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西藥相比,中藥具有除病根的優勢,但是中藥的服用註意事項和飲食禁忌也很多,那麼老人喝中藥不能吃什麼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老人喝中藥不能吃什麼,看看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問必答網專傢是這麼說的吧,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對你們的生活有所幫助。

好中藥是這樣煎出來的

湯劑是中醫臨床上應用最早、最廣泛的劑型。煎藥給藥法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煎藥的目的,是把藥物裡的有效成分,經過物理、化學作用(如溶解、擴散、滲透和脫吸附等),轉入到湯液裡去。一包包中藥,不能簡單地加些水煎煮一下就算完事,還需要註意一些原則、方法和條件。一般說來,需要註意下面幾個問題:

用具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系。現在仍是以沙鍋為好,因為沙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且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容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在煎煮藥時可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如與鞣質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溶性聚合物,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水現在大都是用自來水、井水、泉水來熬藥,隻要水質潔凈即可。自來水隻要符合國傢規定的飲用標準就可以瞭,如果考慮到殘餘氯的問題,將自來水在容器內放置數小時再用來煎藥,即可明顯減少氯的含量。

溫度溫度是煎藥時使中草藥有效成分析出的重要因素。煎藥時一般以小火(文火)為宜。因為一開始就用大火煎熬,常可使植物性中草藥所含蛋白質很快凝固而影響有效成分析出。故最好是在煎藥前,先用冷水將中草藥浸泡15分鐘,這樣做可使植物性中藥的細胞經過浸泡而脹大,再用小火煎藥,可使蛋白質慢慢析出,這樣藥性可不被破壞,水分也不會很快被煎幹。

時間因藥性不同而長短不一,一般以30分鐘左右為宜。但發汗藥、揮發性藥隻要20分鐘(大約在水沸後再煮5分鐘左右)就夠瞭;對強壯補益藥則煎的時間要長一些。

很多人習慣以顏色的深淺來決定煎藥時間的長短,認為把湯液的顏色煎到最深才算煎好,這也是錯誤的。因為有些中草藥的顏色可以越煎越深,但實際上藥的有效成分卻早已煎出來瞭。有的藥煎的時間太長,會造成某些揮發性物質的逸散和有效成分的破壞。

次數中草藥湯劑,每劑一般需煎2次(第一次的藥液叫“頭汁”,第二次的叫“二汁”)。頭汁的加水量以蓋過藥面為宜,大約為藥料體積的2~3倍;二汁的加水量可適當減少一些。對一些較難煎出有效成分的藥料如礦物藥、貝類藥等,則需煎3次。

另外,有些藥物如礦物類的紫石英、寒水石等,因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故一般需先煎一段時間再加其他藥同煎,有的還須先打碎再入煎。另一些藥,如發汗藥(薄荷、荊芥等)或芳香健胃藥(如木香、丁香等),因含有揮發性的有效成分,故不宜久煎,須待其他藥物先煎一段時間後再加入(叫“後下”)同煎。有些貴重藥品如犀角、羚羊角等須磨碎沖服,三七、白藥等藥粉也需沖服。

以上列舉的隻是一般情況下的註意事項,平時在看病拿藥之後還應詢問醫生,自己的藥有沒有煎藥上的特別要求,別因為煎藥不慎而影響療效。

​老人喝中藥時不能吃這六類食物

一、酸澀類

酸過多則對腸胃有刺激,故胃酸過多、胃腸潰瘍患者禁食。

澀者,大多含鞣質。如茶葉含有鞣質,而濃茶含量更高,與中草藥同服時,可與中草藥中某些蛋白質、生物堿、重金屬鹽結合產生沉淀,這就會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時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也有影響。

二、辛辣類

此類食物多辛熱,有通陽健胃之功效,若過多食用則易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故該類飲食僅適合於寒證疾病者,而不適於陰虛陽亢之體及血證、溫病、痔瘺、癰癤患者等。

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等。

如辣椒屬熱性,若有發熱、便秘、尿短赤、口幹渴、唇燥、咽喉腫痛、鼻衄、舌質紅等熱象者食用,必然會加重“上火”癥狀,從而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的功效,故熱證病人就診中醫不可同食辣椒。

三、魚腥類

此類食物多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多食易傷脾胃並誘發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不可食之。

此類食物有黃魚、鯉魚、帶魚、蚌肉、蝦、螃蟹等,而鯉魚、沙丁魚、鮎魚、黃魚、螃蟹、黃泥螺最易引起過敏。魚腥類食物亦屬發物。

四、發物類

此類食物均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由於疾病對食物選擇程度的大小不同,其“發”亦有異。此類食物有蘑菇、香蕈、筍、芥菜、南瓜、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等。

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患者當禁吃公雞肉、豬頭肉。

疔、癤、瘡、癰等皮膚疾患者,當禁吃香蕈、蘑菇、筍、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否則會加速紅腫、生膿。

