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炎炎夏日的“煎熬”後,人體陰氣消耗較大,而秋季是養肺的最佳時節,多吃梨正好能夠潤肺清火、補陰潤燥。我們怎麼吃梨比較好?秋季潤肺的方法還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相關的知識吧,說不定對你有幫助呢。

秋季6款飲品滋潤全身

秋燥當令,養生宜“養陰潤燥”,必要時可用藥膳來幫忙。

潤咽——守住燥邪的入口。不少人容易在此季節出現咽喉疼痛等問題。食療方:

烏梅橄欖茶:取烏梅、橄欖各3~5枚,加水煮開後當茶飲。生津利咽,適合咽幹舌燥者。

胖大海茶:取胖大海5克,用開水泡後當茶喝,每天1次。利咽潤喉,特別適用於說話多的人飲用。

潤膚——不止於外觀美。秋天常會出現全身皮膚幹燥、瘙癢、黃褐斑加重等情況。喝水是最根本的補水方法,但是光喝水可能還不夠,可服用以下幾種飲品:

胡蘿卜粥:取胡蘿卜1根、粳米100克。胡蘿卜用素油煸炒,與粳米一起煮粥。適用於皮膚幹燥、口唇幹裂者食用。

雪耳百合蓮子冰糖水:常喝能養顏潤膚。

潤腸——由表及裡的滋養。有的人腸燥便秘難通,甚至還會引起痔瘡出血。建議晚上喝點蜂蜜水,可每天吃碗黑芝麻糊。食療方:

雪梨荸薺汁:取雪梨2個,去皮去核,荸薺適量,一起榨汁飲用。潤肺生津,潤腸效果更佳。

火麻仁飲:到中藥店買些火麻仁,每日取6~9克,打碎後泡水喝。具有潤燥滑腸作用,藥性較緩和,適宜體質弱的老人。

秋季養陰宜食粥

我國傳統醫學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而秋季養陰最宜食粥。粥制作簡便,老少咸宜,由於稀軟適口,更適宜老年人食用。清代學者曹廷棟在《老老恒言》中曰:“粥能益人,老年尤宜。老年有意日食粥,不計頓,饑即食,亦能體健,享大壽。”宋代大詩人陸遊曾著有《食粥》詩,曰:“世人個個學長年,不知長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隻將食粥致神仙。”從中可以看出,經常食粥能暢胃氣、生津液,尤其在秋季,滋陰潤燥更有益營養健身。

秋季宜選哪些粥食用呢?下面介紹幾款粥方:

銀耳粳米粥 取銀耳5克,加水浸泡後,和大米100克共煮成粥。粥熟後,加入蜂蜜25克。每日服用兩次。銀耳又名白木耳,營養豐富,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硫、鈣、鐵、鎂等成分,是秋季滋陰、潤肺、生津的滋補佳品。

蓮藕大米粥 取鮮藕100克,洗凈切成碎末,與大米50克共煮成粥。粥熟爛後,加蜂蜜適量、混勻,即可服用。每日服用兩次。蓮藕是秋季最佳的水生食物,含有淀粉、蛋白質、天門冬素、兒茶酚、新綠原酸、過氧化物酶、維生素C等成分,熟食能健脾開胃、益血生津、除燥潤肺。

山藥大米粥 取山藥100克,清洗幹凈,切成碎末,和大米50克共煮成粥。每日服用兩次。山藥味甘,性平,含有皂苷、黏液質、膽堿、糖蛋白、氨基酸、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滋潤除燥、健脾益精、補肺固腎的作用,久服令人耳聰目明。

胡蘿卜大米粥 取胡蘿卜150克,去皮,清洗幹凈,切成碎末,同大米100克共煮成粥。每日服用兩次。胡蘿卜性味甘、平,具有下氣利胸膈、補中安五臟的作用,主治便秘、腸胃不適、飽悶氣脹、消化不良等病癥。

黑芝麻粥 取黑芝麻6克,粳米50克,蜂蜜適量,水煮成粥。黑芝麻粥具有潤腸通便、益五臟、壯筋骨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虛風眩暈、風痹、癱瘓、大便燥結、病後虛羸、須發早白、婦女產後乳少等病癥。

玉米面粥 取玉米面50克,精鹽少許,加水適量,煮成糊粥。玉米面粥具有調中開胃、利尿止淋的作用。適用於食欲不振或因三焦氣化不利而引起小便短少,甚至尿道澀通、石淋等病癥。

蘋果粥 取蘋果500克,西米、白糖各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蘋果粥具有生津、潤肺、除煩、解暑、健胃等作用,適用於氣力不足、反胃、消化不良、腸炎痢疾、大便幹結、高血壓等病癥。

