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最常見的骨折為髖部骨折(股骨頸骨折、股骨轉子間骨折)、腰椎壓縮性骨折、橈骨遠端骨折和足蹠骨骨折。老年人發生骨折後多數需要手術治療,由於老人多伴有骨質疏松,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或骨折前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後遺癥、糖尿病等疾病,骨折往往愈合不良。因此,預防骨折對老人來講尤為重要。

自我判斷是不是骨折

一、要看受傷時的暴力是大還是小一般來說,暴力大的更易造成骨折。但老年人骨質脆,有時暴力雖小也會造成骨折;而如是少年兒童,其骨質柔韌有彈性,即使暴力稍大一些,也不一定會造成骨折。

二、視受傷的姿式如滑倒時,手會不由自主地先著地,這時手臂易骨折;從自行車上摔下,側身而髖骨先著地,則髖骨易骨折。

三、從傷後出現的癥狀以及功能障礙加以分析若傷處疼痛劇烈,局部腫脹明顯,有嚴重的皮下瘀血、青紫,出現外觀畸形,這時均應考慮有骨折的可能。此外,一般骨折病人多有功能障礙,如手臂骨折後,手的握力差,甚至不敢提東西;下肢骨折後,不能站立或行走;腰部骨折後不能坐位。

四、用在遠離受傷部位叩擊的方法檢查如上肢骨折,此手握拳,另一手手掌輕輕紿予撞擊,若傷處感到疼痛,則骨折的可能性極大。至於下肢骨折,可用拳輕輕叩擊患肢足跟,看看傷處有無痛感。

衣食住行防老人骨折

延緩骨質疏松

老年人應該多吃些富含鈣質的食物,如蝦皮、豆制品、瘦肉、芝麻、牛奶及新鮮水果蔬菜等。老年人應堅持每天早晚各喝一杯牛奶,效果優於單純補鈣。應經常在戶外曬太陽,這樣可促使體內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此外,還要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過量飲酒、少動多坐及嗜好低鈣飲食等。

做好預防少摔倒

●居室溫度應保持在20~25℃左右。這樣可使老年人減少穿衣,便於活動。

●及時清除室內易絆跤的障礙物,傢裡盡量不要鋪地毯和地板革,因為接縫處有可能絆腳。電線、電話線要遠離地板。

●桌、椅、沙發等傢具應穩固,不能搖擺晃動。

●屋內地板和鞋子要防滑,老年人在傢最好不要穿拖鞋。

●保持傢居環境明亮,老年人床頭要時刻備一支手電筒。衛生間地面要保持幹燥,不能有積水。

●浴室和坐便器旁邊要安裝可供老年人方便使用的把手,夜間衛生間內可開著夜燈。

●盡量避免夜間去衛生間上廁所。那些患有白內障、青光眼、帕金森病、脊髓性頸椎病、腦血管病後遺癥等疾病的老年人,最好在床邊放上便器,以盡量避免夜間去衛生間上廁所。

●天氣不好,尤其下雪、下雨時不要外出。

●外出行走時應註意路面交通情況,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可以借助手杖輔助行走。

●老年人洗澡時最好有人陪同,洗澡時要坐在凳子上,不要單腿站立穿衣服。

●上下樓必須手扶欄桿,踩穩樓梯。

●老年人床鋪不宜高,夜間起身時必須開燈,先在床上坐一會兒再下地。若猛然起床下地,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導致暈倒骨折。

規律鍛煉少骨折

老年人堅持規律鍛煉。可預防骨量丟失,減輕骨質疏松的程度。通過鍛煉肌肉,可增加身體的平衡性,讓人反應敏捷,並保持良好的大腦調節能力和關節靈活性,能夠減少跌傷的發生。平時生活要規律,睡眠要充足,保持精力充沛。這樣,在日常活動中就可以保持大腦對周圍環境良好的反應性,減少骨折的發生。

積極治療慢性病

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甲亢、白內障、青光眼、帕金森病、脊髓性頸椎病、腦血管病後遺癥及各類關節炎等慢性疾病,按時、足量地遵照醫囑服用藥物。

骨折的急救常識

一、定義:

現場急救是指傷病員在發病或受傷時,由醫務人員或目擊者在現場對其進行必要、有效的醫療救治,以維持患者基本生命體征、防止再損傷和減輕患者痛苦。及時有效的現場急救,對維持患者生命、防止再損傷和提高搶救成功率,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現場急救原則:

1、立即使病人脫離險區;2、先救命後治病,先復蘇後固定,先止血後包紮,先重傷後輕傷;3、爭分奪秒,就地取材;4、保留離斷肢體和器官;5、加強途中監護和詳細記錄。

三、現場急救護理評估和緊急處理:

