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買過纖維片,以為每天吃幾片就能瘦下來。但國外研究數據表明,纖維片並不能起到減肥藥的作用。它的唯一作用,是讓胃裡面吸水膨脹,從而少吃一些其他的食物。還有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下吧。

膳食的搭配原則以及技巧

一、膳食搭配的原則

1、“食不厭雜”。意在食物要多樣。目的是通過食物多樣化的途徑,實現營養全面性的目標。“雜”主要指的是食物的種類要多,跨度要大,屬性遠,一般人的膳食每日的食物種類應在30種以上(日本人每人每日的食物種類要求35種以上)

2、食物的搭配能起到營養互補的作用或彌補某些缺陷或彌補某些損害。

3、食物搭配一定要避免“相克”的“不宜的”即是安全無毒的。

4、力求搭配的食物具有共同性能增強營養保健作用。

5、將現代營養學理論與中醫養生理論相結合,指導食物的合理搭配和完成搭配的技巧。

二、主食搭配的技巧

1、粗細搭配,糧豆混食。如二米面發糕(標粉、玉米面各二分之一)、綠豆小米粥、芝麻醬花卷、紅薯粥

2、糧蔬、糧果搭配。最常見的是南瓜飯、胡蘿卜飯,如果再配上些果類,如紅棗、蓮子、栗子或果仁,不僅會增加主食中的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又會使主食別有風味。

3、主食與麥的搭配。燕麥、蕎麥、莜麥等中的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鈣、鋅等營養素含量均高於小麥粉,某些成份又有降脂等保健作用。如蕎麥、玉米粥;大麥、高梁米粥;蕎麥、標準粉的傢常餅等。

4、糧菜搭配。米飯配以素菜好,如油菜飯。

5、米面混吃。日常膳食采用米、面混吃的方法是比較科學的。

6、宴席上的主食搭配

傳統宴席的組成缺陷是主食的比例太小,不能體現主食在膳食中的地位。要改革傳統宴席熱比關系的不合理性。要做到主食的多樣性,花樣多、品種齊,營養互補,美味可口。如可增加以下品種,包子、餃子、餡餅、春餅、春卷等主副食搭配的風味小吃均屬糧菜搭配、主副搭配、菜豆搭配的主食品種。

三、副食搭配的技巧

1、葷素搭配。葷素搭配不隻是口味的互補,在葷素結構上的互補性則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如青菜炒肉絲、鮮筍冬瓜球、土豆燉雞塊等。葷素搭配是重要的原則,也是搭配的關鍵。

2、蔬菜的搭配。如燒三菇、炒合菜、蘑菇燒腐竹等。

3、質地搭配。主料和配料的質地有軟、脆、韌配韌,如蒜苗炒魷魚;嫩配嫩如菜心炒雞片。

4、色澤搭配。主料與配料的色澤搭配主要有順色搭配和異色搭配兩種。順色搭配多采用白色,如醋溜三白、茭白炒肉片等。異色搭配差異大,如木耳炒肉片。色澤協調會引人食欲,反之,如搭配不協調,反而會影響人的胃口。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飲食六宜

宜早:人體經一夜睡眠,腸胃空虛,清晨進些飲食,精神才能振作,故早餐宜早。

宜緩:吃飯細嚼慢咽有利於消化,狼吞虎咽,會增加胃的負擔。

宜少:人體需要的營養雖然來自飲食,但飲食過量也會損傷胃腸等消化器官。

宜淡:飲食五味不可偏亢,多吃淡味,於健康大有好處。

宜暖:胃喜暖而惡寒。飲食宜溫,生冷宜少,這有利於胃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宜軟:堅硬之物,最難消化,而半熟之肉,更易傷胃,尤其是胃弱年高之人,極易因此患病。所以煮飲烹食須熟爛方食。

