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重在防風邪侵,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素,也常與其他邪氣兼夾為病。《黃帝內經》裡“風者,百病之長也”,就說明瞭在眾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風邪是主要致病因素。春季怎麼防風好?一起來看看相關的知識吧。

初春進補四款“養生菜”

■溫補:雞肉調節免疫

春季冷暖頻繁交替,吃些溫補的食物,不僅可充沛體力,還能調節免疫力,預防疾病。中醫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益五臟、補虛損的功效,能緩解由身體虛弱引起的乏力,還能調節人體免疫能力。從營養學角度,雞肉所含蛋白質氨基酸種類更多,也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做法:煲湯和清燉最能保住其營養。俗話說,身體虛弱,吃雞滋養。春天老人、孩子不妨喝些雞湯補身,也可做些土豆燉雞、香菇燉雞等傢常菜。

■養陽:韭菜驅散寒冷

我國傳統養生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陽氣上升,應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特別是早春時節依舊寒冷,最好多吃些韭菜、香菜、蔥、薑、蒜,這些蔬菜均屬溫性,既可驅散寒冷,又能殺菌抑菌。其中韭菜被稱為“春季第一菜”,韭菜性溫,有助養護人體陽氣,春季常吃還可補益脾胃,具有一定殺菌消炎作用,有助調節免疫力。

做法:韭菜炒肉的搭配是種營養吃法,韭菜炒雞蛋也不錯。但需註意的是,韭菜需急火快炒,才能保住其營養和風味。不過韭菜含膳食纖維較多,不易消化,一次別吃太多,最好控制在100克以下。

■增甘:紅薯促進消化

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天多吃酸性食物會使肝火更旺,從而損傷脾胃。最好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助消化,像淀粉類食物如粳米、糯米、山藥、南瓜、紅薯。常吃紅薯還能防止 “春困”。此外,紅薯還可維護動脈管壁彈性,防止心血管脂肪沉積,其含有的纖維素還可預防緩解便秘。

做法:紅薯蒸煮都是不錯的做法,但春季進補,最好采用較溫和的方式。喝粥是不錯的選擇,把紅薯切成丁,與粳米一同煮粥,更利於消化吸收。粥裡還可加點大棗、核桃,都是適合春季的溫補食材。

■疏泄:蜂蜜潤腸通便

初春是排毒減脂的好時節。蜂蜜有通便潤腸作用,可解除便秘之苦。蜂蜜對肝臟有保護作用,可增強疾病抵抗力,是春季第一飲品。

做法:最簡單的方法是用60攝氏度以下的溫水沖蜂蜜,可保住其營養,建議早晚各一杯。再推薦一款蜂蜜紅棗飲,適合乍暖還寒的初春季節。春季肝氣旺,影響脾胃功能,紅棗有補脾功效。將去核的幹紅棗和冰糖倒入湯鍋中,再加滿水,大火燒沸後蓋上蓋子,再用小火繼續煮至水分完全收幹,約30分鐘即可。關火晾涼,喝時再調入兩勺蜂蜜即可。

春季飲食健康原則就是平衡

“多主少副”。即多吃主食,少吃副食。春天風多雨少氣候幹燥,氣溫變化反復無常,人體免疫力和防禦功能極易下降,誘發一些春季常見的疾病。此時可以多吃些主食,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既經濟又能直接轉化成熱量,提供身體基本所需。此外,春季應註重調養脾胃,而米飯同菜中的大魚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能很好地保護腸胃。

“多菜少果”。即多吃蔬菜,少吃水果。 春季以養肝為主,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有疏通血管和腸道的特殊功能,肝和心都喜歡它,蔬菜能幫助肝臟盡快實現蛋白質、糖類、脂肪代謝;若缺少它,肝臟代謝就差。少吃水果並不是說不吃水果,而是要適量的吃。春天氣溫回暖,人們愛多吃酸甜的水果來解渴。但水果含有較多果酸,屬生冷食物,吃多瞭容易傷害脾胃。

