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按摩手法有很多種,如搓法、揉法、摩法等等。無論何種按法,按壓方向必須垂直於治療部位,用力由輕至重,手法的著力部要緊貼體表,不能移動。中醫認為,人的氣血與健康是緊密相連的。所以,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先要學會養氣血。那應該如何養氣血呢?下面小編就給你介紹養氣血的五種按摩法。

中醫養生有訣竅記住六個字!

“順”:養生跟著季節走

古人認為,人身體的變化與四季輪回是一致的,因此飲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須與季節相適宜。《黃帝內經》說:“順天時地利。”這裡的“時”,指的是四時陰陽,具體說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要養肺、養陰,早臥早起,情緒須安寧,否則會傷肺。

“靜”:讓心安靜下來

現代人喜歡生活得熱熱鬧鬧,每天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生怕孤獨和寂寞。其實,這種浮躁的生活對健康極為不利。《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人安靜下來,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別是“氣”的消耗,做到身體“節能”,這樣才能預防疾病、益壽延年。

大傢不妨把生活節奏放慢,采取靜坐、閉目養神的方式來靜養身、慢養心。

“修”:修身行善煩惱少

《易經》裡說:“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傢,必有殃。”其實就是平時積德行善、豁達大度的人,往往能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能減少很多煩惱,心情愉悅。可見,修身養性,寬以待人,淡泊名利,對別人好,自己收獲的將是健康、快樂和長壽。

“調”:多做深長呼吸

人難免會遭遇營養失衡、過度勞累、病邪襲來等諸多不良因素,這時候就要用到“調”字瞭。《黃帝內經》說,應該根據四季的變化調養精神意志,調養七情六欲。其中還強調瞭呼吸的調節,即“調息”,練習呼吸吐納。

養生建議:建議大傢平時多做深長、緩慢、均勻的呼吸。可以練習“丹田息”,鼻子吸氣後,通過意念把氣送到下丹田氣海的位置,即在肚臍下1.5寸。然後再把氣慢慢呼出來。練習“丹田吸”的同時,吞咽唾沫,配合調津,保健效果更好。

“補”:有補有瀉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臟腑、氣血,原則有三,一是先辨證,二是食補為先,三是補、瀉結合。

中醫講藥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從味道說,酸味補肝,苦味補心,甜味補脾,辛味補肺,咸味補腎。從顏色論,紅色補心,黑色補腎,黃色補脾,綠色補肝,白色補肺。

中醫講藥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從味道說,酸味補肝,苦味補心,甜味補脾,辛味補肺,咸味補腎。從顏色論,紅色補心,黑色補腎,黃色補脾,綠色補肝,白色補肺。

“固”:固精、固氣、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護腎氣,最重要的是節欲。固氣,一要減少耗氣,少說話;二要多曬太陽,補充陽氣;三要多做有氧運動,增加氧氣;四睡眠能養五臟之氣,絕對不能熬夜;五要通過飲食帶來水谷之氣,多喝補血補氣營養粥,裡面加入瞭黑米、紅米、糯米、小米、赤豆、蕎麥、大黃米、大麥米以及桂圓、紅棗、核桃、蓮子、葡萄幹等天然有機食品,堅持喝能達到氣血雙補的目的!

固神,就要調養七情,不“過喜、過怒、過思、過悲、過恐”,情緒控制好瞭,身體才會少受傷害。

養生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註意日常的一些小的事情就能達到很好的養生效果,記牢這個六字訣:順、靜、修、調、補、固,其實養生很簡單!

古人養生的7個小動作

背宜常捶陽氣旺

捶背比較適合中老年人,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脊椎神經和臟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膚、皮下組織的穴位,通過神經系統和經絡的傳導,增強內分泌和經絡系統的功能,提高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勞損。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營養,加速背部皮膚新陳代謝。可安神寧心,對中老年人所患多種慢性病具治療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勻,著力要有彈性,輕拍輕叩,每分鐘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時間30-50分鐘,以上下輕輕叩打為宜。嚴重心臟病者,捶背須謹慎。

面宜多擦氣血平

面宜多擦氣血平。按摩面部,又稱浴面,能激發陽氣。方法為兩手搓熱後,用手掌擦面部十數次。或用雙手輕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鐘,每日2-3次。因經絡系統中足三陽經都起於頭面部,擦面可疏通經絡,並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將兩手搓熱,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帶動其他手指,搽到額部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像洗臉一樣,搽10餘次。能使面色紅潤,少生皺紋,防止面部神經麻痹。