二、飯前喝湯

我國居民用餐習慣一般都是先吃飯、後喝些菜湯。西方人的用餐習慣是先喝點湯,再吃飯(面包等)。這兩種不同的用餐習慣,究竟哪一種科學、合理?從科學衛生的觀點看,先喝點湯再吃飯比較好。因為人在感覺饑餓時馬上吃飯對胃的刺激比較大,日久,容易發生胃病或消化不良。如果吃飯前先喝點湯,就好象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作好準備。這樣,就會減輕對空胃的刺激,對胃的保護有一定好處。

三、站著吃飯

醫學傢對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用餐姿勢研究表明,站立位最科學,坐式次之,而下蹲位最不科學。這是因為下蹲時腿部和腹部受壓,血液受阻,回心血量減少,進而影響胃的血液供應。而吃飯時,恰恰是胃最需要新鮮血液的時候,某些胃病可能與下蹲式就餐姿勢有關。人們吃飯時大都采用坐勢,主要是因為工作勞累,而坐勢最感輕松之故。

四、吃飯說話

傳統習慣認為,吃飯時不宜說說笑笑,否則對消化吸收不利。而現在一些保健專傢則認為,吃一頓午飯用30分鐘左右為宜,在此時間裡邊吃邊說,可使一起進餐者交流感情,解除煩惱,使腸胃能正常地消化食物。其原因是,愉快的心情不僅能增進食欲,還可興奮中樞神經,從而促進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胃腸處於最佳消化狀態。

五、喜吃苦食

苦味食物不僅含有無機化合物、生物堿、萜烴類,而且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生長發育、健康長壽的必需物質。苦味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幫助人們從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松弛下來,緩解由疲勞和煩悶帶來的惡劣情緒。苦瓜、咖啡、苦菜、慈姑、茶葉、巧克力、啤酒等苦味食品含維生素B,有強大的殺傷癌細胞的能力。

六、營養均衡

不挑食,不偏食。水果應在兩餐間食用;湯應在飯前喝;瓜類蔬菜要單獨食用。

七、三餐有別

早吃好,午吃飽,晚餐適量。草率的早中餐、豐盛的晚餐,使人患肥胖的占67%。早餐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為佳。午餐同樣,因為午餐食用雞或魚等高蛋白可使血液中充滿氨基酸,包括酪氨酸,酪氨酸可通過血腦屏障,在大腦中轉化為使頭腦清醒的化學物質;另一個能通過血腦屏障的關鍵營養物質是膽堿,它存在於魚、肉、蛋黃、大豆制品、燕麥片、米、花生和山桃核中,膽堿是腦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化學前體,在記憶中起主要作用。晚餐以高碳水化合物為佳。

每天一點這些食物讓你更美

每天一把大杏仁

每天一把大杏仁,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有更強的防禦機能。一把大杏仁(約23粒,28克)就可以提供人體一天所需要的維生素E的一半。而維生素E已被證實是一種強抗氧化物質,可以降低很多慢性病的發病危險,比如心臟病、糖尿病、老年癡呆、癌癥等,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減緩衰老。

每天一樣紫果蔬

食用紫色果蔬可以避免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如老年癡呆癥、心臟疾病及癌癥。據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多食用藍莓、黑莓或梅子可減少多發性硬化癥與帕金森氏癥的發展機會。研究人員推薦每天應有一種或兩種紫色果蔬。

每天吃5克綠茶

其實,吃茶比喝茶更有營養。這是因為,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泡茶時僅有約35%的營養溶入茶水中,其餘65%的脂溶性營養成分則隨茶葉一起被倒掉。這些脂溶性營養中很大一部分是具有抗衰老作用的維生素E和兒茶素。

此外,它們還能消除色斑、降血脂以及預防流行性感冒。而吃茶則可大大減少這些營養成分的流失。同時,把茶和其他食物一起烹制,還能將茶的香味溶於食物中,使食物味道更加鮮美。

