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很關心喝中藥不能吃什麼食物,多數中藥都是很苦的,很多人喜歡一喝完中藥就吃一些可口的食物,可是喝中藥的時候吃有很多禁忌的,所以最好不要隨便亂吃東西為好,現在我們一起認真來認識一下喝中藥不能吃什麼呢?詳細的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傢。

中藥去火效果好

中醫分析身體內火類型

“心火”主要癥狀是舌尖發紅,反復出現口腔潰瘍;“肺火”主要是不斷幹咳等呼吸系統癥狀;“肝火”則主要表現為煩躁易怒,舌邊尖發紅、雙目發紅;“胃火”旺盛則往往導致口臭、牙齦出血、便秘等。而由於腎虛導致的虛火旺盛則主要表現為盜汗、煩熱、失眠等。這些不同的上火癥狀必須用不同的藥物來進行調理。

上火瞭,怎樣選中藥去火?

對於調理去火,首選自熬中藥。因為湯劑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量的增減、配伍。比如患者上火的同時還伴有脾胃虛寒,這時候配藥就可以加入溫性的藥材以中和去火藥材對脾胃的傷害,而這種效果是中成藥無法達到的。

此外,癥狀不是特別嚴重的人,比如常有流鼻血、牙齦出血等癥狀,也可以選用金銀花、蒲公英、菊花、小薊等中草藥,搗汁或熬水,連續服用一周左右。但要註意,脾胃虛寒,經常腹瀉的人不宜使用。

上火瞭,怎樣選中成藥去火?

如果選用中成藥調理內火,一定要對癥選擇。“心火”旺盛者,可以選擇“導赤丹”,“肺火”旺盛者可以選擇“羚羊清肺丸”,調理“肝火”適宜使用“龍膽瀉肝丸”,去“胃火”不妨試試“牛黃清胃丸”,虛火上升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六味地黃丸。

值得提醒的是,選用中成藥去火的患者,一定不能把中成藥當做長期調理用藥,一般治療推薦使用3-7天。“是藥三分毒”,長期使用這類下火藥物可能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如果一周以後癥狀不能緩解,就必須就醫。

用中藥去除火氣,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是不能長期使用,中藥的療程一般3-7天,所以中藥雖然療效好,但是不能長期使用,經常使用一些去火藥物,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火氣降瞭,就見好就收吧。

日常服用中藥哪些食物需忌口

1、白蘿卜是通氣的食物

白蘿卜是通氣的食物,如果你正在吃溫補的中藥或是補品,最好是不要吃白蘿卜,這樣會讓你的補藥降低療效,正在服用溫補藥的人喝中藥不能吃白蘿卜。中醫認為如果吃的是一些助消化或是治氣脹的中藥,吃蘿卜是沒有問題的,不過體質偏寒的人是不適合吃白蘿卜的。

2、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

吃辣椒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平時吃辣椒就會引起長或或是口幹,或是胃痛的情況,在喝中藥的時候其實是應該吃的盡量清淡一些的,少鹽少辣椒,同時也要避免吃胡椒、咖喱、煙酒或是芥末等刺激性的食物。因為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的時候,會讓人們的身體出現熱的現象,降低一些清熱去火的藥物的效果。像是在吃黃連、黃岑、大黃或是金銀花、連翹等食物的時候都是不適合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的。

3、冰涼的食物

吃藥的時候最好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其實除瞭辛辣的食物之外,冰涼的食物也是不適宜吃的,因為人們的身體隻能是在氣血正常的時候才能運作的,吃冰涼食物的時候所有人,冰冷的食物會打亂人們身體裡消化系統的運作速度的,這樣的話不管是吃中藥還是吃食物都是會影響消化吸收的速度的,長時間也會導致身體的代謝不來國內的,在吃中藥的時候最好是不要吃一些冰涼的瓜果蔬菜。

4、糯米、豆類等不宜消化的食物

喝中藥不能吃什麼呢,其實糯米也是一種不能吃的東西,因為糯米是不怎麼容易消化的食物,在吃健脾胃的中藥的時候最好是不要吃一些難以消化的食物,因為這樣會加重腸胃的負擔,讓你呵的中藥效果沒有那麼好瞭。

