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補已經成為現代人們養生的口頭禪,各種山珍海味鮑魚燕窩一應俱全。但是根據中醫養生理論知識得出:冬季正確的養生步奏需要循序漸進的,不能太過於著急或者一次性大補。那麼,冬季進補有哪些原則呢?一起來看下小編的介紹吧。

冬季進補小常識

喝水別等渴

冬天雖然排汗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充足的水分,來保證新陳代謝正常進行。所以,應給予孩子充足的水分以保證身體的需要,不要等到孩子說渴時才讓他喝水。要教大一些的孩子主動喝水,不要等到口渴瞭再喝。口渴時再喝水,身體已處於缺水狀態瞭。

孩子最好多喝白開水。至於含糖量多的飲料,還是少喝為好。

孩子每天需要的水量:嬰幼兒每公斤體重每天需要100~150毫升。3~7歲的孩子每公斤體重每天約需要90~110毫升。

合理安排飲食、註意比例關系

炎熱的夏季,孩子的消化功能常常受到影響,胃口也比較差。到瞭冬天,孩子的消化功能逐漸恢復,胃口也好瞭起來。爸爸媽媽也想趁著這個季節,給孩子好好補一補。可是,冬季進補,應註意什麼呢?

中醫認為,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氣血調和,是防病強身的關鍵。所以,合理安排飲食也是小兒營養物質供給的關鍵。所謂合理安排飲食就是要考慮到熱能的需要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還應註意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之間的比例關系。

合理飲食能改善營養狀況,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復;同時,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此外,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矗需要提醒父母的是:進補時也要根據小兒的胃腸功能狀態,選擇合適的食品,註意烹調方法。

熬鍋粥

粥是特別適合孩子的食物。孩子腸胃功能弱,而因為熬煮的時間長,粥裡的營養物質析出充分,所以粥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容易吸收。冬季喝熱粥,特別有利於孩子吸取熱量和營養。

除瞭臘月裡常吃的“臘八粥”以外,對於孩子來說,綠豆粥、山藥粥、肉末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也很適宜。此外,還有養心除煩的小麥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血的大棗粥,等等。

冬季進補講原則

1、多吃新鮮果蔬

冬天有很多的新鮮水果,如梨、葡萄、石榴等。中醫認為,梨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葡萄益氣生精,能夠補益肝腎。從營養學的角度,果蔬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學物質,這些營養成分有益於延緩衰老,預防癌癥,維護身體健康。但是,水果中含有一些糖,對於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脾胃寒涼的人,不適宜吃太多偏涼性的水果,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2、進補適度,控制體重

“貼秋膘”更適合“苦夏”的人。對於那些夏天呆在空調房裡,並沒有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的人來說,秋天再貼秋膘的話,體重很容易就會超標。合適的體重對於保持身體健康來說意義重大,因此冬季進補要適度。

3、適量進食肉、蛋類食物

很多人在冬季講究進補,但是吃太多的肉會給消化和代謝器官增加負擔。適量進食肉、蛋類食物,少吃肥肉,選擇一些易於消化吸收且脂肪含量較少的禽肉是明智的選擇。

4、食宜溫,少寒涼

冬天不宜吃過涼的食物,尤其是直接食用從冰箱取出的食物,進食以溫熱為宜,避免胃腸道不適。

5、及時補充水分

人的身體中最多的就是水。冬天比較幹燥,要註意及時給身體補水。口渴是個滯後的缺水信號,不要等感覺到口渴瞭才喝水。

6、膳食營養平衡是基礎

冬季仍然要按照膳食營養平衡的原則來合理安排飲食,單純靠某種食物是難以達到補益作用的。可以參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平衡膳食寶塔來按比例選擇不同種類的食物。

7、飲食要清淡和規律

大魚大肉的進補,不利於冬季養生。冬季應堅持清淡和規律的飲食。

8、谷薯類為主,適當搭配粗糧

谷薯類食物為主,註意粗細糧搭配能獲得更全面的營養。山藥、紅薯、芋頭等屬於薯類食物,比大米、白面含有更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微量營養素,用其替代部分主食是個不錯的選擇。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作用,適合在秋季食用。

由此,如果你想要更加有效的進行冬季進補,不僅要準備好營養食譜,更需要合理的進補方法,才能達到良好效果。

冬季盲目進補小心鼻出血

冬季過於大補反而會危害健康誘發鼻出血

雖然人們每天嘴裡常常念叨著養生保健,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領悟到科學養生的含義。他們隻是一味的認為大補就是好事,大補才能強身健體。其實,在中醫學上講究根據個人體質進行合理的養生計劃,在實行科學養生之前,人們首先要瞭解自己屬於怎麼樣的體質。