有腸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會產生較多的酸,對胃腸有刺激。

鑒此,“發”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有促進疾病惡化之意。

五、生冷類

此類食物性多寒涼,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渴,故適合熱證疾病。但卻易影響胃腸功能,因此虛寒體質者及胃腸病患者,當禁忌。

如白蘿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氣之功效,若體質虛寒及胃腸病患者食之,豈不寒上加寒,胃腸功能更差。

另外,在同時服用人參和其它滋補藥時,由於藥性相惡,可降低或消除補藥之效力,故蘿卜與人參不宜同服。

六、油膩類

此類食物包括動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

油膩有損脾胃健運,故凡外感疾病、黃疸、泄瀉者當禁忌。

油煎、油炸之食物質硬、燥熱,不易消化,胃腸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因此,在服用中草藥時,一般不宜與濃茶同服。

什麼中藥最苦

提到苦,大傢自然都會想到黃連,因為有俗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嘛。

一個名老中醫說,中藥有三苦:黃連、木通、龍膽草。

上面的這三苦,還不是最苦的中藥,最苦的很好記,叫——苦參,多麼形象!

一般來說,清熱解毒的中藥多半是苦的,而補藥多半是甜的,起碼味道也要好一些。

本人認為,使用苦藥要註意兩點:

一是不要長期使用,否則容易損傷脾胃,也讓人對中藥望而生畏,確實需要長期用的,可以制作成成藥,或時不時調換一下其他功能接近的藥物。

二是,兒童不要使用過苦的中藥,我喜歡用蘆根、白茅根之類的清熱藥,特別是舌尖紅的小孩,量大點沒有關系,反正味道有點甜呢,苦藥會讓孩子“繞梁三日”,懼怕中藥,同時也容易損傷脾胃。

長期服用這些中藥會藥物中毒

不宜長期服用的中藥有哪些?中藥它指的是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人們對於中藥普遍存在著這樣的認知:會認為中藥無毒副作用,它可當補藥長期服用。這是因為中藥它藥性溫和,劑量稍大些其實也無所謂。但有些中藥不宜長期服以免會導致中毒的。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具體介紹。

一、安眠藥中毒:在老年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睡眠依賴於安眠藥。一般鎮靜藥,如地西泮等難以奏效,逐漸升級至中樞催眠藥。且量越用越大,因此安眠藥中毒時有發生。

二、苯巴比妥、異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中毒:病人初期興奮、狂躁、驚厥,隨後轉為抑制、嗜睡、神志模糊、口齒不清、朦朧深睡以至深度昏迷。晚期四肢癱軟、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瞳孔縮小、呼吸淺而輕以至呼吸衰竭。

三、水合氯醛中毒:病人有惡心、腹痛,重癥有肝和腎功能損害、尿少、昏睡以至昏迷、呼吸淺慢、口唇紫紺、呼吸肌麻痹、反射消失、脈細弱、血壓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等。

四、甲喹酮中毒:病人有頭昏、步態不穩、煩躁不安、譫妄等癥狀,也可出現呼吸抑制、肺水腫及昏迷。少數病人有出血傾向或腦水腫。

五、地西泮類藥物中毒:地西洋類藥物雖屬鎮靜催眠藥,但服用過量亦可引起中毒。應引起老年人的註意。

六、洋地黃中毒:洋地黃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但其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十分接近,老年人耐量差,極易發生中毒。

七、洋地黃中毒時:病人有頭痛、頭暈、眼花、黃視、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及各種心律異常如室性期前收縮、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有的病人原有心房纖顫,突然心律變得整齊,心電圖呈典型的洋地黃中毒圖形。

八、阿托品、東莨菪堿中毒:病人先有皮膚和粘膜幹燥、口渴、吞咽困難、面部潮紅、瞳孔擴大、視力模糊、心動過速、尿瀦留等副交感神經受抑制的癥狀。重癥病人出現中樞興奮癥狀:言語增多、幻覺、煩躁、譫妄、驚厥等;繼之轉為抑制、嗜睡和昏迷。東莨菪堿中毒者昏睡多於興奮。此時取病人尿液滴滴入貓眼內,即可引起瞳孔擴大,有利於幫助診斷。

九、水楊酸鈉、阿司匹林中毒:病人可因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腐蝕作用出現惡心、嘔吐、胃痛,同時有眩暈、出汗、面色潮紅、耳鳴、鼻出血、視力模糊和胃腸道出血,蛋白尿、酮尿、早期呼吸性堿中毒,繼之代謝性酸中毒、脫水、失鉀,重癥者煩躁不安、脈速、抽搐、昏迷、呼吸和周圍循環衰竭。

溫馨提示:以上的內容是對小編的簡單介紹瞭,小編希望對長期服用中藥的朋友們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想瞭解更多關於中藥方面的內容,可以到正規醫院,哪裡會有專業的醫生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