5、芒果等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芒果很多人吃瞭都會過敏的,雖然芒果中含有不少的營養,但是過敏的人或是在吃治療肌膚疾病的人最好不要吃芒果為好。主要是因為芒果是發物,容易讓氣喘、皮膚炎癥或是過敏的人復發病情,同時還應該盡量的避免荔枝、花生還有海產品等食物。

中藥藥渣我們要不要喝呢

中藥沉淀物有的是藥物間相互化學反應的結晶,有的是藥材上的浮灰。中藥並不是藥渣越濃藥效就越好,有些藥熬出來的湯汁本來就濃,而有些藥熬出來就自然淡。

市中醫院副院長王亦專介紹,這些沉淀物較難消化,吃瞭會加重腸胃負擔,腸胃不好的人最好別吃。中藥湯劑的沉淀物是喝還是棄,可以根據湯劑中的藥物而定。例如當黃連與甘草共煎時,其成分黃連素和甘草酸各自進入水中,會結合成為在水中溶解度較小的復合物,以微細顆粒狀固體懸浮於中藥煎液中,使煎液變得混濁。如果將該中藥煎液放置,就會在碗底形成沉淀,這些沉淀物就應喝。還有一些名貴的中藥渣也可以吃,如人參、鹿茸、藏紅花、西洋參、三七等等。有時紅棗、山楂也入藥,也可以吃。

一些養花經驗豐富的市民還建議將中藥煎熬後的剩渣當花肥。因為中藥大多是植物的根、莖、葉、花、實、皮,以及動物的肢體、臟器、外殼等,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無機物質,能滿足植物生長所需的氮、磷、鉀類肥料的需求,還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用中藥渣做花肥,先將中藥渣裝入容器內,拌土摻水,存放一段時間,待藥渣腐爛,變成腐殖質後方可使用。一般把藥渣當作底肥放入盆內,摻入不要超過花土的十分之一,多瞭反而影響花木生長。

看看喝中藥的六大技巧

一是把握中藥服用時間

中藥一般要求在飯前或飯後服用,但是不管是飯前或是飯後,在時間間隔上都不能距離吃飯時間太短。很多人飯前空腹服用或飯後飽食服用,最容易嘔吐,既影響進食,又影響營養和藥物吸收。河南省中醫院的李鯉主任告誡病友,服用中藥要堅持“食氣消則服藥,藥氣消則進食”的原則,在兩餐之間取其“中”,即上午10點、下午4點、晚上9點左右時用藥,此時,既是飯前又是飯後,既不影響進食,又不耽誤服藥,在身體獲得豐富營養的情況下,更益病體康復。

二是控制服藥量

古語有“中藥灌滿腸”之說,這說明每次服用的中藥量是越多越好。但飲入大量有苦味的藥液,刺激胃腸道畢竟不舒服,服藥量也要因人而異。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李主任提出每日一劑,每劑三煎,取汁混合共約750ml,分三次服用,每次250ml為最好。

三是註意服用方法

服用時,先預備一杯溫開水,然後閉住氣,一口氣連續將中藥飲下,再用溫開水漱口,最後可嚼口香糖,以壓苦味。有些病友為驅除苦味,喜歡在中藥中加糖,此法不妥,能不能加糖最好聽從醫生指導。

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以舌尖最為突出。

因此,藥液入口後,最好迅速含貯於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順勢咽下。

四、掌握服藥速度

藥液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覺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藥的服用力求幹凈利落,轉瞬即逝。

五、服藥後喝適量溫開水

這樣既有利於胃腸道對藥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

六、添加調味品

在苦味藥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對黃連、膽草之類,盡量少用或不用調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棗之類調和。

盤點15種補腎中藥

1、枸杞子

性平,味甘,具有補腎養肝、益精明目、壯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壽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腎虛之人,食之最宜。如《本草通玄》記載:“枸杞子,補腎益精,水旺則骨強,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無不愈矣。”《本草經疏》中也說:“枸杞子,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老人陰虛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傢為益精明目之上品。”

2、黃芪

是一種古老的中藥。黃芪的主要治療作用為補中益氣,固表止汗、托毒排膿、利水消腫四大功能。以治療中氣不足,如胃有下墜感,上氣不接下氣等癥狀較好。它還能健脾和胃,所以有開胃進食的作用。

