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喝中藥是為瞭調理身體和治療疾病,但日常飲食中一些食物會影響中藥的藥性發揮,吃瞭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喝中藥時不宜食用。那麼喝中藥有什麼是不能吃的呢?喝中藥有什麼禁忌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下吧!

中藥怎麼喝才不苦

①掌握服藥時間在一天24小時內,機體有兩個吸收藥物的“黃金時期”,一個在上午8時至10時,一個在下午2時至3時。苦味中藥可在飯後上述時間內服用。

②掌握藥液溫度中藥的服用講究“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但苦味中藥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關專傢研究證實,舌頭對37℃以上的溫度更為敏感,因此,苦味中藥湯液的溫度應控制在15℃至37℃。

③掌握含、咽部位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以舌尖最為突出。因此,藥液入口後,最好迅速含貯於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順勢咽下。

④掌握服藥速度藥液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覺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藥的服用力求幹凈利落,轉瞬即逝。

⑤服藥後喝適量溫開水這樣既有利於胃腸道對藥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

⑥添加調味品在苦味藥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對黃連、膽草之類,盡量少用或不用調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棗之類調和。

喝中藥不能吃什麼東西

1、生冷類食物

此類食物性多寒涼,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渴,故適合熱證疾病。但卻易影響胃腸功能,因此虛寒體質者及胃腸病患者,當禁忌。如白蘿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氣之功效,若體質虛寒及胃腸病患者食之,豈不寒上加寒,胃腸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時服用人參和其它滋補藥時,由於藥性相惡,可降低或消除補藥之效力,故蘿卜與人參不宜同服。

2、發物類食物

“發”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有促進疾病惡化之意。此類食物均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由於疾病對食物選擇程度的大小不同,其“發”亦有異。此類食物有蘑菇、香蕈、筍、芥菜、南瓜、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等。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患者當禁吃公雞肉、豬頭肉;疔、癤、瘡、癰等皮膚疾患者,當禁吃香蕈、蘑菇、筍、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否則會加速紅腫、生膿;有腸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會產生較多的酸,對胃腸有刺激。

3、魚腥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多食易傷脾胃並誘發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不可食之。此類食物有黃魚、鯉魚、帶魚、蚌肉、蝦、螃蟹等,而鯉魚、沙丁魚、鮎魚、黃魚、螃蟹、黃泥螺最易引起過敏。魚腥類食物亦屬發物。

4、辛辣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辛熱,有通陽健胃之功效,若過多食用則易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故該類飲食僅適合於寒證疾病者,而不適於陰虛陽亢之體及血證、溫病、痔瘺、癰癤患者等。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等。如辣椒屬熱性,若有發熱、便秘、尿短赤、口幹渴、唇燥、咽喉腫痛、鼻衄、舌質紅等熱象者食用,必然會加重“上火”癥狀,從而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的功效,故熱證病人就診中醫不可同食辣椒。

5、油膩類食物

此類食物包括動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膩有損脾胃健運,故凡外感疾病、黃疸、泄瀉者當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質硬、燥熱,不易消化,胃腸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6、酸澀類食物

酸過多則對腸胃有刺激,故胃酸過多、胃腸潰瘍患者禁食。澀者,大多含鞣質。如茶葉含有鞣質,而濃茶含量更高,與中草藥同服時,可與中草藥中某些蛋白質、生物堿、重金屬鹽結合產生沉淀,這就會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時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也有影響。因此,在服用中草藥時,一般不宜與濃茶同服。

中藥治病效果好,喝藥禁忌要註意

一、喝中藥能喝茶嗎?