每天生吃2瓣大蒜

要讓大蒜發揮最佳的抗衰老功效,最健康的吃法是生食。這是因為和很多蔬菜一樣,大蒜如果煮熟瞭就失去瞭原有的營養價值,抗氧化劑會損失很多。生吃的話,最好把大蒜搗碎成泥,而且要先放10-15分鐘再吃,這樣它裡面的大蒜辣素和多種活性酶就更容易充分作用,達到抗衰老保健功效。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蒜有很強的刺激性,胃腸道疾病、眼疾患者也不宜生吃大蒜。建議喜歡生食大蒜的人們每天不要超過2瓣,而且最好多餐分食。

一勺黑米麩

僅僅一勺黑米麩中含有的促進健康的花青素抗氧化劑就超過瞭一勺藍莓。黑米中富含花青素抗氧化劑,這除瞭意味著黑米更有利於抵抗衰老以外,還能有效預防和應對心臟病、癌癥等。建議人們用黑米或者黑米麩代替價格昂貴的藍莓、黑莓等水果——抗氧化作用更勝一籌,並含有更為豐富的纖維素和維生素E。

幹檸檬片泡水不能補充維生素C

今年32歲的冬梅是一位老師,上完課後,嗓子裡總是幹幹的。所以一到下課時間,她就會喝一大杯檸檬水,“幹檸檬片也不貴,泡水喝特別方便。我看一些美容雜志也說檸檬片泡水有美白的功能,所以就經常喝。”至於能不能補充維生素C,冬梅覺得應該可以,她說:“檸檬那麼酸,肯定不能直接吃。要想吸收檸檬裡的維生素C,我覺得用檸檬片泡水喝這個方式挺靠譜的。”

今年65歲的張阿姨也特別喜歡喝幹檸檬片泡的水。據她介紹,一般在喝綠茶的時候,她會放幾片幹檸檬片,覺得有點酸甜的味道會比較爽口。“我的小孫女不怎麼愛喝開水,我一般都給她泡點蜂蜜、檸檬片、紅棗什麼的,這樣口感會好一點。”關於補充維生素C 的功效,張阿姨也覺得泡水喝這個方法可行。

就這個問題,記者采訪瞭內蒙古民族營養師協會的秘書長陳新立。陳老師告訴記者,檸檬的維生素C含量確實特別高,“因為維生素C具有水溶性,將新鮮檸檬切片泡在水中,會將本身的維生素C含量放大三倍。喝新鮮檸檬片泡的水,確實能起到補充維生素C的功效。”至於幹檸檬片可以補充維生素C這一說法,陳老師並不認同,“檸檬在幹制過程中,很多營養成分已經流失掉瞭。等制作成幹檸檬片後,檸檬本身的維生素C基本已經沒有瞭。這時候再用幹檸檬片泡水,對於補充維生素C的功效已經微乎其微瞭。”

關於膳食纖維的5大誤區解析

關於膳食纖維的誤區解析

膳食纖維是我們日常監控飲食的必備,但是近來有一些關於膳食纖維的誤區傳言,小編今天整理瞭一下,來和大傢細細解析。

纖維肯定有減肥作用?

不一定。很多人都買過纖維片,以為每天吃幾片就能瘦下來。但國外研究數據表明,纖維片並不能起到減肥藥的作用。它的唯一作用,是讓胃裡面吸水膨脹,從而少吃一些其他的食物。如果在多吃纖維的同時沒有減少其他的食品,那麼對減肥並沒有明顯效果。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所謂的高纖維食品,比如高纖餅幹之類,為瞭讓纖維顯得不那麼刺口,都會加入大量的油脂。說這類食品能幫助減肥,在我看來就是天方夜譚。

隻有蔬菜的筋裡面才有纖維?

純屬謠言。每個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就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它們都屬於膳食纖維。所以,隻要吃植物性的食品,必然得到纖維。蔬菜筋並非蔬菜中纖維的唯一來源,而沒有筋的食物很可能纖維含量更高。比如說,紅薯(甘薯)中不含有筋,但它的纖維素含量遠高於有筋的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