同時具有消除疲勞,振奮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於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環。

目宜常運眼不花

中醫稱為運睛,即眼球轉動。將眼閉上,眼球自左向右轉動6-10次,然後再自右向左轉動6-10次。眼球轉動要慢,然後閉目片刻,再突然睜開眼睛。速度要均勻,每個轉動方向可作2-4個節拍。此法對於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適,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陽氣,是中醫經絡督脈及膀胱經所在之處,常暖可使陽氣運行並暢達全身經脈,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曬太陽等法。古人認為背部為督脈之所居,是太陽膀胱經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從背部起,故背部應常保溫暖。

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腎強腰。中老年人應加強背部的鍛煉與調養,晚間起床時給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為胃腸等臟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稱為摩臍腹、摩生門。即繞臍揉腹。平時經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脹,有助於食物消化。仰臥在床,兩腿伸直,腳尖朝上,兩手搓熱,兩手相疊,用掌心在以臍部為中心的腹部,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轉摩12次。

能健腎強腰、滋陰壯陽、益氣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練對腎虧乏力及便秘均有療效。

肢體常搖筋骨壯

四肢經常活動,不僅鍛煉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過四肢運動促進內臟氣血運動,增強體質。兩手握拳,連同兩肩,向前輪轉,先有裡向外下方轉再由外向裡上方轉,然後再反方向轉,各轉20次。也可先左後右。

平坐,提起左腳向前緩緩伸直,腳尖向上,當要伸直時,腳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後,再右腳做。能舒展四肢關節。此法對於中老年人預防肩周疾病,提高身體機能,具有益處。

皮膚幹沐人不老

用手掌、幹毛巾沐浴周身皮膚,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經絡,活躍氣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稱為幹沐浴。即將二手搓熱,常搓摩周身皮膚,像洗澡一樣。一般從頭頂百會開始,順次面部,兩邊肩臂,從上而下,胸部、腹部、後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氣血通暢,舒筋活血,皮膚潤澤而富有彈性。

以上方法均為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動作要輕緩,次數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貴在堅持,必有益處。

中醫教你按摩三個養肝通氣穴位

一、膻中穴

膻中穴,位於兩乳之間,可以寧心神、除悶。按摩時,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5秒,休息3秒。在生氣時,往下捋100下,具有順氣的功效,對岔氣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二、角孫穴

按壓這些穴位可以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還可以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癥。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孫穴後會打嗝,表示按摩養生起到瞭一定的作用,這個穴位對於著急生氣後兩肋脹痛、乳房脹痛的人而言,十分有幫助。

三、太沖穴

按摩太沖穴對愛發火和憂鬱的人而言,可以舒緩,尤其對高血壓、頭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患者,可以起到治療養生功效。如果配合著按摩足三裡,在舒肝理氣的同時,還可以改善便秘、腹瀉和胃病等疾病。

中醫教你用簡單熱敷治病強身

熱敷善治寒性病癥

中醫認為,“溫則通,通則不痛”。人們很早就發現,將熱的物體敷在疼痛部位可消除和緩解疼痛。全毅紅介紹,熱敷尤其適宜治療各種寒性病癥。

關節疼痛

關節疼痛主要是由於受涼或者血瘀,經脈閉阻不通所致,采用熱敷,可以起到祛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將粗鹽放入鍋中炒熱,直到燙手即可。把炒熱的粗鹽用佈包起來。然後把粗鹽熱敷包放在疼痛、畏寒的關節上,每次熱敷15~20分鐘左右。熱敷時墊一條毛巾,以防燙傷。

空調病

三伏天吹空調時間過久或溫度過低,人體容易出現鼻塞、頭痛、打噴嚏、四肢肌肉關節疼痛等癥狀。對於這些癥狀,都可以用熱敷療法來緩解。首選熱敷神闕穴(即肚臍),祛風散寒,溫中健脾。如果頭痛、頭暈可以敷太陽穴、風門穴(第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橫指)、列缺穴(左右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腕後高骨的正中上方,食指尖所指的凹陷處),可起到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如果出現鼻塞、打噴嚏,可以熱敷大椎、命門穴(位於後腰與肚臍眼相對的位置),待額頭微微出汗即可。