適當的進補需因人而異

對於比較容易上火的人而言,大量的進補不僅起不到保障人體健康的效果,還可能會因為大量補充高熱量高蛋白的物質,營養物質補充過盛而出現鼻出血等反效果。對於血虛體虛的人群,在冬季進行適當的營養和能力補充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冬季人體需要消耗大部分的能量來維持人體的正常代謝和體溫。

所以,養生也需要根據人們的實際體質而確定的。國內資深的耳鼻喉科專傢強調:夏季是鼻出血的高發季節,但是冬季鼻出血患者的數量也沒有得到緩解,因為誘發鼻出血的病因有很多,所以人們要提高對鼻出血預防和治療的意識。

初冬進補吃花生的好處

暖胃

《本草綱目》說:“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對付霜降後高發的胃痛,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暖胃食物,如花生、南瓜、紅薯、胡蘿卜、甘藍等,便可以達到養胃暖胃的目的。止皮膚瘙癢

冬季是皮膚瘙癢的高發季節。中醫認為,冬季皮膚瘙癢多半是由於氣候幹燥引起的。此病患者可采用養血潤燥的方法進行治療。例如花生眉豆煲豬腳的養血功效就不錯。

降低膽固醇

花生性味甘、平,可健脾和胃、潤肺化痰、益氣止血,用於脾虛消瘦、食少乏力、幹咳少痰、產後乳汁不足等癥。李教授介紹說,花生中的脂肪可使肝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促進排泄,從而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用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緩衰老

花生中高含量的蛋白及氨基酸還可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它所含的VE可延緩組織老化,並增強肝臟解毒功能。

造血功能強

花生具有止血和提升血小板的功能,且花生紅衣的效果比花生米本身強50倍,所以吃花生最好連紅衣一塊吃。

冬季進補謹防五誤區

誤區一:不調脾胃就吃大餐

“虛不受補”是人們放棄進補計劃的最常見原因。其實,這一認識有一定的錯誤。黃啟輝指出,問題出在進補前沒有做好“引補”(先把脾胃功能調好,可吃些具有健脾開胃作用的藥物,如黨參、太子參、炒薏苡仁、山藥、蓮子、砂仁等,然後再吃大餐),導致脾胃無法耐受“大補”。

誤區二:人人都說好 我也買回傢

人人都說好的補品,最好別盲目跟風,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補品和進補方式。經常有些人不辨體質,看到別人進補什麼自己也跟風,或者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缺什麼就補什麼,結果往往收不到進補的效果。

中醫把人的體質分為九種: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鬱質、血淤質、特稟質。而人們的體質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幾種體質的混合,如有些人可能既有陽虛,又有氣虛,同時還有痰濕。混合體質者和單純的陽虛者或氣虛者進補方法不同,如果辨證錯瞭,就會讓人覺得進補沒用。

需要註意的是,感冒時不能進補,不管是溫補的人參、鹿茸,清補的沙參、玉竹,還是平補的枸杞、燕窩,都不能食用。

誤區三:一傢人分享兩片黃芪

補品雖好,但要細水長流。有些人喜歡一次用較多的藥材,導致出現“上火”,也有些人“惜藥如金”,用一點藥材煲湯給全傢人喝。進補的藥材,必須遵循量要少、持續時間長的原則。人參每人每次服用不要超過5克,每周服1~2次;阿膠每人每次服用不要超過10克。劑量大瞭會出現副作用,而劑量太小則不會奏效,曾有一位老伯,聽說黃芪能補氣,於是每次煲湯,不管用什麼湯料,都要往裡面放兩片黃芪,煮上4000毫升水,讓全傢人喝兩天,這樣的用法當然起不瞭什麼作用。

誤區四:濃茶送藥 不如不補

進補要遵循服藥的原則,不能用濃茶送藥,同時也要註意中藥的“十八反”、“十九畏”原則,以免藥物相互作用,給人體帶來傷害,這些服法禁忌大有講究,詳情可咨詢中醫師。

誤區五:進補=喝藥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很多人重視進補的方劑,卻忽視瞭日常飲食裡也有很多效果較好的進補原料,如羊肉是治療氣血兩虧的食物,而雪梨則可以滋陰潤燥,是養陰的好幫手等。藥補在於扶正,食補在於養生,兩者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