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就是新生代的勞動力,他們成日對著電腦看著無數的數據和報表,敲打著鍵盤,看似輕松可巨大的壓力籠罩著他們,而且加班是常事,三餐不定更是常態,尤其是一些愛美的女性也就更是為瞭減肥忽略一兩頓飯,所以現在的上班族都有或輕微或嚴重的胃病。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如何來養護我們的胃,有哪些養胃食譜。

多吃這五種食物能養胃

1、牛奶

牛奶有補肺胃,生津液,潤大腸的功效。研究發現,牛奶對消化性潰瘍病、習慣性便秘等情況有著非常有效的治療效果。

雖然說牛奶具有很好的養胃功效,但專傢提醒:患有腹瀉、脾虛證、濕證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宜過量飲用牛奶。

2、菠菜

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腸胃,通便秘。《食療本草》中稱其“利五臟,通腸胃,解酒毒。”

菠菜可促進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欲,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有利排便。

3、卷心菜

有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的作用,可用於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耳目不聰、睡眠不佳、關節不利和腹腔隱痛等癥。其含有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止痛及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

卷心菜與薏仁、陳皮、蜂蜜同煨可用於治療胃脘脹痛、上腹脹滿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與赤小豆、冬瓜、冰糖煨熟可消腫利水。值得註意的是,大便溏泄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

4、桂圓

“食品以荔枝為美,滋益則龍眼為良”。和荔枝性屬濕熱不同,桂圓能入藥,有壯陽益氣、溫胃補脾等多種功效。

5、胡蘿卜

性味甘平,“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豐富的胡蘿卜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蘿卜素屬脂溶性,和肉一起燉最合適,味道也更好。

推薦六款可養胃食譜

一、蜂蜜薑茶

材料:生薑一塊(約拇指大)、蜂蜜。

做法:生薑去皮切絲,清水適量煮開30分鐘,加入蜂蜜2~3湯匙即可。

功效:經常飲用可溫胃健脾。

二、木瓜排骨湯

材料:1個新鮮木瓜、150克花生仁、500克豬排骨、9枚紅棗、適量食鹽、味精。

做法:

1、洗凈木瓜,去除瓜皮瓜子,切成厚片。

2、用清水將花生仁浸泡30分鐘,洗凈剁好排骨,將紅棗核去除。

3、把所有的材料都放進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然後用大火煮沸,接著再轉成小火燉煮3小時,之後加適量食鹽、味精即可。

每天1到3次,每次150毫升到200毫升,可佐餐食用。

功效:此湯清熱潤燥、健脾通便,對於一些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消化不良的時候,或者是在口渴咽幹的時候,或咽喉疼痛,都可以食用這款湯品,有助緩解癥狀,滋潤養生。

三、砂仁羊肉湯

材料: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薑數片及適量羊肉。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煮湯,熟後放入適量食鹽。每周兩次。

功效:適合胃病中醫辨證屬脾胃虛寒者,表現為胃脘隱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溫、神疲乏力等。

四、鯽魚羹

材料:活鯽魚1000克,砂仁、陳皮各10克,大蒜兩頭,胡椒、泡辣椒各10克,蔥、精鹽、醬油各適量。

做法:

1、將鯽魚去鱗、鰓和內臟處理掉後洗凈。

2、把陳皮、砂仁、大蒜、胡椒、蔥、精鹽等裝入魚腹內。

3、再將魚放入油鍋內煎熟,放適量水,燉煮成羹。

功效:可醒脾暖胃,治療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痛和腹瀉等癥。

五、桂皮山楂飲

材料: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紅糖30克。

做法:先煎山楂,後放入桂皮,煎熟後濾出汁,加入紅糖,調勻熱飲。

功效:具有溫胃散寒之功效,可治療飲食寒涼的胃痛。

六、花生小米粥

材料:小米50克、花生仁50克、紅小豆30克、桂花糖、冰糖各適量。

做法:

1、將小米、花生仁、紅小豆放入清水中浸泡4小時,然後淘洗幹凈,待用。

2、鍋中註入適量清水,加入花生仁、紅小豆煮沸後,改用小火煮30分鐘。

3、放入小米,煮至米爛,花生仁、紅小豆酥軟,再加入冰糖、桂花糖即可。

功效:小米味甘咸,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濕、和胃安眠等功效,內熱者及脾胃虛弱者更適合食用它。有的人胃口不好,吃瞭小米後能開胃又能養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嘔吐的功效。