“多奶少肉”。即多喝奶類,少吃肉類。春季是萬物復蘇、陽氣生發的季節。一年之計在於春,牛奶是全營養食品,春天多喝奶能滿足人體生長、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是各類人群春季養生的首選佳品。肉類膽固醇含量高,吃多瞭,容易發胖,誘發“三高”等富貴病。

“多水少油”。 季節更替帶來多風、幹燥的氣候,加劇瞭身體水分的流失。頭痛、便秘、體重增加等癥狀都是因春燥上火所致。最簡單的排毒方法就是多喝水。每天清晨起來,喝點蜂蜜水,將有助於清洗腸道,排毒祛火。

“多彩少單”。即多吃五顏六色的食物,少吃顏色和口味單調的食物。在人體中,五臟各有所愛,如心愛紅、苦;肝愛綠、酸;腎愛黑、咸;肺愛辣、白;脾愛黃、甜。人們在飲食中,應當照顧到各臟器的愛好。

一年養生最佳在於春

食補:清淡與營養並重

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上升,氣候溫暖,人體的各組織器官功能活躍,細胞代謝旺盛。所以,飲食除瞭註意清淡外,還需補充大量的營養物質,隻有營養供給充足,才能保證供給機體活動、生長發育的需要。

根據春季的特點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膳食計劃,適當地選用一些扶助正氣、生發元氣的食物,以開發人體之陽,強壯精力。在春季膳食調配上,註意食量的調控:一是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如春筍及菠菜、芹菜等各種綠色蔬菜;二是在動物性食品中,少食肥肉等高脂肪的食物,應註意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魚、雞蛋、大豆及豆制品;三是春季是新鮮果蔬大量上市的季節,每天都應吃些蔬菜水果,總量不少幹500克;四是主動飲水,飲水可以有效地降低血黏度,起到“內洗滌”的作用。

氣補:早起晚睡,精力充沛

在春季,人體內的新陳代謝活動趨於旺盛,生活起居上要適當早起、晚睡,以適應春天的氣候,使人精力充沛。應該經常到郊外、海灘、湖畔、山巔去走一走,既能一解冬日的鬱悶,又能呼吸新鮮空氣,實為春季養生的妙法。其實,古人早有春季郊遊、遠足的習慣。在萬木爭榮的春季,到大自然中遊上一番,確是一件有趣而又有益健康的快事。明媚的春光,秀麗的景色,清新的空氣,會使人頓覺心曠神怡。

那麼,春遊何以會帶給人們舒暢愉快的感覺呢?專傢說,春回大地,在空氣中,被人們稱為“空氣維生素”的陰離子增多。陰離子也叫負離子,它帶有負電荷。郊野的空氣新鮮,飽含陰離子。它隨著人的呼吸進入人的肺內之後,所帶的電荷送到人體各個組織細胞中,能促進細胞代謝活動。從而使人感到精神煥發,心胸舒暢,呼吸、脈搏、血壓平穩,大腦清醒,工作學習效率倍增。實踐證明,春季補足瞭氣,能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促進機體功能,對許多慢性疾病有良好的康復治療作用。與此同時,也可以為全年的身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動補:運動適當,激發肝臟功能

如果你在冬季畏於嚴寒而沒能堅持鍛煉,到瞭春季應該以實際行動來改正這一錯誤。春季的運動,動作宜舒展、暢達、緩慢,中醫有“人臥則血歸肝”、“人動則血動於諸經”之變,適當地運動後,血液循環加快,可以促進身體的吐故納新,保證全身各臟器有足夠的營養物質和氧的供應。所以,春季宜動補。春季鍛煉要盡量讓全身的每一個關節、每一塊肌肉都活動起來,由此激發肝臟功能。但是,運動量要適當,微汗即止,不必氣喘籲籲。