3、鹿茸

中藥裡的鹿茸是補腎,益精血,強筋骨的佳品。對腎陽不足,精血虧虛的陽痿早泄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婦女出現宮冷不孕,小便頻數等癥狀時也可以適量食用。

成藥中參茸三腎粉、龜齡集、龜齡丸等,鹿茸均為主要成分。根據現代研究,鹿茸含激素、膠質、磷酸鈣、碳酸鈣等,有雄性激素樣作用,可增進性腺功能,增強機體代謝,消除疲勞;促進潰瘍和創口的再生,加速愈合,並能促進骨折的愈合。

本品多入丸散劑,每次用量0.6克--3克。

4、肉桂

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虛陽浮越。

5、山藥

清熱,解毒。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癧,痔漏。

6、淫羊藿

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於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

7、杜仲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餘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

8、海參

海參裡面含有豐富的精氨酸、鋅、酸性粘多糖、海參素等活性物質,對於改善男女的腎臟功能有強效。可以改善腦、性腺神經功能傳導,減緩性腺的衰老,激發雌激素,抑制排卵和刺激宮縮。食用海參補腎要按照療程食用,堅持早晚各吃一個海參,可以改善腎虛,性冷淡等癥狀。

9、肉蓯蓉

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作用,用於陽痿早泄,婦人宮冷不孕,帶下血崩,小兒麻痹後遺癥以及老年虛弱,病後、產後腸燥便秘者。根據現代研究,肉蓯蓉含有微量生物堿和結晶性中性物質,有提高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的作用,並能促進抗體形成。本品煎湯內服一日量10克--30克

10、菟絲子

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作用,用於腰膝酸痛,遺精,糖尿病,小便不禁,目暗不明等癥。成藥中滋補健身丸、五子衍宗丸等,菟絲子均為主要成分之一。根據現代研究,菟絲子含糖甙、維生素A樣物質,動物實驗有收縮子宮和抗利尿的作用,本品煎湯內服一日量10克--15克。

11、何首烏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歷代醫傢均用之於腎虛之人。明·李時珍說過:“何首烏,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為滋補良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清代名醫黃宮繡亦雲:“何首烏,諸書皆言滋水補腎,黑發輕身,備極贊賞。”凡是腎虛之人頭發早白,或腰膝軟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遺精,女子帶下者,食之皆宜。

12、芡實

性平,味甘澀,有益腎固澀、補脾止泄的雙重功效。《本草經百種錄》稱之為“脾腎之藥也”。《本草從新》亦說它能“補脾固精”。《本草新編》中還說:“芡實不特益精,且能澀精補腎,與山藥並用,各為末,日日米飯調服。”凡腎虛之人遺精、早泄、帶下、小便不禁或頻多者,宜常食之。

13、冬蟲夏草

性溫,味甘,有補腎和補肺的作用,是一種平補陰陽的名貴藥材。其功效主要來源於蟲草素,蟲草素能補益肝腎。如《本草從新》說它“保肺益腎。”《藥性考》亦雲:“蟲草秘精益氣,專補命門。” 《柑園小識》還說:“以酒浸數枚啖之,治腰膝間痛楚,有益腎之功。”冬蟲夏草雖然是一種副作用很少的滋補強壯中藥,但直接用於方劑者不多。凡腎虛者最宜用蟲草配合肉類如豬瘦肉、雞肉或鴨肉,甚至新鮮胎盤等共燉,成為補益食品,更為有益。

14、杜仲

性溫,味甘微辛,能補肝腎、強筋骨,對腎虛所致的腰脊酸疼、足膝軟弱無力、小兒腎虛兩下肢麻痹以及婦女腎虧引起的習慣性流產者,最為適宜。正如明代醫傢繆希雍解釋說:“杜仲主腰脊痛,益精氣,堅筋骨,腳中酸痛。蓋腰為腎之府,動搖不能,腎將憊矣。杜仲補其不足,益腎故也。”

15、蓮子

蓮子在養心安神、健脾、補腎等方面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歷代醫藥典籍多有記載。同時,蓮子中的鈣、磷和鉀含量也非常豐富,具有維持肌肉伸縮性和心跳節律等作用,蓮子還有鎮靜、強心、改善更年期癥狀、延緩衰老等多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