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普知識的宣講營養素越來越被大眾認識後,除瞭五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外,膳食纖維也被開始推崇,膳食纖維的保健品是遍地開花。再被推崇走俏的同時,卻出現瞭認識上的誤區。膳食纖維認識誤區盤點?請看詳細介紹

膳食纖維認識誤區盤點

隻有蔬菜的筋裡面才有纖維?

錯。每個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就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它們都屬於膳食纖維。所以,隻要吃植物性的食品,必然會獲得纖維。蔬菜筋並非蔬菜中纖維的唯一來源,而沒有筋的食物很可能纖維含量更高。比如說,紅薯(甘薯)中不含有蔬菜中的那種筋,但它的纖維素含量遠高於有筋的大白菜。

此外,主食當中的纖維,也不僅僅是小麥麩皮那種“刺口”的東西。豆類的纖維含量比粗糧還要高,而人們卻並不感覺到其中含有麩皮那樣的東西。小杏仁的膳食纖維含量極高,卻沒人吃得出任何纖維的感覺。

把菜切碎,就會失去纖維的健康作用?

錯。包括白菜筋在內的蔬菜纖維屬於不溶性纖維,不溶性膳食纖維的健康作用在於它不能在小腸中被人體吸收,會帶著少量膽固醇、脂肪和重金屬離子進入大腸,同時發揮增大食物殘渣體積、刺激腸道蠕動的作用。白菜的筋是否切碎,和它的健康作用毫無關系。即便吃白菜剁成的餡,也一樣有這種健康作用。

實際上,蔬菜中的纖維如果能夠細小一些,對於部分人反而是有利的。比如說患有胃腸疾病的人,吃過硬的纖維對發炎、受損的胃腸黏膜有刺激作用。把難嚼的蔬菜切細,也能讓牙齒不好的老年人得到纖維的好處。

纖維素會因為加熱而被破壞?

錯。很多人看到蔬菜烹調之後變軟瞭,就以為其中的纖維素被破壞瞭。其實,纖維素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加熱到100度是根本不可能讓它破壞、分解的。棉佈的纖維就是纖維素,蔬菜中的纖維素在化學本質上和它是一樣的,隻是外表不同而已。難道說棉佈煮一下就會分解瞭麼?

除瞭纖維素之外,其他膳食纖維和各種礦物質也一樣能夠耐受烹調加熱。真正會在煮沸加熱時被破壞的,隻有部分維生素和部分植物化學物;油炸加熱時,蛋白質和脂肪也會發生變化。

纖維都有減肥作用?

不一定。很多人都買過纖維片,以為每天吃幾片就能瘦下來。但國外研究數據表明,纖維片並不能起到減肥藥的作用。它的唯一作用,是在胃裡面吸水膨脹,從而讓人少吃一些其他的食物。如果在多吃纖維的同時沒有減少其他的食品,那麼對減肥並沒有明顯效果。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所謂的高纖維食品,比如高纖餅幹之類,為瞭讓纖維顯得不那麼“刺口”,都會加入大量的油脂。說這類食品能幫助減肥,不啻天方夜譚。

吃纖維保健品就能減少腸癌危險?

不一定。研究證實多吃富含纖維的食品的確可以降低腸癌危險,同時還能減少心臟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危險。不過,並沒有可靠證據證明,吃提取出來的纖維保健品有同樣的好處。吃麥麩提取物預防腸癌的幹預研究效果並不好。所以,不要依賴什麼纖維保健品,直接吃粗糧、豆類、薯類和蔬菜才是明智的做法。

補充膳食纖維的誤區,重新認識膳食纖維

誤區一:隻有口感粗糙的食物才有膳食纖維

正解:膳食纖維根據物理性質有分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一般不可溶性的膳食纖維指谷物的外殼、全類食物,如麥片、玉米、高粱、植物的莖葉、豆類等,因為這些纖維是不可溶性的,所以吃起來口感會比較粗糙,但是大傢都忘記瞭,有一些口感細膩的食物也富含膳食纖維,如水果、柿子幹等食物,隻不過這些食物所含有的膳食纖維必於可溶性,所以吃過來不會有粗糙感。

誤區二:蔬菜加熱膳食會丟失

正解:蔬菜不會因為加熱而丟失膳食纖維,因為膳食纖維所持有的化學性質還算比較穩定,不會因為受熱而受到破壞丟失,蔬菜加熱最多是會丟失維生素,對膳食纖維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的。

誤區三:吃越多越好

正解:膳食纖維可以加快排除體內毒素的作用,所以有很多人都認為越吃越好,沒錯!膳食纖維是有這個功效,但並不是吃越多越好,如果你吃多過膳食纖維,會影響體內對礦物質、蛋白質的吸收,特別是兒童不可以過量食用。

誤區四:腸胃不好的人要多吃

正解:腸胃不好的人因為根據膳食纖維可以加快大腸的運動,可以緩解便秘,所以有著腸胃不好的人都想著要多吃膳食纖維很好,其實不是的,因為你本身腸胃不好,加上吃多膳食纖維也會讓胃部感到不適,特別是對於含有外殼的膳食纖維食物,吃用過多會過胃腸造成刺激反而不好。

誤區五:用纖維片代替食物

正解:現在市場上有大量的纖維片,都打著可以減肥、效果一級棒的口號,商傢為瞭讓纖維片嘗起來口感更佳,通常會在纖維片加入大量的油脂,這樣的纖維片又怎麼能夠代替天然的食物所含的膳食纖維呢?