1、頸部制動、氣道維持 評估氣道是否通暢:查看口腔內有無異物或舌後墜。

處理:立即清除口腔內異物或嘔吐物,然後用仰頭舉頦法開放氣道。

2、檢查呼吸 通過觀察、聽和感覺來評估患者有無呼吸,如果不能在10秒鐘之內檢測到適當的呼吸,應先行人工呼吸。

3、檢查脈搏,建立循環,控制出血 檢查脈搏一般檢查頸動脈搏動。如果10秒內不能確定脈搏,就開始胸外按壓。有效胸外按壓的部位在胸骨下半部、雙乳頭之間,頻率為100次/分,擠壓深度4~5cm,按壓和放松時間一致,按壓與通氣比例為30:2。如患者有脈搏,查看有無明顯出血來源。處理:直接壓迫止血,建立靜脈通道,快速補液,監測脈搏、血壓等。

4、簡單檢查中樞神經系統 評估傷員意識水平,瞳孔大小、形態、反應性。

5、暴露和環境控制 註意保暖,防低溫。

四、固定:

固定是針對骨折的急救措施,目的是限制受傷部位的活動度,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避免損傷血管、神經等組織,並減輕疼痛,便於途中運輸。

註意事項:

1、在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選用樹枝、木棍、竹棒等。緊急情況下,可直接借助病人的軀幹或健側肢體進行臨時固定。

2、骨折固定時,不要盲目復位,防止加重損傷程度,露在傷口外面的骨折斷端不應該回納,防感染。

3、夾板的長度和寬度要與骨折的肢體相適應,夾板固定應包括骨折部位上、下各一個關節。

4、固定時應動作輕巧,快速穩妥,松緊適度,皮膚與夾板之間要墊適量的軟物,如棉花、紗佈或用剪開的衣服條作襯墊。

5、肢體骨折固定時,要將指(趾)端露出,以便密切觀察患肢末梢血運情況。

骨折後吃什麼恢復快

有句話叫:傷筋動骨一百天。說的是骨折之後恢復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因為,骨折的病人在較長的恢復期間,病人的傢屬和病人都要註意飲食上的調養。那麼,骨折後吃什麼恢復快?骨頭的生長需要:膠原、鈣、磷以及維生素C、D,這些都是是成骨要素,所以骨折瞭以後要重點補充這些物質,尤其是老年人。

1、高能量、高蛋白膳食:有助於恢復元氣。但宜在骨折2周後食用。骨折初期還應以清淡飲食為宜。

2、維生素D:骨折後若一直在室內休養,曬不到太陽,容易缺乏致維生素D。因此骨折後要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肝臟、蛋黃等),並盡可能多曬些太陽。

3、維C: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山楂、鮮棗、獼猴桃、草莓、桂圓、荔枝、柑橘等,蔬菜則有黃花苜蓿(草頭)、辣椒、甜椒、油菜薹、花椰菜、抱子甘藍(湯菜)、苦瓜、豆瓣菜、綠花菜、青莧菜等。

4、水:骨折後由於久坐不動,容易引發便秘,此時應多喝些水來保證腸道暢通。

骨折後2周,可補充的飲食有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骨折5周以上,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骨折手術後不能吃什麼

骨折病人不能吃什麼?一起來看看專傢的說法。

1、骨頭湯:很多人認為骨頭湯可以補鈣,其實骨頭裡的鈣質並不能直接被人吸收。骨頭湯裡面的主要營養是膠原,多吃膠原對骨折病人是有益的,但在骨折後的1-2周內不宜多吃,因為太過於肥膩瞭,可能會使得瘀血積滯,影響恢復。

2、補鈣:雖然鈣是骨頭的重要成分,但補鈣對治療骨折並無好處,反而可能引起血鈣增高。骨折病人如本身並不缺鈣,隻要加強功能鍛煉就能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加速斷骨的愈合,不應盲目補鈣。

3、不消化之物:骨折病人由於長期在傢休養,加上傷處腫痛,因此食欲往往不振。如吃太多有營養、滋膩的食物,不但會更倒胃口,還會引發便秘。故骨折後應多吃利於消化通便的食物,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

4、糖:骨折後如過量食用糖類,可導致鈣被大量損耗,不利於骨折患者的康復。過多的白糖還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維生素B1不足,將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影響功能的恢復。

5、三七片:骨折初期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治療骨折出血。但骨折恢復一周後,出血已停,傷骨處需要有新鮮的血液供應方能快速復原,如此時還服用三七片會導致血管一直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不暢,對骨折愈合不利。

可見,骨折病人吃什麼好、不能吃什麼,還需要根據骨折恢復的程度來劃分。在此提醒骨折病人,骨折愈合需要的時間較長,應註重營養的補充、安心靜養,才能讓骨折好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