春季如何正確食用粗糧

紅豆薏米飯

原料:紅小豆30克,薏米30克,大米50克。

做法:紅小豆和薏米洗凈後,加水浸泡10個小時以上。和洗凈的大米混合,加水按照煮飯程序煮熟即可食用。

三丁玉米

原料:玉米粒200克,青豆40克,泡發的香菇2朵,胡蘿卜丁40克,鹽1/2小匙,高湯2湯匙,白糖1/3湯匙,淀粉水1/3湯匙,香油1小匙,油適量。

做法:將玉米粒、胡蘿卜丁、青豆用開水汆燙;鍋熱後倒入油燒熱,將玉米粒、青豆、香菇丁、胡蘿卜丁下鍋過油撈起;鍋內留油1湯匙倒入所有過油原料及調味料翻炒均勻加入淀粉水勾芡,淋上香油盛於盤中即成。

雪梨大豆豬手湯

原料:雪梨1個,大豆50克,豬手1個,薑3片,料酒1勺,鹽1/2勺。

做法:豬手加入薑片飛水去異味,分成塊;加入去核切塊的雪梨、大豆和薑片,加足清水煮到滾,加入料酒,開蓋旺火繼續沸煮15分鐘;轉文火再煲1個小時,湯就煲好瞭,喝之前根據個人口味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糙米蓮子百合粥

原料:糙米50克,大米50克,蓮子30克,百合30克,蜂蜜適量。

做法:先將糙米、蓮子、百合洗幹凈,放入鍋中煮至軟爛,再與大米一起煮成粥,然後用適量的蜂蜜調味即可食用。

吃粗糧每天一兩正好

吃粗糧要多喝水: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後盾,才能保障腸道的正常工作。一般多吃1倍纖維素,就要多喝1倍水。

循序漸進吃粗糧:突然增加或減少粗糧的進食量,會引起腸道反應。對於平時以肉食為主的人來說,為瞭幫助腸道適應,增加粗糧的進食量時,應該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搭配葷菜吃粗糧:飲食要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平衡。粗糧雖好,也不能一次吃太多,每天吃粗糧以50克為宜,但也應根據個人情況適當調整。

春季飲食幫你防風

春天防病,首當防風。“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避之有時,是說對自然界能使人致病的風邪要及時躲避。比如過堂風,迅疾、猛烈,最易使人致病,故不宜在過堂風中久留,更不能在此處睡眠。

“百草回芽,百病發作”,意指春天若患有宿疾者,要當心舊病復發。尤其在春分前後,一些慢性病最易復發,如偏頭痛、胃疼、慢性咽炎、過敏性哮喘、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精神病等最為常見。北京地區的一項調查發現,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期分別在11月~1月以及3月~4月。精神病患者在氣溫多變的春天也最易發作。

對於上述各種疾病,首先應註意清除體內積熱。癥狀輕微時一般不需要服藥,可以通過春遊,到空氣清新的園林山野之中,盡情地呼吸清新空氣,來排出胸中的鬱熱之氣;也可以適當選用一些稍稍偏涼,又具有解除內熱作用的食療方法。

例如竹葉粥,具體做法是:用竹葉50片洗凈,石膏3兩,砂糖1兩,粳米半斤作原料,先將3碗冷水文火煎石膏、竹葉,煎至2碗水時取下,稍涼後濾去滓渣,放置片刻,再用上部澄清液煮粥。粥熱後加入少量砂糖即可食用。此外,菊槐綠茶飲也應常喝。

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旺之時,而肝氣偏亢,則會影響於脾,所以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病癥。一些慢性消化道潰瘍患者,以及慢性胃炎患者,在春季頻繁發作。防止肝氣旺傷脾的重要措施,是要註意飲食調理,在飲食口味上,應少吃酸的,多吃甜的。

具體地說,春天多吃大棗好,因為大棗味甘平,是補脾藥,無需多吃,細水長流,一日幾個即可,“一日吃仨棗,終生不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