風寒感冒

熱敷大椎穴有利於祛除體內寒氣,解表發汗,以達到治療風寒感冒的目的。大椎穴位於頸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屬於督脈穴位。督脈統領一身的陽氣,為陽脈之海。熱敷時以感覺微微發燙為宜,最好是晚上睡覺前進行,一般熱敷20分鐘左右。對於感冒伴有咳嗽者,可加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橫指)、定喘(大椎穴左右旁開半橫指)等穴位。熱敷後要註意保暖,以免寒氣入侵。

拉肚子

對於受涼引起的腹痛、腹瀉,可采用熱敷神闕穴的簡單療法。將熱鹽包敷在神闕穴上,還可以同時熱敷關元穴(臍下四橫指處),具有除濕祛寒,溫補脾腎的功效。

落枕

落枕所致的頸部疼痛、轉動不靈活,可以用醋熱敷大椎穴和頸部疼痛處。落枕是風寒之邪侵襲,經絡閉阻不通,或者扭傷及氣滯血瘀所造成的,用醋熱敷可起到疏風散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取適量食醋,加熱到不燙手為宜,然後用紗佈浸蘸熱醋敷於患處,同時慢慢活動頸部,每次大約30分鐘,每日2~3次。

痛經

寒凝血瘀和氣滯血瘀型痛經可用中藥熱敷來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用吳茱萸藥液熱敷小腹,起到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目的。氣滯血瘀型痛經取雲南白藥用酒調糊,用棉紗佈包好,再用熱水袋包裹熱敷在小腹,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左右,連敷3~5天,起到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

熱敷的其它作用

緩解眼睛疲勞

熱敷可促進眼周的血液循環,減輕眼睛疲勞,能部分緩解眼睛不適的癥狀。

改善頭暈

在後腦勺熱敷,每次數分鐘,這樣可刺激後腦勺的穴位,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頭暈癥狀。輕微落枕可用熱敷處理,並配以頸部活動。頭部慢慢向前彎,輕輕向前後左右側轉動。

緩解慢性腰椎疼痛

熱敷可緩解腰椎疼痛的局部癥狀,如病情嚴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緩解臀部疼痛

臀部肌肉僵硬伴有輕微的鈍痛、酸脹痛,可平躺熱敷疼痛部位,可緩解癥狀。

中醫教你五種按摩法讓你氣血十足

1、養氣血可按摩腋窩

腋窩有著淋巴結和很多汗腺,同時也有很多的毛細血管和神經。由此可知,經常按摩腋窩腋窩,能健身抗衰老。腋窩受到刺激後,不僅能使血液循環促進,還能使各個器官得到充分的氧氣與養分的交換,能增強器官的功能。這種“腋窩運動”對抗衰老特別有良效,隻需每天自我按摩腋窩3次,每次5分鐘左右。

2、養氣血可按摩太陽穴和絲竹空

將雙手的食、中、無名三指並攏,兩食指分別按兩側太陽穴,而太陽穴在眉梢與眼梢中間向後1寸左右的凹陷中,兩中指分別按兩側絲竹空,而絲竹空在眉後凹陷中,兩無名指分按兩側瞳子髀,而瞳子髀在絲竹空直下,兩拇指分別放在兩耳垂後凹陷處,兩手各四指同時用力先向前揉轉50下,再向後揉轉50下。

3、養氣血可按摩前胸

前胸的胸腺是控制著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因此,經常按摩前胸,不僅能增強自身免疫力,還能使抗病能力和抗感染的能力增強,有助於延緩衰老。每天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按摩100-200次心窩部穴位,能抗病防身,祛病延年。

4、養氣血可用雙掌摩面

首先,雙掌豎捂面,閉上眼睛。接著,把兩無名指沿鼻梁兩側淚腺溝,將兩掌心著力面兩旁,用兩拇指沿兩耳腮,從前額發際往下拉摩,直至下巴。然後,手不離面返回上推至發際,摩擦50下,一下指來回摩擦。

5、養氣血可搓擦頸椎和頸動脈

將兩手掌交錯橫按在頸部,要註意左掌在後腦,右掌在頸椎,兩手同時用力一推一拉,來搓擦頸椎和兩側頸動脈。然後,右指端放在左頸動脈,左指端放在右頸動脈,兩掌根拉回相接,做50下,而來回搓擦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