中醫認為,吃中藥期間最好不要喝茶。因為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不但會降低或影響藥物療效,還會產生一些副作用,故吃藥不能用茶水。

另外,通常情況下喝中藥是不用茶水送服的,因為喝茶會“解藥”。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很容易與生物堿發生不溶性沉淀。而很多中藥的有效成分都是生物堿,如麻黃中含有麻黃堿和偽麻黃堿,黃連、黃柏中含有小檗堿,百部中含有百部堿。其他像元胡、大薊、小薊、川牛膝、曼陀羅等有效成分也主要是生物堿。當這些藥的水煎液與茶水同服,就會發生沉淀而影響藥效的發揮。同時,茶葉中的鞣酸具有收斂作用,會阻止人體對蛋白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因而在服用黨參、黃芪、山藥等補益藥時,飲用茶水,特別是飲用濃茶,也會降低藥效。

二、喝中藥能吃水果嗎?

人們在吃藥前後30分鐘內,最好不要吃東西,尤其不要吃水果和蔬菜。這是因為有些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可以和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使藥物作用發生改變。

別吃涼寒性水果:梨、山渣、菱角、柑子、百合、香蕉、甘蔗、柿子等。

三、喝中藥時,有哪些蔬菜是不能吃的呢?

1.服用中藥時不宜吃蘿卜(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卜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卜會降低補藥的效果使其失去補益的作用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2.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腸炎患者服用健脾、溫胃和胃藥時,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腸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藥就不能有效的發揮其治療作用。

3.服中藥時不能吃辣椒,特別是熱性病癥,服清熱涼血或滋陰降炎藥時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藥效降低,使治療無效或療效減弱。

四、喝中藥能喝牛奶嗎?

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酪胺,當體內一種分解酪胺的酶被降壓藥抑制時,酪胺就會大量蓄積,引起血壓驟升,心律紊亂,嚴重者會引起血壓持續性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

很多高血壓病人不知道這一點,有時用牛奶代替溫水送服藥物,或者服用降壓藥和喝牛奶的間隔時間太短,就會出現這種危險,臨床上也經常發生。

不隻是降壓藥,一些強心藥,如心衰病人服用洋地黃、地高辛等藥物時,也不宜喝大量牛奶,因為其中所含的鈣能加強洋地黃、地高辛的毒性,從而引起藥物蓄積性中毒反應,甚至發生意外。治療高血壓和預防心臟病的β受體阻滯劑則不宜與果汁同服,容易發生反應,與茶水同服,可出現吃藥無效或藥物中毒;阿司匹林也不能用茶水送服,會與鞣酸發生反應。

五、喝養胃中藥需少吃什麼?

養胃中藥“怕”糯米。糯米、肉類、豆類等食物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養胃類中藥的人最好少吃,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病人康復。胃腸功能已經減退的老年人,如果多吃這類食物,往往會導致腸胃不堪重負。

六、喝中藥的最佳時間是什麼呢?

一般來講,上午9時和下午3時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最佳時間”,所以此時服用中藥最佳。

但是不同藥性的中藥,講究不同的服藥時機。一般而言,治療虛癥和腸胃病,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而治療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則通常在飯後30分鐘服用為佳,以避免藥物對腸胃產生刺激,減少副作用的產生。助消化或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也應飯後服用。而補益藥和瀉下通便的藥物則宜飯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藥物如大黃、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間服用。驅蟲藥也應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藥則應在睡前服用。

涼茶加中藥不能隨便喝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因此,將藥物添加在食品裡的“藥膳”最近幾年大行其道。尤其在我國南方地區,不管是煲湯還是喝的飲料,都強調其食補的作用。但最近,老字號“王老吉涼茶”卻因為添加瞭一味違禁中藥“夏枯草”而被告上瞭法庭。

據瞭解,我國自1995年起實施的《食品衛生法》中的確曾規定:食品不得加入藥物。2002年,衛生部根據《食品衛生法》,公佈瞭一批《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其中也不包括“夏枯草”。但是,這是否就說明,添加瞭“夏枯草”的王老吉涼茶會對消費者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呢?類似王老吉涼茶的還有“王守義十三香”等一大批傳統食品,它們的配方古已有之,現在還應不應該繼續信任?記者采訪瞭北京和廣州兩地中醫權威。

