳吃法:吃生梨

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的咽喉幹、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癥狀;將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陰潤肺、止咳祛痰的作用。

最好搭配:蜂蜜

聞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的,對患肺熱久咳的病人有明顯療效。

秋季進補的禁忌

1.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瞭秋季,由於氣候宜人,實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進而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因此,秋季不要放縱食欲,避免大吃大喝。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季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飲食不要過於生冷:

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瞭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非凡註重不要過於生冷,以免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4.應忌過燥的食物:

中醫學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輕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的食物。

秋季進補應註意8大問題

1.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應按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火”。

3.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4.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5.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因為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6.忌重“進”輕“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傢庭天天有葷腥,餐餐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便無規律甚至便秘。養生專傢近年來提出一種關註“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7.忌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8.忌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可能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不要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