養胃護胃有4大原則

1、軟而緩

選擇的食物要容易消化的,烹飪時要蒸煮熟透,使食物松軟易消化,少吃烘焙、燒烤、質硬的食物,以免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加重胃腸負擔。進食速度要緩慢,細嚼慢咽有助消化,不可狼吞虎咽。

2、鮮而淡

食物一定要新鮮,不吃過期或放置過久的食物。烹飪食物要清淡,不吃油膩、重口味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溫而潔

食物溫度要溫暖適宜,不吃不喝冷的、冰的飲食,盡管天氣寒冷,但是也應該不吃過燙的食物。食材一定要清洗幹凈,烹飪食物時也應該註意清潔衛生。

4、少而精

每餐飲食量要少,七八分飽即可,忌暴飲暴食。食物的品種和烹飪要精細易消化,粗糙的、含粗纖維的食物不易消化,還可能刺激胃黏膜,引發胃痛、飽脹等。

常按四大養胃穴位

內關穴、公孫穴

內關是人體上的重要穴位。內關在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的地方。公孫在足內側緣,第1蹠骨基底的前下方。內關和公孫都是八脈交會穴,八脈交會穴有8個,4個在上肢,4個在下肢。中醫常把上肢上的一個八脈交會穴和下肢上的一個八脈交會穴相配,組成4對,每一對都有獨特的治病功能。內關和公孫就是專治心、胸、胃病的一對。

足三裡穴

“肚腹三裡留”,足三裡是調養脾胃的大穴,也是人體的重要強壯穴,凡是肚腹部位的問題都可以用足三裡這個穴位治療。足三裡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

中脘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夠調動胃經的元氣,六腑的健康問題首選它們對應的募穴治療,胃是六腑之一,所以養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

日常保養胃部,治療胃痛,可以常常按摩這4個養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薑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們。胃痛嚴重的時候,可以用拇指分別對這幾個養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時緩慢地進行腹式呼吸,連續按揉3~5分鐘便能止痛。

順便提一下,上述4個養生穴位,對治療嘔吐也有很好的效果。嘔吐也是日常多發病,飲食不節、情志不暢、外感寒邪、暈車暈船等都會導致嘔吐,嘔吐的時候,用拇指用力按揉上述4個穴位,每個養生穴位3~5分鐘,能立即止吐。

養胃的幾大誤區

1.常喝稀飯

過去主張胃病患者飲食大多以稀飯為主。實際上,稀飯未經咀嚼就吞下,沒有與唾液充分攪拌,得不到唾液中的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同時稀飯水分較多,進入胃內稀釋瞭胃液,這都成為引起稀飯不易消化的原因。加之喝稀飯使胃的容量相對增大,而所供熱量較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瞭胃的負擔,而且營養相對不足。 所以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稀飯,幹飯隻要細嚼慢咽,不僅對胃部無害反而會促進消化,對健康有利。

2.牛奶能治胃病

傳統的觀念認為牛奶能中和胃酸,對消化性潰瘍的康復有幫助。最新研究表明,牛奶能促進胃酸分泌。有報告說,飲牛奶後胃酸分泌增加30%。所以,消化性潰瘍患者和飲牛奶後即出現腹瀉的人都不宜喝牛奶,而酸奶中含較多的乳糖酶,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對消化性潰瘍無不良反應。

3.拒食辛辣

其實,低濃度的辣椒會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並會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質對胃黏膜的損傷,對胃有保護作用;大蒜能殺滅胃內的幽門螺桿菌;而適量的生薑可以達到暖胃、增強胃黏膜保護的作用,胃病患者要根據自己的喜好適當食用,從而達到治病養胃的效用。

4.薑對胃病患者有益無害

人們普遍認為薑可暖胃,胃部不適時喝碗薑末水是常見的事。胃病患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偶爾用之,且無不良反應,未嘗不可。但應認識到,薑是刺激性食物,過量食用會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適或加重病情。若想用薑來治胃病應請中醫辨證施治,采用不同的方劑對癥治療。

5.少食多餐

很多人會囑咐胃潰瘍患者一定要“少食多餐”。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食物進入胃內,本身對胃黏膜就是一種刺激,不僅促使胃腸蠕動加快,而且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對潰瘍病的愈合無益。目前主張潰瘍病人的飲食註重的是定時、定量,避免饑餓和飽餐。