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說,中藥有不同藥性,根據不同的時令和季節,在用量上把握到位,就可以在飲食中充分發揮作用,達到滋補身體的效果。張教授指出,廣東人特別擅長食補,夏枯草、田七、天麻、土茯苓等中藥都常用來煲湯,運用得當絕對不會產生副作用。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李俊彪教授指出,在我國嶺南地區、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地區居民的膳食習慣中,夏枯草長期以來都被用作涼茶或煲湯的常見配料,幾乎所有的涼茶飲料中均有夏枯草,這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事情。此外,在古今任何一本藥典的記載中,夏枯草都被確認為“無毒”物品。而且,廣東省在去年已經將夏枯草作為普通食品上報衛生部。

李教授說,廣州人喜歡喝涼茶,是因為當地春季濕熱,易導致濕毒,秋季幹燥,容易上火。但近些年來,這一習慣已經開始北上,影響瞭越來越多的人群。在北方很多城市中,也常常能看到罐裝的涼茶出售,而且頗受歡迎。他強調,煲涼茶加上藥材是很平常的事,這是廣東人幾百年來形成的生活習慣。涼茶裡除瞭夏枯草以外,還有野菊花、羅漢果、雞蛋花等多味中藥,所起到的都是清熱解毒的作用。他指出,中醫非常看重臨床經驗,廣東人喝瞭一輩子的“王老吉”和“廿四味”(廣東另一品牌的涼茶),證明它們對人的健康還是有很大好處的。很多添加瞭中藥的傳統食品面臨的也是同一問題,從保護的角度來講,應該慎重對待,而不能輕易否定。

但李教授也提醒大傢,凡是藥物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夏枯草本身具有清肝、瀉火等功效,長時間服用會對胃腸有一定影響。所以,體內有寒氣的人並不適合喝涼茶。在喝的量上也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以適度、對癥為標準,有什麼自己把握不準的地方,最好咨詢一下身邊的中醫。

孕婦服用中藥有什麼禁忌

孕婦是非常非常特殊的人群,身懷六甲無論哪個方面都需要特別註意,衣食住行不可馬虎,不然孕婦受到不良影響便會直接影響到腹中的胎兒發育,誰都想要生個健康又聰明的寶寶,因此懷孕期間更加要萬分小心,而且孕期媽媽們的體質也會變得比較脆弱,稍微一點不慎就會對孕婦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用藥方面。

很多孕婦懷孕期間會進補,進補的過程中少不瞭添加中藥,而鑒於孕婦的特殊體質,服用中藥的禁忌,孕婦及傢屬們要格外註意。

中藥雖然能幫助進補及治病,但“凡藥三分毒”,中藥也都是有副作用的,用藥時稍有不慎,輕則動胎,重則流產,也有可能導致胎兒發育不良最終造成胎兒畸形,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所以,孕婦服用中藥要嚴格遵守用藥禁忌,不能吃的絕對不要吃。

孕婦服藥禁忌可分為禁用和慎用兩類,禁用的藥物是絕對不能服用的,多是毒性強或者藥性猛烈的,像巴豆、斑蝥、麝香等類,慎用的藥物包含大寒、大熱、破血、破氣類的藥物,如紅花、大黃、肉桂、幹薑等等。

一般來說,這九類中藥孕婦是不能吃的:理血類、瀉下類、祛濕類、理氣類、驅蟲類、清熱類、消導類、祛風濕除痹類、瘡瘍類。這九類藥包含的藥物就很多,如六神丸、牛黃解毒丸、片仔癀、麻仁丸、大山楂丸、七厘散、華佗再造丸、驅蟲片、十香止痛丸、敗毒膏、利膽排石片等等等等,一般情況下,要服用藥物必須嚴格按照醫生指示服用,不要自己胡亂吃胡亂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