秋冬之交最宜吃6種菜

第一,豆芽菜。黃豆、綠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鈉、鐵、磷、鈣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豆生芽後,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營養成分,而且增加瞭維生素的含量,有利於消除疲勞。豆芽中的葉綠素可以防治直腸癌。

第二,胡蘿卜。中醫認為,胡蘿卜味甘平,食之補脾健胃。秋末胡蘿卜以燉食最好,炒食為良。燉食能保持胡蘿卜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蘿卜素80%以上。

第三,菜花。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維生素A的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100克可達80毫克,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高3-4倍。

第四,芹菜。芹菜富含蛋白質、糖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氨基酸等,能興奮中樞神經,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並有祛痰作用。芹菜可與香幹、肉絲等炒食,色彩鮮艷,味道清香。

第五,小白菜。小白菜富含維生素C和鈣質,還含磷、鐵、胡蘿卜素和B族維生素等。還有卷心菜,能益心腎,健脾胃,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促進愈合的作用。

第六,萵筍。萵筍肉質細嫩,生吃熱炒均相宜。秋季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膽汁的分泌。萵筍中含的鉀是鈉的27倍,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萵筍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參與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參與骨骼的生長。萵筍中的含碘量高,這對人體的基礎代謝和體格發育會產生有利影響。此外,秋季患咳嗽的人,多吃萵筍葉,還可平咳。

秋季第一養生水果:梨

上榜理由:梨因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自古就被尊為“百果之宗”。

秋季空氣幹燥,水分較少,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不同種類的梨性寒程度也不完全一樣,如我們常吃的天津鴨梨、香梨和貢梨寒性差不多,而皮粗的沙梨和進口的啤梨,則寒性更大一些。

秋季應當平衡飲食防上火

氣溫降低、氣候幹燥為重要原因

人們對上火並不陌生,但秋季火氣究竟從何而來?進入秋季後,氣溫不斷降低,北方地區的空氣也開始變得幹燥。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是人體外感病邪,同時人體經過夏季炎熱過汗之後津氣耗損及復感燥熱病邪導致的。體內火氣過大會對健康帶來威脅。舉例來說,胃火可以導致胃疼、大便幹燥等癥狀,肺火則可能引起咯血、咳嗽、黃痰等癥狀,肝火有可能與一些煩躁的出現及容易失眠等有關。

除去氣候條件的變化之外,人本身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也給疾病造成瞭可乘之機。中醫認為,邪火大部分由內而生,外界原因則會成為上火癥狀的誘因。

舉例來說,工作壓力過大會影響人們的精神狀態,熬夜等不良習慣也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便也降低。

保證人體健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每天保證充足的飲水,人體失水達到體重的10%時,會出現煩躁、全身無力、體溫升高、血壓下降及皮膚失去彈性等癥狀。因此,足夠的水分攝取是非常重要的。

專傢建議,一般情況下,建議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飲水1200ml,飲水應少量多次。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應盡量避免感到口渴時才喝水的習慣。

頭痛、皮膚幹燥等或與上火有關

進入秋季後,隨著天氣的變化,不少人都會出現皮膚幹燥、咽喉發幹等癥狀,這些都是上火的表現。很多人認為上火是小毛病,無需專門用藥或就醫。

實際上,上火的程度是因人而異的,如果註重平衡飲食並保證生活規律,通過自身調節可以恢復健康,無需用藥或就醫;但是對於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礎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還是應該引起註意的。

秋季喝梨湯潤肺又清火

煮梨湯效果最好

彭玉清指出,梨性寒,生吃梨吃多瞭會傷身,容易導致腹瀉等。而把梨煮成湯後能使其寒性降低,而且潤肺、潤燥、清火的作用更佳。不過,脾胃虛寒的人無論是生吃梨還是喝梨湯,都不要過量,否則容易傷脾胃。尤其是長夏之後,脾因過度勞累本就可能有損傷,更應註意護脾。

連皮帶核一起煮

很多人煮梨湯時會削掉梨皮、挖去梨核。專傢指出這種方式並不可取,因為梨皮潤肺止咳作用最好,所以煮湯時把梨洗凈後、直接切成塊煮即可。另外,把梨煮湯時加入百合和銀耳做成銀耳百合秋梨羹,百合有清火潤肺、養心作用,銀耳可滋陰潤肺、補脾開胃、美容嫩膚。還可在羹中加入蜂蜜,起到健體、潤燥功效,對於偏熱體質的人更加適宜。

酸甜味梨更宜煮湯

彭玉清還建議,用來做湯的梨不要選擇皮薄、汁多的,而要選酸甜味道的,例如秋梨,因為秋梨在成熟時較酸還有點淡淡的甜。這種秋梨以前多在冬季水果比較稀少時吃,經過幾個月的儲存後果實變軟、酸味降低、口感變好,但顏色較差,就像變爛瞭一樣,因此在北京、天津等地也稱爛酸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