膳食纖維並不是越粗越好

以芹菜為例,它的膳食纖維其實並不算很高,其中口感粗糙的“菜筋”是植物組織中的維管束結構,並不等同於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可溶膳食纖維兩大類。食物中那些口感粗糙的部分,主要是不可溶膳食纖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粗纖維,而可溶性膳食纖維則沒有那種粗糙的口感。所以說,一種食物粗纖維多,並不代表總膳食纖維就一定多,像、等沒有“筋”的食物,其總膳食纖維含量卻很高。

那麼,不可溶的“粗”纖維,是不是比可溶性的膳食纖維更好,對健康更有利呢?專傢指出,膳食纖維也並不是越粗越好。兩種膳食纖維都有益健康,不過,健康益處略有不同。比如,可溶性膳食纖維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減低風險有較好效果,而不可溶膳食纖維對於防止和預防有較大好處。另外,可溶性膳食纖維在消化道內會柔和一些,適合腸胃功能不好的人;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對腸胃的刺激會大一些,如果腸胃功能不是很好,盡量少吃點都是“筋”的不可溶膳食纖維多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呢?馬冠生說,膳食纖維在蔬菜水果、雜糧、豆類及菌藻類食物中含量豐富。各種豆類,比如黑豆、黃豆、紅豆、綠豆等,是膳食纖維含量之首,可溶性和不溶性纖維含量都最高,是很多蔬菜水果的好幾倍甚至十幾倍。木耳、海帶、裙帶菜、口蘑等菌藻類食物同樣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根菜類食物纖維含量也較多,如胡蘿卜、紅薯、山芋等。如果攝取過多會幹擾其他營養素的吸收。一些特殊人群,比如、患有胃腸疾病或進行瞭消化道手術的病人,以及老年性便秘的人,更不能攝入太多的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雖好但得註量

膳食纖維主要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膳食纖維的最佳來源有花粉、竹筍、豆類及谷物(麥麩、燕麥、玉米等)、水果、綠葉蔬菜等。膳食纖維雖然很重要,但攝入不宜過量,一般每人每天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0克以內。特別是老年人,由於腸胃消化功能減弱,更應註意限量。因為膳食纖維不能在小腸消化吸收,而本身的體積又很大,進食過多,無疑會增加胃腸負擔。特別是患有胃炎、潰瘍病的老年人,不但容易引發上腹飽脹等不適癥狀,還會影響下一餐的進食。大量攝入膳食纖維在延緩脂肪和糖吸收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瞭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造成鈣、鐵、鋅等元素缺乏,甚至還會因糖、脂肪吸收過少而誘發低血糖癥。在一般情況下,老人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能力較年輕人低,若再攝入過多的膳食纖維,則容易引發蛋白質營養不良癥。此外,膳食纖維攝入過多,會對食道與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因而可能使食管癌、胃癌的患病危險性增加。

基於上述原因,老年人進食含膳食纖維較豐富的食品,一定要掌握以下原則:

1.患有胃炎等胃腸疾病者最好少食多餐,食品不可過於粗糙和進食過量。

2.粗糧、雜糧每日不宜超過主食總量的1/3,最好控制在100克以下。如果進食燕麥,每日不宜超過30克,而且最好分頓吃。

3.每日的膳食應多品種多變化,做好合理搭配。既要保證必需膳食纖維的攝入,又不宜過量,特別是不要一餐進食過多。

4.低纖維性蔬菜如冬瓜、黃瓜、茄子、去皮番茄之類,可適量多進食;而高纖維性蔬菜如芹菜、韭菜、竹筍、豆芽、空心菜、蒜苗等,每日不宜超過200克,且不宜兩種高纖維性蔬菜在一天內同時進食,最好交替食用。

別拿膳食纖維不當回事

膳食中纖維的主要來源是植物性食物,如谷豆類、水果類和蔬菜類。水果和蔬菜含纖維量很少,而且價高,隻能作為輔助來源。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還是五谷雜糧。

攝食膳食纖維對人體是有益的,但過量攝入也可能產生副作用,例如產生脹氣等。根據統計,歐美國傢人均日攝取膳食纖維隻有15-25克(主要來源於果蔬),而在發展中國傢則高達40~60克(主要來源於谷物和根菜類)。研究結果表明,對一般健康人來說,膳食纖維的合理攝人量大約為每人每天20~35克左右為宜。中國營養學會提出,我國普通人群膳食纖維的正常攝入量為每天30克左右。但不論攝入量多少,均應體現在膳食纖維攝入後,24小時之內,能順利通暢地排出成型大便一次為理想。

膳食纖維的來源比較廣泛,其中大豆膳食纖維就是一種優質的天然膳食纖維。我國是大豆的故鄉,大豆的產量一直居於世界的前列。

自從漢代“淮南王”劉安發明瞭豆腐以來,豆制品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生產歷史。目前,傳統的豆制產品已有數十個品種,新產品的開發也是層出不窮。各種大豆制品的加工都會產生大量的副產物豆渣,而豆渣中就含有豐富的大豆膳食纖維。由此可見,大豆膳食纖維是一種來源廣泛而且質優價廉的膳食纖維。

在國外,大豆膳食纖維已被廣泛應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傢都已經實現瞭豆渣食品的產業化,如日本仁丹株式會社將大豆膳食纖維與低聚糖、雙歧桿菌腸溶性微膠囊等科學地調配生產微生態制劑,供老年人和兒童食用,企業效益顯著;澳大利亞的豆渣食品已暢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